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卷第04期总第84期 二。一O年二月・下半月刊 ◎馋 DISTANCE 远DUCAT程1ON墩O,FC I育NA 在膝后侧放置钢丝托板,抱膝圈的上下四根固定带缠绕 钢丝托板固定,可对膝关节制动,防止骨折移位。骨折 处外敷金黄膏,以绷带由近端向远端缠绕固定。每隔两 天换一次外敷药。在复诊时根据膝关节的肿胀情况对外 固定的松紧进行调整。 2.3药物治疗骨折初期,活血止痛,化瘀。方用桃红 四物汤;骨折中期,续筋接骨,化瘀止痛,方用伤科七 厘散。骨折后期:补肝肾,壮筋骨,方用虎潜丸。 2.4康复期的治疗骨折4~6周后,可解除外固定夹 板,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运用针灸、手法按摩,配合 骨科外洗方熏洗,可促使膝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 中医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中医治疗骨折有创 伤小、疗程短、效果好、费用低的优点,同时还可避免 因内固定手术后取出内固定材料的第二次手术,减少了 对关节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本文校对:张文娟 收稿日期:200—12—23) 髌骨骨折的中医治疗目的是尽量保持髌骨的光滑平 整,恢复伸膝装置的完整性。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2髌骨骨折的中医治疗 2.1 闭合式手法复位手法以推、挤、按三种手法为主。 推:是指在复位时将骨折两断端向膝关节中部推动, 减小远、近端分离,达到骨折对位的目的。 挤:是指在复位时,术者双手跨指、示指分别按住 骨折的远、近端向中心挤压,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 按:是对推、挤复位后可能形成的骨折块向上的隆 起向 按压整复,以恢复髌骨的光滑平整。 2.2外固定在手法复位达到满意的对位后,分别在髌 骨的上缘、下缘放置两条弧形棉条,棉条的长度为6 ̄8cm, 直径约lcm,在两条棉条上分别压上两条宽2cm的胶布, 长度以能缠绕膝关节为准。近端沿髌骨上缘斜向下固定, 远端沿髌骨下缘斜向上固定,以稳定骨位,松紧合适, 避免过紧影响血运。然后用抱膝圈按住复位后的髌骨, 誊。0l 0 100llI -_l' l0 _ | ≥ -00 _ 0 - 0 0。i 0 0l l l0ll 2l ll ■0薯√ 0麓0 ..鹾0 簿 曛赫 潼 ; . 0 誊≯0 每 l ;鼗麓 螭i意撼蘑嘲基麟 0ll孽; i0 _ll_0…00◆≯0≥0 00 ll_ 0l l-≯l0≥0l'll 000l_ll0 i关键词:血瘀证;中医药疗法;医话 文章编号:1672—2779(2010)一04—0073—01 血瘀证的产生是脏腑病理变化的反应。笔者以活血 化瘀为治则,以脏腑辨证学说为依据,分为10个证型施 或吐血便血,舌紫脉涩。治宜补气活络,佐以止血。方 用小建中汤合失笑散,止血用白及、三七等。 6热瘀肠问 治,现介绍如下: 1 心血瘀阻 证见心悸,胸中郁闷,甚则心中绞痛,牵及两胁肩 背,痛时或有肢冷汗出,面包晦黯,唇及指甲青紫,舌 质黯红有瘀点,脉细涩结代。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 经。治宜温经通阳,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合瓜蒌 薤白汤加失笑散。 2瘀血阻肺 证见心悸喘咳,曰久肺病及心,或反复咯血,胸胁 刺痛,气短,或水肿,面色青紫,舌质紫黯,脉涩。治 宜化瘀止血平喘、药用丹参、桃仁、赤芍、杏仁、百合、 沙参等。若气虚加党参,黄芪。 3肝脾瘀血 证见胸胁刺痛,肝脾肿大,食后胀满,厌油呕吐, 或皮肤有赤缕斑痕,面色黧黑。黯舌紫或有瘀点,脉弦 细涩。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隔下逐瘀汤加川 楝子、丹参等。若湿热加茵陈蒿、栀子、黄柏;脾虚加 茯苓、白术等。 4肾络血瘀 证见颜面四肢浮肿,面色晦黯,皮肤有瘀班,舌紫 有瘀点,脉涩滑。此证多为水肿日久。治宜利湿补肾, 活血化瘀。药用益母草,桃仁,红花、川芎、赤芍、黄 芪、白术。若肾阳虚加附子、桂枝,肾阴虚加六味地黄丸。 5胃脘血瘀 证见胃痛日久,痛有定处,腹胀拒按,食后为基, 证见腹痛有定处,压痛,腹皮紧张,便秘或腹泻, 呕吐,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泻火,活血化瘀,方用 桃仁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7膀胱瘀阻 证见小便点滴不爽,或尿细如线,小腹胀满疼痛, 舌紫脉细。治宜利尿行瘀。药用桂枝、生地、川芎、桃 仁、穿山甲、当归、木通、滑石、益母草。 8瘀血在脑 证见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头痛、外伤头痛等。治宜 补气活血,通经活络。方用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 七厘散。 9血瘀胞宫 证见少腹有块,痛有定处,拒按。舌紫,舌尖有瘀 点,脉沉涩。如痛经、经闭、产后腹痛、恶露不绝、产 后血晕、产生发热等。治宜温经活血,行气止痛,方用 血府逐瘀汤,若偏寒用少腹逐瘀汤、生化汤等。 10瘀阻脉络 证见风寒湿痹,久病络脉,关节不利,肿痛 随天 气改变加重,舌紫脉沉涩。风中经络、肌肤麻木、半身 不遂、口眼歪斜等。若脚麻疼痛,足背脉弱,甚则足色 青紫,是为脱疽。治宜祛风散寒,温经活血,补气血, 益肝肾。方用桂枝黄芪五物汤加桃仁、红花、当归、川I 芎、仙灵脾,或身痛逐瘀汤、当归补血汤等。 (本文校对:张文娟 收稿日期:2009一t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