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述丁未政潮及对晚清政局影响

2021-10-08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17年2月第38卷第1期

湘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Feb. ,2017Vol. 38 No. 1

试述丁未政潮及对晚清政局影响

张洋伟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

西西安

710062)

摘要:清末新政期间,清廷实行预备立宪,从官制改革入手,由于其中牵扯到权力再分配问题,矛盾已久的以奕 劻、袁世凯为首的政治集团与以为瞿鸿機、岑春煊为首的政治集团就此问题引发纷争,进而掀起了一次重大政治风波, 该年为农历丁未年,因此称为“丁未政潮”。此次事件直接导致瞿鸿機、岑春煊的罢免和清廷中央实力派的分裂,继而 造就以载泮为首的满清皇贵势力的崛起,间接地导致了新政的失败和满清的覆亡,影响重大深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 究。

关键词:丁未政潮;清末新政;瞿鸿機;岑春煊;袁世凯中图分类号:K257. 5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 3969/j. issn. 1672-8173. 2017.01.010

一、丁未政潮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

自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列强不断的外部冲击 与中国内部的逐渐量变,中西交流愈加频繁,相互影

响逐渐深入。在对比之下显得较为落后的中国加速 了向西方学习的步伐,古老的中华帝国开始踏入了近 现代化的道路,这在之后百年中成为不可逆转之趋 势。1900年庚子拳乱与八国联军之役,深深加剧了 对清帝国的刺激。于内,为稳定人心,维持其统治计; 于外,为讨好列强,修补外交裂痕计;尚在逃亡的慈禧 太后便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罪己诏和新政诏书,要求 官员就当时情弊,针对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 等各抒己见,以备革新之需,由此拉开清末新政改革 的序幕。

1904年日俄战争中君主立宪的日本打败了君主

杂。陈寅恪曾说:“京官以瞿鸿機、张之洞等,外官以 陶模、岑春煊等为清流;京官以庆亲王奕劻、袁世凯、 徐世昌等,外官以周馥、杨士骧等为浊流。”[1]171而当

时政治局面是“庆邸当国,项城遥执朝权,与政府沆灌 一气”[2]1。庆邸即庆亲王奕劻,此人为满清宗室大 臣,时为首席军机大臣,总理外务部,把持朝政。但其 庸碌无为,贪鄙异常。与其子载振、大臣那桐卖官鬻 爵,被时人讥为“庆那公司”。项城即袁世凯,袁世凯 自小站练兵起家,依靠北洋势力逐步崛起。荣禄死之 后他便积极攀附结交奕劻,投其所好,结为一党,同为 浊流。袁世凯善于交际,朝中多为其党羽,但也有鞭 长莫及之处,“所不能达者,惟善化瞿相一人” [2]1。 瞿相即瞿鸿機,两宫西狩之时,入值军机处,兼充政务 大臣。“治事明敏,谙究外交,承旨拟谕,语中窃要,颇 当上之意焉。”[3]12381其为人“持躬清刻,以儒臣骤登 政地,锐于任事”[3]12382 ,属于清流一派。在朝中也是 为数不多能与之抗衡的大臣,袁世凯曾想与之结为异 姓兄弟,遭其拒绝。瞿鸿機与同为清流人物的岑春煊 关系甚好,岑春煊在庚子国变之时以勤王之功受宠于 慈禧,深得其信任。据记载:“太后仓皇出走,惊悸殊 甚,得春煊,心稍安。春煊勤护从,一夕宿破庙,春煊 环刀立庙外彻夜,太后梦中忽惊呼,春煊则朗声应曰: ‘臣春煊在此保驾’。春煊于危难之中竭诚息从,以 达西安,太后深感之,泣谓春煊曰:‘若得复国,必无敢 忘德也’。冶[4]688岑春煊因此深得慈禧信任,权势日盛, 是地方督抚中少有的能直接与袁世凯相提并论的人

