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复习在学生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复习课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没有新鲜感,很多教师苦于思索如何上好复习课,本文从复习课的目的、特点、结构和原则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上好复习课。 【关键词】:归纳整理迁移训练回忆梳理析疑举一反三拓展 复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上好复习课也一直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对我们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道如何操作;对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学习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下面就如何上好复习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复习课的目的
复习课的目标定位主要是进一步理解、记忆,总结,进而融会贯通,熟练应用,达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目的。因此,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课标中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二、 复习课的特点
1、知识的归纳整理。无论是哪一学科的复习课,都要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纵、横向的归类,进而作知识的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2、知识的迁移训练。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最终目的在于培养
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上好复习课的一般步骤
1、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
2、理:“理”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线——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理”的过程是疏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3、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
4、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
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拓展:复习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已有基础上,应该在基本知识技能上得到拓展。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这个新的收获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学生站在更高层次思考问题,回头看就是我站在更高层次,去看我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就是让学生做到查漏补缺,有新的发现。
6、评: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适当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
四、 要上好复习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复习不是炒旧饭,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
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
2、基础性原则:无论哪一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基础知识是怎样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应怎样叙述与证明?有何主要应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它和其它基础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
3、重点性原则:复习课内容一般都较多,时间又有限。因此,不能面面俱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重点地复习,做到:①突出重点教材的复习;②突出重点概念、重点例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的复习;③突出重点薄弱环节的复习;④突出重点难点的复习。
4、针对性原则: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大纲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5、精选性原则: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
6、主体性原则: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要千方
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
7、指导性原则:复习期间学生要复习的内容很多,特别是中考、高考复习,学生手头几十本书,还有众多的复习资料,有的学生如坠烟海,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制定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
8、及时性原则: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地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复习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总之,只有在我们充分认识复习课的基础上,才会指导我们的教学,进而上好复习课。 【参考文献】:
【1】张丰.初中生学习体验与学习状况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5,(2).
【2】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90
【3】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师招聘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