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品格教育论文

2024-05-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小学生品格教育论文

篇一: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班主任如何有效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新华镇中心小学 马海英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面貌、政治观念、道德品质等,而道德品质是通过他的道德行为表现的。而道德行为是和一个人的道德习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行;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知。古人说,知之深,爱知切,行之坚。一个人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知荣辱,进而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才能知道为何行动和怎样行动,并把正确的行为坚持下去,表现出道德的自律和一贯。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言道:言传身教,言教在说理,以提高道德认识,身教在示范,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学校里,一个班学生的大小事情都离不开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学识文化等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具有明显的示范性与导向性。小学班主任的素质是做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条件。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决定着班风的形成,班主任如果能严格管理班级,正确引导学生,详细制定计划,加深师生感情和加强班级凝聚力,班级会更团结,学生会更进步。常言道:打铁须得自身硬,小学班主任作为带路人,要具备为小学生发展导航的能力。要学生讲诚信,班主任首先要言必信、行必果;要学生有爱心,班主任首先要有爱心;要学生有进取心,班主任自己要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

小学生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政治态度、价值观与世界观、道德品质、成才理念等方面,需要通过班主任的正确引导,才能往正确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充满爱心。学生越是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就越亲近和信任他,教师的教育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因而,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作为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平等对话,将心比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爱心来换取学生的真心,用希望、激励等科学教育方法,激

1

发学生上进的信心。小学班主任还应该培养好班集体,组织丰富多彩的班会,形成团结、向上、文明、进步的集体舆论。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指导开展文体活动是新形势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文化阵地。这既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又是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之一

具体到日常教育和管理中,首先,要抓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的宣传和学习,增强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课堂行为规范》等条文的自觉性。充分利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办小报等阵地,引导学生成功地组织举办好各种班级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树立良好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创建优良班风、学风的有效途径。 其次,从小事抓起,重视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

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养成教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懂得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养成教育对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非常重要,班主任都应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从身边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做人的一言一行抓起,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习惯;从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律开始,逐步养成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的感情;从爱自己的物品开始,逐步养成爱自己的课桌椅、爱教室、爱学校、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遵守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习惯;从关心和爱护班级并为之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和品格。总之,养成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也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只要我们教师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并持之以恒学生的良好品行定能形成。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更要在教育、教学中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重视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因为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千万不能忽视的。当然,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品行养成教育中更应是先行者,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模仿性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

三、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思想道德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配合和支持下才会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因此,要在班内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班主任为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除了通过传统的家访方式外,还可利用电话、校讯通等方式经常与家长交流家教工作,实现与家长的互动,也非常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现在我们班的学生绝大多数能自觉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道德意识能力有了提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有所增强,“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好思想正在学生中逐步形成,也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好评。 篇二:浅谈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品德教育

不曾忘,河北曲周师范学校校训:学博德高,为人师表。心里铭记我国唐代教育家韩愈的《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的责任。

然而今天,我们社会,学校评价一名学生的优良,学习分数占第一位;老师能教出高分的学生,就是好老师。这样,老师、学生就朝各自畸形发展,出现了高分低品,留学不归,我国人才大量流向国外的现象。台湾中信私立中学校长高振东,在北大报告会上大大感叹国内教育之失败,又提到祖国优良传统不能丢,爱国从爱校开始。所以,作为人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评价一名学生的优良,要品在前,德为先。小学教师的责任尤为重大。 一、课堂上的品德说教。

作为品德课的老师肩负着主要责任。语文教学仅次之。从有趣的课文中可以使学生学到良好的品德。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中的 “小兔小兔轻轻跳, 小狗小狗慢慢跑, 要是踩疼了小草, 我就不和你们好。”

“你植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3

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互相帮助,爱护环境,增强入学新生的大家理念和环保意识。在教会学生识字的同时,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我们别忘了告诉学生互相帮助,爱护我们共同生活的绿色家园。

各年级的语文教课书中都穿插着品德教育和爱山、爱

河、爱国教育的内容。因此,课堂在作为知识,方法传播站的同时,别忘了她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德育。 二、教师言行的潜移默化。

单纯地说教,莫过于实在的行动。一名教师素质的高低,溢于言表,他对学生的影响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跟别人打个招呼,问个好,举手之劳。但有的人就懒得做。同事之间走个碰头儿,行同莫路。在校园,学生看见了,他会仿效。所以,你别怪学生不懂礼貌,是你用自己的行动教给他的结果。我们精神抖擞,面带笑容,同事间相互问好,哪怕一个微笑,点下头,会给同事带来一片阳光,给学生做个好榜样。我们不妨放下师长的架子,主动跟不会问好的你问好。