专制的俄国,对中国产生进一步影响。加之国内革命 活动的刺激与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改良派和地

方督抚等纷纷呼吁立宪。清廷遂于1905年派五大臣 出洋考察政治,以做决策。五大臣考察归国后,向清 廷上疏,提出立宪的必要性和具体有利之处,清廷于 1906年正式宣布预备立宪。预备立宪首从官制改革 入手,而官制改革意味着权力的重新分配,这牵扯到 众多官员切身利益,因此极其敏感。不同政治集团为 其自身利益而展开激烈斗争,相互倾扎攻击,丁未政 潮即由此引发。

当时清廷朝堂内部朋党林立,流派众多,矛盾复

收稿日期:2016-03-01

作者简介:张洋伟(1991—),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 44 •

张洋伟:试述丁未政潮及对晚清政局影响

物,时人有“南岑北袁”的说法。随着岑春煊地位的

上升,引起了袁世凯的妒忌与打击,并且岑春煊嫉恶 如仇,性好劾人,不畏强暴,自监司大员以至微员佐 贰,有时且劾至百余人,称为“屠官冶,所弹劾之人也 多是庆袁党羽,这自然与奕袁集团更加不睦。而随着 庆袁集团权势的扩张,遭到朝中其他势力不满,并逐 渐形成以瞿鸿機、岑春煊为首的政治团体与之对抗, 两大势力斗争逐渐激烈,最终酿成重大政治风波。

的慈禧的同意。其次,随着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崛起与 膨胀,这不仅引起以瞿鸿機、岑春煊为首的清流派的

抵制,也引起满洲宗室权贵的不满,其对清廷的威胁 自然引起慈禧的高度警惕,慈禧便有意扶持两者与之 争斗以达到节制目的。经过中央官制改革这一事件, 庆、袁集团与瞿、岑集团的矛盾斗争便公开化了。

与此同时,庆、袁集团与瞿、岑集团在地方上的斗 争又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矛盾。岑春煊作为清流一员, 与庆、袁素来不合。1906年9月,奕劻、袁世凯两人 二、丁未政潮的引发

1906年9

1

日,清政府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

政”。但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不能立即实行,提出先 从官制改革入手。次日,清廷著派“载泽、世续、那桐、 荣庆、载振、奎俊、铁良、张百熙、戴鸿慈、葛宝华、徐世 昌、陆润痒、寿耆、袁世凯公同编纂……并著端方、张 之洞、升允、锡良、周馥、岑春煊选派司道大员来京,随 同参议,并著派庆亲王奕劻、孙家鼐、瞿鸿機总司核

定”[5]5565 ,趁着这个机会,岑春煊派亲信于式枚进京, 秘密向瞿鸿機转交了岑春煊处的密电号码本,以方便 联系,共同对付庆、袁。此时,袁世凯提出以责任内阁 制为中心的官制改革方案。之所以有此主张,是因为

“想借改革官制的机会,把军机处裁撤,按照立宪国的

责任内阁制由首相组织内阁,再拥护庆亲王做国务总 理大臣,自己做副总理大臣,至于各部的大臣,则由首 相推荐,称为中央政府,等中央政府成立之后,再议改 革各省官制,如此,则一切用人之权,都操在庆王之 手,说穿了,就是在世凯之手冶[6]135。还有一个是,袁 世凯担心慈禧死后,曾经被他出卖过的光绪皇帝复 位,想通过此种方案来分散皇权,这遭到清流派瞿鸿 機、皇室权贵铁良等人的强烈反对。

