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一.接案 (会谈和询问时获取服务对象资料的最基本工具) 1.服务对象来源: 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P2;现有对象和潜在对象P3
3.接案的准备工作:服务对象资料准备(①研读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 ②了解其身心健康情况 ③走访社区④了解其是否有特殊事项需小心处理);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4.面谈主要任务P5: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5)达成初步协议:机构和社工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转介其他社工或服务机构(如与服务对象有严重冲突时)、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终结服务的情况:①机构缺乏合适的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或问题在机构职责、功能之外,其他机构有处理特定
问题的特权 ②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机构不符合服务对象的需要或问题已解决 ③服务对象的需要与社工所提供的不符或不能解决,服务对象无充分动机投入时间、力量、资源
5.面谈的技巧P7:(1)主动介绍自己
(2)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达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①提供支持 ②减少其因求助而带来的焦虑
③协助其建立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的正确想法 ④促成其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
(3)倾听(最基本的面谈技巧;理解,不排斥,不歧视,换位思考)
6.资料收集的内容P8: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7.资料收集的途径P8: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完成句子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8.接案注意事项(M包括哪些内容P12)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如:自杀、家暴等)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不符合就转介其他机构) 接案前的准备(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拟定面谈提纲) 9.接案的步骤 面谈(目的、场所、技巧、主要任务) 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做接案会谈记录
二.预估(详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1.预估的主要任务(预估的目的是对正确的计划做贡献)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P14: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的发生持续的时间、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P14: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问题在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意义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将着眼点放到服务对象的能力和优势上)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2.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P16多层次介入:直接提供物质资源给服务对象、辅导) ▲撰写预估摘要(时机:在分析资料、决定介入策略以后P16) 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不包括家庭情况) 对服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定义P20)
1.制定计划原则P21:①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②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③详细而具体 ④计划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注意目的和目标的不同)
2.制订计划方法(M计划应该包括目的、目标,问题与对象,介入方法等P22)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筛选目标、定义目标) (4)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 (5)目标要可测量、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 (6)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7)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3.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 4.介入的类型P30:直接介入、间接介入(改变环境的工作)、综合介入 介入系统P24: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构建行动计划 介入行动P25:危机干预、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
四.介入(定义P29)
1.介入原则P31:①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②个别化 ③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④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⑤瞄准服务目标 ⑥考虑经济效益(社工的时间、精力) 五.评估(定义P33) 1.评估的目的
(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2.评估类型 过程评估P34:工作目标、介入过程、介入行动、介入影响 结果评估P34:目标结果、理想结果 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
3.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和看法
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基线测量法) 4.评估方法(基线测量评估)
▲定义: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列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
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
▲操作程序:建立基线→进行介入期测量→分析和比较 5.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差别影响评分 6.注意事项P36:
(1)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和反思
