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中个各部分的关系。 2.经历加与减互逆关系和加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探索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 课本38页教学情景图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 预习提示:
1.两个加数与和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
2.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
3.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感知关系 1.操作感知:
(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
列式:8+5=13(支)
(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
列式:13-5=8(支)
(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
列式:13-8=5(支)
2.探究关系
(1)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 数之间的关系。 (2)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3)说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
3.揭题:加减法的关系。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前应提供相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思出有源。)
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 教学过程:
师:这里有一组信息,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并解决吗? (多媒体出示)
四(1)班学生人数情况
男生 17人 女生 18人 全班 35人 生1:四(1)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17+18=35(人)。(板书)
生2:四(1)班有35人,男生17人,女生有多少人?算式是:35-17=18(人)。(板书)
生3:四(1)班有35人,女生18人,男生有多少?算式是:35-18=17(人)。(板书)
师;真不错,利用前面已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并能自己解决。
师:从整体上看着3个算式,有关系吗? 生:有。
师;这3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你们能在比较中发现吗?
学生分小组比较,讨论3个算式,发现关系,教师参与指导。教师在指导时,可以这样引导:在18+17=25中,18、17、35叫什么名称,再看35-17=18,18相当于加法中的什么数?
生:一个加数。 师:怎样求一个加数呢? 生:和减另一个加数。
师;说的真棒,能再用自己话完整说一说吗? 生: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师:发现得真好,你们还能就像这样思考去继续发现吗? ……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可能有以下情况:
生 1:发现35是和,35-17就是和减一个加数得另一个加数。 生2:我补充,可以说成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生 3:反过来看,在18+17=35里,35相当于被减数,被减数等于差加减数。 生 4: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计算。 师:那你认为加法和减法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 5: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师:很好,加减法中的这种关系就是互逆关系。 三、巩固训练,掌握关系。 1.我说你算。
(1)一个加数是360,另一个加数是125,和是…… 360+125=
(2)被减数是570,差是300,减数是…… 570- 300=
2.议一议:怎样算出( )里的数。
( )- 56=120 330-( )=150
四、加减法关系的应用。
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教师说明: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学生板演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验算?你的根据是什么?
教师提示:要注意,因为加数有两个,验算时用和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所以验算此题时出现两种竖式解答,在以后的验算中,可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师提问:加法可用减法来验算,那么减法可用什么方法来验算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教师心语:应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验算,这样可以检查同学们在计算中出现的差错. 五、反思回顾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你是怎样学会的? 六、作业设计 1.填一填。
78+( )=100 1200-( )=800 ( )+5000=9000 ( )-105=95 ( )-2000=6000 ( )+420=600 2.计算并验算。
260+150 560-340 358+642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5页,第二天看了38页,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4.一部复读机320元,一部随身听700元,一部掌上电脑2100元。买两部复读机和一部掌上电脑一共要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