1906年11月6日,清廷公布中央官制,并没有采 纳袁世凯的责任内阁制度,而是保留了旧的内阁和军 机处。改革后,军机处只留下了奕劻和瞿鸿機,新补 入世续和林绍年,袁世凯被开去多项兼差,并将北洋 六镇中的四镇收归陆军部管辖,袁世凯大受挫折。其 在中央官制改革上的受挫,与瞿鸿機的运作有重要干 系。瞿的同乡兼姻亲余肇康撰写的瞿的行状原文中 这么说:“官制命下,中外盛传,中朝将仿行内阁制,逮 奉军机一切照旧毋庸复改内阁之谕,已疑公实主持, 又故事外务部尚书必以军机大臣兼充,公得独留枢 垣,势已孤危冶[6] 138,间接证明了瞿的作用。除此之 外,还与袁世凯自身有关。首先,就其责任内阁的提 案来说,具有鲜明的分散与挟制君主权力的意味,这 自然不会得到权力欲望极强、一心维护满清专制皇权

合谋运作,将岑春煊从两广总督任上排挤走。以岑春 煊为云贵总督,调周馥为两广总督,丁振铎为闽浙总 督。周馥是袁世凯的姻亲,而云贵之地,边远瘠苦,总 督地位下降,少有中央言事之权,岑春煊自然恨庆、袁 之入骨。当然其中内幕,岑春煊本人记述较为清楚。 他说:“于时袁世凯新得北洋,方务内结亲贵,外树党 援,以遂彼窃国之谋。借口于新政,凡各省文武要职, 无不遍布私人,为之羽翼。独心忌两广,隐为梗阻,久 思排而去之,顾未能也。粤乱既平。两宫稍释南服之 虑,适滇边片马交涉事起,乃得所借口,移余总督云 贵。”[7]28岑春煊知道这件事“实不由两宫本意,特奸 臣欲屏吾远去,彼得任所欲为冶[7]28,因此并没有赴 任,而是上疏陈说病状,请假就医上海,以图后举。 1907年3月3日,清廷令岑春煊调补四川总督,毋庸 来京请训,岑仍不为所动。

1907年4月20日,东三省官制改革方案出炉。 盛京将军著改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随 时分驻三省行台。奉天、吉林、黑龙江各设巡抚一缺, 以资治理。徐世昌著补授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 事务,并授为钦差大臣。奉天巡抚著唐绍仪补授,朱 家宝著署理吉林巡抚,段芝贵著赏给布政使衔,署理 黑龙江巡抚。此四人皆为北洋集团人马,这标志着北 洋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方案一出,舆论哗然。岑春煊 抓住机会,以赴四川上任为名,从上海出发,取道长江 西行,到达武汉时,便电请顺道进京入觐,并且不等谕 旨批准,就直接乘车北上,1907年5月1日即抵达北 京。因为事出突然,在庆、袁意料之外,所以并没有受 到阻格。“抵京之日,即蒙两宫召见,温谕有加,并详 询近来病况,命在京休息,以备续有召对。…

自是

入对凡四次,太后语及时局日非,不觉泪下。,’[7]29趁 着这个机会,岑春煊在慈禧面前大力参劾奕劻。上奏 说:“近年亲贵弄权,贿赂公行,以致中外效尤,纪纲扫 地,皆由庆亲王奕劻贪庸误国,引用非人。,’[7]29并向 慈禧表达了自己想要留在京师的意愿,说自己“不胜 犬马恋主之情,意欲留在都中为皇太后、皇上作一看

45

湘南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月(第38卷)第1期

家恶犬”[7]31。慈禧表示早已将岑春煊当做家人,之 前留岑在外是因为外面之事,别人办不了,现在外面 已经安靖,也想留岑在京办事,次日就任命岑春煊为 邮传部尚书。岑春煊此次进京,将矛头直接对准庆、

袁,正式拉开了丁未政潮的序幕。

买大公主,让其多次在太后面前进言,以太后年事已 高,不宜多与岑商谈政事,应该令岑春煊坐镇于外,让

奕劻在内整理政务,以此太后可以安歇。“太后既频 闻此言,内亦实有倦勤之意,由是锐气尽消,专以敷衍 为事。”[7]32另一方面奕劻借两广乱事发挥,竭力夸大 两广的严重形势,并表示非岑春煊不能收拾,建议让 岑坐镇两广,以安定局面,得到慈禧首肯,岑春煊遂被 排挤出京师。而岑春煊知是庆、袁之谋,拒不赴粤,以 三、丁未政潮的演进过程

