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版

2020-07-15 来源:客趣旅游网


心理学简答题整理

感觉的特性(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感觉的现象.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以发生相互 影响.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 部分弥补作用的现象。

(3)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帮你记:十对猴,连起来,影子长

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有限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2. 整体性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3。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

4.恒常性

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是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教学

帮你记:参观三方四园

观察力的培养

1。让学生明确观察活动中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

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5.学会做观察记录。

6.观察后的归纳、总结。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

遗忘的规律

1.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2.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这说明,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趋势,并且遗忘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2。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3.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4。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

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生的思维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在过渡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年龄\",这一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在儿童10—11岁.

3。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迅速发展。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

4.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明显占优势,同时,高中生的辩证逻辑思维也基本形成。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题

3.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能力

4.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5。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

6。改变传统的评定学生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

7。培养学生的创造型人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活动

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广度: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集中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3.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或由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2。低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

3.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从由外界刺激引起逐步向内部兴趣过渡,同时有意注意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中学生注意的发展

1.中学生无意注意进一步深化.

2.中学生注意的随意性增强。

3.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了明显发展,但无意注意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2)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等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2)合理组织教学

(3)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1.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

2.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

3.对异性的情感

4。情绪和情感丰富而热烈

5.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

6。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

学生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1) 教师要掌握良好情绪的标准。

(2) 尽量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 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

(5) 可以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

帮你记:标准体型要正确调控锻炼

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

1.双趋冲突:个体必须对同时出现的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进行选择时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心理冲突.

2。双避冲突:个体必须对同时出现的两个具有同样强度的负面目标 进行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3。趋避冲突:个体对同一目标既想接近又想回避的两种矛盾的动机 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由于面对两个以上或多个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 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为引起的心理冲突。

意志品质的培养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加德纳元多智能理论

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 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对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2)科学的智力观.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4)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作用与营养的影响

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的影响

3。学校教育的影响

4.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

5.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 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2。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也有人认为到40岁)。智 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3。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 的一生中却是稳步上升的。

4.成年(25—40)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 时期。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

性格和气质的区别

1.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2.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3。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

4.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性格与教育(良好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帮你记:观强人,集彩礼.

教师职业成长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帮你记:听讲练思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知识观

第一:知识是一种解释、假设,会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 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

第二:知识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第三: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 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

第一: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第二: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 种社会文化的参与 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

常常要通过 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第三: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 活动之中。它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地被人理 解.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一 般来说中等程度的动机及其水平最 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 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 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 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 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两种: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匮乏性需要,也叫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唉的 需要、尊重的需要;成长性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不回避 挑战,甚至刻意追求挑战;不回避紧张状态,甚至刻意保持适度 的紧张状态。

(3)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就 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

(4)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 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学习动机的培养

1.树立学习目标

2。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个别差异

4.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4。恰当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6。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培养自我效能感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定势

4.除以上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个体的年龄、智力、态 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材料

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程序的编排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

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第一:提前对概念进行分析

第二: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第三:辨别正例与反例

第四:提供变式与比较

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

3.原型启发

4。定势

5。功能固着

6。情绪和动机

7。个体的智力水平

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自我监控原则

6。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

帮你记:煮花生特有效

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

1。有效说服

2.树立榜样

3。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帮你记:说羊群,假奖惩

预防不良行为

1。明察秋毫

2。一心多用

3.关注整体

4.转换管理

帮你记:明医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