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词解释20分,共四题
1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伴随着自然经济的主导,中国因封建制度腐朽、闭关锁国、军备废弛、阶级矛盾激化落后于世界大潮。但其对外贸易时处于优势地位,使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的英国极为不安,于是向中国贩卖鸦片。鸦片战争始于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随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后因战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亦称英法联军之役也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2、租界: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租界最主要的特点是内部自治管理,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现在租界由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被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所特有的。租借的存在严重侵犯了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的完整,是一种变相的殖民统治区。由于租界内的种种特权,这些特权也严重的侵犯了一个国家的司法的主权。
3、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它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制度化,从而发展到了最高峰。平均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有着它的演变过程、不同的历史作用和利弊。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期,它是落后的、倒退的和反动的。但是,在反对封建地主所有制,打破封建大地产对
农民的桎梏中,它不仅是一面鲜明的旗帜,而且是进步的和革命的,因为它起着推动生产力发展,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作用。
5、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这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6、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它是封建主义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结合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过较大影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6、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背景源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戊戌六君子: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8、黄花岗起义:
甲午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较全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虽然失败了,但其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进一步高涨,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并且推动了亚洲的民主革命运动。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
9、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并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同盟会在1912年造成大清帝国的覆亡,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 10、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11、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普遍认为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12、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3、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国民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指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14、秋收起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为了挽救革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 15、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孙中山联络各路力量,具体筹备,得到广州一些著名官绅的支援。8月底起义准备工作大体完成,决定在阴历九月初九日(阳历10月26日)重阳节正式举义,因故计划遭到破坏而失败。後孙中山称“乙未九月九日为予第一次革命之失败”。 16、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
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左”倾错误观点和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情绪相结合,使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却为“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
17、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18、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因发生于1937年7月7日而得名,又因发生于当时北平市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又称卢沟桥事变。当时因中国驻军第29军拒绝日本驻军进入宛平城搜查失踪日军士兵而发生激战,天津、宛平沦陷。历史上,七七事变被定性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19、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中日之间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此次事变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 20、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军总司令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联共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而和平解决。 21、三三制原则:
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其目的是调动一切力量,共同反对日本侵略。 22、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指政党﹑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为统一行动,经过协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它是这些政党或集团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通过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3、人民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二、 问答题15分,一题
1结合历史回答中国如何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
2
近
代
中
国
反
侵
略
斗
争
的
失
败
及
其
原
因
?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条件?
历史条件:(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主力军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2)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3)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和活动,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伟大意义:(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2)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新型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3)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4)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4如何理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以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之所以屡遭失败,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政党,作为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就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就有了自己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革命的历史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其二,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由于中国共产党掌握着马列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因此它能够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 其三,中国革命的性质虽然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已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且由于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因此它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其四,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回答了自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民主革命长期未能明确弄清的革命对象、革命动力等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正是由于有了上述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就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第一次高潮,新型农民运动开始兴起,青年运动有了新发展,妇女运动呈现出新面貌;为贯彻民主革命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大地。
辨析题15分,一道题
1维新运动终止了洋务运动的推行,引发了改良运动。
客观原因主要是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主观原因比较复杂些。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分散有限难成大器。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政
治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固然是最根本的原因所在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同时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会遏制洋务企业的发展。同时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因此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虽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自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一天比一天严重,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国土大面积被割占,而此时软弱的清政府却任凭帝国主义列强宰割。正在此时,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迅速维新变法,光绪鉴于民族危机也不得不考虑如何使中国富强进而抵抗外国侵略,免除亡国灭种的危机。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一场变法运动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2辛亥革命中断了改良在中国的推行,进而引爆了中国革命。
三、 论述题30分,一道题。
1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中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
