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敦煌遗书书法艺术研究

2023-07-28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15年第20期 总第309期 THE SILK R0AD 鱼飒2黪 艺术研究I;8I 敦煌遗书书法艺术研究 孙占鳌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酒泉分院,甘肃酒泉735000) [摘要]敦煌遗书书法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最丰富、最系统的珍贵资料。本文从书写 者、书体、分期、艺术特征、价值等方面对敦煌遗书书法艺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敦煌遗书;书法艺术;中国文字 [中图分类号]J2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20—0005—06 卷帙浩繁的敦煌遗书,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博物 《妙法莲华经》(s.5319)注以及写于咸亨三年(672)的 馆。研究敦煌遗书书法艺术,对探讨中国文字、书法发 《妙法莲华经》(敦博055)等,除了写经、校经诸人之外, 展历程及其规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有“行大中大夫少府少监兼检校匠作少匠永兴县开国公 敦煌遗书的书写者 虞昶监”的题记,虞昶是当时大书法家虞世南之子,在 敦煌遗书大都是手卷形式,用纸或绢从右至左抄 朝廷中专门负责抄经之事。敦煌写经中有虞昶监制的写 写,然后粘接成长卷,最长的达十几米,所以也叫敦煌 经还有不少,都是唐代宫廷写经的代表。 卷子或敦煌写卷。通常在尾部有木轴,使全卷可以卷起 写经生以抄写为职业,在书法艺术上必须达到一定 来存放,较考究的还加以裱背,但也有不少没有轴的。 水准。另外,还必须满足人们的审美时尚。所以,大多数 有少部分为蝴蝶装,即在两面书写,然后装订成册。此 写经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审美精神,对于认识书法艺术发 外,还有一些散页。这些古代文书绝大部分是用毛笔抄 展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写经生受雇于人,不仅抄写 写的。 佛经,道经、儒家经典以及文学作品也可抄写。另外,敦  敦煌遗书90%以上是佛经内容。抄写佛经对于信佛 煌文书中也有一些儒家经典及文学作品系读书人所写,敦煌写卷大都 的人来说,是一种功德。因此,古代的善男信女们要抄 风格与写经生的书法不一样。总体来说,写很多佛经,送到寺院里。那些文化水平很低,或者不 是名不见经传的书手所写,书法不像书法名家那样富于 不 善于书写的人,可以花钱请人代为抄写。于是,一种专 创造性。但各时代的写本各自具有不同的时代风格,门抄经的职业就兴起了,这就是“写经手”,也叫“写经 同地区的写本也体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可以说,数万 生”。后来有的地方官府也雇用一些抄经的人,除了抄 件敦煌写本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民间书法艺术史。此 写佛经外,还抄写儒家的四书五经,并兼抄官府文书, 外,敦煌写本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名碑、名帖作品,与传 称为“官经生”。官经生所抄经书,多是发给各州道以供 世本又有所不同,是探讨书法史上千年名家书风的珍贵  师法的样本。因此,对写经的要求非常严格,形成了一 资料。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对于佛教来说,写经流传是一项十 分重要的事,南北朝时代的写经已出现了抄写者、校阅 二、敦煌遗书的书体 敦煌遗书的书体主要有经书体、草书、行书、小篆四种。 (一)经书体 者署名之例,寺院抄经已成规模。隋唐时期,一些大寺 院就设立抄经的组织,有严格的抄写审校制度。由于唐 生了宫廷写经的制度。宫廷写经不一定是在宫中所写, 经书体,顾名思义,是指抄写经籍的书体。广义上包 卷较多的类楷书的书体称为经书体。它是自“汉楷”而 代的帝王崇信佛教,对于写经事业极为重视,于是就产 括楷、草、行等书体;但从狭义讲,人们习惯上只是把写 可以委托寺院抄写,然后由政府设立监管的官员,严格 后,形成于佛门寺院并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主流书体。 管理抄经。经过宫廷监制的写经,往往是作为皇帝赐给 由于宗教的需要,加之敦煌古代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 各地寺院的经卷,具有范本的作用。因此,宫廷写经的 了它必然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性格特征。书法 要求极严,经卷的末尾,除了抄写人署名外,还有“装潢 的创造发展在民间,经书体不仅翔实地记录了汉字在隶 变完成以后向唐楷过渡的全过程,而且真实地显示出民 间书家对汉字及书法的发展所起的重大推动作用。 