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第20卷第6期 月于fJ) 2防控措施 敌敌畏乳油2.5 g配制成诱杀药液,盛于塑料盆中,按东南西 北中悬挂于离地面1.5—2 m处,10 d换一次药液进行诱杀: 2.1严格实施检疫 或用红糖3份,水解蛋白或啤酒酵母糟2份,50度白酒l份. 加强产地检疫工作,对柑橘小实蝇发生区及其周围2 km 水95份,再加人l%的90%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配成毒 范围内的适宜寄主作物及产品,严格实施检疫.严禁带虫产 饵,静止发酵2—3 d后,喷洒树冠,每667 m:果园间隔喷5 6 品上市销售。同时对上市销售的产品加强检查.控制疫情的 株,防治效果很好。 人为传播。通过行政手段,加强调运进出本地区的水果检疫, 2.3.4药物控制在成虫羽化盛期和产卵前期.用化学农药喷 禁止从发生区调运水果到非发生区。 施灭杀成虫,可取得一定的效果。笔者试验筛选了40.7%乐斯 2_2加强系统监测 本l 0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高渗马拉硫磷乳油等农 掌握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各时段的虫情.及时准确地发布 药,在幼果期施药防治,防治效果在85%以上。 疫情动态,为防治提供依据,指导开展防治工作。 2.3积极开展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 3讨论 2.3.1开展农业防治在冬季和换茬时开展深耕灭蛹,果园内 柑橘小实蝇食性杂,危害作物多,具有一定飞行能力,防 将距树干l m处的土层翻耕30 em,将土表层的蛹翻人土中, 治难度较大。黔南州气候适宜,降雨充沛,州内果树、蔬菜种 以减少和杀死土中过冬的幼虫、拟蛹和蛹。蔬菜地换茬时.及 类多,适宜橘小实蝇的繁殖危害。其幼虫、蛹能随着果实、土 时翻土灭蛹,减少虫源基数。 壤人为远距离传播扩散。防治时首先要加强调运检疫检验. 2.3.2对作物品种进行合理布局发生区尽量不种番茄、辣 严防柑橘小实蝇的人为扩散传播。通过系统监测,运用农业、 椒、瓜类、桃、石榴、梨等作物,切断其食物链。在幼果期,实蝇 物理、化学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将柑橘小实蝇的危害 成虫未产卵前进行果实套袋.防止成虫产卵.搞好田园卫生. 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之下。 及时摘除被害果和收捡成熟的落地果,集中深埋或沤肥.防 止幼虫人土化蛹。 2.3-3毒饵诱杀根据成虫需补充营养的特性,配制毒饵诱 杀。黔南州试验用红糖200 g、酒6o g、醋100 g、水l 000 g加 。 |鹣 一|{ 一 。t苴 宿黄萎病的发生栅治。一 ~ I 螽≈。 * 菇}§ 冶海林 .瞿付娟 (1.新疆农业厅哈密植物检疫站,839000;2.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400716) 苜蓿黄萎病菌(Vertic珊um albo-atrum Reinke&Berthold) 本、新西兰、欧州、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1”。我国分布于新 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病原真菌和全国农业植物 疆等地。而我国苜蓿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内蒙 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苜蓿、马铃薯、啤酒花、草莓、烟草、 古、宁夏等西北、东北以及华北地区 。 葡子、大豆、花生、红豆草等重要经济作物和牧草,目前分布 在欧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新西兰以及日本等。近年来,我 2苜蓿黄萎病的发生流行 国畜牧业发展迅速.苜蓿黄萎病菌随牧草、饲料等从国外传人 2.1病害症状 我国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笔者主要阐述了苜蓿黄萎病的历 苜蓿受害后表现为黄化、矮缩、萎蔫等症状。发病初期叶 史分布和发生流行.综述了苜蓿黄萎病的防治措施,为加强 尖和叶缘开始变黄色或黄紫色。主要表现由叶尖向下形成 我国苜蓿黄萎病菌检疫政策、防止该病菌的人侵与扩散、保 “V”字型褪绿斑。植株上部叶片常沿中脉对折。叶片变为浅黄 护我国苜蓿等重要经济作物的安全生产等提供理论依据。 色,最后呈黄白色至全株干枯。病株叶腋部产生的分枝细而 1苜蓿黄萎病历史分布 短。病株的高度常为健株的2/3或1/2。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柬 呈黄色至深褐色。田间湿度大时,有时可见枯死的病茎表面 苜蓿黄萎病又称苜蓿轮枝孢萎蔫病,1918年最早发现于 有一层灰白色的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瑞典,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传人西欧大陆和英国,然后向东 另据有关资料报道,大丽花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欧和南欧扩散。1938年德国开始报道,1962年传人加拿大, 也可以产生相似的病害症状。 但是未能定植。1976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突然发生,哥伦比亚 2.2发病条件 河流域发现大批病株,翌年在毗邻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苜蓿黄萎病的发生主要与3个因子 省也发现该病。