(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服务对象对评估最有发言权) (3)评估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4)要切合实际需要 六.结案(定义P39)
总结工作 回顾工作过程
巩固已有改变 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 1.结案阶段主要任务P40 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解除专业工作关系 撰写结案记录 2.结案的类型P41: (1)目标实现的结案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进行转介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3.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P43: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4.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P43:
(1)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整个过程,以确定结案时机是否成熟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做心理准备(不能为了避免出现负面反应不告诉服务对象结案时间) (3)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步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学会自立 (4)估计一些破坏已有改变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
(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5.跟进服务的实施方法:电话跟进、个别会面、集体会面、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界定与管理(0-14岁)P54:0~5岁,妇联管理;6-14岁,共青团少年儿童工作部门;>14岁,共青团 儿童的界定以生理年龄为准,学龄期(6-14岁) 2.儿童的特点P52 生理特点:成长性、基础性 行为特点:探索性、模仿性
心理特点:发展性、依赖性、可塑性,教育是关键
3.儿童的需要P53:生存、爱、游戏、学习、社会化、被保护的需要 4.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P55:促进儿童发展、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 儿童生物学
5.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心理学:心理分析理论、心理社会发展论、行为或学习理论 的理论基础P57 儿童教育学: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图式) 儿童社会学:自我发展理论、认知理论
立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 6.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建立在特定对象的需要和特点之上
P55 充分运用社工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技巧 是一种助人及自助的服务活动
7.儿童社会工作的任务P58: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恰当的行为模式和反应模式 8.宏观儿童社会工作P60:面向社会,包括:完善医务、整合资源、法律法规
9.微观儿童社会工作P60:一般儿童:教育、卫生保健、营养、托儿、康乐等方面的服务
保护性服务:防止儿童被虐、忽视、剥夺,目的是减轻侵害发生的可能或制止已发生的伤害,核心焦
点是在确保儿童权益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其生存环境的稳定性
特殊儿童 补充性服务:对儿童的基本状况作必要的改善,适用于父母角色不当,严重伤害亲了关系(如在外来
务工人员较多的小区,开展针对其子女的服务),对儿童境遇中的薄弱或缺失环节以适当的增强
替代性服务:完全用替代措施改变其生存环境,针对子女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是最底线的服务 支持性服务:提高家庭功能,促进儿童福利,针对家庭功能完整但出现压力(如离婚、亲子关系紧张),
重点是运用环境自身的力量,通过环境培育的方法来促进儿童发展
10.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P61:家庭、学校、同辈群体(最重要的社会要素)、大众传媒
11.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P62:①中小学 ②社区 ③专业性社会组织 ④社会福利机构(回归社会环境,使特殊儿童的社会化正常进行,寄养、领养;专业介入增进机构儿童的社会化程度,开展类家庭服务、建立社区生活基地) 12.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P63:①对“服务对象自决”的差别化理解 ②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 ③社工的特殊角色 13.儿童个案工作(沙盘游戏法P69) ▲形式:个别谈话、咨询服务
▲途径 直接启迪儿童发展的需要,帮助调整心理情绪,激发发展潜能
向儿童提供社会资源,改变其社会处境
14.儿童小组工作(种类:兴趣班、少先队、服务队、补习小组等P71) 15.儿童社区工作 (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
一种工作模式:调查社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动员社区资源,培养社区居民.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 一种理念:自助、互助、自决理念
一种综台社会建设的方式:通过对社区居民,包括儿童在内,来选到为儿童创建美好的生存环境的目的 16.儿童社会工作评估量表:①智力量表 ②行为量表 ③社会期望量表 ④自我意识量表 ⑤儿童受虐量表
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1.青少年类型P76(未成年人的法律标准18岁):
A问题青年(越轨行为) C 文化叛逆青年:不甘平凡,喜欢标新立异,建立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 B正直青年(循规蹈矩) D 政治偏激青年:好打抱不平,认同采取激进行动追求某些理想 兼具质与量的改变 兼具连续性与间接性的特质 2.青少年的发展性特征P75 兼具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状态 具有共通性与变异性的性质 兼有分化与统整的功能 兼有正常发展与易受伤害的可能 范围 微观:青少年个人 中观:家庭和小组层面 P78 宏观: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倡导或改变性工作 服务原则 尊重青少年的价值和尊严 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P78 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发展性 提供文化、体育、娱乐场所,使青少年得到知识、身体和精神熏陶 P81 设计举办各种
提供国内外时事信息服务
提供就业信息及就业辅导服务以拓展其就业能力
类型 治疗性 提供就学或生括补助
P82 为被忽视、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
