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中学生阅读现状及思考(2)

2022-11-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农村中学生阅读现状及思考(2)

农村中学生阅读现状及思考

(一)校园缺乏读书的文化氛围。

校园里学习的气氛不够浓厚,部分学生的厌读情绪比较严重,甚至有学生学了一个学期,连一本课外读本都没翻过,更别说那长篇大论的古典名著和名字又长又拗口的外国名著了。

(二)课外阅读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

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仍根深蒂固,为考试而学的现象仍层出不穷。近年来的中考,全国各地加强了对名著的考查,但纵观各地的中考题目,多见于“说出你所喜欢的名著的人物及性格,并列出相关的情节”或“说出下列人物的绰号”之类。所以,试卷中“鲁智深”的“垂杨柳”总也“拔”不完;关云长过五关不是斩“六将”而是斩了“六十将”了;“白骨精”更是让“孙悟空”“千打万打”了。考查的方式简单粗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的认识及效果。阅读名著的初衷也被无情地歪曲甚至利用,有人认为不用花时间去劳神劳力,阅读经典不如还不如按部就班做“课本奴”和“题奴”来得实惠。于是,学生的名著阅读就出现了许多的怪现象:原著确实没时间看就看缩写本,缩写本还是看不完,就看故事提要,甚至看老师整理出来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场景等“精华内容”,还有的,看看改编的卡-通动漫,经典阅读降低为文化快餐,清汤寡水,色香味全无。更有甚者,就在“题山题海”中漫游,永远也“游”不到岸。

(三)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学生借书难,看书难。

自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各中小学都有自己的图书室、阅览室。上级拨发、名人赞助、学校购置了许多图书,这是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这批财富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大多是由上课的老师兼职,有时候图书室一周只开放两次,一次借,一次还,每次大概开放一节课时间。试想,一个学校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借书的机会又有多少?学校的很多书被束之以高阁,有的甚至一次也没被借过。学校的阅览室,更是形同虚设,有名无实。农村中学的学生,家庭很少有读书的条件,在学校生活的`时间又长,读的书绝大多数来源于学校,如此一来,学生读课外书、读名著的机会就少之又少。

(四)语文教师陷入误区,指导不得法。

课外阅读指导,是劳神费力的事情,很多老师认为把时间花在这上面不划算,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再则,很多老师也没有好的方法来指导,总觉得无从下手。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只是随便布置学生自己去读,至于到哪里去读,怎样读,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则不甚明了、不管不顾了。有时候,迫于考试的需要,他们也象征性的在课堂上补充一些内容,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记住一些人物绰号及故事情节。

(五)农村学生的阅读是盲目的、随意的、无序的。

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除上课的时间外,有不少的阅读时间,但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大多处于盲目、随意的状态,阅读的内容很窄、很小,同时忽视质量,不去理会中外名著、当代优秀作品和健康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而把心思放在故事会、武侠小说当中,很多学生谈到《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和琼瑶的小说津津有味,许多中学生还只凭兴趣阅读,而不知道控制自己,忽视目的性,选择性,分化性,有的面对\"书海\"无从下手,不知

读什么好,有的干脆挑自己喜爱的文章读,凭兴趣出发。个人由阅读兴趣不同而形成的分化性和选择性造成了学生各自阅读内容的单一性和盲目性。而有些应该阅读的经典文学名著学生又不喜欢看。由于学生存在内心渴求和外部压力的两重性,造成了阅读的混乱、无序和片面。

针对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及问题,我们的学校和语文教师该如何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笔者觉得农村寄宿制初中应做到做好两个方面的阅读:一是名著的阅读,二是常规阅读。其基点就是“以生为本”,要求尊重学生的立场、观点、想法和学生的需要;主题是“高效阅读”,实行教师导引、指导,家长参与,学生个性化、高效的阅读;主线是“自主管理”、自主的阅读、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讨论,制定阅读规则,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阅读环境,应该怎样去建设有阅读氛围的班级?”,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促进阅读效能的高发挥。目的就是让书籍成为农村寄宿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心灵的需要,精神的渴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常规阅读方面,循序渐进,凸显“自主管理”

本课题组决心从最基础着手,要求各小组成员,先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即以本班为起点,逐渐扩张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利用手上有限的书籍资源,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实施活动。

《农村中学生阅读现状及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