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理学知识点总汇

2021-11-16 来源:客趣旅游网
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

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还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恍惚状态。这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学习: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多元智力理论 、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二个笑翅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智力结构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一般认为,成就动机较高的人喜欢选择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其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较低的人则因害怕失败而回避困难的任务。

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

3.正确的归因方式

匮乏动机: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情绪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心境

: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 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际沟通

: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意相互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双方彼此交流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去个体化

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人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

中年危机:中年时期的个体,由于自身生理与健康方面的变化,工作与家庭方面的压力,而面临的生活与社会适应上的困难。

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1)中年危机由来自于自身生理

变化方面,家庭生活变化方面和事业变化方面的压力构成。

(2)具体表现:

①人到中年无奈容颜衰老,功能衰退;②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庭,“空巢”琴母感到孤独、失落;③事业的巅峰期后,对未来没有期待

压力的影响因素。

经验; 准备状态; 认知; 性格; 环境。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2)去个体化;

(3)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现象; (4)从众与服从。 人格的结构

(一)知一情一意系统 (二)心理状态系统 (三)人格动力系统 (四)心理特征系统 (五)自我调控系统

人格的本质特征。

(1)独特性,不同人的人格千差

万变。

(2)稳定性,改变人格较为困难,

在不同时空下,人格表现出一致性。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

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复杂性,表现出多元化、多

层面的特征。

(5)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

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想象及其特征。

(1)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①新颖性;②形象性

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1)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2)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好恶得出,然后再由此推论认识对象的其他品质‘“以貌取人”是晕轮效应的表现。

(3)社会刻板印象: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依据职业、性别、籍贯等有关因素,对人形成看法是社会刻板效应的表现。

长时记忆储存方式。

:归类,概念的层次化组织,形成语义网络。

信息加工观点阐述记忆

(1)编码—信息进人记忆系统; (2)保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

(3)提取—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信息加工观点对问题解决的描述。

(1)初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

(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3)认知操作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智力因素;(2)人格因素; (3)环境因索;(4)动机因素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1)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

重要意义了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2)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

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3)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

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1)气质由先天决定;性格由后天

形成

(2)气质体现人格生理差异,可

塑性小;性格体现人格心理差异,可塑性大。

(3)气质反映了一个人心理活动

的动力特征;性格则反映对现实.态度与相应的行为方式。

(4)年龄越小,气质作用越大;年

龄越大,性格作用越明显。

(5)性格在人格系统中具有核心

作用;气质的作用小于性格。

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需要。

(1)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2)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3)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关系的需要,

毕生发展的观点主要是:

(1)人生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

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其行为的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全部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人的不同行方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

(2)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

发展的方向也因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

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并非仅仅意味着增长。

(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

差弃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

(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个体的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梅耶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

学习应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首先产生注意,(A)通过注意来选择与当前的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忽视其他无关刺激,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原有知识。(B)新输人的信息进人工作记忆后,学习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C)并与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联系。(D)被理解的新知识进人长时记忆储存起来。(E)在特定的条件下,学习者激活、提取有关信息,通过外在的反应作用于环境。

学习类型

(1)接受学习: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直接呈现。

(2)发现学习: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3)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

(4)机械学习: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

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用于表示个体智

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2)相异点:比率智商最早由比内

提出,指心理年龄

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智商(IQ)=心理年龄(MA) / 实足年龄(CA)×100,该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儿童,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后,使用心理年龄做计算将不符合实际情况;

离差智商最早是由韦克斯勒提出的,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其计算公式为:离差智商(IQ) =100+15Z,其中Z=(X一X)/ S

斯腾迫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1)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

智力的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即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这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2)内部构成的三种成分分别为:

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3)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是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

(4)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

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需要、诱因、动机的关系

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的产生有两个因素,即需要与诱因。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动机在需要基础上产生。诱因是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形成动机。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师激励的诱因下,形成学习动机。

如何正确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1)了解自己的能一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禄;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卜,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