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服务与安置服务
为在身心、精神方面功能缺失及社会人际适应不良的青少年提供治疗服务 为犯罪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尤其注重社区层面的服务提供 预防性 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环境 P82 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
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 提供青少年发展中的生理、心理、法律、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知识辅导
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个案工作
家庭工作:关系疏离,结构不完整,父母与青少年互动不良
小组工作P90:类型:娱乐小组、游戏技巧小组、教育小组、任务小组、问题解决和决策小组、焦点小组、自助小组、社会化小组、治疗小组
核心要素:目的性、过程性、计划性、互动性
社区工作:①以社区为对象 ②以结构导向的角度分析问题 ③介入的层面比较广泛
④社会资源的广泛运用(信息苑案例)⑤强调参与(社区志愿者小组)
4.青少年社会工作 行政 根据青少年发展需要及青少年政策要求,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 的主要方法 P94 把规划和政策化为具体的青少年服务活动
建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和程序,保证青少年服务的正常有效进行 研究P94方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社会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内容:①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 ②青少年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 ③服务过程研究 ④社会服务与政策研究 ⑤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5.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计划设计的类型:社会问题取向、个人需求取向
6.影响服务计划设计的主要因素:①机构的宗旨 ②服务对象的需要 ③资源条件 ④计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⑤服务对象的参与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老有所养、所医、所教、所学、所为、所乐)
1.老年人的需要 P104:
健康维护(第一位)、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身后事宜安排、一条龙照顾 2.老年工作中 价值观问题:认为老年人没有价值
的事项P105 自我意识和督导:长时间服务感到精力和情感透支,觉得工作没有价值(移情、反移情) 3.处理精神问题P107:①珍惜时间 ②建构生命的意义 ③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 ④弥补过往留下
的缺憾 ⑤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4.社会支持网络P108 ①非正式支持:家人、亲属 ②正式支持:政府 ③社会融合
④家庭思维(家庭体系工作:解除羁绊,识别技能,需求排序,制定行动方案) 5.老年人的特殊问题
虐待和疏于照顾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 P109 为不同情况中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的老人提供救助性服务
为不同情况中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的老人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作政策方面的倡导和舆论呼吁,改变老人的家庭和杜区和环境
丧亲问题:①提供情感支持 ②代表老人及其家属争取合理权益 ③提供相关资讯 ④做丧亲辅导 临终关怀:①解决痛感 ②费用 ③身后丧亲服务 自杀:直接线索、间接线索、行为线索
7.认知和情绪问题P106:抑郁症(长期悲哀,感到毫无价值)痴呆症、谵妄、焦虑症 尊重自决权
8.老年小组工作注意事项P117 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 尊重保密权:小组中的事留在小组中
干预小组动力:(出现“心理上行刑的暴徒”),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 重点人群:独居、高龄、伤残、困难老人
9.老年社区工作 类型:居家服务、社区中心服务、社区入住设施服务
P118 目标:统筹安排社区资源,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 原则:采用优势视角、充权、统筹规划、资源链接与整合 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需求导向型
10.老年人照顾模式P119 机构照顾模式的类型P122 仓储模式:首要任务是延长人的寿命
园艺模式:以人为本,重点是老人的社会和情感要求
提高照顾质量的措施:①承认和尊重老人的隐私 ②增强老人自主生活的感受
③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 ④人际之间的积极关系 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
1.妇女的需要:①生殖健康 ②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 ③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
关注妇女的多样性 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 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 特点P127 “个人的即政治的”(法律和政策的保障) 关注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原则P129:承认多样性、尊重独立性、接纳个人选择 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 主要内容P129 维护妇女权益和关注妇女的发展 倡导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机制建设 妇女的婚姻家庭问题(单亲母亲、家庭为本) 2.妇女社会工作 具体内容 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婚姻暴力、拐卖妇女
P129 妇女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生殖健康、就业、参政、贫困 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工作
性别分析:性别角色分工分析、性别需求分析
主要方法 妇女赋权:透明化、鼓励和肯定、权力分析、意识觉醒、倡导政策改变
P138 性别视角:①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 ②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
③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问题 ④协助建立妇女支持小组
宣传教育、倡导和资源的链接:政策改进、宣传、培训(不能上街游行) 3.针对特殊困难妇女群体:失业妇女、单亲母亲、打工妹(就业,再婚,亲子关系等问题)
家暴被虐妇女:提供庇护场所
预防性小组:重视个人的社会适应问题 (准母亲小组) 4.妇女小组工作 治疗性小组 支持性小组P143 发展性小组
