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钢纤维混凝土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材料冲击荷载下纤维增韧特性试验研究

2023-02-25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26卷第2期 2005年4月 建筑结构学报 Vo1.26,No.2 Apr.,2005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文章编号:1000—6869(2005)02—0101—05 钢纤维混凝土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材料 冲击荷载下纤维增韧特性试验研究 胡金生 ,杨秀敏 ,周早生 ,唐德高 (1.北京参保设计研究院,北京100850;2.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南京210007) 摘要:对两种纤维混凝土材料纤维增韧及耗能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变截面大尺寸Hopkinson压杆,对钢纤维混凝土、素 混凝土和五种纤维含量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了三种应变率范围的冲击压缩试验,文中给出了不同材料试件的破 坏特征及试验测试结果。并以应力.应变全程曲线所围面积作为韧性指标,对两种纤维混凝土在冲击荷载下增韧特性进 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五种含量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中,含量0.9—1.5kg/m 的三组混凝土韧性较高,其中含量 1.5kg/m 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韧性值最大;与素混凝土相比,两种纤维混凝土韧性均有所提高,在达到应力峰值后的变 形阶段得以体现,在0—0.020应变范围内,钢纤维混凝土、含量1.5kg/m 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韧性指标比素混凝土分别 提高了37.7%和18.9%。 关键词: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SHPB试验;韧性 中图分类号:TU528.572 0347.3 文献标识码:A Experimental study on tenacity increase characteristics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under impact load HU Jinsheng ,YANG Xiumin ,ZHOU Zaosheng2,TANG Degao (1.Building Design and Research Academy of Canbao,Beijing 100850,China; 2.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07,China) 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tenacity increase and enery absorbigng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polypropylene ifber reifornced concret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By using the lrge—siaze Hopkinson pressure bar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s,impact compression tests were done with three diferent strain rate ranges for plain concrete,steel fiber reifornced concrete and polypropylene fiber reiforced concretne specimens wih ftive fiber ratios.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and results with measured curves are given in this paper.The area of strain—stress curve is regarded as tenacity index,and the tenacity increase characteristics of he ttwo kinds of iberfs reiforced concretne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wihitn the polypropylene fiber reiforced concrete specinmens wih ftive diferent fiber ratios,the tenacities of the three of them wih ftiber ratios of 0.9—1.5kg/m are comparatively bigger,and the bigest tenacity value is the group with 1.5kg/m fiber ratio.In comparison with the plain concrete,the tenacity increase of the two kinds of iber rfeifornced concrete appear when the