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銎 两区共建"视角下的农村社区规划 方法探析 ——即墨市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实践 口徐文君,仝I司一,冯启凤 【摘要】我国农村居民基数大、数量多,在短期内要把所有农民集中到大中城市根本不现实,而采取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 同步规划建设,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安居,是实现“就地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对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索。 即墨市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基于“两区共建”的思路,把社区建设与经济园区建设融于一体,通过合理确定社区主导产业 以城市空间确定社区整体结构,以产业功能主导社区发展模式,以产业园融合社区发展,能较好地应对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社区 建设的要求。 【关键词】就地城镇化;农村社区;两区共建;社区主导产业;即墨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4)03—0028—04【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码】B Rural Community Planning Method:Jimo Case/Xu Wenjun,Tong Wenyi,Feng Qifeng 哺呐椭咖In situ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Jimo new rural community layout planning is based on community and industrial park integrate development concept,specifies major industry,community space,and development model,and realizes industrial park and community integrate development. I呦喇删刚In situ urbanization,Rural community,Integrate development.Major industyr,Jimo ciyt ◎引言 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新型 城镇化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提 高城镇化质量的要求,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式已 探索基于“两区共建”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方法,并 结合即墨市新型农村社区案例进行实践,力求寻找一 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道路。 现阶段新型农村社区规划面IIS的问题 由于缺乏完善的社区可持续发展措施引导,以及 对改造速度和建设形式的过分追求,使得单纯的建高 楼、搞环境、配公建成为现阶段新型农村建设中普遍 存在的现象。这类没有完善产业体系支撑的农村社区, 在发展过程中,其“空心化”现象渐显,后续发展动 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成为我国未来发展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我国现有人口约为14亿,乡村人口约为6.7亿, 即使按照国际城镇化标准最高阶段70%测算,也仍有 约4亿农村人口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新型城 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持续发展,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去 农村化”“去农民化”。新时期,积极采用“就地城 镇化”方式,实现农民就地创业安居,是我国新型城 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则是实现“就 地城镇化”的主要途径。 如何有效地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规划师 们积极探索的热点问题。本文引入“两区共建”理念, 1.1人口流失与产业空心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户籍制度 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致使 【作者简介】徐文君,硕士,助理规划师,现任职于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仝闻一,硕士,助理规划师,现任职于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冯启凤,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现任职于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8 农村社区留居人口呈老龄化趋势,农村 人口、资金等要素流向城市,引起农村 主体弱化、经济衰退。部分农村社区由 于缺乏新的产业体系支撑,无法吸引农 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造成人员流失与产 业“空心化”的恶性循环,发展陷入困境。 2.2基于“两区共建”理念的农村社区 8“两区共建”在农村社区布局规划 中的实践 即墨市位于青岛市:l:l;lfB,辖设5个 街道办事处和8个小城镇,市域范围内 共有村庄1 033个,其中,街道办事处 含有村庄230个,小城镇合村庄803个。 