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

2020-04-01 来源:客趣旅游网


对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索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一座伟大的丰碑,其内容博大精深。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让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虽经时代变迁,几经沧桑,却始终铭刻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中,并以其博大、深沉、雄伟、辉煌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如此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我们礼敬自豪。为了让我们的民族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我们必须要提高国民意识,特别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还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因此,语文教育本身有继承和发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应对文化传统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继承,使之对语文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国民众中所面临的危机 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据网络调查,现在大部分的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更是严重不足。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

不尽如人意。如我国青少年学生屡屡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缺乏毅力等不良行为习惯,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孔融让梨等优秀品质荡然无存,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踪迹不见,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反应冷淡,而每逢西方的节日则格外热闹,国民趋之若鹜;哈韩一族视韩剧为精神大餐,对韩国影星极为吹捧,而对中国传统戏曲、古代先贤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在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火星文已经充斥在青少年的周围,而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字却被遗忘在了角落。

“垃圾桶在此”“请便后冲水”“请保持安静”,类似于这样的标识语在公共场合是很常见的,可是这样的标语在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公共场所见到,刚开始大家还以为是对中国人的尊重,后来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我们乱扔垃圾、不顾场合的大声说话,才使得这些国家在公共场所挂上这些标语。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可为何现在出现这么多有损我们自尊心的话语呢?从2011年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可以看出,日本民众在大灾面前基本上是从容淡定的,相反中国却发生民众惊慌失措的抢购食盐事件。这些事情,已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在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方面的缺失。 二、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首先,教师要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推进国民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促进语文教学为宗旨,坚持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通过学

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广大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使自身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能够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外出访古迹等活动,让学生具体了解传统古文化的魅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1.让教师亲近“古诗文经典”,走进河北历史,开展“教师阅读古诗文经典,研读家乡历史”活动。学校可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教师阅读古诗文经典,研读家乡历史”活动,还可划拨专项资金购买古诗文经典系列丛书,采取集中或自由阅读的形式品读古诗文,举办“古诗文经典读书报告会”“古诗文经典读书讲坛”“古诗文经典读书随笔大赛”等,用多彩的读书形式督促教师群体热爱、亲近、品读传统文化。

2.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让传统文化教学进入语文课堂。我校设计了“自读—诵读—品读—背诵—写作”的古诗文课改教学模式。自读,是指上课第一步先让学生自由试读,感知文本,

识记字词,概述内容;诵读,是指学生范读和教师领读,使学生的“自读”升格,达到正确诵读,有感情诵读;品读,是指教师引领学生抓住名句、好字、词进行品味、赏析,浸润写法,感悟写作;背诵,是指在正确品读的基础上督促学生熟读成诵,背诵文本,丰富学生的古诗文涵养;写作,是指引领学生自由写作,写读后感,写随笔,仿写文本,让学生动口、动手、动心、动情,在活动中热爱传统文化,承接、宣扬传统文化,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通过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使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使高尚情操与艺术品位得到培养。

3.拓展课外,开展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近传统文化,触摸传统文化。教师应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依托本地人文优势组织学生走进民俗,了解家乡的杰出人才、古迹、民俗、传统工艺等。教师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登清风楼,观开元寺,探访郭守敬故居。教师还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系列活动。 我们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经典,努力让学生沉浸进去,从阅读中得到美感,产生愉悦之情。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们要想让学生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我们自己首先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要有相应的文学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挖掘出其丰富的内涵,而且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师要勤于耕读,成为学识渊博的人,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敬重,从而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喜欢了,

愿意去读去欣赏,自然就会去传承了。

总之,中国的传统文化,哪怕是其中的一支一脉,对于每一个华夏子孙来说,即使不治国平天下,也对修身、齐家乃至追求个人身心和谐、养生之道等都大有裨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学生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堂堂正正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巅。 (责编 张翼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