strain has reached failure strain. Wihitn the strain rate range of 0—0.020,the tenacity increase of steel fiber reinforeed concrete and polypropylene fiber reiforced concrete winh t1.5kg/m fiber ratio increased by 37.7%and 1 8.9%respectively in comparing with that of he pltain concrete. Keywords:polypropylene fiber reifornced concrete;steel fiber reifornced concrete;SHPB experiment;tenacity 作者简介:胡金生(1974一 ),男,安徽合肥人,工学博士。 收稿日期:2003年l0月 101 1 引言 纤维增强混凝土按纤维力学性能可分为高弹性模 量纤维混凝土和低弹性模量纤维混凝土。高弹性模量 纤维混凝土在未产生裂纹之前,因纤维弹性模量较高, 根据“混合定律”,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随纤维掺量增 加而增加,开裂后主要是纤维受力。低弹性模量纤维 混凝土一般易发生较大的蠕变,在裂缝形成发展阶段, 纤维承受大部分应力,在持续的高应力作用一定时间 后,复合材料会产生显著的变形…。目前,高弹性模量 纤维混凝土和低弹性模量纤维混凝土中比较典型的和 应用广泛的分别是钢纤维混凝土和聚丙烯纤维混凝 土,本文的研究就是围绕这两种纤维混凝土展开的。 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应 用,就是因为它具有比普通混凝土更好的韧性,即荷载 作用致破坏过程中具有更优异的能量吸收能力。材 料的韧性指标通常用一定尺寸构件抗弯试验的荷载. 变形曲线下面积或应力.应变曲线下面积所表示。迄 今为止,公开发表的测试韧性的标准有ASTM C1018.94b[ ,JCI SF4.831 ,JSCE SF4.84 , ACI Committee 544t 以及BANTHIA提出的裂后强度法【6】。 目前,对纤维混凝土材料韧性指标的研究多集中于静 载情况下,关于动载下材料韧性的研究还相当少。本 文以SHPB(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试验所得应 力.应变曲线所围面积作为韧性指标,对素混凝土、钢 纤维混凝土以及五种含量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冲击 荷载下增韧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其结果对纤维 混凝土结构在高速冲击以及爆炸条件下动力响应等问 题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2 两种纤维混凝土的纤维增韧机理 对于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与基体弹性模量 的比值对其力学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力 学研究所唐春安等" 曾利用材料破坏过程分析程序 MFPA2D对不同弹性模量纤维的增强复合材料静力破 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荷载.加载步曲线如图1 所示(模型I为基材,模型Ⅱ的纤维与基体弹性模量和 强度比为3,模型Ⅲ的纤维与基体弹性模量和强度比 为6)。由该图可以看出纤维弹性模量的提高可以明显 102 增加复合材料的破坏强度,材料延性也有一定的提高, 弹性模量较低的纤维使复合材料强度略有减小,但其 延性得到了大大的增加。由此可见,高弹性模量纤维 混凝土的韧性提高是由于材料强度和延性两方面的增 强所引起的,而低弹性模量纤维混凝土主要通过提高 材料延性来增加其材料韧性。 加载步 图l 荷载.加载步曲线 Fig.1 Load-computational step curve8 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破坏过程中具有不 同的耗能机理,可将其简化为图2所示的两种耗能模 型。对于钢纤维,由于其弹性模量大,在拔出过程中, 主要靠与基体摩擦消耗能量,纤维受力后的伸长量相 对拔出位移而言在裂缝扩展中所占的比重太小,可忽 略不计,即 =A。而聚丙烯纤维在裂缝扩展中伸长量 非常大,纤维伸长变形后积蓄的变形能量是所消耗能 量的主体。 钢纤维混凝土摩擦块模型 =f.mg. (1) △: (2) = mg /△ (3)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弹簧.摩擦块复合模型 =(1/2)165+ mg. (4) =K(A一 ) (5) 式中, 、 分别为钢纤维混凝土摩擦块模型、聚丙 烯纤维混凝土弹簧.摩擦块复合模型在裂缝扩展过程 中消耗的能量; 、 分别为两种模型摩擦块的动摩擦 系数; 。、 为摩擦块滑动距离,代表纤维的拔出长度; 为弹簧模型的刚度;△为基体开裂后裂缝扩展宽 度;m为摩擦块抽象化的质量,无实际物理意义;g 为 质量块位移。 钢纤维混凝土摩擦块模型在滑动(纤维拔出)过程 中,动摩擦系数 是单调递减的,这是由于纤维的埋深 不断递减,而且由于钢材的硬度大,拔出过程中水泥界 钢纤维混凝土 =oo ,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可由光电转换器测出)撞击入射杆,在入射 杆中产生入射波,波传播到达试件后在入 射杆中产生反射波,透射杆中产生透射 珥gn //////, / ////。 波。