i l l{ 验 盎i s 手”、“详阅”、“初校”、“再校”、“三校”以及监造者署名, 而往往有官衔较高的人监制。如写于咸亨二年(671)的 48号《妙法莲花经》卷第五(同上)和敦煌市博物馆所 真、稚拙生动的民间特色和地方特色,是研究北方地 藏《妙法莲花经》卷第六(同上)等作品,都是唐初大 区书法和文字发展的重要资料。但是随着佛教事业的 书法家虞世南之子、太中大夫守工部侍郎永兴开国公 不断发展,佛学理论不断地深入人心和统治阶级对佛 虞昶监写,由经生、书手吴元礼、郭德、王思谦等人书 教的进一步重视,写经活动很快从民间进入宫廷,从 写。其书风承虞氏一脉,结体严谨、用笔圆润、笔势往 僧侣阶层进入到仕人阶层,并使写经书法艺术水平得 来、顾盼有致、肃整规范、尽理尽法,为初唐写经中的 到了极大的提高。 上品。开元、天宝之后,禅宗思想进人艺术领域,书法 改变了初唐时期由二王一路传至虞世南的道劲规整 敦煌遗书以民间书写为主的表现形式,流露出淳 朴消散的自然美感。写经作为一种职业,无论是僧人 的风格,追求自我灵性的纵逸风格。这种潮流也波及 书写者,还是民间抄经受,或者是官方抄经人,都不是 当时的敦煌写经书法领域,使初唐经书中恪守虞规之 风大为改观。如斯氏8号《妙法莲花经》卷第二、斯氏 114号《妙法莲花经》卷第七自二十五品至二十八品 (同上)等作品皆为这一时期之代表作。其卷以行楷书 写,笔法精妙,飘逸舒展、潇洒流落,融风流劲健为一 体,外柔内刚,气韵高逸,大大推进了经书体书法艺术 的发展。 四、敦煌遗书书法的艺术特征 敦煌遗书从书法风格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佛、儒、道诸家的各种经典和古代重要 文献。这类书卷一般内容较多、篇幅较长,书风规范, 书写技巧高超,注重通卷的整体性和装饰性。书体以 隶书、隶楷和楷书为主,兼有行楷。如斯氏11号《大方 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三、五十四,斯氏85号《春秋左 传杜注》和敦煌经卷文书中的大部分书卷皆属此类。 第二类是诗词歌曲、文牍告敕。这一类题材由于 篇幅较短,内容活跃多变,一般都是即兴之作,没有长 篇经籍那么严肃规整。在书写上可以更为自由、浪漫 些。因此,此类文书的书写则更能发挥书家、书手的 个性,使作者的艺术修养、审美修养以及社会阅历、政 治见解等创作因素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书体常以行 书、行草甚至小草书写。如斯氏372、373号《李存勖诗 五首》,《唐玄奘诗五首》(同上)皆用行草书写。其笔 法劲健豪迈,在纵逸之中显出古拙之意,笔势翻飞有 致,时擒时纵,气势生动流畅,其精魄锋髓颇有北宋 大家黄山谷之风,通篇作品洋溢着书手纯真炽烈的 感情。 敦煌遗书写卷绝大部分用笔抄写,为古代民间书 法大成。卷子的抄写者都是被人雇用的写经生或一般 庶民。他们常年抄写,熟能生巧,久书成艺。有的书写 雄强勇猛、大刀阔斧,有的书写娴熟娟秀、温文尔雅。 书体行、草、隶、篆皆备,丰富多彩,表现自然质朴,机 动灵活。“经书体”是在专门制造的黄、白麻纸和皮纸 上,按一定的规格,划上乌丝界,以工整清晰的笔法书 写的。“经书体”产生于当时社会下层的民间书家之 手,特别是早期的经卷书法,字里行间充满了古朴天 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最高地位的体现者和拥有者, 更没有受到同期最高的文化教育。因此,经书抄写者 的书写水平,与同期的代表书法文化前沿的书写能力 和水平相比,其民俗、自由、不规范的成分较多。写经 书法在书写技巧上具有民间书法的特征和风格,在书 写过程中,尽管心理上以流传诵读、修行功德为目的, 抄写时必然力求规范齐整,以恭敬表达对佛的皈依, 但正是这种想规范而规范不了,想文人化而文人化不 了的努力竞争中,留下了既与官方正体不同,也与文 人书写相悖的自然书写形式和现象,留下了淳朴而消 散的经体书法样式和质趣天然的特殊审美现象。与成 熟的文人书法相对应,写经书法却自成体系,以生动、 自然、质趣为特征,自行独立发展,逐步形成了与碑帖 相对应的独立书法书体样式,显示了民间的、鲜活的、 自然生命的活力。正是写经人想写好而由于书写能力 的局限,所表现出的淳朴自然的审美理想和感受,也 正是规范的文人书写难以表现的审美特征,这种非自 觉而流露出的自然美,在文人书法中却无法找到。特 别是行书、草书写经的出现,给写经书法带来了新的 生机,这些作品不追求严谨的法度、优美的体形,不讲 究用笔技巧的工拙,而是以发掘自我灵性的途径,追 求自我情感的抒发和创作过程中个人心理上的愉悦。 五、敦煌遗书书法的价值 以写经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敦煌遗书,留存了王 羲之、欧阳询、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家的经典名帖。这一 方面反映了经典书法艺术在同一时期其他社会领域 中的传播、渗透和影响,即主流书法文化对寺院经书 书写在敦煌遗书书体形成中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说明 在包括写经在内的其他书写领域对经典名家名帖的 崇尚、学习、向往和追慕。正是这些经典名帖的留存和 传播,为众多的写经人寄予了重文尚法的追求和理 想。抄经者尽管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对经典名帖难 以完全消化或吸收,但他们仍然将这些经典作品作为 学习临摹的范本和样式。 