2中国人民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要从失败和成功两个方面来回答。一一一一,失败的教训失败的教训失败的教训失败的教训:中国鸦片战争后到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此后的一百余年影响和制约中国社会变化的因素可以主要概括为民族危机、乡村危机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机。面对发展存亡问题,各阶级依自身不同的成熟程度而先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运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当然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他们反抗侵略、打击封建统治(这里是指对以后格局的影响)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既是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工具的开始,也标志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征服。制度可以被征服而民族却不能任人宰割,差不多与底层歇斯底里发作的同时,上层也首次意识到了救亡图存的紧迫性,“维新变法”迫不及待的展开了。然而这次运动就像一名早产儿,不存在成功的基础。维新派的主张摇摆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妥协也没能取得封建统治阶
级的支持;依靠力量无从谈起,仅是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封建偶像??皇帝身上,这种想法正如运动本身的理想一样虚妄。这样的救亡,难免夭折,结果只是证明希望封建政权本身通过改革顺应潮流向资产阶级政权转化是不现实的,根本在于中国欠缺维新改良、君主立宪的土壤,这种缺乏不是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所能灌溉滋养的。这里因着维新派就顺便提到立宪派,他们代表的是上层资产阶级,并且是刚由或正由地主阶级转化而来的那部分上层资产阶级,是地主和资产阶级一身二任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他们特别害怕“秩序一破,不可回复”,从眼前利益来说,他们一般是不太欢迎以武装暴动形式发动的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的。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同于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并不是资本家,而只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经济取向的革命者,其政党也不过是有些松散的同志联盟。革命凭借几分幸运的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接着清政府统治便在全国范围内土崩瓦解,顺利程度甚至远超出了革命者的期望。这种现象既可以说明人们对于腐朽统治的反抗情绪压抑良久,一触即发,也可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使是表面的貌似平静,只要不至于危及生存他们也不愿加以破坏,从而损害眼前利益;而一旦有成功的希望,也能热情的支持以期获取更大的利益,毕竟只有资产阶级政权才能最大保障和发展资产阶级的利益。革命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风暴过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仍旧是中国发展最大的障碍。可以说辛亥革命只是砍倒了一棵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合抱的大树,它们的枝叶在革命后仍纠缠散落在中国大地上,它们的根仍深埋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各路封建军阀就是代表),虽然少了参天大树的遮蔽,但是新生命依然难以尽情成长。“实业救国”“政党内阁”是民初的两大政治思潮,但是两者却都难以完全付诸现实,更别说产生什么良好的效果;对外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驱除鞑虏不过是排满而已。原先人们以为革命一旦胜利那么各项如关乎民族、民权甚至民生问题的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可大家发现事实上周围仍是一片黑暗,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出路。但是一个全国性政权的瓦解毕竟还是能给不同的政治力量以更为自由的试验实践的空间,让他们证明自己的道路能否带领中国走向成功。当历史继续向前发展时,却证明了蒋介石的官僚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后来民主党企图走中间路线,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二二二二,,,,成功的经验成功的经验成功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成立,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旗帜,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南方的中国,中国人民顿时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后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建立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走了一定的弯路,但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
3中国共产党历史诞生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到1921年,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宣传新文化的报刊大量涌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纷纷建立;马克思主义课程开始登上高等学校讲坛;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陆续翻译出版;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逐渐形成。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广泛传播,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开展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批判了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不断扩大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阵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五四运动中,他们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巨大威力,实现了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五四运动以后,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党条件日趋成熟。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从1920年起,他们开始着手建党活动。在中国最早筹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在上海成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 (4)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伟大意义:(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2)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新型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3)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4)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实现国家振兴进行过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但这些英勇的斗争成效甚少,屡遭失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能代表人民利益并密切联系群众、组织上坚强有力的政党,作为凝聚和组织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先锋队和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有了发动者和领导核心。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很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党发动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并积极开展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和其他各项工作。同时,党通过领导中国革命的初步实践和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在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的指导下,很快制定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形式、任务和目标以及前途等问题;同时确定要通过民主革命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即“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又一个重大进步和飞跃。党通过发展工农运动和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是一个有50多名成员的小党,但它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以坚定的信念为中国人民指明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经过80年的英勇奋斗,它已发展壮大为一个拥有64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并在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里领导各族人民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开始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开始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但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事件,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
4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开辟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事例。
一、中日力量悬殊从 19世纪中页,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以后,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日本在大约30 年的时间里,便走完了西方诸国需一二百年才能完成的进程,到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列强之一。但在19 世纪的中国却是另外一种局面。从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由一个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萌芽共存的社会逐渐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作为一个百年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去独自抗击如狼似虎的日本军队,胜算几率有多少,显然令人怀疑。中日之间在军事装备、政治体系、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等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日本军阀甚至扬言只要一个星期就可以灭亡全中国。当时的欧美舆论预测,中国海军只能抵挡一周,中国空军只能消耗一个月,中国陆军至多坚持六个月。我国内部的亡国论者,也认为抗战断无胜利的可能。二、抗日战争根据远东军事法庭裁判:中日战争开始于1928的皇姑屯事件。但我们一般认为:抗日战争是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即八年抗战。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呈现双方相持的局面。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屈辱史,历史也证明了中国人民能够在“灭种亡国”的最危险时刻开辟救亡图存的新出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无限的。三、抗战特点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包括全国各阶级、多地域的全民族的抗战,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伟大力量。这场战争有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也是民族解放斗争。随着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中国抗战开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成一体。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两个战场和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出现,也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抗日战争以弱克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四、基本经验这场战争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在这场战争中,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有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 3.反革命势力的分化瓦解 4.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援助 5.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