以志愿者为主的支持网络(如社区中为独居的老年妇女建立的邻里支持网络) P143 5.社会支持网络 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如针对家庭暴力受虐妇女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1.残疾 根据生理与社会功能判断P148
损 伤:因意外伤害和疾病的后遗症使人体结构或功能发生缺陷或异常的情况
能力缺失:人体的结构缺陷和助能障碍使人体丧失应具备的能力(与个体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相
对的能力)
残 障:由于身体形态和功能缺陷或异常而影响残疾人参加正常社会生活的情况 崇高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特点 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P150 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有效利用调解的方式 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
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
维护合法权益 开展政策咨询工作(意外伤害赔偿问题、劳动就业问题、求学问题)
2.残疾人社会工作 内容 支持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 P158 建设无障碍环境 改善生活质量 残疾人特殊用具的配置
组织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
社区康复:协调社区与家庭的资源(原则:①社会化 ②低成本、广覆盖 ③因地制宜 方法 ④因陋就简 ⑤因势利导 ⑥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 P166 教育康复:特殊教育
职业康复:职业评估、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就业指导
社会康复:维权、建设无障碍环境、社会参与、婚姻家庭辅导、保障生存的必需条件
城镇人:①经济困难 ②住房困难 ③婚姻难 ④就业难 ⑤社会交往难 ⑥心理障碍 主要问题 农村:①交通不便 ②体力劳动难 ③农村缺医少药 ④社会服务难
3.残疾人的 ①社会福利政策 ②家庭扶助:低保制度 ③权利保护、法律援助 ④就业政策 P152 基本需求 ⑤康复与医疗救助 ⑥伤残抚恤 ⑦社会保险 ⑧特殊教育 ⑨文化生活照顾
⑩改善社会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社会理解与互助、助残日
4.社会工作者在专门的组织机构开展工作,运用专业方法。核心是康复。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个案管理、方案评估和研究工作
原则:残疾人是有能力和潜力的;残疾不是自身问题;社会因素视角,保护性政策P162 世卫组织模式(卫生部门负责)
5.康复模式 社区服务模式(民政部门负责) 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福利工厂) 家庭病床模式(社区卫生部门和医务康复组织负责)
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民政部门、社区卫生部门、社区康复组织负责)
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
针对罪犯:监管功能、矫正功能、服务功能
1.矫正社会工作的作用P175 针对社会环境: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
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福利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2.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P176 特殊性: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 系统性:矫正社会工作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 专业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3.矫正对象的需要和问题P178
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维持基本生活的经济收入、低保救助、住房条件、卫生医务待遇 需要 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问题 社会功能缺失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4.社区矫正工作的适用范围:①被判处管制的 ②被宣告缓刑的 ③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④被裁定假释的
⑤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5.社区矫正的主要工作制度:接收制度、管理制度、教育制度、考核和奖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监护制度、矫正组织的例会制度、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
6.矫正社会工作为罪犯及其家人,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
针对犯罪嫌疑人:撰写背景调查报告(犯罪事实的记录、前科、个人生活史) 判决前的 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的心理、情绪辅导
社会工作 针对犯罪嫌疑人的亲友 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
矫正社会工作 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的主要内容 协助服刑人员适应 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
监禁场所中 监禁场所生活 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的矫正工作 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
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提供专业咨询:公民教育、心理情绪辅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和能力提升 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加强与家
庭的联系、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社区矫正 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 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提供住宿场所 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提供物质援助 7.矫正社会工作的 人道主义: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 行为主义理论:对矫正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
P194 理论和视角 认知理论:帮助矫正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 标签理论:重新定义或标定那些原来被认定或自认为“有问题的人” 优势视角: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潜能