1980年传人日本北海道。该病目前分布在日 相关.即寄主、温度和pH值。苜蓿黄萎病菌的寄主植物主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6 2007 ̄第2.D卷第6期 月干lJ) 有3种作物,即苜蓿、马铃薯和啤酒花。截至目前,我国尚未从 马铃薯和啤酒花上分离到苜蓿黄萎病菌,另外,根据资料表 明,苜蓿黄萎病菌在一25℃条件下能存活2年以上。培养温 度条件显示.此菌在培养基上2~29℃范围内均能生长,生长 适温为20 23℃,土壤pH 7.5时.苜蓿黄萎病菌生长速度最 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因此,苜蓿黄萎病的发生危害得到了有 效控制,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建议各地大面积选育推 广和使用抗病品种。 3.3种子处理 对带菌或可疑种子,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种2 h.或用种子重量2%0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拌种。 3.4及时清除病株 快。培养基pH 4~I1.该病菌均能生长.在pH 6.5左右时,生 长速度最快 。结合我国苜蓿的分布.邵刚等对苜蓿黄萎病菌 在我国的适生范围和适生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苜蓿黄 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强,每年4—9月份,苜蓿黄萎病在我国 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拔除,并进行销毁,减少传播 蔓延。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3.5实行轮作倒茬或与禾本科作物混播 西北、东北以及华北地区发病的风险性处于较高水平[41。因此 认为,有苜蓿分布的地区,均适合苜蓿黄萎病菌的定殖。 3检疫与防治措施 3.1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 对疫情发生点,选择种植小麦、玉米、油菜、油葵、高粱、 亚麻、辣椒等非寄主作物,不宜种植棉花、马铃薯、啤酒花、甜 菜、番茄、瓜类等作物。苜蓿作物与水稻进行轮作,是防治苜 蓿黄萎病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 3.6药物防治 黄萎病可由种子传播,因此必须加强种子检疫,发病苜 蓿地不宜留种,禁止由国内苜蓿黄萎病发病区向外调运苜蓿 种子和干草等病原载体:进ISI或国内生产的苜蓿种子必须用 福美双等药剂消毒处理后方能销售。此外,一旦发现受感染 的苜蓿病田,种植者应立即翻耕,改种小麦、大麦、玉米和禾 在病害发生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喷雾;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 本科牧草等非寄主植物,防除田间阔叶寄主杂草,轮作时间3 年以上;使用过的农机具要进行碎屑清除和消毒后.再进入 新田块..地方政府还应高度重视对苜蓿黄萎病的调查监测, 并将其作为各地农业研究和推广机构的日常工作。建议农业 部拨出部分专款.支持地方进行系统调查监测.彻底杜绝苜 蓿黄萎病的蔓延。 3.2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 参考文献 【l】王春林,吴立峰,王雪薇,等.加拿大、美国苜蓿黄萎病发生 控制情况及我国对策【JJ.植物检疫,2003,17(1):57—59. 【2]袁庆华.我国苜蓿病害研究进展【JJ.植物保护,2007,33(7): 6一l0. 目前美国、德国、丹麦已选育出多个抗黄萎病的苜蓿品 种:以加拿大和美国为例,为有效控制苜蓿黄萎病,加拿大农 业部莱斯布里奇研究中心,于1986年育成第一个抗黄萎病 『31张祥林,毋跃文,张振华.不同营养和培养条件对黑白轮枝 菌生长的影响IJ].新疆农业科学,2004(5):283—287. 【4】邵刚,李志红,张祥林,等.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分 的苜蓿品种“Barrier”,1993—1997年又相继育成2个抗黄萎 病且兼抗细菌性萎蔫病的苜蓿品种。在美国,自1981年育出 析研究【J].植物保护,2006,32(5):48—5 1. 收稿日期:2007—09—04 兼抗苜蓿黄萎病和细菌性萎蔫病的苜蓿品种以来,抗病品种 瞧寨蘸蒹羹霎梭癃 纂 刘喻敏 穗 蘸述 (山东省莱阳市植保站,265200) 山东省是全国第一蔬菜大省,每年蔬菜种子进口、蔬菜 足世界蔬菜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广大菜农对检疫性有害生 物的识别能力,现将山东地区蔬菜的主要检疫性害虫的识别 特征简述如下: 加工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和农业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外引进种植作物由十几 个品种扩大到几十个品种,面积扩大到数十万hm:。以出口为 目的的种植作物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国内农产品贸易市场异 常活跃,调运应检植物及植物产品日益增加,农作物蔬菜危 险性病虫传播的频率加大.扩散蔓延的速度也加快了。为满 1马铃薯癌肿病 马铃薯癌肿病又称黑瘤病、黑痂病。主要识别特征(以下 简称“特征”):感病初期从薯块的芽眼处长出许多菜花似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