纵观敦煌写经书法的发展,无论是哪个朝代或 哪个大的历史阶段,写经书法的作者都不是著名的书 法家,而且多数身处偏远的西北角隅,但他们始终没 种书体全有表现的书作样式。其中篆书有《篆书千字 有和内地的士人书法家失去联系。他们常常受到士人 文》,隶书有《晋人写经》、《大涅椠经》等最为典型;而 审美意识的影响,学习士人书法的风貌,有时还反作 遗书中的行、草、楷这三种书体的作品最为精妙,除了 用于士人书法,形成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格局,共同 它所具有的文字演变书写的参照价值之外,在书法艺 反映了古代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 术的创作上更具有丰富的借鉴价值。行书中《劝纳谏 敦煌遗书的抄写年代,最早的《大般涅檠经》为西 文》后记、《大涅椠经疏释》等作品,流露了王羲之书法 晋时代所书,即公元305年。最晚的一个写卷《大般若 艺术的精神气息;草书中《贤护经疏》、《法华经疏》等 波罗蜜多经》为宋代所书,即公元1002年。敦煌遗书 作品,表现了章草与今草的衔接和过渡,具有极高的 在这近八个世纪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一方面, 极大地浓缩和再现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政治、经济、 这一时段的书法文化演进的全过程,体现了中国书法 审美价值和书法创作的借鉴价值。如果说五种书体中 最有独立审美价值和创新意义的要推以楷书面目出 展到定型的全过程,并在丰富多变的楷书形态中,最 文化等社会相关问题的全部内涵;同时,全面缩影了 现的敦煌写经体书法,它真实地再现了楷书形成、发 在字体书体流变过程中形成的真实面貌及其过渡特 后沉淀了一种具有强烈风格特征的敦煌写经体楷书。 征。敦煌遗书形成的时代,正是中国汉字发展最关键 其中从《法句经》、《十颂比丘戒本》、《成实论卷第十 的时期,也是书法书体变化最复杂的历史阶段。从汉 四》、《华严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大 字发展的角度分析,篆、隶、楷三种官方正体和行、草 云经疏》等遗书中,完全可以看到楷书发展演变成熟 两种文人书写等五种字体全面形成,其中官方正体中 的过程和全貌。同时,也可以看到写经体书法的艺术 的楷体字以便于书写的优势,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众 特征和在当今书法审美中的价值及意义。 多的使用场合几乎替代了篆、隶字体,并在自身纯化 发展的立场和视觉分析,楷书从汉末魏晋的形成到中 研究和分析敦煌遗书书法的艺术特征,对于开发 书书法为传统帖学开辟了新的视野和境界,原始地再 和简化过程中,形成了独领风骚的历史事实。从书法 敦煌书法文化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敦煌遗 唐的定型,中间形成了无数种丰富的面目,无论是工 现了以二王为代表、以书写为表现手段的真正的帖学 具、载体、风格、样式等方面都创造了历史的最高成 面目,以独特的书写样式改变了人们对帖学形成的偏 就。行草书却以流动书写和极度表情的优势,充斥了 见和长期否定的观念。敦煌遗书书法也使人们认识了 文人的文化交流和传达性情的精神领域,掀起了行草 书法艺术真正自觉后所留下的古人汉字书写痕迹,从 书书写的最高潮,成为行草书的巅峰时期。 发展演进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它最真实地反映 而推断出同期书法家书写的动作和过程。书法艺术的 帖给人的是结构和布局的宏观感受,受到载体、制作 敦煌遗书就是在这种书体字体无限变化和不断 真正审美价值在于书写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碑 了这一时期的汉字书写的演变过程,揭示了以刻石为 技术差异以及时空的限制,人们只能在铸造和刻印的 主要呈现形式的背后,客观地存在着先民徒手书写在 碑帖中推测和借鉴。而在敦煌书法的作品样式中,我 纸卷上的书法真迹。它在书写中的丰富变化和字体及 们完全可以分析并推测到书写者书写的原始形态,特 字型结构的演进过程,给书法创作和研究提供了最佳 别是毛笔运行的角度和感受,所有书法所具有的书写 也最真实的参照对象。敦煌遗书中篆、隶、楷、行、草五 情怀完全可以从遗书的字迹中寻根究底。 [参考文献】 [1]季羡林.敦煌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2]李并成.敦煌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刘正成.中国书法鉴赏大词典[M].台北:大地出版社, 1989. [5]王元军.从敦煌唐佛经写本谈有关唐代写经生及其书法 艺术的几个问题[J].敦煌研究.1995,(1). [6]郑汝中.敦煌写卷书法精选[z].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1994. [4]李春远.关于敦煌遗书的书法化趋向[J].敦煌学辑刊. 2002,(1). [7]郑汝中.唐代书法艺术与敦煌写卷[J].敦煌研究,1996,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