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
( )1.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了解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活动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 )2.“这个世上没有永远的好人,也没有永远的坏人。”该说法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 )3.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心理活动的规律,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不任意歪曲和杜撰结果。这是坚持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 )4.冷的时候就会起鸡皮疙瘩,说的是( )
A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以上都不是 ( )5.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某学生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是( )
A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以上都不是
( )6.在教师讲解了例题之后,学生能够顺利解决相似的其他练习,这是( )
A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以上都不是 ( )7.对物体( )所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
A.在空间中的位移 B.距离和方位特性 C.空间特性 D.延续性和顺序性
( )8.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 )。
A.感觉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感受性 (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指(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以上都不是 ( )10.绝对感受性是( )。
A.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B.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C.能够觉察出刺激最小差别的能力 D.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 ( )11.提起某个同学,脑海中浮现出她的音容笑貌。这是( )
A形象记忆 B词语-逻辑记忆 C情感记忆 D运动记忆 ( )12.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 )个组块。
A7±2 B3±5 C5 D9
( )13.研究表明,过度学习要达到效果最佳,效率最高,过度量应该在( )左右
。 )
A50% B30% C100% D80%
( )14.学生在做闭卷问答题时,回忆学过的内容属于( )
A.再认 B. 保持 C.再现 D.识记
( )15.小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各种教具和学具,说明小学生主要以( )为主。
A形象思维 B动作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以上都不是 ( )16.聋哑人依靠手势进行交流,这是( )
A形象思维 B动作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以上都不是
( )17.画家画画以前,首先在脑海中浮现很多风景或者图片,然后开始构思创作,这属于( )
A形象思维 B动作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以上都不是
( )18.地质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地区40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以此推断“世界屋脊”在远古时代是一片汪洋大海。这体
现的是思维的( )
A批判性 B敏捷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 )19.学生正在上课,忽然有人推门进来,大家不由自主地朝他看去。这属于( )
A 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以上都不是 ( )20.学生熟练阅读课文、熟练地骑车等活动属于( )
A 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以上都不是
( )21.有的学生课堂上长时间全神贯注,有的学生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这种现象主要描述的是学生的( )这一品质。
A 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 )22.老师上课期间,能够边讲课边注意到不同位置学生的反应与表现,这体现的是教师的( )
A 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 )23.意志行动的特征不包括( )
A自觉的目的性 B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C有认知活动参与 D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 )24.“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说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 )
A 接近-接近型 B回避-回避型 C接近-回避型 D多重接近-回避型 ( )25.“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前怕狼后怕虎”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 )
A 接近-接近型 B回避-回避型 C接近-回避型 D多重接近-回避型 ( )26.有人在场的情况下,较之单独活动时个体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叫做( )
A社会助长 B社会阻抑 C服从 D从众 ( )27.“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描述的现象是( )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以上都不是
( )28.《三国演义》中曾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去拜见孙权,“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庞统又见刘备,“玄德见统
貌陋,心中不悦”。孙权和刘备都认为庞统这样面貌丑陋之人不会有什么才能,因而产生不悦情绪,这实际上是( )在发生作用。 A光环效应 B刻板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 )29.“一个和尚没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描述的群体心理现象是( )
A社会助长 B群体惰化 C服从 D从众 ( )30.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不包括( )。
A认知 B意志 C情感 D行为
二、判断题
( )1.个性心理是指人们心理活动的共同性和普遍性。 ( )2.个性心理不受心理过程的制约和影响。 ( )3.小脑主管身体平衡和协调动作的功能。 ( )4.被誉为心理学之父的人是冯特。 ( )5.错觉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无益的。
( )6.个体对客观对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时间知觉。 ( )7.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是前摄抑制。 ( )8.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 )9.常规性思维没有新的思维成果产生,而创造性思维经常有新思维成果产生。 ( )10.“一题多解”和“殊途同归”都体现的是发散式思维。 ( )11.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转移两者内涵相同。 ( )12.所有的觉醒状态必定有注意发生。
( )13.学生能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这属于意志行动。 ( )14.意志的产生与认识过程无关。
( )15.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 )16.从众和服从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得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
1. 简述知觉的特征并举例。
2. 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3. 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4. 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四、实践应用题
1. 我是一名刚接手的班主任,经过一段时间了解,我发现班级里,有的学生喜怒形之于色,性情急躁,易发脾气,遇事不能三思而后行;有的学生说话、做事总是慢条斯理,性情温和,不易动肝火,遇事犹像不决;有的学生活拨好动、善交朋友、易适应环境;还有的学生则喜欢独处、安静,少言寡讲,虽然内心不快,但不立即暴露出来等。这些心理活动的差别是学生不同气质的表现。 (1)案例中描述的该班学生气质可分为哪几类?(按照希波克拉底的观点)
(2)针对班级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谈谈教师应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2.四年级小学生张某读过两次一年级,看到同学拿有好吃的东西就喜欢抢过来吃,而自己的东西却从来不舍得与人分享。上课时喜欢左顾右盼,随便打断老师讲课,对于老师的批评,他好像没有感觉。如果有同学稍不顺他的心意,他就言语威胁或直接攻击他人。在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张同学是一个性格非常古怪的“刺头”。
(1)影响该生此种性格形成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2)如何根据班杜拉的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方式改变该生的不良性格。
3.近来,网上曝出部分官员“微博约会门”、“裸聊门”、“开房门”等不检点行为,这些都折射出了一些官员的素质低下,少数官员“向钱看”,或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不正之风。因此要加强对官员官德的教育,要让“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等入脑入心,成为官员的精神追求。加强对官员的刚性约束,同时也要强化对官员的道德品质教育,让他们真正恪守道德规范的信条。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运用品德心理结构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