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22课里的一个篇目。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基于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作者刻画王熙凤的语言、外貌、动作等正面描写语句,以及黛玉、众人的反应的侧面描写语句,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美丽中透着威严,热情中有虚假,爽朗中见泼辣,能说会道里透出工于心计,情绪多变为的是逢迎取宠)。3.体会语言、外貌、动作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人的好处,并运用到自己的练笔中。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由于本文语言的繁缛,又是古白话,学生对于王熙凤的服饰、外貌部分理解有一定难度。另外,理解王熙凤的美丽热情外表下真实的性格特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
结合教学目标及单元学习的和重点,我主要把“抓住作者刻画王熙凤的语言、外貌、动作等正面描写语句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通过“紧扣主题,谈话导入→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细读课文,从外貌、语言和神态等方面探究人物性格→拓展训练”四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1.上课之前,第一次我让学生阅读了红楼梦的相关章节,第二次让学生分组查找了相关资料(一组查找曹雪芹及《红楼梦》的资料;一组查找王熙凤的相关介绍;一组查找贾府的家谱,重点查找课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一组摘抄《红楼梦》中有关于王熙凤的相关细节),我检查过了之后,还让学生进行了第三次的资料完善。可以说,学生的资料准备是挺全面的。
于是,我便认为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所以,在资料交流的环节,我提了“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你从资料中认识的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这个问题。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却面面相觑,迟迟不敢发言。确实,这个问题提的有些难了,首先,“性格”本来就是学生比较难以了解的部分。其次,我之前让学生查找的资料是“查找王熙凤的相关介绍”,范围太大,而且只是一组同学查找了这方面的资料,在上课之前,同学之间也没有足够的交流,不能回答出来也就是必然的了。
2.问题的启发性不足,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整篇课文的学习中,
听到学生读书的机会很少,老师说的时候更多。提出的问题总是一成不变的“你对王熙凤有什么印象?”“找出„„描写的句子”这些干巴巴的问题。及扼杀了学生初读的感受,又不能感受到语言的艺术。有效的提问应该有一定的梯度,应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够引起学生思维的深入。老师的问题与其是为了学生而设,不如说是为了自己上课而设。没有关注学生真正疑惑的部分。帮扶不够,但又不敢放手。
我想,如果我再上这个节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经典片段,不细细读书,是咀嚼不出它独特的味道的。所以,如果我再上这一个课,我要和学生对文本进行“一读、二读、三读、四读”这几个步骤。相对于几次不同的“读”,围绕主干问题“凤辣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提出几个不同梯度的问题:(1)凤辣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从哪里感受到了这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3)为什么凤辣子问了黛玉这么多问题却不想知道答案?(抓住转折句子:“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透过王熙凤的表面,深入地追问和思考其真实的性格特点。(4)王熙凤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