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
1
语文源于生活,语文教学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照本宣科中走出来,挣脱枯燥单纯的课文讲解的枷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回归生活,充分发展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实践和探求新知的能力,让语文课真正成为一门融欣赏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 一、课堂回归,再现生活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如果只讲究力求纯粹合理、合乎科学、逻辑,仅仅理智地教学,其效果并不会出色。我们的学生天真浪漫,思维处于朦胧阶段,对什么都充满着新鲜感,对什么都想尝试。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向往,他们愿意谈自己的人生感受。教师可凭借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用已知探求未知,用感性寻求理性,并最终能用所学知识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让语文课真正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1、巧点妙拨,诱其真言
人生最难得的莫过于有知音,很多时候学生抱怨教师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如果教师上课能“说其话,听其言”,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谈自己的生活体验,相信学生不仅会乐于学,更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师生之间也就能很好地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师生互动,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
2
到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私塾的厌恶。我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童年故事。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我的学生大都出生在农村,与他们朝夕相伴的是田野、小河,无拘无束的生活让他们与大自然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可是现在却不能撒欢在其间了,“为什么?”“我们上学了……”“再和鲁迅小时候的教育比一比”,学生一下子明白了…… 2、体悟生活,创设氛围
青少年学生感情丰富,思维活跃,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奇异变化的世界,最容易感触顿生,情思跌宕。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巧设情境,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悟和领会,激起他们心中的涟漪,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擦起思维的火花。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是世界短篇小说长廊中的一篇不朽之作,它表达了一个永恒不变的爱的主题。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先讲了一件事,一对新婚夫妇在路上遇到了一起车祸,在千钧一发之际丈夫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气力,推出了新娘,自己却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学生听后眼眶湿润了,随即便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在探讨“什么才是真挚的爱”的过程中,学生一下子切入了文章的主题,并且明白了很多。学生这种结合感受的畅所欲言,有的不仅是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更多带来的效应是学生在评价的同时,学会了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审视,道德情
3
感得到了发展,而且更乐于去探究未知领域的东西了。 3、角色转换,我就是“他”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家笔下的一切事物都是从生活中撷取,经过加工剪裁提炼而成的。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感受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凭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好恶,把感受强加于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不好的老师是奉送真理,好的老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鉴于此,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把情感回归到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去感受作家笔下的生活,走进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世界。转换角色,把自己融入其中,我就是剧中人,我就是作者,我就是“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时光倒流,和学生一起再走一遍“他们”所走过的路,和“他们”同喜同忧。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站在一个起点上,结合实际进行揣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作者会怎么写?”“如果我是‘他’又会如何?”……当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发挥想象进行情景再现。常用的方法是课堂表演。此法能带活课堂气氛,但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一同体验的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已有的经历进行再创造,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重新组材和写作的能力。
4
二、观察生活,倾情写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经历过的事情印象是最深刻的。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观察生活。只有切实体会过了,才能写出肺腑之言;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才能领会到生活的启示,巧遇写作灵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我们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点,写好观察日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窥视到生活的角角落落,挖掘到深层的内涵,让他们热爱生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参与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写说明文《蛋壳艺术》,学生为了能写出具体的过程和细节,必定会亲手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说明文的结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观察、动手、写作的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
我们的教师还应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利用空闲时间跟孩子们一道远足旅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借野炊、春游、远足的机会,不失时机的从旁暗示、指点学生体会到闪光点、感悟点,领受其美,体悟其理,催发文思。 当然,教师不可能每次都带着学生出去体验,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重温生活感受。把那些已经经历过的、甚至是埋在潜意识里的旧有的感受挖掘出来。这样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射”的效果,与现实感受相融会,互相引发,
5
绽放出生活感受的奇光异彩,把学生带入最佳写作状态。 三、参与实践,拥抱生活
语文不是单纯的课堂接受,更应贴近生活。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多交往,使用标准正确的普通话,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应认真帮助学生组织好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好方案,全员参与,如期举行。例如可以进行语文知识竞赛、作文竞赛、辩论赛;进行名言警句的收集、评比;课本剧的编排、表演等。
一切语文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热爱语文、热爱生活,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千万不可忽视这一点。
总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让语文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不失为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途径。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