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部讲义和习题

2020-10-07 来源:客趣旅游网
 精品文档

教学内容

金属资源的存在 1、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水中,除很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工业上从含有金属元素并有开采价值的矿石中提炼金属。常见的金属矿石有: 矿石 主要成分 铁的冶炼 1、 工业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2、 工业炼铁的原理:利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将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如: 3CO + Fe2O3 —— 2Fe + 3CO2 4 CO + Fe3O4 —— 3Fe + 4CO2 高温高温赤铁矿 Fe2O3 磁铁矿 Fe3O4 菱铁矿 FeCO3 黄铁矿 FeS2 铝土矿 Al2O3 黄铜矿 CuFeS2 辉铜矿 CuS2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炼铁设备:高炉 【注意】 ⑴工业炼铁中的还原剂是一氧化碳,不是碳单质。焦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和产生热量,提高炉温。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 + O2 —— CO2 CO2 + C —— 2 CO ⑵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而除去。 ⑶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不是置换反应,且工业炼铁炼出的不是纯铁,而是生铁。 工业上炼铁时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一方面反应物为气体,能与铁矿石充分接触,可加快反应速率;另外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又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可循环使用,节约成本。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高温高温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点燃产生蓝色火焰。 【注意事项】 ①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后发生爆炸。 ②实验完毕后要先撤酒精喷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直到玻璃管冷却,一是防止高温下的铁与空气接触,被再次氧化;二是还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 ③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尾气要收集或点燃,以防直接排放污染大气。 含杂质物质的相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当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含有杂质时,必须先将它们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计算的一般步骤: ⑴将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⑵将纯物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 ⑶将计算得到的纯物质的质量换算成含杂质物质的质量。 100 t含氧化铁质量分数为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 ) A. 56 t B. 58.3 t C. 70 t D. 72.9 t 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设计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铁钉生锈 铁钉不生锈 铁钉不生锈 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铁只与水或只与氧气接触不易生锈。 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xH2O,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铁制品生锈后,应及时清除铁锈。 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⑴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和洁净; ⑵在铁制品表面喷漆、涂油、烧制搪瓷等,隔绝空气和水; ⑶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其它耐腐蚀金属,如锌、铬等,还可以通过化学方法使铁制品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如烤蓝。 ⑷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如加入铬、镍等金属制成不锈钢。 拓展:⑴铁生锈是缓慢氧化,反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人们利用这一点在生活中用来制暖手宝;另外,铁生锈时消耗氧气和水,人们常用铁粉作食品保鲜剂。 ⑵铁锈结构疏松,不能隔绝空气和水,不能起到防锈的目的,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应及时清除。而铝“生锈”时表面形成的致密的氧化膜可以隔绝空气,可防止金属腐蚀,不能除去。 ⑶铁在食盐水中生锈的速率会加快,因此切过咸菜的菜刀若没有及时清洗,过一晚上就会生锈。 二、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1、防止金属生锈 2、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3、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替代品 铁在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才能生锈,因此在设计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可采用控制变量法,使铁钉只与氧气、只与水、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比较现象得出结论。 溶液 知识点一 溶液的形成及组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⑴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⑵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气体压强等),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或放出气体。 ⑶溶液是混合物 3、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能溶解其他