“社会—心理”视角 价值理念:接纳、可塑性、个别化
行为治疗法 评估方案
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 反应性技巧:反制约、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
治疗技巧 操作性技巧:正/负增强、消减、塑形、连扣、惩罚
矫正社会工作 偏差心理和行为 综合性技巧:由规则管理的行为、模仿、敢于自表
训练、松弛训练
增强物的使用
的主要方法 强化程序 P198 内容:ABC理论
理性情绪治疗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
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
整合社区资源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致力于改善社会环境 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挖掘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要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个案管理 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定矫正工作计划
要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
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
第八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1.工作领域P211:优抚医院,光荣院,复原退伍军人安置(重点),军休 直接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政治性 直接服务于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功臣 直接关系部队和社会的稳定 2.优抚安置 特点 直接促进社会的公平 社会工作的 P211 政策性
协调性:协调部门多、协调任务重
特殊性:服务对象身份特殊、服务对象需求多样、服务保障环节复杂
矛盾性:政治化和市场化、计划与市场、主体化与边缘化 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问题 内容 优抚医院优 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 P219 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 出院与跟进服务
光荣院:协助孤老优抚对象维持身心健康,保障老年生活各项必需的福利 烈士褒扬:协助烈属做好悲伤辅导和心理疏导
军供:及时发现、预防、舒缓和解决过往部队及单位内部职工的社会问题
复员退伍军人:协助服务对象发挥社会功能、增强自我能力、从容应对新生活和新环境 军休:协助军休干部实现角色转变、建立并发展积极的社会关系
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敏感、焦虑、紧张、失落和无奈(ABCDE理论) 共性的方法 精神问题的解决方法——寻求当下生命的意义
方法 危机干预方法——最小的努力产生最大的效果(危机干预治疗模型) P224 对工作人员压力问题的处理方法——建立支持性小组
优抚医院和光荣院:①临终关怀 ②性与亲密关系需要 ③失禁问题④预防滥用药物与赖药
⑤疏于照顾的问题 ⑥建立专门小组(现实辨识小组、动机激发小组、社交娱乐小组、支持小组、治疗小组)
复员军人:①压力预防和减压 ②构建支持网络 军休社会工作:①接收安置 ②服务管理
特点 P214:①覆盖范围广 ②军队情节深 ③需要层次多 ④问题压力重
优抚医院服务对象:治疗康复、基本生存、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尊重 需要 光荣院服务对象:健康维护、婚姻家庭、社会参与、社会尊重 3.优抚安置 P215 复员退伍军人:就业权益的保障、社会再适应的心里调适
服务对象的 军休服务对象:军队情结、社会尊重、健康维护、居家养老、社会参与
优抚医院服务对象:生活适应困难、心理障碍、生活保障问题、家庭婚姻障碍、社会隔离
问题 光荣院服务对象:老化问题、慢性病增加、心理失衡、社会地位下降、社会隔离 P217 复员退伍军人:就业难、隐性失业、延迟上岗 军休服务对象:角色失调、地位下移、心理失衡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基本生活救助
专项社会救助:教育、医疗、住房 体系 灾害救助:突发性、紧急性、临时性 P242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救助管理站
基本程序P243:测算和公布救助标准 救助申请的受理 审查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
社会救助 救助审批 救助款物发放 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 申诉 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 基本特征 救助对象有限
P245 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救助手段多样 救助资格审查严肃 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特点 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P247 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作用 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P248 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社会救助 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社会工作 理论基础P249:增能理论、优势视角
基本生活 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
救助P250 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内容 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 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参与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加大对教育救助的投入
教育救助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希望工程)
P253 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救助(奖、贷、助、补、减)
专项救助 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
P252 医疗救助P254:寻找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结合点;
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
住房救助P255 帮助困难家庭申请住房救助
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帮助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灾害救助 灾害紧急救援:紧急救援、为灾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安抚灾民情绪 P255 灾后重建
流浪乞讨救助:参与救助政策的修订、救助机构的建立于管理、个别化服务、流浪儿童 基本生活救助P259:个案;小组(原则:个别化、接纳、鼓励合作、参与解决适时评估)