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1、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2、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中国人民从革命实践中感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和崇高威信感受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真理。 3、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是历史的必然、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4、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一支革命武装去推翻反动派的统治。5、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革命统一战线的胜利要实现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6、只有马克斯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正确地揭示中国革命的特点及规律。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 7第2条战线和第三条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直存在着两条道路的斗争:一条是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独裁、卖国的反革命道路;另一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的道路。民主党派中的少数人鼓吹中间路线,企图在国共两党之间“严守第三者立场”,幻想走第三条道路,即用和平改良的办法使国民党政府“刷新政治”。1947年4月,张东荪在文章中提出和平的死因是“国民党为右,共产党为左”,为挽救时局,中间派的责任就是“把他们偏右者稍稍拉到左转,偏左者稍稍拉到右转,这样右派向左,左派向右的情形,使中国得到一个和谐与团结并由团结得到统一。”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团结、批评、教育的方法对待民主党派中出现的第三条道路的主张。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革命高潮的到来,以及国民党反动派对民主党派的压制、迫害,使他们打破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认识到只能在靠近共产党或靠近国民党中作出抉择,其中绝大多数人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转向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从而使曾在一部分民主人士中有过影响的\"中间路线\"(即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迅速走向破产。 8中国革命胜利的原
因
和
基
本
经
验
。
四、 论述或问答或辨析题
1如何理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怎样理解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2两个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
2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及其关系。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武装斗争二,土地革命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关系: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就不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广大农民的要求,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保持。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3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书本 144
五、 其他。
1中国先进分子对国家的出路的探索,77页
2辨析,中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77
3三民主义,内容内涵不足及对其认识。 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
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旧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旧三民主义的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孙中山还以旧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中国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这表明对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还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珍藏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
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单选](1)从1840年鸦片战争及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由封建
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简答](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单选、多选](3)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动,除了原有的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外,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新兴阶级。
3.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多选]①两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多选、简答]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多选]①中华民族面对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多选、简答]②两大历史任务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同。前者要求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求解决生产力问题。联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太平天国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斗争;香港、台湾地区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战死。中法战争期间,刘铭传多次击退法军,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取得镇南关大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卫战斗中为国捐躯。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列强争夺殖民地狂潮。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多选、简答](2)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3.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①社会制度的腐败。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
③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2)民族意识的觉醒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③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单选](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单选、简答](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历程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②达到全盛时期。到1856年上半年,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③由胜转衰,再到失败。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简答](3)《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①主要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天朝田亩制度》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方面问题。
②意义: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简答、论述](4)《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①主要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
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②评价:具有两面性。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是,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多选、简答]2.太平天国战争的失败原因和教训
(1)历史地位: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3)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洋务运动的兴起
[单选、多选](1)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多选、简答](2)洋务新政的兴办,一是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二是建立新式海军,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多选、简答](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①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③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④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多选、简答](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具有封建性。
②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③管理上的腐朽性。
三、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1.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多选、简答](1)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形成及其活动(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经验,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多选、简答](2)维新派同守旧派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要不要废八股等问题展开了论战。这场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单选](3)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光绪皇帝颁布变法上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史称“百日维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史称“戊戌政变”。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多选、简答、论述](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②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③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④它改革了社会风气。
[多选、简答、论述](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政变。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大众。这些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封建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根本行不通。
第三章辛亥革命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多选、简答、论述]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
(2)清末“新政”的破产(主要内容: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兵制,训练新军;改革学制,提倡新学;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3)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皇族内阁”的成立。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单选、多选](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单选、多选](2)兴中会的成立。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著书立说作为宣传与组织工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3.三民主义学说
[多选、简答]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①民族主义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民权主义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内容:“平均地权”。