贴于入射杆和透射杆中部的应变片可 以记录入射杆、透射杆中应变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也就得到试件两端的应力、应变随 图2 钢纤维混凝土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不同耗能模型 Fig.2 Energy absorbing models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时间变化的过程,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 试件材料的应力一应变关系曲线。 polypropylene fiebr reifnorced concrete 面被磨光滑的缘故。由式(3)知,随着裂缝扩展, 减小、 纤维被拔出。纤维对裂缝的抗力单调减小。可见,钢纤 维在材料中所起的耗能作用主要表现在裂缝扩展初 期。其耗能效果与纤维与基体间粘结强度有很大关系。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弹簧一摩擦块复合模型在裂缝 扩展过程中,弹簧的内力逐渐增加;裂缝扩展初期,由 于弹簧伸长小,弹簧的抗力也小,随裂缝的扩展,弹簧 抗力逐渐加大。由式(5)可以看出,随裂缝扩展,纤维 对裂缝扩展的抑制力呈上升趋势。由此可以看出,聚 丙烯纤维混凝土耗能效果则在裂缝扩展一定程度得以 体现。其变形大部分为弹性,可在反复冲击荷载下以弹 性变形能的形式吸收能量。 3 SHPB试验及结果 3.1 SItPB装置原理 试验采用的为 74变截面SHPB装置,其布置简 图如图3所示。试验时,高压气体在弹膛迅速膨胀推动 子弹(又称撞击杆)加速运动,使其以一定的速度(速度 1.轻气炮2.子弹3.平行光源4.光电转换器5.人射杆6.应变片 7.试件8.透射杆9.信号放大器10.数字示波器 11.缓冲器12.计算机 1 gas cannon;2.bullet;3.parallel lamp—house;4 light electricity changer; 5.incidence bar;6.strain gauge;7.specimen;8 output bar; 9.signal ampliifer;10.numeric oscillograph;11.bumper;12.computer 图3 SHPB试验装置示意图 Fig.3 Sketch map of SHPB experimental equipment 3.2 试验方案及试验现象 本次试验对素混凝土(C)、体积含量2%钢纤维混 凝土(SFC)以及含量分别为0.6kg/m ,0.9kg/m , 1.2kg/m3.1.5kg/m3,1.8kg/m 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PFC0.6、PFC0.9、PFC1.2、PFC1.5、PFC1.8)这7类试 件(共47个)均进行了三组应变率范围的试验,三组动 态试验的应变率分别控制在20/s一30/s,50/s一60/s, 80/s一100/s。 在20/s 30/s应变率范围内,3个素混凝土试件 中,1个试件角碎,其余2个保持完整但有明显细裂 缝;2个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均保持完整且无裂缝;3个 聚丙烯纤维含量0.6kg/m 的混凝土试件中,1个试件 破碎,其余2个保持完整有明显细裂缝;PF0.9、 PF1.2、PF1.5、PF1.8试件共9个,其中仅2个完整有 微裂缝,其余均完整且无裂缝。 在50/s 60/s应变率范围内,素混凝土试件破 碎为松散的尘末、颗粒,钢纤维混凝土试件碎块较大, 低含量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试件破碎形态与素混凝土试 件较为相似,而高含量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试件破碎后 碎粒由纤维相连成絮状(见图4)。 80/s 100/s应变率范围内,1个钢纤维混凝土 试件四周破碎,中心部分保持完整,其余试件均完全破 碎。 图4 PFC1.5试件破坏形态 Fig.4 Damage shape of 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pecimen 10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3试验测试结果 本次试验有效试验次数46次,在对试验结果进 行处理过程中,对各应变率范围内相同材料试件的应 力一应变曲线进行了平均处理(平均时去掉了少数超 出应变率范围较大的曲线),图5~图7分别给出了素 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以及1.2 kg/m 聚丙烯纤维混 凝土三组试件处理后的三种应变率范围的动态应力. 力一应变曲线下面积为使材料变形破坏所做的功,因 此它也能够反映材料韧性的大小。为此,对本次试验 80/s~100/s应变率范围下应力一应变曲线,分别在 0~0.005、0~0.010、0~0.015、0~0.020应变范围内 计算出了应力一应变曲线与应变轴所围面积 . 、 o。o、5o.o。s、 . (韧性指标),表1给出了其值大小, 图8给出了对比情况,图9给出了韧性指标随应变变 应变曲线。 图5 素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Fig.5 Stress-strain curves of concrete 图6 SFC应力.应变曲线 Fig.6 Stress-strain curve8 of SFC 图7 PFC1.2应力.应变曲线 Fig.7 Stress-strain curve8 of PFC1.2 4 增韧特性指标分析 对于韧性材料,其应力.应变是非线性关系,应 1o4 化的曲线。 对照表1中数据,由图8可以看出,五种含量的聚 丙烯纤维混凝土韧性指标随纤维含量增大明显增大, 当含量增加到1.8 kg/m 时,由于强度的降低使得韧 性指标不再增大反而有所减小,含量0.9~1.5kg/m 的三组混凝土韧性指标较为接近,其中含量1.5kg/m 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韧性指标最大。 