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汽油、酒精等) 注意: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4、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溶液类型 气液型 固液型 无水 溶质 溶剂 5、 溶液的命名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它的命名中包含溶质和溶剂,一般读成“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氯化钠的水溶液,不过当溶剂为水时常把溶剂略去,如硝酸银溶液中的溶剂(水)略去了。 【易错提示】 ⑴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可能是纯净物,如水,酒精等。 ⑵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 ⑶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一种溶质和溶剂组成,如海水、饮料等溶液中的溶质,就有多种。 ⑷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 ⑸溶液中未溶解的物质不能计入溶液质量。 ⑹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常把水作为溶剂。 ⑺溶质在溶液中有的以分子形式存在,如酒精、蔗糖等,有的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氯化钠。 【拓展】 当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发生化学变化时,溶质的成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如氧化钙与水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那么得到的是氢氧化钙溶液,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是硫酸锌溶液。 气体 液体 固体 液体 量少 量多 液液型 有水 非水物质 水 【方法规律】 判断某物质是溶液的标准: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符合这3个条件的物质一定是溶液,当一种物质能溶解到另一物质中时,就能形成溶液。如碘能溶于酒精,在酒精中就能形成溶液。 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要根据该溶液的形成方法来区别对待:当一种(或几种)物质只是简单地溶解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溶液,那么溶质就是被溶解的物质,如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稀盐酸;当一种物质与另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的新物质又能溶解形成新的溶液,那么溶质就是反应后产生的新物质了。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如稀盐酸与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是氯化钙溶液。其他特殊的,如胆矾(CuSO4·5H2O)溶于水后得到CuSO4溶液,胆矾中的结晶水变为溶剂的一部分。 知识点二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时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因此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⑴大多数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如氯化钠; ⑵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硫酸等。 ⑶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拓展】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扩散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⑴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⑵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几乎不变; 知识点三 乳化现象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易分层,乳化作用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如在植物油中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被分散成无数的小油滴,而不能聚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这种现象称之乳化现象 【易错提示】 ⑴乳浊液经“乳化”后形成的并不是溶液,仍是乳浊液,因为乳化只是使植物油等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 ⑵汽油清洗油污时,是汽油溶解油污,形成的是溶液,与洗洁精清洗油污原理不同。 乳浊液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项目 定义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 小液滴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定的混合物 分散物质的溶解性 分散物质的状态 分散在溶剂里的粒子 现象 久置现象 相同点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溶液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下列关于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植物油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B. 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 C.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 D. 用洗洁精清洗油污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洗去残留在试管内壁的碘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除去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②溶液中各部分都是均一稳定的;③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④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作溶质;⑤任何条件下的溶液都是稳定的;⑥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定是溶质;⑦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⑧硬水、泥水、油水、矿泉水都是溶液;⑨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⑩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⑦⑧ C. ②④⑥⑦⑧⑩ D. ②④⑦⑨ 溶 固、液、气 分子或离子 透明、均一 不变(稳定) 不溶 固 许多分子的聚集体 浑浊、不均一 沉淀 混合物 不溶 液 许多分子的聚集体 浑浊、不均一 分层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溶液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面粉与水混合一定形成溶液 B.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 NH4NO3、NaCl、CaO三者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 D.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用水做试剂,不可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 ) A.石灰石、氯化钠、氢氧化钠 B.植物油、酒精、浓硫酸 C.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钠 D.氯化钾、硝酸铵、硫酸钠 溶解度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⑴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⑵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⑶强调两个前提:①一定温度下②一定量的溶剂。 2.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⑴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简单方法:往溶液中加入原溶质,若不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若能继续溶解,则为不饱和溶液。 ⑵含有未溶解的固体的溶液为该温度下该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温 ⑴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液) 降温 增加溶剂或升温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⑵一定温度下:饱和石灰水 不饱和石灰水 升温 4.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⑴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没有必然的关系。 ⑵对于同一物质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5. 结晶 ⑴结晶: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⑵结晶的方法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如从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②蒸发溶剂。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易错提示】 ⑴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要强调,是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中”,因为一旦温度、溶剂量改变了,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就可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或饱和溶液)。 ⑵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原来的溶质,但可以溶解别的物质,如往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可看到固体逐渐溶解,因此一定要强调是哪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转化的一般与特殊规律:任何饱和溶液在添加溶剂时一定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升温后不一定能变成不饱和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同理所有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添加溶质或蒸发溶剂变成饱和溶液,但降温不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 ⑷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强调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能否继续溶解,即溶解的最大限度;浓溶液或稀溶液强调的是在一定量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质的多少,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方法规律】 一定条件下判断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一是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且溶质质量不再减少;二是加入原溶液中的溶质,加入的溶质不再继续溶解。 改变溶液的温度、溶质、溶剂的质量可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不过要注意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如改变温度时一般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是饱和石灰水升温,却变成饱和溶液,并析出晶体。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饱和溶液中加KNO3晶体,溶液质量增大 B. 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 C.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蔗糖 D. 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 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析出晶体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 加氯化钠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 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 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要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的是( ) A.降低溶液温度 B.加入较多同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搅拌均匀 C.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 D.再加入一些硝酸钾 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知识点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⑴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⑵温度(一般与特殊法)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如氯化钠;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一般称为 难溶 微溶 0.01~1 可溶 1~10 易溶 >10 溶解度/g(20℃) <0.01 易错提示 ⑴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必须满足四要素,少一个要素则错误。溶解度四要素:①一定温度下;②100g的溶剂中;③达到饱和状态;④溶解度的单位为“g”。 ⑵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固体质量,并不是溶剂量越多,溶解的溶质越多,溶解度越大。增加溶剂并不能增大固体的溶解度。 ⑶不是所有固体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⑷溶解过程中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增大固体的溶解度。 【拓展】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⑴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溶解度 ⑵100g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溶解度溶解度+100g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知识点三 溶解度曲线 1、 概念: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曲线。 2、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曲线上面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 曲线下面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⑴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⑵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⑶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根据这一变化规律可推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转化时如何改变温度。改变温度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目的其实就是使固体的溶解度增大,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那么就采用升温的方法(如硝酸钾);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采用降温的方法(如氢氧化钙);同理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改变温度就是使固体的溶解度减小,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就可判断是升温还是降温; ⑷利用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来分析结晶的方法。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则可采用降低热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获得晶体(如硝酸钾);若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则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如工业上利用海水晒盐得到粗盐。 易错提示: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在同一温度下。 【方法规律】 根据溶解度曲线解题要善于“看”:一看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可通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过溶解度计算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可定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二看线,即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据此可推断温度的变化 —溶解度变化—溶液的变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结晶或溶解等),还可以推测合适的结晶方法。 知识点四 气体的溶解度 1、概念: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⑴内因:气体的性质。⑵外因:主要是温度和压强。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3、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与固体溶解度的比较 溶剂的量 条件 单位 气体溶解度 1体积水 一定温度和压强(101 kPa) 体积 固体溶解度 100g溶剂 一定温度 克(g)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溶液的浓度 知识点1 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 浓溶液、稀溶液只能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为了准确地反映溶液中溶质的多少,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即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溶液的质量 × 100% =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意:以上公式对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均适用。 易错提示: ⑴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百分数,计算时一定要格式规范,特别注意单位统一,如已知溶液的体积要换算成质量(质量=体积×密度); ⑵溶质的质量是指已经溶解的部分,未溶解的或析出的晶体质量不是溶质质量,也不能算入溶液的质量; ⑶当溶质、溶剂的质量发生变化时,溶液的质量也会随之变化。 拓展: ⑴当溶液中含有多种溶质时,计算某溶质质量分数时,用该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总质量,再乘以100%。如有氯化钠、硝酸钾的混合溶液,可用氯化钠或硝酸钾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求出氯化钠或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⑵含有结晶水合物的化合物溶于水时,如胆矾CuSO4·5H2O溶于水得到的是CuSO4溶液,其中的结晶水转变成溶剂。 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与水混合后生成的新物质成为溶质,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应注意溶质的种类和质量。 知识点2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溶解度(S)的关系可表示为: w% = S/(100g + S)× 100% (S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 【易错提示】 ⑴根据溶解度只能计算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根据溶解度计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算。 ⑵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发生改变,这与转化的途径或方法有关,如采用添加溶剂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若采用升温或降温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则不变。同理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大。 拓展: ⑴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最大的。 ⑵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溶解度有关,与饱和溶液的质量多少无关。