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的动态平衡是健康的基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1:3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2:25

阴阳的动态平衡是健康的基础

从立春开始,阴气逐渐下降,阳气逐渐上升,到了夏至,阳气达到鼎盛时期。而从立秋开始,阳气逐渐下降,阴气逐渐上升,到了冬至,阴气达到鼎盛。冬至以后,阴气就逐渐下降了,阳气逐渐上升。周而复始,这就是自然界的阴阳循环。

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人体内的阳气也应该顺应自然向上向外抒发,养生者应该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旺盛起来,不要做损害体内阳气的事。比如,要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的阴气不足、阳气充盛。让自己的意志生发、精神愉快。

而在冬秋之时,万物敛藏,此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收藏体内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比如,秋季要早卧早起(比春夏起得要晚些)以适应阴长。冬季要早卧晚起,以适应自然界之闭藏,也是养阴之意,意志精神都要敛藏。

《黄帝内经》中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意思是: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的根本。懂得养生的圣人在春夏两季摄养阳气,在秋冬两季保养阴精。违背了养生之道,就会摧残人体的本元、毁坏人的身体。所以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的起点与终点,是生死的根本。违背它,就会产生灾祸;而适应它,就不会患上重病。懂得了这些,就可以说是掌握了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圣人遵行它,愚蠢的人违背它。

与自然相违背,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而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即便不因感受外邪而致病,也会导致生理功能的异常。就像你如果经常违反交通规则,出现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多。

春养肝 夏养心 秋养肺 冬养肾

四季养脾胃

每个季节对应的脏器都与这个季节的特点有关。不同季节人的脏器功能盛衰不同,因此在养生上,就有侧重点。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肝脏的特性是容易生发,所以春季要注意养肝。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季人出汗最厉害,所以夏季要注意养心,秋季干燥,燥最容易伤肺,所以秋季要注意养肺,冬季寒冷,肾是人体阳气的根源,所以冬季要注意养肾。脾胃与饮食消化关系最大,没有突出的季节性,是一年四季都需要注意养护的。

吃蔬菜水果对应时令

《黄帝内经》中说“司岁备物”,孔子在《论语》中也说“不时不食”,就是要求我们每个季节里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采备食物,这样的食物营养价值高,吃了之后才有益于润养五脏。反季节食物违背了自然规律,如果想达到养生的目的,反季节食物应该不吃或少吃。

精神调养 并驾齐驱

我曾经医院的体检结果做了一个调查,5000多女性中,乳腺增生者占56,子宫肌瘤者占8,月经不调者占26。这些都与她们工作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有关。各系统肿瘤与精神的长期压抑都有很大的关系。

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控制身体。一个人如果在非常悲伤的时候,可以三天三夜不吃饭不睡觉。精神如果调养不好,身体就会被情志所伤。反之,如果精神调养得好,对健康的好处又很大。我的门诊有个肝癌患者,他曾经被判定只能活3个月到半年。但是,两年过去了,他的各项指标都变好了。中医讲“三分治,七分养”。他七分做得特别好,主要是心态很好。

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在顺应自然、润养五脏的时候,也要注意情绪的调节。

养生是一种习惯。有的人说,我没时间锻炼。但如果你上下班的时候早下车一站地,步行到单位,这就是一种运动;如果你不坐电梯走楼梯,这也是一种锻炼。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风,现在患这些疾病的人群年龄大大降低,大家都知道这些疾病是吃出来的。如果你能在平时的饮食中注意一些、控制一些,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就是在养生,就是在预防。养生不是难事,越早开始越能有效预防、延迟或避免疾病的发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