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基层及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木工程为XX城市道路工程(XX东段),建设单位为XX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 责任公司,设计单位为XX研究院,监理单位为XX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为XXXX 工程公司。
木道路工程的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I【级,双向六车道,施工内容为道路、 排水工程。本工程的上基层为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为18cm厚水泥稳 定碎石,底基层为18cm厚级配碎石。
二、 编制依据
本施工方案主要参考《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J44-90)》、施 工图纸、图纸会审记录及施工组织设计等。
三、 施工准备
1、土方开挖路基前应测量放线控制好点桩,各控制点测出以后,要做好永 久标志。
2、 施工员对操作班组己进行全而施工技术、安全交底、基层配合比己确定, 土基试验己全部合格。
3、 各基层做好交接工作。 四、施工方法 (一)工艺流程
1、底基层级配碎石层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 培土路边 —► 摊铺级配碎石H调平整型卜嗣一师一極一禅 施工放样
2、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1施工放 —1拌-1摊L|接头和调头处的处|[葆石
1、 施工准备
—整平轻一 复核标|一 一碾压—| 1 (二)级配碎石施工关键技术:
1) 级配碎石己进场并验收合格。级配碎石材料采取自卸汽车直接运至路基 现场,按照每层每平方用量堆放。
2) 施工机具己进场,并运转正常。 3) 作业条件
土基己全部完成,并经验收合格。保持现场运输、机械调转作业方便,各 种测桩齐备、牢固、不影响各工序施工。
开工前先做一段试验路段,以验证压实机械是否满足施工要求,以及施工 组织和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取得压实方法、压实系数、碾压遍数和松铺厚 度以及材料的含水量范围等资料,以作为现场施工控制的依据。
2、 施工工艺 1)摊铺
基层分一层摊铺。摊设时,要严格控制好设计标高,级配碎石材料运至基 层上后,用推土机粗平,人工细平后,才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压实后应进行洒 水养护。
摊铺前对土路基中线纵横断面高程宽度进行复核测量,表面清洁无杂物。 按计划段落数量上料,循序摊铺创造各工序连续作业条件。
按设计厚度X压实系数的松铺厚度,反复检测虚厚高程及横断而使之符合 设计要求,边线齐正。每层不宜超过松厚30 cm。
2) 碾压
摊铺60m左右时,即可洒水碾压。洒水后待表面潮干即可碾压。
开始上碾稳压应用轻碾,由路两侧向路中心逐次碾压,边缘处应先碾压3〜 4遍。级配碎石层宽度每侧应大于路15 cm以上。
碾压全过程均须随碾压随洒水,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碾压。 稳压两遍后,即时检测,长补,同时如发现石窝或梅花现象应将多余的石 挖出,分别掺入适量的级配石子,翻拌均匀,并补充碾压。
3) 养护
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层施工,如不能连续铺筑上层时,应设人洒水,保持 湿润养护。
禁止车辆通行,特别是履带车辆。
(三)水泥稳定碎石层(上、下基层)施工关键技术
快车道和慢车道的路基上、下基层均采用18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上基层的水泥稳定碎石中的水泥含量为5%,碎石含量为95%;下基层的水泥 稳定碎石中的水泥含量为4%,碎石含量为96%。基层开工前,先根据路线中 桩、设计图纸定出边线。在铺设时,要严格控制好标高。
1、 材料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用做基层时,对所用的碎石,要预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 然后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规 定。
2、 施工工艺
1)准备下承层
水泥稳定层的下承层要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下承层的平整度和 压实
度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规定。
对于底基层上的低洼和坑洞,要仔细填补及压实,松散处要耙松洒水并重 新碾压,达到平整密实。
底基层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方可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层。 2) 施工放样
在底基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第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 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
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层边缘的设计高。 3) 设计材料用量
根据各路段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实度,计算材料用量。 根据材料含水量和所用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根据水泥稳定层的厚度和预定的干实度及水泥用量,计算每平方米的水泥 用量,并确定水泥摆的纵横间距。
在预定堆料的下承层上,在堆料前要先洒水,使其表而湿润,但不要过分 潮湿而造成泥泞。
堆料要每隔一定距离留一缺口。
料堆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得过长,运料堆只宜比摊铺工序提前1〜2天。 4) 摊铺
摊铺前要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松铺系数。
摊铺碎石料在摊铺水泥前一天进行,摊铺长度按H进度的需要量控制,满 足次H完成掺加水泥、拌合、碾压成型即可。如第二天有雨,不宜提前摊铺。
要将碎石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要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
摊料过程中,要将超尺寸颗粒及其他杂物清除。 检验松铺土层的厚度,要符合预计要求。 除洒水车外严禁其他车辆在土层上通行。 5) 洒水闷料
如平整好的集料含水量小,要在集料上层均匀洒水闷料。 洒水闷料时洒水要均匀,防止出现局部水分过多现象。 严禁洒水车在洒水段内停留和调头。 6) 整平的轻压