比较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只需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即可,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 在某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求: ⑴在此温度下,200g水最多可溶解 g NaCl ⑵在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⑶在该温度下,往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方法规律】 1. 计算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可直接运用公式法解答,根据公式,即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S/(100g + S)× 100% 来计算,但注意不要算成S/100g × 100%,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S%。 2. 一定温度下的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恒定不变的。 知识点3 关于溶液稀释与浓缩问题的计算 1、计算原理:在溶液稀释与浓缩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2、溶液稀释的方法与计算公式 ⑴加水稀释:A为浓溶液质量,a%为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B为稀释后溶液质量,b%表示稀释后溶质质量分数;M水表示加入水的质量。 A·a% = B·b% 或 A·a% =(A+M水)·b% ⑵加入稀溶液稀释浓溶液:A为浓溶液质量,a%为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B为稀溶液质量,b%表示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c%代表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A·a% + B·b% = (A+B)·c% 3、溶液浓缩的方法与计算公式 ⑴加入溶质:A为原溶液质量,a%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B为加入溶质的质量,c%表示加入溶质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A·a% + B = (A+B)·c% ⑵蒸发溶剂:A为原溶液质量,a%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B为减少的溶剂的质量,c%为蒸发溶剂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A·a% = (A-B)·c% ⑶与浓溶液混合:A为原溶液质量,a%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B为浓溶液质量,b%表示其溶质质量分数,c%表示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A·a% + B·b% = (A+B)·c% 易错提示: ⑴计算时要保持单位一致。 ⑵两种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质量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的质量之和,但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的体积之和。 知识点4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1.此类简单的综合计算是中考最为常见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溶液中参加化学反应的一般是溶质,而非溶液。因此代入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质量应是溶质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2.由于在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导致溶质的种类会发生改变,因此求溶质质量分数时,一定要读懂题意,看清是求哪种溶质的质量分数,然后求出对应的溶质、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特别是涉及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可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溶质的质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溶液的质量。 易错提示: 计算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若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则溶液的质量要从总质量中把生成的气体和沉淀的质量减去。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8.5%的过氧化氢溶液40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的硫酸铜溶液6.6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计算: ⑴产生氧气的质量。 ⑵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共收集到1.6g气体。请完成下列问题: ⑴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 g。 ⑵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方法规律】 求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质量守恒法。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减去生成的气体或沉淀质量,但要注意难溶于水的杂质也要减掉;二是定义法。即溶质质量加溶剂质量,溶剂一般为反应前溶液中的溶剂,若反应中有水生成,生成的水也是溶剂的一部分。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 实验步骤:计算(溶质、溶剂的质量),称量(溶质),量取(溶剂),溶解,装瓶贴标签。 2、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二、用现有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 实验步骤:计算(浓溶液、溶剂的质量和体积),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2、 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易错提示: ⑴为使实验操作简便,试验所需的液体如溶剂(水)、浓溶液计算时都将质量换算成体积; ⑵称量固体时,注意“左物右码”,且在托盘两边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⑶量取液体时,选用合适的量筒,且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⑷配制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且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 误差分析: ⑴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从操作看可能是:①称量时,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且使用了游码;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溶解时,有溶质撒到烧杯外。 从其他因素看可能是:①药品不纯;②计算错误; ⑵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①用量筒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②称量溶质时,天平没调平衡(指针偏右)就称量;③称量溶质时,所使用的砝码生锈。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 ) A.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B.称量、量取、计算、溶解 C.量取、称量、溶解、计算 D.计算、溶解、称量、量取 要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试管、玻璃棒 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用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现有下列操作:①配制溶液;②称取氯化钠固体;③过滤;④量取蒸馏水;⑤计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 ⑤①②④ D. ③②④① 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 现有下列仪器:①托盘天平;②烧杯;③集气瓶;④药匙;⑤玻璃棒;⑥水槽;⑦量筒。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x%的食盐水,用到的仪器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⑦ C. ①②④⑤⑦ D. ②③⑤⑦ 要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 氯化钠固体中含杂质 B. 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 游码不在零刻度处调节天平平衡称量氯化钠 D. 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瓶中原来有水 如果配制的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 A. 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B. 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撒落在桌面上 C. 量取水的体积偏小 D. 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来(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 g 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放砝码的托盘没有放置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 知识点一、酸碱指示剂与酸、碱作用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它们能跟酸性和碱性的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易错提示】 ⑴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性溶液发生颜色改变是化学变化,而且发生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酸碱性溶液。酸性溶液 变红色 无色 碱性溶液 变蓝色 变红色 中性溶液 紫色 无色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如紫色石蕊遇酸溶液变红,不能说成酸溶液遇紫色石蕊变红。 ⑵酸碱指示剂可用来鉴别溶液的酸碱性,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使石蕊变蓝的溶液呈碱性,不变色的为中性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不变色的不一定是酸性溶液,还可能是中性溶液。 拓展: 石蕊试纸有蓝色和红色之分。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溶液变蓝;两种试纸遇中性溶液均不变色。 知识点二、几种常见的酸 1. 浓盐酸与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浓硫酸 浓盐酸 溶质的化学式 H2SO4 HCl 颜色 无色 无色,工业盐酸因含Fe3+略显黄色 状态 黏稠油状液体 液体 气味 无刺激性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密度(与水比较) 大于水 大于水 挥发性 无 有,打开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 2. 浓硫酸的特性 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⑵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木材等炭化。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⑶具有强腐蚀性,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⑷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因而实验室制氢气时不用浓硫酸。 ⑸浓硫酸与水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 3. 浓硫酸的稀释 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否则可能导致浓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4. 用途 ⑴盐酸:制造药物,金属表面除锈,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⑵硫酸: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易错提示】 ⑴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是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空气中的水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不能说成白烟。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否则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不纯净。 ⑵浓硫酸的吸水性是物理性质,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化学性质。 ⑶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时,不能倒入过快,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应在烧杯中稀释,并不断搅拌。 拓展: ⑴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时常使用如图所示装置 长进短出 ⑵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因具有挥发性,所以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小。注意浓盐酸与浓硫酸都应密封保存。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下列关于浓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浓盐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B. 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冒白烟 C. 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小 D. 盐酸就是液态氯化氢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B. 浓硫酸能使蔗糖炭化,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白纸逐渐变黄,最后变黑 D. 浓硫酸“伤熊”事件,说明浓硫酸有强腐蚀性 下列关于盐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盐酸中的溶质是HCl B. 盐酸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C.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D.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处有白雾出现 下列有关浓盐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 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能做干燥剂 C. 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小 D. 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能使纸张碳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 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冒白烟 C.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增加 D.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知识点3 酸的化学性质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1.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 与活泼金属反应 2Al + 6HCl == 2AlCl3 + 3H2↑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3.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易错提示】 ⑴只有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氢后的金属不能反应。 ⑵生活中常利用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性质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铁锈,除铁锈时注意不能将铁制品久置在足量的酸溶液中,因为酸将铁锈除尽后,过量的酸还能与铁反应,腐蚀金属。 ⑶铁与稀酸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铁元素都显+2价,得到浅绿色的溶液;氧化铁与酸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铁元素都显+3价,得到黄色溶液。 拓展: ⑴含有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含有Fe3+的溶液呈黄色;含有Cu2+的溶液呈蓝色。 ⑵氢前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金属,如碳酸钙、碳酸钠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⑶酸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反应后,溶液质量都增大。 泉州是白蚂蚁的高发地区,白蚂蚁会蛀蚀木头,它分泌的蚁酸是一种酸,还能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最不容易被白蚂蚁腐蚀的是( ) A.钢筋 B.铜制品 C.大理石 D.铝合金 用足量的盐酸侵泡生锈的铁钉,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 ②铁钉上有气泡产生 ③溶液呈棕黄色 A.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③ D. ①②③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知识点4 几种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比较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氢氧化钠 苛性钠、火碱、烧碱 白色固体 易溶于水,易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溶解时放热 用途 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用于建筑工业,制漂白粉,保护树木,改良酸性纺织、印染等工业;生活中用于除油污等 【易错提示】 ⑴氢氧化钠易潮解,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以防止腐蚀托盘。 ⑵氢氧化钠易潮解,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因此这两种物质都可作干燥剂,但是能与这两种物质反应的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不能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来干燥。且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较强,不能做食品干燥剂,一般用氧化钙作食品干燥剂。 ⑶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而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是CaO和H2O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CaO + H2O == Ca(OH)2 ,由于生石灰(CaO)的吸水性,其常用作干燥剂。 拓展: ⑴如果不慎将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⑵除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两种碱外,还有很多物质都属于碱。 几种碱的颜色和溶解性: 碱 NaOH、KOH、Ba(OH)2 Ca(OH)2 Mg(OH)2、Al(OH)3、Fe(OH)2 颜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溶解性 易溶 微溶 难溶 土壤,配制波尔多液 氢氧化钙 熟石灰、消石灰 白色粉末状固体 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Fe(OH)3 Cu(OH)2 红褐色 蓝色 难溶 难溶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的是( ) A.冰、干冰、CO2 B.氢氧化钙、消石灰、Ca(OH)2 C.氧化钙、熟石灰、CaO D.氢氧化钠、烧碱、Na2CO3 下列对氢氧化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的热 B.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C.固体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固体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 甲烷、煤气、CH4 B. 乙醇、酒精、C2H5OH C. 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 一氧化碳、干冰、CO 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熟石灰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呈碱性 B. 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熟石灰可以和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知识点5 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精细;挑选;