2o12年,其城镇化率为5O.3%。由于 青岛市战略的调整,即墨市成为青岛区 域未来的重点工业产业区和蓝色经济科 研服务区。在如此,tR的城镇化发展下, 村庄布局规划对于即墨农村如何融入到 整个城市健康发展中、指导村庄建设具 有重要的意义。 布局规划方法 2.2.1宏观层面:承上启下,布局区域 协调的产业分区 承接城市空间及产业发展的战略要 求,对一定区域内的产业格局进行合理 分区,突出特色化、板块化、组团化发 1.2生活方式难以改变,生活水平难以 提高 展与布局,使每个版块拥有自己的主导 产业体系,在宏观战略层面引导社区产 业的选择与发展。 农村居民能否适应社区化生活、生 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衡量新农 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 2.2.2中观层面:合理分工,构建互补 共荣的协同社区 从城市产业板块分区的视角,定位 社区的发展功能。改变传统农村各自为 政的产业发展状态,使一定范围内的多 个社区,通过分工协作,形成目标性和 现阶段,部分农村社区由于缺乏相 应的产业配套体系支撑,使农村居民在 改变居住方式的同时,难以改变原有的 生活及生产方式,造成收入难以提高、 3.1即墨市村庄概况 3.1.1村庄布局分散,用地集约度低 即墨市村庄布局分散,平均每百平 方公里内就有5O个村庄;村庄平均人口 规模仅为958人 寸,600人规模以下 的村庄占N¥'Lt庄总个数的43%,人均建 设用地达到176平方米/人。由此看出 生活成本增加和生产劳动不便等诸多问 题,使新农村社区建设徒有其表,缺乏 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策略性更强的协同集群,在区域竞争中 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2.3微观层面:因地制宜,打造特色 鲜明的产业社区 “两区共建”理念的导入 2.1概念界定 “两区共建”是指在农村社区建设 以现状村庄空间位置及主体产业为 基础,选择空间距离适宜、产业类型相 似的若干村庄,组成规模适宜的农村社 区。建设相应的居住、生活配套设施, 并结合社区主体产业特色,设置相应的 即墨市村庄人口规模低、占地量大、集 约程度差,需要进行合并与整治。 3.1.2产业基础较强,但村庄经济发展 较差 即墨市拥有大小工业园、现代农业 产业园及农业示范基地众多,全市共有 的同时,发展与社区建设相适应的现代 产业园。此概念是对“产城融合”理念 关于产业与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延伸和 细化。 较为集中的产业空间。Eb ̄l-,社区内应 配置与主体产业相关的其他功能,以促 进经济发展及村民就业。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 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 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 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 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循环向上发 展的模式。“两区共建”则是借鉴城市 与产业空间的互动发展,形成农民居住 区与产业区融合。由于农村发展的特殊 性,这里的产业区可以是以工业为基础 的工业园,也可以是以农业种植为基础 的先进农业示范园区。 “两区共建”的最终目的是为农民 就近提供就业岗位,减少对土地的依赖 性,增加收入;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 促进新型城镇化良性发展。 图1即墨市空间布局规划图 2014译第3朝第30卷2g 省级高新区1个、经济开发区1个、市 级产业园19个、镇级工业园1O个、现 代农业产业园34个。良好的产业基础为 即墨市城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但由于 缺乏系统完善的规划引导,产业园之间 各自发展,与社区融合度较差。即墨市 村庄经济水平仅为9500~11 000元 f201 1年数据),略低于国家示范新农村 12 000元的标准。 指位于功能区之间的两个协调区(图2)。 以社区空间总体布局确定的中心城 区、经济功能区和生态农业发展区为依 据,结合即墨市村庄发展现状,规划将 即墨市社区定为5种发展模式:①以旧 城改造为主的城中村模式; 以生态农 核心区及配套产业板块、蓝村板块、大沽 河现代农业板块和衔接功能板块等九大 功能板块f图4)。通过产业板块的划定, 确定每个板块的主导产业体系,指导板 块内部社区产业的选择,通过合理的分 工,构建互补共荣的协同社区(图5)。 业为主的中心村融合型模式;⑨以小城 镇辐射带动为主的小城镇集聚型模式; (1)中心城区与蓝色新区功能板块, 现状主要为城市建成区,未来将成为青 以第二产业带动为主的功能区整合型 模式; 以特色文化资源为主的特色村。 以1.5~2.0 km为辐射半径,保证 社区功能的完整性、统一性,选择区位 条件优越,人口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和 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的村庄作为社区中心。 岛市城市发展副中心、即墨市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产业以商贸、金融、文化和 3.2“两区共建”理念的应用 3.2。1以城市空间确定社区整体结构 根据即墨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优边 拓海、北育生态”的空间格局(图1), 项目组对即墨市村庄空间发展的总体布 局进行判断,形成“一心、一环、两带、 休闲为主导。社区发展模式以城中村改 造模式为主,重点推进“多村一社区” 模式,引导和鼓励合并安置,实施集中 连片开发,统筹安排基础设施。 (2)汽车产业新城、西部商贸物流区、 蓝色硅谷核心区、蓝色经济配套产业功 据此,规划将即墨市1 033个村庄划分 为217个社区(图3)。 两区”的规划结构。