(一) 瞿鸿機、岑春煊政治集团的进攻

岑春煊尚未上任,就展开猛烈攻势。邮传部侍郎 朱宝奎系袁世凯党羽,岑春煊拿他第一个开刀。向慈 禧参劾朱宝奎,“以市井驵侩,工于钻营,得办沪宁铁 路,遂勾结外人,吞没巨款,因纳贿枢府,得任今职。

若该员在部,臣实羞与为伍”[7]31,得到慈禧支持,遂 罢黜朱宝奎,打击了庆、袁集团气焰。

接下来御史赵启霖参劾段芝贵行贿案则将这次 政争引向高潮。御史赵启霖和江春霖、赵炳麟冋为谏 官,三人以敢言直谏著称,被时人呼为“三菱公司”。 三人对于庆、袁之党浊流行径自然看不惯,与瞿、岑清 流派在政治上联系较为紧密。赵启霖是湖南湘潭人, 又与瞿鸿機同为湖南老乡,自然也算瞿、岑集团的一 员。而段芝贵“乃北洋材官,袁世凯所亲信也。为纳 赀捐道员,执照未填,即贿嘱庆邸保署此缺,舆论哗 然”[7]32。赵启霖上折纠参段芝贵“以歌妓(杨翠喜) 献于载振,从天津商会王竹林措十万金为庆亲王寿 礼冶[5]5665,以行贿而得黑龙江巡抚之职。慈禧盛怒, 当即就将段芝贵革职,并著醇亲王载沣、大学士孙家 鼐确切查明。在奕劻与袁世凯的策划下,等载沣、孙 家鼐前往天津查证之时,杨翠喜已被王益孙买去做侍 女,并立有字据,而王竹林矢口否认曾借段芝贵钱,并 且有商会其他人员作证并具结担保,查无实证。而赵 启霖则以“于亲贵重臣名节所关,并不详加查访,辄以 毫无根据之词率行人奏,任意污蔑冶[5]5665的罪行被革 职。但是赵启霖被革职后激起了舆论的不满,其他御 史争相上书为赵声援,北京各日报也纷纷攻击庆王父 子。于是载振内不自安,自己奏请开去一切差使,慈 禧谕旨,准其辞职,这也是庆、袁集团丢车保帅的无奈 之举。这本是清流派打倒奕劻、载振父子的绝佳机 会,但在庆、袁的精心布置下,使危机巧妙化解,赵启 霖被革,载振辞职,双方各有胜负。虽然这次政争表 面没有瞿鸿機、岑春煊的直接参与,但两人确为背后 主谋无疑。经过这次争斗,庆、袁集团开始加强了对 瞿、岑集团的反击。

(二) 奕劻、袁世凯政治集团的反击

首先是排挤岑春煊。庆、袁两人密谋,一方面收

• 46 •

养病为由,居住上海。

岑春煊被排挤出北京之后,瞿、岑集团实力大挫, 瞿鸿機独木难支,时局艰难。而恰巧当时一件事,给 了庆、袁可趁之机。慈禧颇为信任瞿鸿機,一次独对 之时,慈禧提到奕劻贪污之事,意欲有所处分,瞿将此 事告诉夫人。汪康年妻子因与瞿夫人关系较好,汪因 此得知,并告知泰晤士报馆访事曾广铨,并登入西报。 后慈禧得知此事,“私念与鸿機曾有是言,何遽腾播西 报,心甚疑之。翼日,庆邸遣两格格入宫作叶子戏,孝 钦恐奕劻不自安,寄语慰之。格格归,奕劻尽得其实, 恨鸿機甚冶[8]96。正是这件事,给了庆、袁集团一个绝 好机会,庆、袁收买翰林侍读学士恽毓鼎参劾瞿鸿機 “暗通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分布党羽冶[5]5681,以 此罪名,尚未待彻底查明,就将瞿鸿機革职开缺。瞿 为清流派在中央之首脑,瞿的被逐使清流势力大挫, 剩岑春煊苦力支撑。