上课了,教师走进教室,弯腰捡起地上一片碎纸,顺手扔进背搂中,让学生学会爱班,进而爱校,爱家乡,爱祖国;顺手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笔或本,轻轻地放在他的课桌上,他就会牢记在心,并会帮别人捡笔,捡本??养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

我们的生活小节不容忽视。道德虽在,却不被人重视,不被人尊重的今天,我们教师要为人师表,把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把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

三、父母是榜样。

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媳妇给婆婆端上一盆水洗脚,五、六岁的儿子看到了,用稚嫩的小手端来满满一大盆溅着水花的水,“妈妈,洗脚!”家长对孩子品德教育等同于老师,甚至更重于老师。

总之,只有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才能真正搞好新一代的德育。 浅谈小学生品德教育 浅谈小学生品德教育

4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曾这样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在我们当今社会不妨视为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孩子幼小的心灵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理想的蓝图。作为一位品德教育工作着 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首先,我利用品德课固有的思想性较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儿歌的诵读、理解,加深学生对思想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我在教学《秋天到了》这一课时,通过范读课文儿歌、看图理解内容以及对课文内容的讲解,播放资料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又比如在教学《劳动最有滋味》这一课时,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从而尊敬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劳动换来的钱,才花得问心无愧。在背诵课文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切实体会到“任何工作都不是马马虎虎就能做好的,马马虎虎必须另做一回,倒不如一下手就仔仔细细,做得妥妥贴贴。总之,在品德课堂上,德育教育可谓无处不在。 其次,配合学校、班级开展的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前段时间学校大队部举行争“国情章、家务章”活动,我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加深对国旗、国徽、国歌的认识,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广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结合建国五十周年的阅兵式,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正一天天强盛,让他们从内心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在争“家务章”时,通过让学生观察父母一天的生活,体会到父母一天的辛劳,要学会体谅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诸如扫地洗碗、收拾房间等等,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要为人师表,自己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我在平时尽量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朴素、整洁,上课铃响,准时出现在教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在参加义务劳动时,跟学生一起动手,顶着烈日,坚持到最后。无论课堂内外,都以平等姿态与学生交流,即使在批评他们时,也注意不使

5

用过激的言语和动作,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要时刻注意不要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 浅谈小学生品德教育之我见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它要求儿童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培养儿童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包括爱国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团结友爱、热爱劳动、诚实信用、文明礼貌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以下是笔者几年来小学生品德教育探 索的一些体会和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学生身边人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模仿。而教师与他们朝夕相处,所以就是他们直接模仿的对象,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教师应作为学生最具体的看得见的活教材,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不许学生做的,教师决不能做。这种教育方法不带有任何强制压力,学生易于接受,是其它教育方法无法比 拟的,教师的身教可以影响学生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文明。小学生年龄小,对“文明礼貌”这个词的概念比较模糊,加之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常有不文明的行为发生。所以,有些孩子入学后,在同学之间,经常说粗口话,搞恶作剧、做不文雅的动作,惹事生非等等,针以这些不良现象,如果教师在注重“言传”的同时,更注重身教。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就是教师不仅经常在孩子面前讲文明礼的道理,更重要是的以身作则。比如:我带的上一届学生,班里原来有两位学生文明礼貌较差,给其他同学也带来很大影响。于是,我经常个别对他们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课堂我尽量使自己的言谈举止文雅大方,从不用粗话骂学生,课间,我尽量多到学生中,特别是在两位文明礼貌较差的学生面前,我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学生不小心碰对我,我微笑地对他说:“没关系”。如有学生替老师拿东西,我很客气地对他说:“谢谢你”,路

6

上或者别的地方遇见学生,我礼貌地跟他们打招呼;如果我不小心碰对学生或给学生增添了麻烦,我总是主动道歉地说“对不起”“请原谅”等等。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努力,那两位文明礼貌较差的学生及其他同学的 文明礼貌明显好转。

2、让学生守公德。小学生年龄小,不知道什么是“公德”,也不知道遵守公德的好处和不遵守公德的不良影响。所以,他们常常因为娱乐而做出不道德的事,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如:校内校外乱涂乱画、损坏公物、践踏花草树木、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等等。如要制止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教师除了常跟学生讲道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学生。如:我现在所带的班级,在班级刚建立不久,我就发现很多小朋友不守公德。于是,我决心走到学生中去,用行动去感化他们。当我发现学生随手扔果皮废纸时,我当着他的面不声不响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当我发现学生在墙壁上或别的地方乱涂乱画时,我当着学生的面不声不响地把它擦掉;当我发现学生践踏花草时,我马上过去当着他的面把花草扶正等等。教师的行动,慢慢地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到第二个学期,我班学生对“守公

