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
1.分泌蛋白的合成:
(1)在游离的核糖体上由信号密码翻译出一段16~3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也就是信号肽。
(2)SPA识别信号肽并与之结合,形成SRP-核糖体复合体,蛋白质的合成暂时中止。SRP-核糖体复合物在SPR的介导下,向粗面内质网上的SPR受体靠近,通过SPR受体识别并结合SPR,使正在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3)当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膜之后,SPR受体发生构象变化,SPR与受体分开,离开内质网,重新进入SPR循环。
(4)SPR与膜上受体分离后,处于暂停状态的肽链合成又恢复,新合成的肽链通过由核糖体大亚基的中央管和转移器蛋白共同形成的通道,穿膜进入内质网腔
(5)这时,信号肽由内质网腔面的信号肽酶切掉,新生肽链继续合成。当核糖体沿mRNA阅读到终止密码时,多肽的合成停止,合成后的多肽链游离于粗面内质网腔中。
2.分泌蛋白的加工:
(1)蛋白质的糖基化:N-连接的糖链合成起始于内质网,完成于高尔基复合体。在内质网形成的形成的糖蛋白具有相似的糖链,由顺面进入高尔基复合体后,在各膜囊之间的转运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有序的加工和修饰,原来糖链中大部分甘露糖被切除,但又被多种糖基转移酶依次加上了不同类型的糖分子,形成了结构特异的寡糖链。O-连接的基
化在高尔基复合体中进行,通常的一个连接上去的糖单元是N-乙酰半乳糖胺。连接的部位为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的OH基团,然后逐次将糖基转移上去形成寡糖链。
(2)蛋白水解活化:高尔基复合体的膜结合着很多类蛋白水解酶,可以将某些蛋白质N端或C端切除,成为成熟的多肽,具有生物活性。
3.分泌蛋白的转运:分泌蛋白进入内质网腔后主要有两个转运途径。
(1)经过折叠及糖基化作用,以运输囊泡的形式进入高尔基复合体,在高尔基复合体中修饰,加工后再输出细胞外,这是分泌蛋白质常见的排出途径。
(2)含有分泌蛋白质的膜泡由内质网上脱离下来形成一种浓缩泡,通过胞吐作用而被排出。这种途径仅见于某些哺乳动物的胰腺外分泌细胞。
问题二:
1.相同点:膜蛋白、分泌蛋白、溶酶体酶的合成与加工相同。
(1)转运相同: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2)加工相同:都需要进入粗面内质网腔中进行N-连接糖基化,形成糖蛋白;糖基化完成后,都需要经过内质网腔至高尔基复合体,在此处寡糖的成分被修饰和加工,并进行其特有的糖基化——O-连接糖基化。
2.不同点:膜蛋白、分泌蛋白、溶酶体酶的转运不同。
(1)膜蛋白的转运:跨膜蛋白的转运分为单次跨膜蛋白转运和多次跨膜蛋白转运。
1)单次跨膜蛋白转运:
i)新生肽链协同翻译插入。在新生跨膜蛋白的肽链中既含有N端起始转移信号,又具有停止转移信号。由起始转移信号引导肽链向内质网膜转移,在整个肽链尚未完成转移之前,停止转移信号便停止转移。起始转移信号从移位子上解除释放,停止转移信号形成单次跨膜α螺旋结构区,其蛋白的氨基端深入内质网腔内,羧基端则滞留于细胞质侧。
ii)信号肽在肽链内部,称为内信号肽。内信号肽作为起始转移信号启动多肽链的转移,多肽链被转移后从移位子释放。当内信号肽到达移位子时,则保留在内置网膜的脂质双层中,成为单次跨膜α螺旋结构。内信号肽能以两个不同的方向与转移器结合,转移的方向取决于内信号肽两端氨基酸节段携带的电荷。当内信号肽前部的氨基端比后部的羧基端具有更多的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内信号肽结合于移位子的方向则为羧基端在内质网的腔面,氨基端在细胞质基质侧。如果内信号肽后段比其前段的氨基端带有正电荷的氨基酸多时,内信号肽的方向则为氨基端在内质网的腔面,羧基端在细胞质基质侧。
2)多次跨膜蛋白转运:
这些多次跨膜蛋白具有多个起始转移信号和多个停止转移信号。内信号肽充当起始转移信号,启动多肽链的穿膜转移,一直转移到一个停止转移信号,才停止转移。第二个内信号肽出现时,再开始多肽链的进一步转移,指导下一个停止转移信号引起多肽的释放。如此内信号肽和停止转移信号肽在多肽链中多次出现,结果使跨膜蛋白在翻译完成之前多次穿过内质网膜,便形成多次跨膜蛋白。
(2)分泌蛋白的转运:分泌蛋白进入内质网腔后主要有两个转运途径。
1)经过折叠及糖基化作用,以运输囊泡的形式进入高尔基复合体,在高尔基复合体中修饰,加工后再输出细胞外,这是分泌蛋白质常见的排出途径。
2)含有分泌蛋白质的膜泡由内质网上脱离下来形成一种浓缩泡,通过胞吐作用而被排出。这种途径仅见于某些哺乳动物的胰腺外分泌细胞。
(3)溶酶体酶的转运:首先在内质网上合成,跨膜进入内质网腔,在顺面高尔基体带上甘露糖-6-磷酸标记后在高尔基体反面网络与膜受体结合后被包进溶酶体分泌小泡。通过出芽形成自由的分泌泡,接着同溶酶体酶融合完成溶酶体酶的传递过程,而受体重新回到高尔基体再利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