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三《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900字

2020-01-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初三《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900字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老师,那位有同性恋之嫌的安多里尼的经验之谈。尽管书中描述的并不是很清楚,但隐隐感到这位老师似乎身体力行地执行了自己的这套理论,他的惬意的生活,多半是来自那位比自己大六十岁的有钱夫人。自己这样想似乎带有点恶意了,不过好在没有人追究我侵犯名誉的权利,所以就纵容自己心理阴暗一次。

  其实仔细想想,安多里尼的认识倒也无可厚非,在这样一个理想主义早已远去的年代,我们多数情况下不得不带着面具生活,不得不让自己屈从于种种压力,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放弃儿时的纯真和对生活的理想,在忍耐、克制甚至卑贱中生活,这听上去有些残忍,但是却又无奈。想起朋友向我推荐的那首湖畔唱的《麦子》:

  “好了,现在我开始承认,我是被割倒的麦子。

  躺在一望无际的麦田,等待别人的收购。

  我再也不能迎风摇摆,我再也不能迎风歌唱。

  我因为我的成熟,低下了高贵的头。

  我爱透了这个世界,世界爱不爱我?

  我恨透了这个时间,为何他不等待我。

  我爱透了这个世界,世界爱不爱我?

  我恨透了这个时间,为何他不等待我。

  好了,现在我开始选择,选择一条彻底的路。

  不管命运带我奔向何方,我都会让自己承担。”

  这首歌与《麦田里的守望者》传递的思想竟是如此的相似,让人怀疑是受到过这本书的影响,或者也可看作是对这本书的诠释。而由马丁·斯科西斯执导,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影片《麦出租车司机》中所表现的理念,也与这本书暗暗地吻合,可见对现代人对生活感到茫然与困惑,甚至绝望,成了跨越国境的一种通病。

  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确实让人感到了莫名的悲哀,进而象霍尔顿一样,竟对生活充满了绝望的痛苦,就象一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这本小说“明显地过于引人伤感”,具有一种“内在的死的欲念”。

  当然,我想我是不会那样去做的,因为我对生活还是充满着热情。我记得有本书说过,上帝创造人是赋予他两条性命的,一条属于自己,一条属于社会,当你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的,那么你就更应该好好地活下去,因为社会还不允许你死。虽说这本书有着灰暗的色彩,但是书中主人公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还是给了人些许慰藉。

  从本质上来讲这本书写的是人生的虚空,很多事情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但人非要给它加上意义,去寻找有意义的人生,而这种寻找总是没有结果的。因为事情本身就是它的意义,简单而真实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如果非要给有意义下个定义的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