) 精品文档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废金属氧化物 CO2 SO2 SO3 【易错提示】 ⑴只有碱溶液才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难溶于水的碱,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氢氧化镁等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⑵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⑶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应密闭保存。氢氧化钠还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黏性的物质硅酸钠,会使玻璃塞与瓶口黏在一起,所以,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要用橡胶塞。 ⑷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能发生反应,但是现象不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无明显现象。因此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则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拓展: 碱溶液还能与硫酸铜、氯化铁、硫酸镁等溶液反应。如: CuSO4 + 2NaOH == Cu(OH)2↓+ Na2SO4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FeCl3 + 3NaOH == Fe (OH)3↓+ 3NaCl 产生红褐色沉淀 MgSO4 + 2NaOH == Mg (OH)2↓+ Na2SO4 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 H2 B. CO2 C. CO D. O2 【拓展】 做干燥剂的物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吸收水分,二是不与被干燥的物质发生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 NaOH + CO2 == Na2CO3 + H2O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氢氧化钙溶液 Ca(OH)2+ CO2 == CaCO3↓ + H2O Ca(OH)2+ SO2 == CaSO3↓ + H2O Ca(OH)2+ SO3 == CaSO4↓ + H2O 无色酚酞试液 变红 变红 紫色石蕊试液 变蓝 变蓝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常见的干燥剂有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碱石灰等。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不能干燥CO2、SO2、HCl等气体,可用来干燥H2、CO、O2等气体。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能用作建筑材料 B. 都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 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 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室中下列药品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药品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与空气中CO2有关的一组是( ) 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澄清石灰水 ③浓盐酸 ④浓硫酸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知识点6 酸溶液或碱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1. 溶液的导电性: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如盐酸中含有H+和Cl,氢氧化钠溶液中有Na+和OH 2. 酸或碱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⑴酸:由于不同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⑵碱:由于不同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碱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易错提示】 ⑴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导电,如酒精溶液、蔗糖溶液,它们的溶液中都只含有分子,没有离子,所以不具有导电性。 ⑵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的物质中不是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如金属、石墨等? ⑶能导电的溶液中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但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因此溶液显电中性。 精细;挑选;