社区(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会网络、促进能力建设)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专项救助P268:调查;“奖、贷、助、补、减”政策;心理咨询和个案辅导;小组活动 的主要方法P258 灾害救助P269:灾害预防;灾害救助(转移、安置、安抚精神);灾后重建
流浪乞讨救助:外展服务;机构服务(思想转化、行为矫治、继续教育、技能培训)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
1. 正式的家庭工作:妇联、工会、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 非正式的家庭工作:邻里互助
核心家庭:夫妻+未婚子女 主干家庭: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 2.家庭的类型 联合家庭:父母+多对已婚子女 领养家庭:合法长久收养子女 P279 寄养家庭:暂时托管和抚养未成年的子女 单亲家庭:父或母一方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
增强家庭的能力,保证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 基本功能P277 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 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提供以家庭为基础的支持 基本假设 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 P280 采取危机介入的策略
运用生态视角 家庭成员的“问题”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所导致的 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所面临的危机即是机会,也是挑战 重要理论 因“问题”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有效解决 P281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微观系统:个体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的系统(如家庭)
生态系统 中观系统:个体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3.家庭社会工作 理论P283 宏观系统: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外部系统:对个体有影响但个体并不直接参与的系统(如社区)
中国家庭服务的 家庭的救助和帮扶: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的生活水平(如:低保、发放救济金)
基本内容P286 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他们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促进社区的和谐
改善夫妻关系: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维护家庭的稳定和谐 原则P287:①家庭处境化原则 ②帮助家庭成员增能 ③家庭个别化原则 ④满足家庭成员需要 接触阶段:与受助家庭约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和安排
实施步骤 开始阶段:与受助家庭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明确
P288 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签订服务合同
介入阶段:制定服务介入计划(支持者、教育者、咨询者、使能者、资源调动者) 结束阶段:协商服务结束事宜、总结和巩固整个服务活动的成果 方法P293:家庭结构图
家庭干预的技巧:观察、聚焦、举例子、再标签 4.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 婚姻调解P286
家庭救助:1.低保救济 2.特定时间的慰问3.60周岁以上夫妇的奖励扶助(农村独生子女或双女家庭) 家庭生活服务:保姆入户服务、社区小饭桌、家庭病床服务 家庭生活教育:讲座、知识竞赛、宣传、娱乐性活动
城乡社区针对象庭开展的教育与培训: 婚姻学校 家政学校 家长学校 再就业培训 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五好家庭评比 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工作——应急性和目标性
城乡贫困家庭的救济与扶助、家庭心理辅导、家庭能力建设
第十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
特点P297: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实践性
学校社会工作:以学生为本,工作重点是促进学生心灵改变和人格成长
与德育的关系 工作对象可以是学生、家长、教师、社区
定位 学校德育:以学校及社会的要求为本,工作重点是教育要求,对象是学生 P298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1.学校社会工作 与生活管理的关系
概述P297 要素P299:①属性 ②对象 ③学校社会工作者 ④功能:调适偏差行为 ⑤目的 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
功能P300 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人生积极成长 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合力
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明确生涯目标、注重能力培养、结合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方法 针对一般 协调人际:帮助学生自我觉察、提高学生个性品质、促进学生技能、协助学生成长
需要P302 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帮助学生悦纳、肯定自我,协助学生发掘潜能、规划未来
情绪觉察与情绪管理:学会认识情绪、能够辨别情绪、懂得掌控情绪、正确处理情绪 2.学校社会工作 针对学业困境的学生:个案、小组、与任课教师合作、协调社会资源 的主要内容 针对特殊 针对人际关系困境的学生:个案、小组、与学校德育结合、资源整合 针对心理困境的学生:个案、小组、与学校宣传、资源整合
针对特殊行为群体:深入细致的个案工作;建立团体,形成正向影响;关注家庭,凝聚力量;开发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支持
理论来源:赋权模式、优势视角 表现形式:亲社会、反社会 抗逆力 构成要素: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因素、效能因素
需要P305 针对生活困境的学生:情感支持、发展支持系统、挖掘社会资源、开发学生潜能
P310 运作机制:①抗逆力是激发的结果 ②保护因素对生命历程有决定作用 ③功能失调不
是逆境的唯一结果 ④抗逆力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3.学校社会工作 步骤 缓解环境中的危机因素:促进亲社会联结;建立清晰稳定的边界、教授生活技能 的主要方法 P314 建立抗逆力:提供关怀和支持、建立和表达高的期望、提供机会积极参与 对象:处境不利的学生
个案管理 过程:①识别服务对象 ②评估案主的生态系统 ③评定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
P315 ④完成资源—社会支持网络—案主的对接 ⑤监管服务的运输 ⑥评估