对人工摊铺的土层整平后,用6〜&两轮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表而平 整,并有一定的压实度。
7) 摆放和摊铺水泥
计算出每袋水泥的纵横间距,在土层上做安放标记。
要将水泥当H直接送到摊铺路段,卸在做标记的地点,并检查有无遗漏和 多余。运水泥的车要有防雨设备。
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并注意使每袋水泥的摊铺而积相等。水泥摊铺完 后,表而应没有空白位置,也没有水泥过分集中的地点。
8) 拌合
采用拌合机进行拌合,并设专人跟随拌合机,随时检查拌合深度并配合拌 合机操作员调整拌合深度。拌合深度要达稳定层底并宜侵入下承层5〜10 mm, 以利上下粘结。严禁在拌合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拌合要在两遍以上。
9)加水并湿拌
在上述拌合过程结束时,如混合料的水分不足,要用喷管式洒水车补充洒 水,水
车起洒处和另一端调头处都要超出拌合段2m以上。洒水车不得在进行拌 合以及当天计划拌合的路段上调头和停留,以防局部水量过大。
洒水后,要再次进行拌合,使水分在混合料中颁均匀,拌合机械要紧跟在 洒水车后而进行拌合,减少水分流失。
洒水及拌合过程中,要及时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
在洒水拌合过程中,要配合人工选出超尺寸颗粒,消除粗细颗粒\"窝''以及 局部过分潮湿或过分干燥之处。
混合料拌和均匀后要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即无明显粗细集 料离析现象,且水分合适和均匀。
10)整形
混合料拌和均匀后,要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 向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必要时,再返 回刮一遍。
然后用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立即在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 的不平整。
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形,整形前要用齿耙将轮迹低洼处表层5 cm以上耙人松, 并按木条第2款再碾压一遍。
对于局部低洼处,要用齿耙将其表层5 cm以上耙人松,并用新拌的混合料 进行找平。
再用平地机整形一次,将高处料直接刮出路外,不得形成薄层贴补现象。 每次整形都要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并特别注意接缝必须顺适平整。 在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并保持无明显的粗细集料离板现象。 11) 碾压
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要立即用轻型压路机并配合 12t以上压路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 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 时,要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 一遍。一般需碾压6~8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h为 宜,以后宜采用2.0〜2.5km/h。
严禁压路机在己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保证表面不受 破坏。 碾压过程中,表面要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要及时补撒少量的 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
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要及时翻开重新拌合(加 适量的水泥)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经过拌合、整形的水泥稳定层,要在水泥初凝前并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 内完成碾压,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在碾压结束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 计要求。终平要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岀路外;对于局部低 洼处,不再进行找补,可留待铺筑面层时处理。
12) 压实成型后,在潮湿状态下进行养生7天,养生期间禁止开放交通以 保证表面不受破坏,并形成稳定的结构层。
1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淋水养生后,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 和技术规范要求时,方可进行下一施工层施工。
(四)稳定层施工
稳定层为级配水泥碎石层,在施工时均应在现场具体施工部位进行搅拌。方 法是根据配合比,将各种级配材料运至现场,按比例堆放,用大型装载车进行搅 拌均匀,并注意水泥、石料的级配含水率,随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材料拌制均匀。 材料拌制好后马上进行摊铺,用12t压路机碾压密实,辅助人工修整,去高补低、 碾压不少于三遍。每一层的稳定层施工完成事均应适量洒水保养。碾压完成并经 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养生,洒水养生期不宜小于7天。水泥碎石基层在保 养期间大型装载车不能压过,以免压坏路基。 六、质量保证措施
1、 施工前准备工作要全部就绪,机械设备经检查没有隐患,方可正常工作。 2、 水泥碎石稳定层要搅拌均匀,摊铺要平整,且压实等均符合设计图纸要 求及施工规范规定。
3、允许偏差项目如下表: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 范围 当量回弹模 量值或计算 回弹弯沉值 压实度 厚度 检验方法 现场实测 点数 不小于设计要求 50m 2 现场实测 不小于规定要求 ±10% 10mm 不小于设定规定 ±10% 1000m2 50m 50m 50m 20m 1 1 1 1 1 灌砂法测定 用尺量 用3m直尺 用尺量 用水准仪测量 平整度 宽度 纵坡高度
横 路面宽 W±l% 100m 3 用水准仪测量 坡 <9m 七、安全措施:
1.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 对有关机器设备要隔离,非操作人员勿靠近。 3. 大风大雨天气应停工。
4. 临空、临边作业时,作业面周围设1.2m高牢固可靠的防护栏杆。竖向管接时,避免交叉作业,注意作业面范围内人员的安全。
5. 特殊工种要经培训后持证上岗。
6.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7. 作业后,必须做好保养工作。
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