-- 精品文档

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 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 A.铜 B.石墨 C.酒精溶液 D.稀硫酸 【方法规律】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不同的物质具有相似的结构,一般就会具有相似的性质,同理物质的性质相似,则一般有相似的结构。如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H+,因此化学性质相似,如醋酸溶于水水也可解离出H+,所以也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具有与氢氧化钠相似的性质。掌握了这点,就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解决信息类题型。 实验室许多药品需要密封保存。下列药品需密封保存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A.浓盐酸——防止挥发 B. NaOH溶液——防止与CO2反应 C.浓硫酸——防止吸水 D.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 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KOH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方法规律】 实验室中药品的存放方法一般有: 1. 密封保存:具有以下特征的物质一定要密封保存:挥发性(如浓盐酸、酒精),吸水性(如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如铁、氧化钙、碱类物质)等。 2. 存放在水里:如白磷(着火点低,防止发生自燃) 3. 存放在棕色试剂瓶里: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如硝酸银、硝酸等。 4. 保存在煤油里:如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物质,钾、钠。 单质、氧化物、酸、碱之间反应时,应注意: 1.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注意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四氧化三铁,生锈可得到氧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化铁,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 2. 常温下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水,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水,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因此,氧化铁与酸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中铁元素显+3价,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得到+2价的铁的化合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物不同,分别为亚硫酸钠和硫酸钠。 3. 氧化钙溶于水反应生成碱氢氧化钙,但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的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可由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制得,难溶性的碱不能用这种方法制取。 【方法规律】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一般采用两种思路:一是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瓶内压强减小,通过液面、气球等的变化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但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容器内压强也会减小,因此必须设计对照实验,排除干扰;二是验证生成物有碳酸钠生成,可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 。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 .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实验步骤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 .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知识点1 中和反应 1. 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 表达式:酸 + 碱 == 盐 + 水 3. 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 -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易错提示】 ⑴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盐,但是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铵盐中的阳离子为铵根离子,不含金属元素。 ⑵中和反应中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都不是中和反应,因为中和反应特指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即反应物一定为酸和碱。 拓展: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⑴大多数中和反应发生时无明显现象,需要添加指示剂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不过有的中和反应会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难溶于水的碱与酸反应时,可观察到固体物质逐渐溶解,有的还伴随有溶液颜色的改变,如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固体逐渐溶解消失,溶液变成蓝色),有的中和反应还可观察到沉淀产生,如Ba(OH)2 + H2SO4 == BaSO4↓ + 2H2O ⑵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A. NaCl B. KOH C. MgO D. Cu 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2HCl + CuO == CuCl2 + H2O B.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 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D. CaO + H2O == Ca(OH)2 下列各组分分类正确的是( ) A. 盐:碳酸钙、食盐、生石灰 B. 酸:硫酸、醋酸、酒精 C. 纯净物:矿泉水、蒸馏水、海水 D. 碱:烧碱、熟石灰、氢氧化铁 【方法点拨】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产生沉淀、气泡、变色等现象。大多数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反应中可通过添加酸碱指示剂,借助颜色的改变来判断反应的发生,不过有的中和反应也伴随有一些现象,如难溶的碱与酸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物质逐渐溶解消失,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要学会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颜色分析反应中的现象。 知识点2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农业上利用中和反应改良土壤:如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 工业上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废水:如常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排放的废水,用酸处理氨水等。 3. 医疗上用含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生活中遇到蚊虫叮咬后(释放一种酸性物质),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可涂上一些碱性物质,如肥皂水、牙膏等减轻痛痒。 【易错提示】 ⑴改良土壤的酸碱性时,切不可选择强酸或NaOH等强碱进行中和处理。如不可用NaOH代替Ca(OH)2中和酸性土壤等,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腐蚀性弱且经济的物质。 ⑵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很多,但不能用NaOH和Ca(OH)2,因为二者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 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排放的废水。 C. 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D. 吃松花皮蛋时,常加入醋以中和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碱。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已经与中合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知识点3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 溶液的酸碱度 酸碱度可精确地反映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常用pH来表示,其范围为0~14. 2. 溶液酸碱度的作用 ⑴反映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下,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 ⑵比较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 3. 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使用pH试纸测定pH的正确方法: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待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4. 溶液酸碱性对生产、生活及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 ⑴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⑵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状况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正常雨水的pH≈5.6,pH<5.6的降雨为酸雨,说明这个地方的空气受到了污染。 ⑶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需要在适宜的pH范围(pH=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调节土壤的pH是改良土壤的方法之一。 ⑷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都必须在一定pH的溶液中才能进行。 易错提示: ⑴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试剂;也不能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以免测量的结果不准确。 ⑵用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量溶液的pH(0~14),测出的结果为整数。而用pH计测出的pH精确度高,可读出小数。 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面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的颜色,比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3分钟后比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下列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 A.用pH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液 B. 先用水润湿pH试纸再测定溶液酸碱度 C. 用pH试纸测得石灰水的pH = 5 D. 用pH试纸测得盐酸的pH = 1 拓展 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一 判断依据 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若用酸中和碱时) 注意事项 ①先在碱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②为防止酸过量,应逐滴加入,并不断搅拌或振荡 ③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恰好完全中和 方法二 借助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若用碱中①先测出酸溶液的pH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和酸时) ②逐滴加入碱溶液,并不断搅拌或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 ③需保证溶液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实验结论 稀盐酸 溶液变成红色 溶液为无色 稀硫酸 溶液变成红色 溶液为无色 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变蓝色 溶液变成红色 氢氧化钙溶液 溶液变蓝色 溶液变成红色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2.酸与生锈铁钉的反应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稀盐酸和生锈铁钉的反应 铁锈消失,铁钉变得光亮,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光亮的铁钉继续与酸作用 光亮的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酸与不溶性碱的反应 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NaOH溶液 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4.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向1mL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再慢慢地滴加稀盐酸 取上述无色的溶液1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5.验证氢氧化钙的性质 向少量的氢氧化钙粉末中加入1mL水,振荡,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加入1mL水振荡 向同质量的氢氧化钙粉末中加入1mL水,振荡,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加入1mL稀盐酸振荡 注意事项: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加入稀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反应现象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反应现象 溶液有无色变成红色,然后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蒸发皿上出现白色固体 蓝色沉淀消失 反应现象 由蓝色沉淀生成 Fe + 2HCl == FeCl2 + H2↑ 化学方程式 CuSO4 + NaOH == Cu(OH)2↓ + Na2SO4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化学方程式 NaOH + HCl == NaCl + H2O 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⑴实验中滴加指示剂的量不要太多,一般1~2滴即可,实验时碱的浓度不能过大。 ⑵酸碱有腐蚀性,实验时注意不要沾到皮肤和衣服上,特别不要溅到眼睛里。 ⑶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的量多少,加入几滴即可。 ⑷加热蒸干溶液时,要注意用玻璃棒搅拌并及时移开酒精灯,防止固体迸溅。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②是______;③是______; (2)根据上图可以总结出稀硫酸的五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______. (3)若编号④的物质是盐.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盐酸除去铜中混有的杂质氧化铜 B. 可用盐酸除去CaO中混有的Ca(OH)2 C. 金属铝表面的薄膜不溶于酸 D. 用盐酸除铁锈,生成FeCl2和H2O 应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⑴将锌、铜、铁三种金属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最快的是 ,不能反应的是 ,反应后得到有色溶液的是 。 ⑵某实验小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在做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发现: ①将带锈铁钉放入试管后加入稀盐酸,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铁锈消失后又看到 现象。 ②课后清洗仪器时,一同学发现试管中的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表明此时的溶液已变为 溶液。这是由于过量的铁继续与黄色溶液的主要成分反应造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A. 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 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 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_,溶液变色的试管是_______。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图甲 图乙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______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______7(填“>”、“<”或“=”)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某同学为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中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所用试剂 现象及结论 A 铁粉 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 B pH试纸 测得pH>7,则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C 酚酞溶液 溶液为无色,一定恰好中和 D 少量硫酸铜溶液 没有蓝色沉淀,不一定恰好中和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O2(H2O)——用生石灰 B. 铜粉(氧化铜)——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C. 二氧化碳(氯化氢)——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氯化钙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 D.常温下,pH<7的溶液 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进行情况的是( ) A.稀硫酸和氧化铁 B.稀盐酸和氢氧化铜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C D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有氯化钠生成 产生蓝色沉淀 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碳 C.稀盐酸用来除铁锈 D.氢氧化钠作炉具清洁剂 下列物质中,一定条件下,能与CO2发生反应的物质为( ) A.只有②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下列有关酸、碱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可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等行业 B.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 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 D. 用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 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 ; (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 色;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 (填序号); (5)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 某实验小组开展了如图有关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⑴实验1的目的是 ; ⑵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实验3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小萍想知道反应后溶液中除NaCl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不考虑酚酞),于是她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从而得出了结论.小萍加入的试剂可能是 ; ⑷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总结出碱的化学性质是:①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② ; ⑸准备实验时,小英发现药品室有两瓶未标注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询问老师得知,该两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别为5%和10%.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对这两瓶溶液的鉴别(仅限以下实验用品:试管、量筒、滴管、酚酞溶液、10%盐酸). 实验步骤 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pH试纸 C.大理石 D.氯化钠溶液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 预计现象及相应结论 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种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① ② ③ ④ 烧杯中的物质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稀硫酸和稀盐酸 镁铝合金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X溶液 烧碱溶液 氯化钡溶液 稀盐酸 稀盐酸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 + 碱 == 盐 + 水 ②X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A. CaO B. CO2 C. NaOH D. H2SO4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写出A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B实验用于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前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请写出实验中K2处于关闭状态下打开K1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B实验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液体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烧杯的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交流讨论)一定含有的物质:酚酞、水和______,还含有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同学们猜想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猜 想)废液中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是: A.只有氢氧化钠 B.只有碳酸钠 C.______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猜想.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 (结论解释)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确切的结论.(下图为同学们根据部分实验现象绘制的关系曲线). 猜想中一定不成立的是______(填序号) (表达与交流)请你分析他们能得出确切结论的理由______. 要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稀盐酸,得到氯化钙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入( ) A. 生石灰 B. 石灰石 C. 熟石灰 D. 苛性钠 在2014年南宁市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刚同学选择了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请回答: (1)试剂Ⅰ是______,试剂Ⅱ是______. (2)本实验中,常常选用酚酞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液做指示剂的原因是______.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3)欲验证上述实验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选择的试剂是______. A.石蕊溶液B.铜片C.碳酸氢钠粉末.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1. 自制酸碱指示剂 ⑴取适量的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研碎; ⑵用体积比为1:1的水和酒精浸泡; ⑶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备用。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实验(以紫甘蓝叶为例) ⑴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⑵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⑶实验自制的指示剂在溶液中颜色的变化如表所示 选择的溶液 加入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白醋 盐酸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易错提示】 ⑴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可以用酸碱指示剂,也可以用pH试纸,测定物质酸碱度只能用pH试纸。 ⑵测定pH时,pH试纸使用前要保持干燥;蘸取溶液的玻璃棒要洁净、干燥;不应直接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来测定,这样会使被测液受到污染。 ⑶测定前不能将pH试纸润湿,因为用水润湿后的pH试纸测得的值相当于稀释后溶液的pH。若是酸溶液,酸被稀释,酸性减弱,pH变大;若是碱溶液,被稀释后碱性减弱,pH变小。 ⑷常用的pH试纸测出的pH数值为整数。 红色 红色 蓝色 蓝色 紫色 加入酚酞溶液溶液的酸碱性 后的颜色变化 无色 无色 红色 红色 无色 酸性 酸性 碱性 碱性 中性 pH<7 pH<7 pH>7 pH>7 pH=7 pH 加入自制指示剂后颜色的变化 紫色变红色 紫色变红色 紫色变绿色 紫色变绿色 紫色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物理变化 B. 碱性溶液一定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 C. 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 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方法规律 改变溶液pH的方法 1. 物理方法:⑴加水稀释:可使碱性溶液的pH减小。酸性溶液的pH增大,但是加水只能改变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 化学方法:加入能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反应的物质使原溶液的酸碱度发生改变。如加入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物质可使酸溶液的pH改变,加入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物质与碱溶液作用,使碱溶液的pH改变。 除杂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一般的除杂方法有: 1. 物理方法:如过滤(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蒸馏(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结晶等; 2. 化学方法: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选用合适的物质将杂质溶解或转化成气体、沉淀等。 除杂时要注意:只能除杂,不能将需要的物质除去,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且操作简便,因此除杂时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合适的物质,加入适当的量。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知识点1 生活中常见的盐 1. 盐的定义: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2. 几种常见的盐 名称 化学式 俗名 物理性质 氯化钠 NaCl 食盐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化学性质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①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 CO2↑ ③与石灰水反应Na2CO3 + Ca(OH)2 == 2NaOH + CaCO3↓ 用途 碳酸钠 Na2CO3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白色固体,可溶于水 3.⑴含有碳酸根离子(CO32)或碳酸氢根离子(HCO32)的盐都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如碳酸钾、碳酸镁、碳酸氢钙与稀盐酸混合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碳酸根离子(CO32)或碳酸氢根离子(HCO32)的检验: 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CO32)或碳酸氢根离子(HCO32) 【易错提示】 ⑴盐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如:氯化铵中就不含金属元素。 ⑵食盐是盐,但盐不都能食用,如工业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烹饪食物。 ⑶纯碱不是碱,而是盐类物质,它的水溶液显碱性(CO32与H2O反应生成OH) ⑷检验碳酸根离子(CO32)或碳酸氢根离子(HCO32)时,要选用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两种物质,即与酸---—------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CO32)或碳酸氢根离子(HCO32),因为氢前金属也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质。下列有关食盐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加碘食盐配制生理盐水 B. 用食盐水除铁锈 C. 用食盐水制咸鸭蛋 D. 工业盐中含有氯化钠,也可作调味品 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纯碱 B. 碳酸氢钠——苏打 C.碳酸钠——小苏打 D.氧化钙——生石灰 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炒菜时如果不放食盐,菜将食之无味。它有许多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是它的用途的是( ) A. 医疗上用它来配制生理盐水 B. 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选种 C. 生活中用食盐来腌渍蔬菜、肉 D. 常用晾晒海水的方法得到含较多杂质的粗盐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冰、CO2 B.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 C. 氢氧化钠、纯碱、NaOH D. 氧化钙、石灰石、CaO 下列有关盐的用途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B. 碳酸氢钠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C. 碳酸钙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D. 小苏打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精细;挑选;