原则:①接纳尊重,唤醒自尊 ②真诚信任,良性互动 ③维护自决,灌注希望 原则:①自愿原则 ②按需开展 ③小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平衡 ④关注共性需要 团体辅导 ⑤突出活动主题 ⑥学生为主,教师推动 ⑦联系课程,有所突破 ⑧方案设计体现动感 ⑨富有真情,触动情感 ⑩循循善诱,减少说教 程序:①确定选题 ②招募组员 ③甄选组员 ④活动实施 ⑤效果评估 ⑥服务跟踪
第十二章 社区社会工作
要素P324:居民、地区、共同关系、社区组织、社区意识 1.社区 定义P325:地理区域;共同体(有共同性质的人群)
类型P341:商品住宅区、单位型社区、经济适用房住宅区、老旧小区 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 2.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P327 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 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原则:①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②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③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3.中国城市社区建设P328 ④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目标:①构建新的社区服务体系 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③加强社区管理 ④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共同参与,合理配置社区资源 从内容的结构角度分:福利性服务、行政事业性服务、商业性服务 社区服务 从社区服务的层次分:正式服务(政府提供)、准正式服务(社区+企业) P330 非正式服务(居民个人提供)
中国的社区服务:①面向弱势群体的福利服务 ②面向普通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 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
社区就业 宣传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税收优惠、工商登记优惠、贷款担保等、场地安排优惠
4.社区社会工作 P333 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培训
的内容P329 解决社区下岗和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等实际困难
社区治安P336: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区矫正、维持秩序、事故预防
补偿式教育:补偿居民未受到的正规教育的知识空间 根据目标划分 控制式教育:重点控制居民不守公德和秩序的行为 社区教育P339 发展式教育:重点挖掘居民的个人潜能和积极性 根据功能划分:家庭生活教育、公民教育、成人教育、健康教育 5.社区工作的方法:对社区居民进行个案管理
社区工作的活动策划:筹备阶段M需要做(经费筹措;人力安排;场地安排;宣传推广)P346 社区评估的内容(成效评估,过程评估)P347
社区分析:社区的类型、基本情况、问题、需求
6.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服务方案策划 ①策划前的分析工作:服务对象分析、问题分析、服务的逻辑推进步骤分析 的过程P341 ②策划的过程:确认社区需求 了解居民的特征 订立工作目标 评估自身能力 制订工作进度表 程序编排 服务方案执行
服务方案评估:①方法:定量评估、定性评估 ②内容:成效评估、过程评估 7.社区社会工作 资源连接: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流通
的方法P348 推动居民参与 ①参与的层次和形式: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社区自治
②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对参与价值的肯定;参与意愿;参与能力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个人网络、志愿者网络、互助网络、邻居协助网络
8.课外阅读
社区卫生: 社区医务、社区预防、礼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公共卫生等
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程序:户主申请→居委会初审→街道办事处审核→民政局审批→张榜公布→发放物资
第十三章 医务社会工作
功能P354:诊断与评估、咨询与辅导、寻求和整合资源、倡导工作、咨询与协调 与医疗卫生体系相融合 1.医务社会工作 特点P355 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主导 概述 “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服务规范的专业化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P358 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疾病:医学感知性、自我感知性、社会感知性
①调解病人心理,配合医院治疗 ②改善医患关系,较少医疗纠纷 从医院 ③提供病人信息,协助医生诊治 ④安排转院或出院事宜
医院领域 角度看 ⑤外展服务 ⑥社区医疗照顾 ⑦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辅导
⑧为医疗教学和研究提供资料和便利条件 ⑨为医院树立良好形象 从患者角度看:①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 ②危机介入 ③疏导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④帮助患者申请公共援助 ⑤临终关怀 ⑥悲伤辅导
从医患关系角度看:①以调解者的身份处理医患关系 ②搭建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 2.医务社会工作 卫生保健宣传
的内容P359 公共卫生领域P367 公共卫生教育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 个人与家庭问题的咨询帮助
预防传染病流行,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精神健康领域P370:患者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心理治疗;患者的回归社会;患者家人的
心理辅导;心理卫生的计划和宣传;社区心理卫生的推广
门诊部:预约服务、接诊服务、诊断及后续服务、医院宣传服务 ①患者的社会及心理状况评估 ②参与病房巡诊
病房内 ③协调各科的医疗人员 ④复杂病例个案处理 ⑤患者的小组工作 ⑥社会生活的复原
3.医院社会工作 出院跟进:制订出院计划;辅导家属照顾患者;协助家属与患者一起设计跟进方案 的方法P372 长期慢性病人的家庭医疗
家庭医疗 连接家庭和社区卫生服务 寻求社会资源,减轻家属压力
临终关怀:满足临终患者基本需求;死亡教育;临终陪伴;家属辅导
健康宣传和管理
4.公共卫生社会工作 社区保健:针对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的方法P379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在精神病院
5.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在精神健康教育咨询机构:宣传精神健康理念、提供咨询治疗、开展转介工作
的方法P383 在社区精神康复:连接社区的各种资源、开展康复训练、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