当时岑春煊在外,督镇两广,权势尚大,若不趁机 驱除,恐为后患。于是庆、袁进一步谋划彻底驱除岑 春煊。岑春煊因庚子护驾之功深得慈禧信任,慈禧曾 言待之如家人,不易轻松撼除,庆、袁集团只好借慈禧 平生最为仇恨康、梁维新派的心理,大做文章。首先, 庆、袁向慈禧“密奏岑春煊曾人保国会,为康、梁死党, 不可信。太后曾恶康党,以春煊新被宠,不应有是,待 之如初”[8] 102。在密奏无法起效的情况下,庆、袁遂制 造“伪造照片事件”谋陷岑春煊。时人多有记载,说 当时有个失意居住于天津的广东人蔡乃煌,想献媚于 袁世凯以求进,“因入照相馆,觅得春煊及康有为影相 各一。点景合成一片,若两人聚首密有所商者,献于 世凯。世凯大喜,交奕劻密呈太后,证为交通乱党,春 煊之宠遂衰”[8]|02。庆、袁之走卒恽毓鼎趁此机会上 疏参劾岑春煊“不奉朝旨,逗留上海,勾结康有为、梁 启超、麦孟华,留之寓中,密谋掀翻朝局”[9]351,而当时 康、梁居住日本,与日本政界多有联系。不久前日本 曾逼迫朝鲜国王内禅,侵占其主权。恽当时的弹章实 际在说岑会通过康、梁以借日本倾陷朝局,岑春煊以 此而被开缺。至此,瞿、岑集团完败于庆、袁集团之

张洋伟:试述丁未政潮及对晚清政局影响

下,丁未政潮结束。与清廷授命相左,甚至武昌起义事发后,更是电请清 帝退位。而袁世凯更是在背后操作北洋旧部,使清廷

镇压革命之事举步维艰,趁机漫天要价,窃取清廷实 权,与革命派讨价还价,最终逼迫清帝退位。不得不 说,丁未政潮直接引起的岑的被开缺和间接导致的袁 的被罢黜,大大加剧了这两位实力派的离心倾向,使 之做了“爱新觉罗王朝的两大叛臣冶[|0],最终加速了 满清覆亡。

总的来说,丁未政潮是发生于清末新政时期的一 四、丁未政潮的深刻影响

丁未政潮乃是清末新政时期,清廷内部两大政治 势力的斗争,发生于国家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牵涉 人物较广,且多为当朝重臣,极大地影响了清末的政 治局势和改革发展方向。

(一) 政争引发的严重内耗,导致新政的失败

客观地说,无论瞿、岑集团还是庆、袁集团,都是清末新政中的领导力量。尤其是庆、袁,在预备立宪 问题上更是积极,持开明态度,是其他保守顽固势力 所不及的。袁世凯、岑春煊虽然政见不一,势如水火, 但都是倡导并推行新政的得力干将,这也是不可否认 的。而丁未政潮的直接结果是瞿、岑开缺,袁世凯被 开去多项差使,随后与张之洞一同以明升暗降的形式 进入军机处,被剥夺了地方实权。随之而崛起的以载 沣为首的满清权贵毫无施政能力,这都削弱了清政府 的统治根基,导致新政的失败。

(二)

