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黄壁庄水库水质问题

2023-04-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浅谈黄壁庄水库水质问题

来源: 文章作者:王云丽 录入时间:08-01-20 13:32:01

黄壁庄水库是我省的一座大型水库,总库容12亿立方米,来水主要由上游岗南水库和滹沱河最大支流冶河提供。水库承担着省会石家庄市居民生活饮用水、西柏坡电厂和下游200万亩的农田灌溉用水任务,为重要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之一。近日,水库被列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急供水四座水库之一。为此,水库水质问题不仅是一个敏感话题,而且关系重大,使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和思考。 一、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

现行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是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4月26日批准、2002年6月1日实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该标准规定: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具体如下。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份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由此看来,黄壁庄水库水质在Ⅲ类以上就能够满足生活饮用水要求,Ⅳ、Ⅴ类则不符合要求。 二、近年来水质概况

黄壁庄水库水质监测评价工作由石家庄市水环境监测分中心负责,每月取样进行分析并评价。根据2002年6月以来的监测资料来看,共计采集样本52个。其中Ⅰ-Ⅲ类水为44次,占84.6%;Ⅳ-Ⅴ类水为8次,占15.4%。Ⅳ-Ⅴ类水之间主要超标物质分别为,总磷超标四次,占50%;高锰酸盐指数超标2次,占25%;总镉、铵超标各一次,占12.5%(详见下表)。

由此看来,在取缔网箱养鱼、水上旅游项目、生态放养鱼类等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水库水体水质不断地在改善和提高,个别时段水库水质还不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面临为北京奥运会应急供水需求,水库的水质问题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三、影响水质原因分析 1、上游来水是主要原因

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游用水量不断增大,使得入库水量不断减少,降低了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据水库统计资料,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19亿立方米,八九十年代为11.92亿立方米,21世纪头6年里年平均来水量为4.39亿立方米。二是来水的水质较差。水库来水主要是冶河,其多年平均来水量占总来水量的67.35%。受上游井陉、平山等县城生活用水和小造纸、化工工业用水后排放现状的共同影响,平山水文站监测的水质多为Ⅳ-Ⅴ类。据2000年到2005年监测资料分析,每亿立方米入库水中污染物输入量分别为:总磷3.89吨、高锰酸盐指数264.5吨、总氮543.74吨。“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入库水量减少及其水质恶化,势必对水库水质造成影响。 2、水域自然渔业生态系统未能完全恢复

水库渔业管理权之争,时间长达数年,水库水域管理混乱甚至瘫痪,水域内私围乱捕、迷魂阵网、绝户网滥用,水库渔业资源和生物链遭受极大的破坏,水库水草大量生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2000年后水质有恶化的趋势。渔业管理权重新确立后,通过生态放养、实施合理的封库休鱼等措施,近两年水库水质有了一定的改善,浮游生物如剑水蚤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由此看来,水域自然渔业生态系统破坏起来很容易,而恢复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没有完全恢复的水生态系统,对水库水域水质的恢复调节作用是比较有限的。 3、库区内农业生产的影响

水库属于平原丘陵型水库,水深浅,水面大,库区附近有50多个移民村,农业生产较发达,在

库水位较低时,附近村民耕种滩地,为促进农作物生长,较多地使用氮肥、磷肥、钾肥及农药,水位上涨时各类残留物溶于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治理对策

1、加强黄壁庄水库水源地宣传,以期引起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的重视,优化冶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协调上下游的用水矛盾,维护冶河作为自然河流的健康生命,保持上游有一定的入库水量。在这一点上,在省水利厅的领导下,合理解决石家庄市生态引水等跨流域调水问题。另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开展库区综合治理,达到根治和保持水库水质的目的。

2、开展两项调查,掌握情况。一是由有关单位开展岗黄区间流域内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调查,涉及井陉县和平山县,重点放在平山县城以上40公里的河段。根据实际排污情况,积极向上级反馈,促进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二是开展水库水域水生态系统调查,黄壁庄水库管理局组织水产方面的技术人员,对水库水域生态现状进行较全面的摸底,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生态放养的种类、数量,加强库区渔业管理,尽快恢复水域生态系统。

3、借鉴各地成功经验,积极采取生物措施,增强水库水体自净能力。鉴于目前国内水污染治理经验,太湖经过生态治污和引江入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水质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官厅水库经过综合治理,近期达到了为城市生活供水的条件,即将恢复对北京供水。这些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建议开展如下工作,一是在入库口地段采取建立生物防污带。具体是,选择芦苇、蒲草等适应性好、吸收分解氮磷有机污染物强的植物,在适当的地域种植,作为对入库水资源的一次过滤。二是在重力坝引水口合适部位,结合水库风景旅游,建立浮游生物防护带。具体是,借鉴千岛湖做法建立水上网箱养殖以浮游生物为食和观赏性强的鱼类,借鉴茜坑水库模式,种植吸收氮磷等营养物的漂浮植物。这样既能为旅游增项目,又能够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总之,水作为生命之源,作为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基本资源,在当前场经济体制的优质优价现实条件下,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研究,达到改善和保持水库良好水质的目的。

注:茜坑水库1994年建成,是一座位于深圳市一座中型水库,正常库容1900×104 m3。其茜坑水库治污模型,即生物技术治理水库水污染技术获部级科技创新项目。 本文使用海纳锐利编辑并转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