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美感培养浅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是语文教学中特别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文学艺术价值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教材中蕴涵着语言美、情境美、生活中的美。让这些美转化为学生的美的观点,让他们升华为学生心灵之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通过课堂教学对语言形象的分析,加深理解,感知美的形象。作为语文教师,要会启发学生挖掘作品中的美。如:在分析《春》一文时,可以抓住“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红的像火”……这样的词语,让学生反复吟读,想象那春花争艳的美景。加上蜜蜂“闹”、蝴蝶“飞”,衬托出花美、花香、“树上”、“花下”,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就充分展现出来了。再如陶渊明的田园诗中的田园风光,一幅幅的农家话桑麻的恬静景色展现在学生面前。郦道元的《三峡》,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拨、清幽秀丽的景色。高峻的山峰、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构成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以此激起读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体会到一个极富艺术感染力与审美价值的美的意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头就给人美感,主要不是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美的意境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起到灵魂的净化和升华作用,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分析使学生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激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是由内而外培养其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及分析人生、洞察自然现象以及表述科学美的能力,通过美的途径激发学生把对美的追求作为思想的源头,从而将求知与探索活动作为人生的一种享受,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发掘文章主旨及其深层意味,对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把握审美对象美的真谛和本质,领略美的艺术。如:《爱莲说》采用拟人化手法,托物言志,行文平淡自然、富有情感、委婉含蓄、不露锋芒,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品。文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让学生由此联想到社会上具有像莲花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的人,进而感悟到作者高洁的情操。
“润物细无声”地让美一点点渗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渗入学生的心田里,让美的事物在温馨的课堂中“破土而出”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