从7类试件整体情况看,在应变范围较小时,素混 凝土韧性指标要大于其它材料,而随应变范围增大,其 提高幅度不如钢纤维混凝土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 应变范围较大时,钢纤维韧性指标最高,聚丙烯纤维混 凝土其次,素混凝土最小。 在0~0.005应变范围内,素混凝土的韧性指标比 _so o05圜翻S0015 图8 7类试件韧性指标对比柱状图 Fig.8 Comparison histogram of the tenacity indexes of seven groups 图9韧性指标.应变曲线 Fig.9 Tenacity index-strain curves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表1 各组材料韧性指标 Table 1 Tenacity index values of each group 钢纤维混凝土略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最小;在0~ 0.010应变范围内钢纤维混凝土、含量1.5kg/m3的聚 丙烯纤维混凝土韧性指标比素混凝土分别提高了 15.5%和8.5%;在0~0.015应变范围内钢纤维混凝 土、含量1.5kg/m 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韧性指标比 素混凝土分别提高了27.2%和15.2%;在0~0。020 应变范围内钢纤维混凝土、含量1.5kg/m3的聚丙烯 纤维混凝土的韧性指标分别提高了37.7%和 18.9%。 由图9可以看出,由于素混凝土破坏应变比纤维 混凝土要小,因此在0~0.005应变范围内其吸收能量 要高于纤维混凝土,随应变范围进一步加大,纤维混 凝土的韧性才逐渐得以体现,这说明钢纤维和聚丙烯 纤维对混凝土吸能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达到峰值 应力后材料开始进入破坏阶段。 5 结论 (1)由两种耗能分析模型可知,钢纤维的耗能阻 裂作用主要表现在裂缝扩展的初期,其耗能效果与纤 维、基体间粘结强度有很大关系,而聚丙烯纤维混凝 土耗能效果则在裂缝扩展一定程度得以体现。 (2)从单轴冲击压缩试验试件整体破坏形态可以 看出,相同应变率条件下,低含量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和素混凝土试件破坏程度最大,其破坏表现为明显的 脆性,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完整性最好,而中高含量聚 丙烯纤维混凝土居中。 (3)五种含量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韧性指标随纤 维含量增大而明显增大,当含量增加到1.8 kg/m 时 韧性指标不再增大反而有所减小,含量0.9~1.5kg/m3 的三组混凝土韧性指标较为接近,其中含量1.5kg/m, 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韧性指标最大,因此,从材料冲 击韧性角度看工程应用聚丙烯纤维含量取0.9~ 1.5kg/m3较为适宜。 (4)从三种材料的韧性指标对比分析看,与素混 凝土相比,两种纤维混凝土韧性指标均有所提高,在 达到其应力峰值后的变形阶段得以体现,在0~0.020 应变范围内钢纤维混凝土、含量1.5kg/m3的聚丙烯 纤维混凝土韧性指标比素混凝土分别提高了37.7% 和18.9%。 参考文献 【1】汉南特.DJ著.陆建业译.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 ASTM C1018.94b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fexural toughness and first-crack strength of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using beam with htird・point loading)【S】.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and Materials,Philadelphia,1995. 【3】 JSCE SF4.84 JSCE satndards for test methods of ifber reinforced concrete[S].Jap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s, Tokyo,1984. 【4】 ACI Committee 544.Measurments of properties of ifebr reifnorced concrete[J】.ACI Materials Journal,1988,85(6): 583—593. 【5】 JCI SF4.83 JCI standards for test methods offiebr reifnorced concrete[S】.Japan Concrete Institute,Tokyo, 1983. 【6】 BANTHIA N。TROTrIER J F.Test methods for lfexural toughness charaterization offiebr erifnorced concrete:some concerns and proposiiton[J】.ACI Materials Journal,1995, 92(1):48—57. [7】唐春安,傅宇方,林鹏,孙旭东.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破坏 过程的数值模拟【J】.力学学报,2000,32(3):373—377. 【8】 易成,隋成飞,赵景海,唐学潮.钢纤维、合成纤维及两者 混合增强混凝土的抗冲击力学性能研究【A】.全国第七 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辽宁大 连.1998:8—13. 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