-- 精品文档

A. 用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B. 用纯碱溶液除水垢 C. 为了补钙,可以长期饮用硬水 D. 用硝酸铵制冰袋治疗高烧 知识点2 复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可表示为 AB + CD == AD + CB 2.特征:双交换,价不变。即该反应是在两种化合物之间进行,互相交换成分的实质是相互交换离子,生成了两种新化合物,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且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如:⑴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酸 + 碱 ==盐 + 水 ⑵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 酸 == 盐 + 水 + 二氧化碳 ⑶ 盐 + 碱 == 盐 + 碱 有难溶的盐或难溶碱生成的这些物质之间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4.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⑴酸:初中范围内的酸全溶。 ⑵碱:除了钾、钙、钠、钡、铵溶于水,氢氧化银在溶液中不存在,其他的难溶(可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来记) ⑶盐:①钾、钠、铵、硝酸盐全溶。 ②盐酸盐:AgCl难溶,其余全溶。 ③硫酸盐:BaSO4难溶,CaSO4、Ag2SO4微溶,其余全溶。 ④碳酸盐:含钾、钠、铵的碳酸盐全溶于水,碳酸镁微溶于水,碳酸铝、碳酸铁、碳酸铜在溶液中不存在,其他的难溶。 【易错提示】 ⑴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两种化合物,但是两种化合物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非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 + 水,不是复分解反应,不符合相互交换成分的条件。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⑵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⑶酸、碱、盐之间不是相互交换成分就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还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拓展: ⑴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对反应物的要求:若有酸参加的,另一种反应物可溶,也可难溶;若无酸参加反应,两种反应物需都可溶于水才行。 ⑵常见的难溶的盐和碱的颜色 大多数为白色固体,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等,少数有特殊颜色,如氢氧化铜为蓝色,氢氧化铁为红褐色。 知识点3 盐的化学性质 性质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盐溶液中金属的前面;②盐要可溶于水;③K、Ca、Na不能将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可简记:前置后,盐可溶,K、Ca、Na除外 盐+酸==新盐+新酸 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AgNO3+ HCl == AgCl↓ + HNO3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盐+碱==新盐+新碱 ①反应物都溶于水; ②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盐+盐==两种新盐 ①反应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中一般至少有一种沉淀 【易错提示】 一般来讲,盐能与四类物质发生反应,但是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讲,发生的反应是不同的,即不是所有的盐都Na2CO3 + Ca(OH)2 == 2NaOH + CaCO3↓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BaCl2 + Na2CO3 == BaCO3↓ + 2NaCl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实例 Fe + CuSO4 == Cu + FeSO4 2Al + 3 CuSO4 == 3Cu + Al2(SO)3 Cu + AgNO3 == 2Ag + Cu(NO3)2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能与四类物质反应,如氯化钠只能与硝酸银反应,不能与酸、碱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因此判断物质间的反应能否发生,要左看看,右看看。 拓展: ⑴硝酸钾、硝酸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它们不管与什么物质交换成分后得到的都是溶于水的物质,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⑵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实就是找两种物质中有没有特殊的离子能结合成沉淀、气体和水,如Cl与Ag+、Ba2+与SO42能结合得到沉淀。 解答物质的转化一类题型时,注意从以下方面去思考: ⑴反应规律 物质间的反应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如金属与酸、盐反应可生成盐,碳酸盐与酸、碱、盐都可反应,非金属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等,不能无中生有; ⑵反应条件 反应条件分为反应反应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如加热或高温等)和反应物具备的条件,如碱与盐、盐与盐反应要求反应物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铁与酸或盐反应生成亚铁盐,不是铁盐,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不是硫酸钠等。 【方法规律】 物质或离子的共存问题其实是考查物质或离子间的反应,能共存的物质或离子之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精细;挑选;

—— 精品文档

不能共存,如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的物质有碱(OH)、碳酸盐(CO32或HCO3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的物质有酸(H+)、某些盐(Cu2+、Fe3+等金属阳离子),如Ba2+与CO32、SO42不能共存,Ag+与 Cl、CO32不能共存。共存问题其实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运用。 共存问题中常附加有溶液颜色的条件,一些常见的有色溶液: 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Cu(NO3)2、CuCl2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Fe(NO3)3、Fe2(SO4)3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Fe(NO3)2、FeCl2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方法规律】 除杂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除杂方法有: 1. 物理方法 ⑴过滤: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但注意有的物质能与水反应时,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如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碳酸钙时不能用这种方法; ⑵结晶法: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如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就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⑶磁铁吸引:这种方法针对具有磁性的物质如铁。 2. 化学方法 ⑴气体法:即加入适当的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气体,如加酸可将碳酸盐转化为二氧化碳; ⑵沉淀法:即加入适当的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如除去氯离子可用硝酸银溶液将其转变成氯化银沉淀,除去硫酸根离子可加入溶于水的钡盐等; ⑶酸溶解法:难溶的碱、金属氧化物、难溶的碳酸盐可采用加酸的方法,转化为溶于水的物质除去; ⑷置换法:主要用于除去金属; ⑸高温法:如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方法点拨】 选用一剂鉴别法鉴别物质时,可根据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物质,产生不同的现象来鉴别。常用的方法有: 1. 物理方法 利用物质的颜色、溶解性、溶于水后溶液的颜色、溶液的温度不同加以鉴别,如硫酸铜溶于水得到 精细;挑选;