政争引发的内部政治势力失衡,为满清皇

室权贵专权提供契机,激化了满汉民族矛盾

满清统治建立以后,在官僚体制上一直实行的是 满汉双轨制,以达到满汉平衡,维持表面上的平等。 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汉族官僚异军突起,地方离心力 倾向增强,至庚子事变东南互保达到高潮。而丁未政 潮之后,瞿、岑清流集团遭到打压排挤一蹶不振,袁世 凯也被开去多项职务,慈禧借此机会开始援引满清皇 族势力进入政治中枢。以载沣为首的满洲皇族权贵, 从狭隘的种族和皇室角度出发,在慈禧死后,自身毫 无政治经验与统筹全局能力之时,盲目加强中央集 权,激起地方势力和民众的抵抗,大大激化了社会矛 盾,为清朝灭亡埋下伏笔。

(三) 政争引发汉族实力派官僚的离心倾向,速了满清覆灭

丁未政潮后满清皇室权贵势力的崛起,打破了满 汉平衡,汉人势力为之不满,岑春煊于政争中被排挤, 袁世凯在载沣执政后被开缺,以至于四川保路运动事 发。清廷重新启用岑春煊为川督时,岑一反往日坚毅 果断作风,并不竭力平乱,而是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

次上层领导团体内部的重大斗争。而这个时期是国 家改革转型的关键时刻,此时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 团结稳固的上层领导团体。政争导致的巨大分裂产 生的内耗,严重削弱了中央统筹国家改革的能力。政 争后引发的满清皇室权贵专政,更是激化了社会矛 盾,而对实力派官僚的处置失当,也加剧了其离心倾 向,以至于关键时期,不仅不能为国所用,反而起到负 面作用。这一切最终导致新政失败,引发清朝的灭 亡。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知兴替。历史不会重复上演,但总会惊人的类似。历 史研究自有经世致用的功效,吸取经验,以史为鉴,方 能在大局势面前,认清现实,明确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寅恪.寒柳堂集[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2] 刘体仁.异辞录(卷四)[M].上海:上海书店,1984.[3] 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 萧一山.清代通史(第四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8.[6] 刘厚生.张謇传记[M].香港:龙门书店,1958.

[7 ]岑春煊.乐斋漫笔[M] //近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

局,2007.加 [8]胡思敬.国闻备乘[M]//近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

局,2007.

[9 ]恽毓鼎.恽毓鼎澄斋日记[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4: 351.

[10]张华腾.袁世凯与近代名流[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273.

(下转第52页)

• 47 •

湘南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刊,2015 (5): 153.[3]雷达.季风与地火——

1992(6) :18.

刘庆邦小说面面观[J].文学评论

2017年2月(第38卷)第1期

[4]陈思和.在柔美和酷烈之外—

[J].上海文学.2003(12):19.

[5]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刘庆邦短片小说艺术谈

On the Imagery and its Roles in Shenmu

Liu Hongping',Li Baosen2

(School of Literatur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The novel Shenmu has woven a ridiculous but compelling story by two kinds of identities

(miners and cheater) , one replacement ( name and a false name ),two places(the train station and the coal

mine),which gradually shows the greed and evil of human nature. Moreover,in the novel, images like names,railway stations,villages,mines and others can not only move the plot forward and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narrative,but also have independent symbolic meaning as an narrative element that help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ovel.

Key words : Shenmu ,imagery,roles

(上接第47页)

Influence of \"Ding Wei Political Event\"on Late Qing Dynasty

Zhang Yangwei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

Abstract: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the government started with official reform when the prepara­

tion for constitutionalism was put into practice, which caused a political strife between the political group lea­ded by Yi Kuang and Yuan shikai and another group leaded by Qu Hongji and Cen Chunxuan. It set off a major political crisis, which was called \" Ding Wei political event\" because of the lunar year. The event caused the dismissal of Qu Hongji and Cen Chunxuan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central power groups,which brought up the rise of the imperial force leaded by Zei Feng and the fall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effect of it is great and far-reaching which should be deeply studied.

Key words: Ding Wei Political event,New deal in the late Qing,Qu Hongji,Cen Chunxuan,Yuan Shi-

kai

• 5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