德”这个词的概念不再模糊,不守公德的现象很少发生。

3、让学生守纪。要想使自己的学生遵守纪律,教师首先要带头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学生的一面镜子。试想,一个上课经常迟到、旷课的老师,去教育学生不要迟到、旷课,学生会听他的吗?一个经常骂学生、说粗口话的老师,去教育学生不要骂人、不说粗口话,学生会听他的吗?等等。这样的老师 在学生中的威信如何,大家可想而知。

4、让学生热爱劳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从来不做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来到学校,不要说什么繁重的劳动,就连一般的大扫除都不肯参加。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从家长工作做起,利用家长会跟家长讲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热爱劳动,

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父母亲要经常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在学校,每次大扫除或其它劳动,我都带头干,哪里脏、哪里任务重,我就到哪里,做孩子们的表率,每次劳动结束,我都对本次劳动表现最积极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

7

表扬。这样,教师的行动和优秀同学的行动就慢慢感化其他同学,使全体同学都热爱劳动。另外,我还在品德课上讲一些领袖人物 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故事,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在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组织学生为班里较困难的同学捐一些学习用品、看望孤寡老人、残疾人,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培养了孩子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品质。组织学生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看革命影片,听英雄人物报告,这样,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就自然而然地感化学生,使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立志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品德受到教育。另外,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去与那些违法违纪的行为作斗争,并且让学生集中讨论交流活动的体会。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哪些是不良行为,从而加深了对坏人坏事的憎恶。诸如此 类活动,要经常开展,做到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教育效果。 三、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富有教育意义,这些课文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不可低估的,我们要善于利用。如《将相和》这篇课文,蔺相如那种不计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以及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的精神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教学这篇课文的同时,如能再针对本班一些不团结的事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去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落花生》这篇课文中,讲花生的好处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是它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总之,入选的小学课本的文章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如在

教学中穿插思想品德教育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成立光荣榜,弘扬好人好事

班级及学校成立光荣榜,大力弘扬发生在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如班级成立红旗台,好人好事登记薄;学校成立好人好事宣传栏等。使那些积极做好事的同学觉得光荣而自豪,觉得更应该那样做,也能使其他同学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在学生中形成人人做好事、个个争先进

8

的风尚。

总之,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千篇一律。这看具体情况,因人、

因地、因时而定,力争把他们培养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篇三:小学思想品德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而《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最好的引导启迪就是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真情融入,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激情,产生兴趣。而激情的传递则需要不同的环境和意境,“触景生情”就必不可少了! 一、点燃激情,以情激趣

真情可以感染,激情可以传递。只有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奏动人的乐章。教学中教师要先入题入境,才能真情流露,以自己乃至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感染学生引其入题,以真情教学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引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激情中可创设生活情景、故事情境、游戏情节、角色扮演等来引发兴趣。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二、触景生情,以境促情

人的情感往往受情景气氛渲染,特别是孩子们,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氛围下产生,触景生情。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想适应的具有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以境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把课本中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适用图像,再现情境,使内容具体形象,例如,《马路不是游戏场》,通过介绍交通事故在社会中的频繁现象,引导学生观看一组,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

9

故的图片,在指名同学以小记者的方式报道一组安全隐患的资料,以当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会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达到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幻灯、影音、图片等来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化抽象、枯燥为形象、生动,使学生学习热情与情境产生共鸣。同样是这一课的教学,在新课伊始,借助现在教育技术手段,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欣赏一首名为《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的优酷视频,感人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事故的现场,十三岁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每个学生都留下了伤心的泪水,从而感受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遵守交通规则,能够给社会带来一份安宁与和谐。 三、“情”“境”互激,升华教学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需要爱,教学情为先。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一叠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载了他从出生到现在,关于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还有许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长牙,第一次站立,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生病的经历??可以说这是伟大的母亲用她平凡的文字写下的一首爱的赞歌。一位学

生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各色毛衣,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编织出来的。这些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 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言语,不需要教师动人的讲解,在这种情与境的交融中,教学已经升华出了一种境界,教是为了不教。

总之,根据《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点,课程性质和课程对象,决定了教学方法。以情激趣,配以境促情,两种相承才能打开儿童的心窗,才能让他们带着激情、兴趣在课堂和生活中明理成长,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