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改革的探讨与教好小学数学的要点
作者:李会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16期
【摘 要】在世界范围的课程改革影响之下,我国的课程改革也紧随其后,其中最受瞩目的一科就是数学。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阶段。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改革的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要点,是促进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的一项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改革 要点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70-02 这次小学数学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数学科学本身的发展与传统数学教学水平之间的矛盾。二战后,科技发展飞速,促使各门学科广泛地运用数学,从而提出了更高的数学要求。而这次运动很快蔓延开得更为直接的原因是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这使美国大为震惊,而美国方面普遍认为美苏之间的差距与作为基础教育的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的落后有着重要关系。 一、小学数学改革的特点及缺点
随着这次教改的深入,新模式下数学的缺点在日益暴露,专家和学者对其主要的批评意见有以下几条:首先是只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发展需要,但是却对数学的教法考虑不足。在对数学的抽象概念理解的比重上有所增大,这样,学生们在吃力理解这些概念的同时给学生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同时对于数学概念过于严密的追求直接导致了学生们对于数学概念了理解程度下降。其次是数学教材的难度增大,使得学生在进行教材授课时对于教材知识点吸收的程度直接下降。由于新课改相比以前的老教材来说难度直接上升了一个台阶,因此就教材的某些定义老师们都不敢保证一定能吃透,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感到压力倍增。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师生门对于教材的兴趣甚至是数学这个学科的兴趣,使得学习数学的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第三是对学生在教材理解的程度方面要求过高,而对教学中数学技能的传授重视程度不够。比如教师十分吃力的给学生讲解了乘法交换律的含义,但是当教师向学生提问“5×8和8×5是否相等”这样的例子时,学生们就会不知所措。因为学生们知识强行记忆了乘法交换律的意义,而没有真正明白乘法交换律的本质。 二、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1.学习的启动阶段,以问题开路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知识的情境化。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动力。上课伊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把所要学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探索奥秘的强烈愿望。以疑促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问导读,学生就会学得投入和扎实。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计算下面四个图形的面积:①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②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③半径是2厘米的圆。④半径是3厘米的圆。在计算出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圆的面积计算还没有学过,该怎样办呢?圆的面积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我们能否用割补法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情景由教师创设,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去研究,课堂呈现出浓厚的探究氛围。 2.知识的过渡阶段,以问题铺设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连贯性。任何新知的产生,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为基础。因此, 我们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的关键处,创设情境,制造冲突,学生自然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联想和探索新知。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过去我们运用割补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出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试试。”再如,当学生在学习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时(退位),可以启发学生从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时(进位)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情境,不仅能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不是泛指劳动力,也不再泛指一般的智力,而是指人的创造能力。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具有创造性的思考力和独立探索知识的态度,就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或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不可能只有一种方法。教学过程中,要用具体和半具体的教具,引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大脑风暴法”训练学生;布置创造性作业,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方法、经验等尝试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孩子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小心呵护这些独到的想法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竞赛性质的活动,可诱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智能与潜力。 四、运用知识阶段,以问题扩展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运用知识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以问题密切知识间的联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这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因此,教师必须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巧妙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善于变换思考角度的能力,在变化中求真、求新,同时以不变应万变的思考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数学的改革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它的教学目标更注重认知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有机整合,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黄欢欢,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期
2010年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