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2023-10-07 来源:客趣旅游网

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诗歌鉴赏题,它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有利于弘扬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所以成为高考的一道保留题目。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枝奇葩,可除1994年高考所选的元稹的诗歌《菊花》诗外,至今一直未再出现。出题者应该是在所以今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涉及咏物诗的可能性比较大,应特别引起我们高三语文任课教师和全体高三学生的重视,对解读和赏析咏物诗应作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下面笔者就对这一类诗歌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咏物诗的类型

  1、“托物言志”型。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2、“借物抒情”型。在这类咏物诗中,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

  二、咏物诗的整体解读——三读。

  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题目。

  蝉

  虞世南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 :古人结在颔下帽带下垂部分。蝉头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②此诗作于作者上疏论事遭诬下狱期间。③西陆:秋天 ④南冠:囚徒⑤玄鬓:蝉

  (1)这两首诗都是通过蝉表达自己的心声,属于古诗文中    写法。虞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点睛之笔,一“自”一“非”形成,相互照应;骆诗以“露重”“风多”喻     ,意在言外。(3分)

  (2)诗人地位、遭遇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1、读标题

  咏物诗以动植物名称作为标题,如《蝉》(李商隐)、林逋《山园小梅》、《鹧鸪》(郑谷)、《金钱花》(罗隐)、《石灰吟》(于谦)、《小松》(杜荀鹤)。从标题中我们明确了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的事物的特性和寓意。

  2、读作者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对此,后世历代诗文论者多为推崇。“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出身寒门,因才高位卑,愤激之情,时见纸上。《在狱咏蝉》就是作者在上疏论事遭诬下狱期间写的愤激之作。“知人论世”还应充分了解作者的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各息独特的格调、气派、趣味,这就形成不同的风格;而思想观点、艺术见解、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所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就是流派。

  高考诗歌鉴赏题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3、读注释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如注解②就介绍了《咏蝉》的写作背景,从而了解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处境、心境和思想状态;注解①③④⑤解释这两首诗的相关词语,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有助于我们解答下面的题目。

  三、熟悉咏物诗常用的修辞方法

  咏物诗在写作上常用象征、拟人、比喻、衬托、对比等手法,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自”一“非“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蝉声清越而远传并不是靠秋风传送来表明自身的清明正直并非凭借自己的地位和他人的吹传。除正面描写外,也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首句从人的感觉写夜雪,一个“冷”字,写雪大,写空气中的严寒。一个”讶”字,于“寒”之外写出夜雪无声无息的又一特点。次句,夜深却见窗户明,从视觉角度写雪下得很大,积得很深。后两句从听觉角度写不时传来的“折竹声”,表现雪势的有增无减。全诗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句句写人,却处处写雪,诗境平易自然,浑成熨贴,却又韵味悠长。 

  四、赏析咏物诗,还要善于将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感悟他们在描摹同一事物中所寄托的不同感情。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的角度、深浅的不同,即便写同一事物,他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人诬陷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感慨;而身居高位、一生平庸的文学宠臣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都糅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堪称咏物的上乘之作。

  咏物诗通过所咏之物抒发作者的感受,寄寓自己一定的情感,解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大家长期积累,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一定会不断地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