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洱海流域的环境保护及综合管理分析
本文以洱海的概况、洱海流域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完善资源保障机制、增强执法力度、建立全民参与机制等几方面措施。希望从个人到政府能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多元化的的管理体制,促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创建更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
标签:洱海流域;环境保护;综合管理
引言
洱海位于我国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风景优美。洱海流域在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合理开采资源,综合分析整体结构对保护洱海流域存在重要意义。增强人们环保意识,创建完善管理体制是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1 洱海流域的概述
1.1洱海的概况
洱海:有“高原明珠”之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洱海的旅游胜地,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洱海气候属于典型的低纬高原中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类型,干湿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全年有干湿季之别而无四季之分。洱海因为比较特殊的的地域优势,一直占据着大理州经济文化传播的中心位置,也是推动大理州经济的发展的重要地区。洱海流域的有效保护对大理州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2洱海流域环境保护管理现状
(1)洱海流域的开发与破坏
根据云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划分,洱海整体水体水质类别被规划为Ⅱ类。侧面体现出近年来国家各个相关部门对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的重视度。洱海流域的经济发展为云南省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每年有大批游客商人不断的对此进行开采,使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也是洱海流域为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逐年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经济水平不断上升,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脚步,政府对洱海不断的开发,使其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愈演愈烈[1]。洱海流域在促进经济同时,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对洱海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国家政府看到两种矛盾相互对立,将洱海流域的保护和环境破坏视为首要任务。洱海流域的治理保护推动着大理州生产力发展,对于建设民族文化有着决定性作用,是宣传文化,推动城市的首要条件。洱海作为整个城市的中心地区,集文化、经济、发展于一身的中心地带,具有最突出的代表作用。洱海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与渔业生产,过度开发,直接导致洱海水质整体下降,促使原
有的水生植物群结果遭到破坏,由洱海流入的的湖河水质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2)洱海流域环境问题分析
洱海流域的水污染主要在于附近人群对用水排水的不重视。居民在排水方面思想意识淡薄,生活用水随意泼晒,会使污水渗透到洱海地表,不仅影响洱海流域水质质量,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发展。对于洱海的保护,国家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定,体系不完善,导致人们对洱海保护意识的遗漏。
2 洱海流域的环境保护措施
2.1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从思想和价值观方面开始改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的方式。要提升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对洱海流域负责人员技能方面培训。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文化,帮助居民树立环境主体意识,使其自觉履行责任[2]。创建新型管理模式,要多元化,系列化的使居民认识到保护洱海的重要性。在行为方面也要分区设立监管小组,选举监管人员,加大对洱海流域的动态管理,形成统一思想,一同探讨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2完善资源保障机制
洱海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不能急于一时,要落实到各个细节。首先从根本问题出发,要明确是大环境影响、还是人类生活污水排放问题等造成的后果,要明确改革方向,进而制定完善保障机制,落实行动,确定统一的管理战略,对管理人员有统一要求,并执行统一任务目标,进行综合管理,全面发展,对于后期维护生态生物,水资源,也起着重要作用。确责任,建立完整保护体制,结合考核成绩发展实施激励管理体制。逐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升资源利用率。
2.3 增强执法力度
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落实行动,强化管理力度,坚决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对破坏生态环境者进行严厉整顿,结合当地资源结构,对投资开采者进行具体规划,严格执法,保护洱海流域资源环境,革故出新,选择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全面支持生态环境保护[3]。成立专业分析小组,利用科学设施和高精的管理决策来优化自然环境。
2.4建立全民参与机制
从个人到政府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要从基层做起,在村庄形成透明化管理小组,调动动积极性;政府人员要加强自身自我认知,明确责任所在,制定赏罚分明制度,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控制污染,创新开采方式,积极推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通过全民参加机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营造和谐社
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洱海流域的环境保护对维护生态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洱海流域的经济发展为整个国家地区的发展奠定基础。要以围绕合理开采为首要前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重要依据,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机制,优化生态环境,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调动人民保护环境积极性,实施全民参与措施,进一步推动国家可持续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中辉,余斌,张辉,杨振.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与水环境变化的关联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1(02):215-223.
[2]王建芹.云南省洱海流域国内游客生态意识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8):166-170+185.
[3]王娜娜,罗良国,王芊,潘亚茹,胡博,刘宏斌.洱海流域上游农户环保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農业展望,2016,12(06):85-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