——————— 精品文档

蓝色溶液,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氧化钙溶于水后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等。 2. 化学方法 ⑴变色法:根据溶液酸碱性不同利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产生不同的颜色来鉴别,或加入酸或碱产生不同颜色的溶液或不同颜色的沉淀来区分; ⑵气体法:一般碳酸盐加酸产生二氧化碳,铵盐加碱产生氨气,氢前金属加酸产生氢气; ⑶沉淀法:利用物质中的特殊阳离子或阴离子,加入相应的物质产生沉淀。 选用一种物质鉴别时,要求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常见离子的鉴别方法: 离子种类 H+ 常用试剂 1. 紫色石蕊试液 2. 活泼金属 3. 氧化铁、氧化铜等难溶的金属氧化物 4. 难溶的碱 5. 碳酸盐 OH —实验操作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或活泼金属或氧化铜或难溶的碱或碳酸盐 实验现象 1. 溶液变红 2. 产生气泡 3. 固体逐渐溶解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4. 固体逐渐溶解消失 5. 产生气泡 1. 无色酚酞试液 2. 含Cu2+或Fe3+的可溶性的盐 3. 加铵盐 取样,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铵 1. 溶液变红 2. 产生蓝色沉淀 3.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42 —氯化钡溶液或稀盐酸 取样,滴加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振荡 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CO32 —1. 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2. 硝酸钙溶液 3. 硝酸钡溶液、稀硝酸 1. 取样,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 取样,加入硝酸钙溶液 3. 取样,滴加硝酸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1. 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产生白色沉淀 3.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逐渐溶解,并有气泡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产生 Ba2+ Ag+ 不用其他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②MgSO4;③FeCl3;④Ba(NO3)2; ⑤KCl。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 A. ②④③①⑤ B. ③①②④⑤ C. ①③②④⑤ D. ③②④①⑤ 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不能相互鉴别的是( ) A. NaOH NaCl HCl CuCl2 B.Na2CO3 H2SO4 HCl NaNO3 C. Na2SO4 Na2CO3 BaCl2 HNO3 D. FeCl3 NaOH HNO3 MgCl2 【方法点拨】 不用其他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反应鉴别物质,这是化学中常见的题型,也是中考常考的内容。解答这类题时,首先找出有颜色的物质,然后以它为已知物,根据反应链依次鉴别其它的物质;如果都是无色溶液,则将物质两两混合,记录每次反应的现象,将每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反应的现象汇总比较,若不雷同,就可鉴别,只要出现雷同的,就无法鉴别。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某种溶液至过量时,其反应过程中的生成物质量和加入的溶液质量关系,可用图乙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烧杯中的物质 铜锌合金 盐酸与稀硫酸 生锈的铁钉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 加入的溶液X 稀硫酸 碳酸钠溶液 稀盐酸 稀盐酸 稀硫酸或硫酸钠溶液 稀盐酸或氯化钠溶液 取样,加入硫酸钠溶液 取样,加入氯化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方法点拨】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在溶液中,一种物质与多种物质接触反应时,有的会立即反应产生现象,如往盐酸、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会立即产生沉淀。有的反应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如生锈的铁钉、表面有氧化膜的金属与酸接触时,酸首先与氧化物接触,再与露出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有的则是按照反应规律先后反应,如向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即过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产生,因为其中隐含了一个反应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只有氢氧化钠被反应完后才会有气泡产生,又如向硫酸铜、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沉淀,因为产生的氢氧化铜沉淀会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即过一段时间后产生沉淀。在复分解反应中,一般中和反应先发生。 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碳酸钠 B. 可能有氢氧化钠 C. 一定有碳酸钙 D.可能有氢氧化钙 【方法规律】 解答推断题可采用以下方法: 1. 顺推法 即沿着题意根据物质的性质从前往后推理,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化学性质、用途等逐一排除得出结论; 2. 逆推法 即根据实验现象倒推可能出现的原因,然后逐一排除; 3. 假设法 当出现多种可能时,可以先假设后验证。 课题2 化学肥料 知识点1 化肥简介 1. 化肥 :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简称化肥)。同时含有N、P、K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叫做复合肥料。 2. 常见化肥的化学成分、主要作用及缺乏症 化肥的种类 常见化肥的成分 主要作用 缺乏时的影响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氮肥 ①尿素[CO(NH2)2]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缺氮则植株瘦小,叶片黄绿,生长②氨水(NH3·H20) 素的组成元素。氮肥有促进植物缓慢,不能开花 ③铵盐,如碳酸氢铵(NH4HCO3)和氯化铵(NH4Cl)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等 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④硝酸盐,如硝酸钠(NaNO3)等 磷肥 ①磷矿粉[Ca3(PO4)2] 磷是植物体内核酸、蛋白质和酶等磷肥不足,植物生长缓慢,根系发②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可育差,叶小、花果小,成熟晚、产③过磷酸钙[Ca(H2PO4)2(磷酸二氢钙)和CaSO4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量低 的混合物]等 抗寒、抗旱能力 钾肥 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碳酸钾(K2CO3)等 钾在植物代谢活跃的器官和组织缺钾会导致树木叶缘出现坏死斑中的分布量较高,具有保证各种代点,最初下部老叶出现斑点,叶缘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叶尖开始变黄,继之发生枯焦坏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死。 功能 复合肥料 ①磷铵[NH4H2PO4(磷酸二氢铵)和(NH4)2HPO4(磷同时含有N、P、K中两种或两种 酸氢二铵)的混合物] 以上的营养元素,能同时均匀地供②硝酸钾(KNO3)等 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3. 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利与弊 利 弊 化肥 提高农作物产量 ⑴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⑵大气污染:N2O、NH3、H2S等气体 ⑶水体污染:水域含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赤潮、水华等现象 农药 保护作物的重要手段 本身有毒,使用不当会带来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要点精析: ⑴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很多,只是对N、P、K需求量很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化学肥料。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⑵化肥种类的判断方法 根据物质的组成即是否含有氮、磷、钾元素:如果含有三种中的任一种的,含哪种元素就称为什么肥,如碳酸氢铵中只含有氮元素,即为氮肥,磷酸钙中只含有磷元素为磷肥,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为钾肥;若含有三种中的任何两种,便是复合肥,如硝酸钾中含有K、N,是复合肥。 ⑶化肥的作用可简单记为:N—叶(枝繁叶茂,叶色浓绿),P—根、果(根系发达、硕果累累)、钾—茎(茎秆粗壮,抗倒伏不怕虫)。 知识点2 化肥的简易鉴别 1. 初步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看外观 加水 氮肥 白色晶体 全部溶于水 钾肥 磷肥 灰白色粉状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尿素除外) 2. 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⑴性质:能与碱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例如:2NH4NO3 + Ca(OH)2 == Ca(NO3)2 + 2NH3↑ + 2H2O NH4NO3 + NaOH == NaNO3 + NH3↑ + H2O ⑵检验方法: ①铵盐 无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要点精析:鉴别化肥一般根据化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检验: ⑴物理方法 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 如灰白色的是磷肥,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的是磷肥,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是浓氨水,有刺激性气味的固体时碳酸氢铵(NH4HCO3 == NH3↑ + H2O + CO2↑) ⑵化学方法 根据盐中的特殊离子转化为气体、沉淀 3. 化肥施用的注意事项 ⑴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草木灰等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⑵不宜长期施用同一种化肥,如长期施用硫酸铵、硫酸钾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⑶将化学肥料与农家肥混合施用 【易错提示】 尿素虽然属于氮肥,但不属于铵态氮肥 【方法点拨】 鉴别化肥一般从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入手,如磷肥呈灰白色且大多难溶于水,碳酸氢铵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化学方法可利用物质中的特征离子加入适当物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如含NH4+可加入碱(OH),含—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CO32(或HCO3)的可加入酸(H+),产生气体,含Cl的可加入AgNO3溶液,含SO42的可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也可利用酸碱性不同加入酸碱指示剂,如K2CO3溶液呈碱性,可直接用无色酚酞鉴别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 除去不容性杂质 步骤 称量、溶解 过滤 操作注意点 一贴、二低、三靠 所用仪器用品 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 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 蒸发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 计算产率 2. 易错提示 ⑴蒸发皿是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蒸发时倒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⑵加热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⑶待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绝不能加热至滤液完全蒸干,否则会造成固体飞溅。 ⑷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有: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液边缘;承接滤液的仪器不干净等。一次过滤所得的滤液仍浑浊时,应再过滤一次,如果过滤两次后滤液仍然浑浊,需查找原因,重新制作过滤器再次过滤。 下面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请回答: 玻璃棒、坩埚钳、托盘天平 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火柴 搅拌,使滤液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转移固体 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 ————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⑴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⑵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⑶如果过滤时速率很慢,可能的原因是 ; ⑷晾晒海水得到粗盐是利用 的结晶方法. ⑸操作A, 时停止加热 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的步骤,与粗盐提纯(只除去不溶性杂质)的三个实验步骤相同的是( ) A.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 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 C. 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不考虑其他可溶性杂质) D. 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 下列混合物能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达到分离目的的是( ) ①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②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③白糖中混有少量的砂粒;④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⑤碳粉中混有少量铁粉。 A. ①③⑤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⑤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待反应完全后,从残留物中分理出氯化钾的正确方法是( ) A. 溶解、降温、过滤、干燥 B. 过滤、结晶、溶解、蒸发 C.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溶解、过滤、蒸发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 A. ②④⑤①③ B. ⑤④②③① C. ⑤②④③① D. ②⑤④①③ 【方法点拨】 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时,一般是运用复分解反应中特殊离子的配对法选用合适的试剂(如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钡溶液)将杂质转化为沉淀,不过在除去旧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因此操作时要注意:一、操作步骤,先加入除杂试剂,完全沉淀后再过滤,往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最后蒸发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二、添加试剂的顺序,由于添加的试剂都是过量的,会带来新的杂质,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可用稀盐酸转化为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钡可用碳酸钠除去,因此添加试剂时一定注意氯化钡溶液要加在碳酸钠溶液的前面,以便能将钡离子除去,可采用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或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或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的顺序来添加试剂。 精细;挑选;