“一心”,指中心 3.2.2以产业功能主导社区发展模式 依据村庄总体空间格局,突出区域 特色化、板块化、组团化发展与布局,项 目组将即墨市划分为中心城区功能板块、 环绕中心城区的功能板块环、蓝色硅谷 能区现状以镇村为主的农业地区,未来 将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区。 社区发展结合功能区的建设时序以及村 庄整合的难易程度,按照聚集与服务融 合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城区; “一环”,包含中心城区外围的 各功能区; “两带”,为沿大洁河形成 的现代农业发展带以及沿鳌山湾和丁字 湾形成的蓝色经济发展带; “两区”, 图2即墨市社区空间结构图 图3即墨市社区布局规划图 图4即墨市社区产业板块规划图 图5即墨市社区产业类型规划图 30 .能,鼓励商住空间发展;提高社区配套 设施品质(图6)。 4结语 基于“两区共建”的新型农村社区 规划,通过农村居住区与生产区的融合, 使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良陛互动,促进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结合具体的规划实践,进行尝试和总结, 以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 断推进“就地城镇化”。推进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 图6即墨市社区经济园区规划图 仅需要项目组在规: ̄Jlt-,j-进行深刻的考虑, 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倾斜。只 (3)大沽河现代农业板块功能区、蓝 村板块及板块衔接功能区现状以镇村为 品深加工、机械零部件、纺织服装为主的 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理顺生态环境、产 业用地与社区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社区 有规划与政府协调配合,才能使新型农 村社区规划建设顺利实施,实现城镇化 的健康发展。n 主的农业地区,未来区域发展的主体功 能仍以高效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等功能 为主,城镇化主要依托现有的镇驻地发 宜采用集中建设模式;注重相关产业员工 技能培训I,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员支撑,实 现社区人口就业与产业发展其赢。 (21商贸物流经济园区:依托即墨市 知名商品城特色,发展物流及相关配套产 业;合理布局生活区与物流产业区,梳理 内外交通的组织关系;注重信息处理、物 [参考文献] [1]刘玉亭,王勇,黄忠庆.城市边缘区产 业园与农村的协调发展研究[J].规2,1J 师,2012(7):63_67. 展,规划社区发展以小城镇集聚型和中 心村融合型为主要模式。 依据前述青岛市九大功能板块的划 分,实现社区产业类型与功能板块的衔 接,体现主导特色类型,将社区产业类 [2]王冠贤,朱倩琼.广州市村庄编制与实 施的实践、问题及建议[J].规划师, 2012(5):65-69. 型划分为八种类型,分别为综合服务、 特色工业、旅游休闲、商贸物流、文化 创意、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及科技研发。 3.2.3以产业园建设融合社区发展 结合现有的经济园区布局,在社区 流运输和金融结算等相关人员技能培训。 [3]涂海峰,王鹏程,陈曦. “城乡统筹” 和“两型社会”背景下新农村规划设计 探讨——以湖南省望城县光明村规划为 f3)现代农业经济园区:培育产业化 的特色农业园区及农业科技实验园,将 农业产业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空间融 合方面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前提,结 例[J].规划师,2010(3):42-45. [4]潘海生,曹晓峰. “就地城镇化”:一 条新型的城镇化道路——关于浙江省小 产业板块特色主导的基础上,引导产业集 聚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加快产业经济园 区与社区建设融合发展。在考虑经济园区 对社区居民的可达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 合农业生产特点,灵活布局社区空间; 鼓励现代农机销售,培训J社区人员现代 农业技能。 (4)旅游度假经济园区:依托资源环 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政策隙望, 2010(9):29-31. [5]肖哲涛,郝丽君,陈红涛. “三化”协 调发展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应对 ].小城镇建设,2012(2):46--50. [6]戚红年.基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 社区规划研究——以河南省淅川I县农村 规划每两个或三个社区拥有一个具有规模 优势的经济园区。主要分为特色工业经济 园区、商贸物流经济园区、科研文化服务 园区、现代农业经济园区与旅游度假经济 境禀赋,发展以乡村游、休闲度假游为主 的特色旅游产业;结合旅游资源分布,融 合旅游发展与社区生活空间,注重历史文 物遗迹保护;挖潜品牌特色,鼓励旅游相 社区布局规划为例[L]].管理科学与经 济学,2013(6):215-217. 园区五种类型。由于产业的主导与空间要 求不同,分别从发展核心、空间融合及配 套支撑三个方面规划引导每一类园区与社 区融合发展的策略。 关功能发展,注重社区综合品质提升。 (5)科研文化服务园区:依托周边科 研院校,承接高端技术人才的生活需求, 发展相关配套服务产业;结合社区建设, 融合商业发展、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功 [收稿日期]2014—02—05 (1)特色工业经济园区:发展以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