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作者:
来源:《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第06期
先给大家说一个不太常见的成语:穿井得人。
春秋时期,宋国人丁某在自家院子里开凿了一口水井,由于他本人参与了凿井,加上采用新的方法,从而节省一个劳动力,他事后对别人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传来传去,都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这个故事常用来比喻传来传去而失真,于是有了“穿井得人”的典故。
“井”的字形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动,甲骨文的“井”字,跟古老的水井很像。四周是木料或石料围起来的井栏杆,当中空当为井口,井口中的那一点,则是指事符号,表示井中有水。随着字形的演变,渐渐地,中间那一点消失了,成了如今我们所使用的“井”。
据专家考证,“井”字还是商周奴隶社会时“井田制”的产物。奴隶主为了便于管理,将一里见方的土地划为九个区,形状像“井”字。每区约一百亩地,八家各占一区,负责耕种收获。中间那一块为公田,劳务由八家共同负担。而在公田中央,掘有水井,供八家灌溉农田,人畜饮用。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古人择水而居,没有河流湖泊的地方,先民们便围绕掘出的水井而生活。因此,“井”的本义是指水井,进而又指凡是形状像井的事物,如“矿井”“油井”“天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井是人口聚集的地方,人多了,就有贸易往来,会形成闹市口,所以称商业区为“市井”。
先民们将共同住在井边的称为“同乡”,所以“乡”与“井”是同义,“井里”与“乡里”也同义。“背井离乡”就是远走他乡。
而由于“井田制”划分时,有章可循,分布整齐,所以“井”又有条理分明的意思,如“井井有条”。
井传说是伯益发明的。黄帝统一华夏后定居于黄土高原,连年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但吃水用水却很不方便,很多人因此纷纷迁走,黄帝令伯益解决这一问题。伯益想了很长时间,他先采取挖水窖的方法把雨储存起来,但窖水很快就渗光了。后来他观察泉水不停出水猜想地下一定有水,挖深洞或许能挖出水来。于是他挖啊挖,挖出一个深洞,果然出水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