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农历二十三过小年还是农历二十四过小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3:54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41

小年在各地的时间还不一样,一般北方以及中原地区过小年的日子都是在腊月二十三,而南方过小年的日子却是在腊月二十四。

原因

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这种比较奇特的现象,那时北方地区过小年就是在23,这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也就是王公贵族皇帝们过小年是在23。北方离*中心近,皇帝都23过小年了,你自然也要23过小年,否则的话那就是跟皇帝对着干,搞特殊,可是会被杀脑袋的。

而南方离*中心就稍微有点远了,一般他们都是听皇帝的风声,皇帝过完了他们才会去过,所以就会偏差了一天,这也是信息差的一个表现,毕竟古代通信手段并不发达。(另有一说法,官三民四船五,按等级过年,而北方属于*中心,等级较高。)

扩展资料

过小年的习俗吃灶糖:

灶糖又叫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吃灶糖是民间在每年的小年(农历12月23日)为喜庆的春节拉开了序幕的习俗之一。寓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吃灶糖的寓意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祭灶的时候用糖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让他的嘴封住,上去跟玉帝只能说甜话。虽说有点无奈,但也是人们为了祈求幸福。

灶糖的做法很多。我就介绍一种吧。用料:黄米谷子。灶糖调料:蜂蜜(其实老一辈的做法没什么配料)小年吃灶糖做法:把几斤黄米谷子泡透了,注意保温保湿,遮光放好了,让它发芽;四五天后,谷子长出了半寸长的白芽;把发芽的谷子连水磨碎了,这些连汁带水的碎谷子,就是制作灶糖的“酶”。

把二十几斤小黄米煮成饭,晾一会儿,等不太烫手后,放入制作得了的那种酶,拌和均匀了放起来,经过一段类似“发酵”的时间,黄米饭里的淀粉便转化为饴糖,即灶糖了;把稀稀的糖取出,在热锅里煎熬成半干浆糊状,取出后,晾一会儿不烫手了,就把它搓成条状;把半干的灶糖放到屋外冻一夜,因为天气严寒,灶糖就凝固了,咬起来嘎巴脆。这也是小时候甜蜜蜜的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42

小年是说热闹仅次于过年,来历如下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42

全国各个地方习俗有所不同,北方主要是腊月23过小年,南方有些地方是24才过小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