— 精品文档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知识点1 蛋白质 1. 各种食物从营养的角度看,其基本成分主要有六种:它们分别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 蛋白质 ⑴作用 ①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②提供热能: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约放出18 kJ的能量。 ⑵存在 ①人体及动物的肌肉、皮肤、毛发、蹄、角、蛋清和各种酶中。 ②富含蛋白质的食品:鱼、瘦肉、蛋、牛奶、大豆及豆制品、花生的种子等。 ⑶结构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百万。 ⑷在人体内的转化 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为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另一部分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⑸功能 ①血红蛋白: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它由血红素和蛋白质构成。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②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而且一般是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 拓展: ⑴一氧化碳更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的能力很强,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香烟的烟气中就含有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因此青少年要远离香烟。 ⑵甲醛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因此甲醛对人体的健康有害,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物。但利用这一性质,可用甲醛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 ⑶高温或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等也会破坏蛋白质,使蛋白质变性,因此误服重金属盐中毒时,可立即服用牛奶、豆浆、鸡蛋清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补充蛋白质,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⑷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B. 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 C.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CO,血红蛋白结合了CO后很难再与O2结合 D. 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一种酶能催化多种反应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的成分中一定含有氮元素和氧元素 B.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 蛋白质还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D. 氨基酸可以被人体吸收,但不能合成蛋白质 知识点2 糖类 1. 糖类: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淀粉、葡萄糖、蔗糖是常见的糖类物质。 2. 淀粉 ⑴淀粉的存在: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它的化学式为 (C6H10O6)n,相对分子质量由几万到几十万。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⑵淀粉在人体内的转化: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 3. 葡萄糖:是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约放出16 kJ的能量)。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4. 蔗糖:化学式C12H22O11。食用的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它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 易错提示: 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淀粉属于糖类却没有甜味;有甜味的也不一定是糖,如甜味添加剂木糖醇不是糖。 【拓展】: 糖类与健康 糖类摄入量过多,会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体内,导致体内脂肪过多,引起肥胖,易引起高血脂、高血糖,甚至会引起糖尿病;糖类摄入量过少,人体内的能量不足,会引起低血糖,常会犯困、发晕。 知识点3 油脂 1. 分类 2. 功能 重要的供能物质,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约39kJ的能量。油脂在人体内氧化时,放出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糖类多一倍以上。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油脂还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它能帮助吸收脂溶性的维生素,保持人体体温恒定。 知识点4 维生素 1. 存在 :维生素的种类有20多种,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取。 2. 功能:维生素在人体内的需要量较少,但作用不能忽视。它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一旦缺乏维生素,也会使人患病,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症;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会患脚气病等。 3. 食物来源:蔬菜、水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蛋类、牛奶、鱼类、鱼肝油等。 【误区警示】 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不同于糖类、蛋白质、油脂,它既不能提供能量,也不是构成细胞的组要成分,但作用不小。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接触到很多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严重地影响身体健康。常见的有害物质有:1.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甲醛等,主要来自于汽车的尾气、工厂的废气及家庭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2.其它有害物质 工业酒精中的甲醇、工业盐中的亚硝酸钠、硫酸铜等重金属盐、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有些添加剂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因此为了健康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远离这些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知识点1 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 1. 人体中的元素种类: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50多种,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钙,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 2. 在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是氧、碳、氢、氮,其余的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3. 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⑴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称为常量元素,如钙、钠、钾等。 ⑵在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锌、碘、硒、氟等。一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虽然很小,却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⑶有一些微量元素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如铝、钡、钛,还有些为有害元素,如汞、铅、镉等。 知识点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一些常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及每天适宜摄入量 元素 钙 作用 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 每天摄入量 800~1200mg 缺乏或过量的症状 临床症状表现为青少年的佝偻病和成年人的骨质软化症。钙是无毒的元素,但摄入过量会导致高血钙,从而引起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的疾病 钠 维持人体内的2000~2500 mg 缺钠会引起肌肉痉挛、头痛等;过量会引起水肿、高血压、贫血等 食盐 其中一半以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食物来源 海产品、豆类、奶类、各种绿叶蔬菜等 存在形式 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 [Ca10(PO4)6(OH)2]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香蕉、柑橘、橙子、主要以K+的形式存在于细山楂、蘑菇、豆类及其制品等 促进骨骼发育、细胞遗传物质合成等 300~400 mg 缺镁会引起肌肉不发达、抽搐、痉挛、心律不齐等;过量会引起神经系统紊乱、肾病等 坚果、大豆、牛奶等 70%的镁以磷酸盐和碳酸盐形式参与骨骼和牙齿的组成,25%的镁存在于软组织中 胞外液中 钾 镁 水分和体液恒定的pH 1850~5600 mg 缺钾会引起肌肉不发达、心律不齐等;过量会导致恶心、腹泻等 2.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元素 铁 对人体的作用 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运输氧气 锌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缺铁会引起贫血 食物主要来源 肝脏、瘦肉、蛋、鱼、豆类、芹菜 海产品、瘦肉、肝脏、奶类、豆类、小米 硒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碘 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氟 能防治龋齿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思维迟钝,过量摄入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摄入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易错提示 ⑴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中需求量很低,但其作用却非常大。 ⑵不管是常量还是微量元素,摄入量都应该适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⑶人体所需的元素尽量从食物中获取,只有从食物中获取量不足时才通过药物或保健品来补充,而且要合理摄入适量的元素。 鸡、鱼、海产品 海产品、加碘盐 肝脏、海产品、黄豆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知识点1 有机化合物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1.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如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等。而氯化钠、硫酸和氢氧化钠等不含碳元素,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2.有机物的组成及结构 在有机物中除含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H、O、Cl、N、P等多种元素。有机物中,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多种多样,所以有机物种类较多。 3.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如淀粉、蛋白质等,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易错提示】 不是所有含碳化合物都是有机物,无机物中也可能含碳元素。 如:CO、CO2、H2CO3及碳酸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拓展: ⑴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单质 酸:如硫酸、碳酸等 常见物质 碱:如氢氧化钠、熟石灰等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盐:如氯化钠、碳酸钠等 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等 有机化合物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如乙醇、乙酸、甲烷等 ⑵大多数有机物具有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低、受热易分解、易燃烧、不导电等特点。 知识点2 有机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⑴概念: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 ⑵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举例:棉花、羊毛、天然橡胶 塑料,举例:聚乙烯塑料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有机高分子材料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合成纤维,举例:涤纶 合成橡胶,举例:丁苯橡胶 2. 聚合物 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大多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所以常称为聚合物。 3. 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 ⑴塑料(对比法) ①热塑性塑料: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凝固,再加热又可以熔化。 ②热固性塑料:有些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树脂,俗称电木)一经加工成型后就不会受热熔化。 ③塑料制品中使用比较多的是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⑵合成纤维 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耐化学腐蚀,但它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 ⑶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 【易错提示】 ⑴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都是有机物,合金是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 ⑵塑料在生活中应用很广,如塑料袋、塑料薄膜等,普通的塑料袋是由聚氯乙烯制成的,而食品包装袋是由无毒的聚乙烯制成的,不能用聚氯乙烯生产食品包装袋。 拓展: ⑴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简单鉴别———取样灼烧 纤维 棉纤维 羊毛纤维 合成纤维 燃烧现象 易燃烧,燃烧时有烧纸味,余烬呈灰白色,手捻时全部成粉末 燃烧时发泡,有火焰,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余烬呈黑褐色 先熔化再燃烧,或边熔化边燃烧,有特殊气味,余烬呈球状,不易捻碎 注意:不同的合成纤维燃烧现象存在一定的差别。 ⑵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微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如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广泛应用在汽车、航天领域。 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A. 尼龙绳 B. 汽车轮胎 C. 纯棉T恤 D. 塑料薄膜 在某中学生运动会中,下列运动设施或器材没有用到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 铅球 B. 篮球 C. 乒乓球 D. 塑料跑道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列生活用品必须使用热塑性塑料制造的是( ) ①雨衣 ②食品包装袋 ③炒菜用锅的塑料手柄 ④电源插座 ⑤饮料瓶 A. ①②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③④ 下列物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你认为具有热固性的是( ) A. 塑料凉鞋 B. 自行车内胎 C. 电线外面的塑料护套 D. 电视机外壳 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塑料 B.钢材 C.陶瓷 D.钢筋混凝土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燃烧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B. 用燃烧的方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C.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 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塑料容器都适合长期储存食品 B. 化纤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 C. 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 D. 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2012年6月16日我国“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采用的某些特殊材料是由沈阳制造的。有一种航天材料是以铝、镁为基础材料,将石墨作为增强材料分散在其中制得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它属于( ) A. 金属材料 B. 复合材料 C. 合成材料 D. 无机非金属材料 【方法点拨】 初中化学中介绍的材料主要有: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金属及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塑料、纤维、橡胶属于高分子材料,其中天然橡胶、棉、麻、丝、毛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知识点3 合成材料与环境污染 1. “白色污染”的产生与危害 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废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其严重。因为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若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污染空气。 2. “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⑴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⑵重复使用某些塑料 ⑶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⑷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易错提示】 “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因为大多数塑料制品是白色的,故称为“白色污染”,不是白色物质如粉尘等造成的污染。 合成材料的应用极大方便了人类生活,但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塑料”尤为严重。下列治理“白色污染”的措施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循环利用 C. 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 D. 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 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回收废旧电池,既节约金属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B.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C. “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 D. 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二、课堂总结 1、收获(本次课考点、知识点、方法技巧总结;习惯态度) 2、注意事项(易错点、个人习惯态度) 3、不足(待完善的知识漏洞和个人习惯)

精细;挑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