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旅游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作者:黄守新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19期
摘要:近年来,旅游业持续以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快速发展,俨然已成为全球收益最大的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林芝地区,集西藏宗教、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富饶特产之大成,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资源条件,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了林芝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林芝实际情况提出了林芝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战略性对策。 关键词:林芝;旅游业;发展
1 林芝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旅游产业是劳动服务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典型的第三产业。林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市场开发前景广阔,而且赶上了国家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大好时机,这正是当地旅游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发展旅游业对林芝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旅游产业作为综合性的产业,它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商业、饮食服务以及文化卫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中关联产业的发展,如汽车、游乐机械、建筑材料、电器、轻纺产品、环保产品、绿色食品、农副土特产品等;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既能拓宽林芝地区农牧民的就业渠道,为当地失业人员提供大量的再就业机会,也能为逐年新增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林芝地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再者,发展旅游产业既能充分发挥林芝旅游的资源优势,还能将这种旅游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旅游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从而达到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本地区资源配置和产业机构的优化。
2 林芝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分析 2.1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
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100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900米。特殊而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及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并存的多种立体气候带,造就了高原的一方“绿洲”,地区年均温度为8.7℃,年降水量654.1毫米,相对湿度为63%,日照时间为2022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气候湿润,景色宜人。林芝地形错综复杂,山峦起伏,河川下切,海拔高低悬殊,自然风光绮丽神秘,有奔腾的江河,陡峭的高山峡谷,还有茂密的森林和雪山草地,独特的地理环境锻造了林芝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 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宗教文化
林芝古称工布,历史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时期。历史上的林芝还因为其作为重要的苯教发源地而闻名世界。传说中的莲花生大师曾在位于林芝县境内的蓬日神山上与苯教教徒有过一场大战,蓬日神山是苯教徒重要的神山之一,常有远自青海、四川一带的苯教徒前来转山,以逆时针方向转山是苯教徒明显区别于藏传佛教徒的地方。与西藏其它地区相比,林芝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宗教文化都是林芝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资源所在。
2.3 政策的大力支持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15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这是国家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更为林芝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此外,广东和福建的对口援助,对林芝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此后国家还会有更多的省市加入支援西部大开发的队伍里面来,在全国各省市援助的基础上,旅游产业的对口支持将有更大的空间。
3 林芝发展旅游产业的制约因素分析
林芝地区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的制约因素,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林芝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
交通基础设施短缺是制约林芝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截至目前,全地区现有公路4013.97公里,县级通达率为85.71%,乡镇通达率为85.2%,许多偏远地区还未实现公路开通,一些景区则尚无道路相通,比如波密的嘎朗湖、嘎瓦龙天池,朗县的帮玛景区、勃勃朗景区、藏湖景区等。区内旅游景区与周边的旅游中转城市亦缺少快捷的直达班车,旅客的进出非常不便,这就制约了景区的开发和客源腹地的拓展。此外,医疗、卫生、通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远不能满足林芝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基础设施的薄弱始终是制约林芝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旅游专业人才紧缺
目前林芝旅游人才储备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旅游业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短缺。二是缺乏精通旅游业务的管理和经营人才。三是缺乏精通多种语言的旅游翻译人才。随着青藏铁路通车和林芝机场通航,游客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对林芝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全地区旅游业从业人员中从旅游专业院校毕业占3%,参加过旅游专业培训的约占地区全行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12%,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准普遍偏低,旅游人才严重匮乏,这样的状况显然无法与日益发展的旅游业相适应。 3.3 开发资金不足,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小
投资不足的问题,在林芝地区旅游发展过程中一直比较突出。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相对落后,多数属于不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强。林芝目前还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财政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自治区和国家补助性投资也十分有限。到目前为止,除对318国道沿线的帮杰塘草原、中流砥柱、阿沛庄园、秀巴千年古堡群等小范围的开发外,朗县、波密县、察隅县、墨脱县境内的大部分景区(点)基本处于待开发状态。 3.4 資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程度低,宣传力度不够强
林芝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绿色生态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山水秀丽却深藏闺中无人识。从整个西藏旅游地位来看,林芝地区所占的比重仍然明显偏低,还没有发挥出独特的资源优势。主要是因为目前林芝地区旅游资源优势的社会认同度还很低,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的传导过程还存在很大的障碍。加上自身宣传促销力度的不够,导致与西藏其它地区相比较而言,旅游景区(点)的知名度明显偏低,制约了客源的快速增长。 4 林芝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对策 4.1 确立林芝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林芝地区应当紧紧抓住中央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契机和对口援藏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促销为手段,在政府的主导下坚持“适度超前”和大力发展区内旅游,积极拓展国内旅游,努力开发入境旅游,不断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方针;实施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求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地区旅游业在大开放、大开发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完善旅游服务,做品牌、做龙头、保特色,逐步将林芝地区打造为 “世界生态旅游长廊”,把雅鲁藏布大峡谷塑造成世界级风景名胜区,努力促进林芝地区旅游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4.2 建立完善的旅游组织与管理体系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除了核心旅游业(旅游景区、住宿业、餐饮业、旅行社、交通业等)外,旅游业还涉及到几十个其他产业部门,产业边界模糊,产业组织不健全。有鉴于此,林芝地区应当加快建立适应发展旅游市场,扩大旅游产业化要求的旅游宏观管理体制。一是要构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旅游产业政策。二是要积极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行业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组织是由企业自愿参加和组织起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是行业协调、监督、自律和自我保护的组织,是企业加强联系的纽带,是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行业协会可以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够有效地协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保证政府宏观调控效果的同时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平稳发展。
4.3 拓展投资渠道,加快基础建设投入,优化旅游环境
林芝地区目前的交通网络尚不够完善,交通落后等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一直制约着林芝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中,林芝政府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通过争取国家投入、加大当地财政投入、推行有效的旅游投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合理利用信贷投入、引导援藏资金投向旅游产业等多种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产业,改善林芝的交通、购物、通信、金融、邮政、医疗、环保等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 4.4 积极培育旅游龙头企和旅游专业人才
产业的发展首先是企业的发展,只有培育了一批有实力的产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才可以发挥一个地区的旅游竞争优势。林芝地区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产业龙头的发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旅游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和旅游服务的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了,这就需要一大批具备旅游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投身旅游产业当中来。可以说人力资源开发是旅游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林芝应当制订旅游人才开发的相关政策,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培育旅游专业人才。
4.5 加大林芝地区旅游产业的市场开发力度
林芝地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本地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就必须加大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首先可以按照“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培育和巩固区内市场”的总体方针,切实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倾力打造“世界屋脊,神奇西藏”、“畅游西藏,从林芝开始”的旅游主题形象。其次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宣传渠道,扩大林芝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拓展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董芙蓉.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冯德显.河南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06):57-58. [3]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证明.杭州: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236-250. [4]刘劲松.景德镇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刘劲松.景德镇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阎明.西部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探讨[D].上海海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2. [7]刘俊刚.湖北旅游產业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8]topper, M. Tourism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Handbook, 2nd edition[M] 19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