[多选、简答、论述]4.资产阶级同改良派的辩论
(1)围绕三民主义(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进行论战。
(2)意义:
①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②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3)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
①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③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
民土地问题。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封建帝制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1)各地武装起义和保路风潮。 [单选]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单选]②保路风潮以四川最为激烈。这是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运动。
[单选、简答](2)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随着革命形势的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决定在武昌举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武昌起义引来了全国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爆发了各种各样的武装起义和群众自发斗争,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3)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选]①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这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南京临时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简答]②《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作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设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单选]③《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多选、简答、论述]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它推翻了清王朝,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 (3)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促使社会风气的新变化;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多选、简答、论述]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表现为: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③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2)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4.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多选、简答、论述](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①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一方面,大力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剥夺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各种政治权利,任意逮捕、杀害革命党人和无辜民众。另一方面,毁弃辛亥革命过程中孙中山苦心缔造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②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在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多选、简答、论述](2)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革命果实的捍卫 ①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对民主制度的摧残。 ②组织中华革命党,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
③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
④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⑤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单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结束;战争引发了一系列革命,国际关系出现新的格局,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建立,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简答](1)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①早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②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
③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单选](2)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简答、论述](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②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了准备,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简答、论述](4)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
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③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单选](5)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多选、简答](1)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①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②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这一新的社会力量得以成长。
③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单选](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五四运动以六三大逮捕为界限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后期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多选、简答、论述](3)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①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④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多选、简答](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①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②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③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以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多选](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的涌现,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
[简答](3)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②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 ③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2.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 [单选、多选](1)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展的工作: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多选、简答](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①1921年7月召开于上海。
②主要内容: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了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
[多选、简答、论述](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时代意义
①历史意义: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划清了界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②时代意义: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3.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多选、简答、论述](1)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内容及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的性质。二大通过对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
军阀;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基本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②中共二大通过的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其主要内容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多选、简答](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①工人运动方面: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举行大罢工。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87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
②农民运动方面:积极成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开展反抗地主压迫与剥削的斗争。彭湃在广东省海丰县成立海丰县总农会,会员达10万人。毛泽东在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参加农会的会员达10万余人。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简答、论述]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国民革命的兴起
中共西湖特别会议和中共三大的召开。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国民革命由此兴起。工农群众运动的恢复和发展,黄埔军校的创办,冯玉祥的北京政变及孙中山的北上。中共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问题。五卅运动开始的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省港工人大罢工。
2.北伐先遣队进入湖南,揭开北伐战争序幕
[多选](1)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单选、多选](2)全国范围反帝斗争和工人运动的普遍高涨: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取得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是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多选、简答](3)北伐战争胜利推进的原因 ①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②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③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3.共国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单选](1)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蒋介石成为新右派的代表,发动反共政变。中共五大没有担负起挽救革命的任务。汪精卫的反共政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 [多选、简答、论述](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上一是敌我力量悬殊,二是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
②主观上是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多选、简答、论述](3)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 ②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