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语文课堂教学趣味盎然

2022-07-31 来源:客趣旅游网
让语文课堂教学趣味盎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色彩纷呈,同是一篇课文由于教学方法不同,

效果也截然不同。为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都会力求让语文课堂教学趣味盎然。所谓趣味,就是指教师讲课要生动、形象,

活泼、多变,有新意,有启发性。

一、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气的灵动的课堂,应该是师生融洽交流的课堂,更应该是一种生命的律动,是彼此欣赏令人愉悦的课堂,只有在这种情境下学习语文,才会使每个学生身心舒畅,才会真正学好语文。可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见这样的情况,一些老师上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联系也得当,学生能听懂,效果也不差,但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激情澎湃,优美生动的课文被讲得枯燥无味,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因在于照着教学法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少情感,自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一节课当然不能算是好课,这样的老师当然只是“教书匠”。

要做到讲话授课有趣味,的确不易,这取决于一个教师学识渊博与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了,在备课时肯下一番功夫,是可以逐步做到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师不仅要注意直接的实践知识,还要广泛阅读专业内外的书籍,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当然,这的确很难,但为了不做教书匠,做个真正的教学的专家,必须耕耘。试想:在贫瘠的知识的土地上,怎能开出灿烂的思想之花?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深厚而广博的知识,因为“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二、在词、句、段、篇上加强趣味性。

教师素质的提高必然提高课堂效率,使有限的四十分钟容量更大,使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上得更生动有趣,一定要下苦功不可。语文课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词、句、段、篇上应该加强趣味性。

1、 字、词的训练

说到字的教学,就更要从一、二年级说起了。特别是一年级更是识字的好阶段,就拿第二册来说吧,每一课都有十二、三个生字要记住,怎样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吸引学生呢?如何激起学习的兴趣呢?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在我校校本

培训中就很好地就基于问题的研究这一主题对识字进行了研讨,我真是受益匪浅。

像我们利用字卡来识字,可以采用照镜子的方法,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可以用我说你猜的办法,更可以是摆长龙等等方法,每节课上都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段去教学,让学生总是处于兴奋之中。就拿我说你猜的办法来说吧,课上我对学生说:“请大家向我提问题,可以问这个字的声母或是韵母是什么,也可以问这个字的偏旁是什么,还可以问它的结构等,总之,你问什么问题都可以,看谁问的问题最少,就能把这个字猜出来,大家有兴趣吗?”学生一听我这样问,马上活跃起来,全都很开心地抢着举手,我也笑眯眯地回答着学生的问题,真别说,有的学生好聪明,只问了一个偏旁是什么就把这个字给猜了出来,也有的人只问了一个声母就猜中了这个字,于是我大加赞扬一番,学生更积极主动了,那种课堂气氛真是前所未有的活跃。这种方法看起来好像有些散,实则不然,学生能够从众多的字中去找出要猜的字,这本身就是一种识字,是一种归类,是一种找规律,学生在趣味中学会了知识,比那种单纯地教要强百倍。要说到这种好方法从哪学来的,当然还是我校校本培训中一年级的老师们教我的好招,我为从同伴中学到这么好的招数而自豪。

语文课上,字不离词,怎样解词呢?必须把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这需要从一年级就抓起才行。像第二册第9课《两只鸟蛋》一文中“仿佛”一词,单问学生能说出是“像”的意思,再换个词说说,学生就不太会说了,于是我就把这个词还原回书中的句子中,“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把“仿佛”换个词说就是“好像”“似乎”,这样,用学生熟悉的词语去读这个句子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了。

而到了中高年级,仅仅是了解词语表面的意思还是不够的,学生还要把词语“背后”的意思“悟”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去感悟才行。其实有不少的词语的意思都是可以以语感去感悟的,当然查字典更是一个好方法,也要去这样做。

2、句的教学。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句的教学要有趣,有新意,又有创造性。像关联词在复句的运用,像扩句及缩句,像比喻句及拟人句等句式,在新课改下都是要学生学会去用,却不必去讲解它们的最实质是为什么的问题。如《古井》一课中第四段的一句话,作者用了“不仅„„还”的句式,先问记叙了什么事?当学生概括出两部分事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前一部分的几个方面,再找怎样写后一部分的?哪部分是作者强调的?这样层层递进地教,复句就真正成为学生把握的知识了。

3、段的练习。

编排段意时要有趣味性,主要指鲜明,简要。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段落较多,用小标题来概括段意,就会很容易,学生也易于接受,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小英雄雨来》等一些长的较好理解的文章也是这样去做,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篇的指导。

篇的训练是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也要讲求趣味性。如古诗的教学往往又好讲又不好讲,学生总会感到比较枯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法,这样,从宏观上调控,在微观上学生自主去学习,课上学生的能力才会得以发挥得更好。许多课的古诗课上我都喜欢让学生自己去试着古诗新唱,或是给它画上一幅画,或是进行一下表演或是在书上插图处写上几句话,如《游子吟》一课,就是这样做的,还可以相应地进行扩展训练,这样提高了课堂效率,加大了容量,这样,学生的兴奋点总是有,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好。而像《威尼斯的小艇》这样的美文,就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去上网查找威尼斯的风光图片,再去制作一个又一个的片子,这样,学生间通过互相朗读和欣赏美丽的图片,使课堂变得那样有生机和活力。而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识字为主,那不妨先由由老师来把这些生字用上编一些儿歌,让学生去读,久而久之,让学生自己去篇儿歌,再来读他们编的儿歌,这不也是一种篇的训练吗?每当我让学生读他们自己写的小文章时,他们那种既兴奋又不好意思的样子总会让我感到,他们会把语文越学越好,越用越好。

看来,校本培训对老师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的渠道,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总会有不少的收获。总之,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治学态度,平时努力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训练对新事物的洞察力,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深厚的知识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断创新去实现更大的突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趣味盎然,这是永恒的主题。

在课文的讲读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即兴表演课文的情节,感受文中人物的心里变化,深化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对于多数时间坐在座位上听讲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方法,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兴发挥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课堂氛围得到活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法”也不应仅限于语文课,只要学生在学习时体验到快乐,对课程产生兴趣,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美国心理学家布

鲁纳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而且同我们怎样做,怎样引导同学们的兴趣有关。”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小学课堂里应该将“趣味教学”进行到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有了兴趣,你便会有去做好它的激情并很快付诸行动,即便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你也不会自怨自艾,更不会怨天尤人,反而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再次投入其中,直到成功。不为别的,只因你对此非常有兴趣。

日本教育家木地一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成为英雄和天才。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稳定性弱,对事物的兴趣往往转瞬即逝。在 35 分钟的课堂中,大多数孩子的注意只能维持 15 —— 20 分钟。针对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刺激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件有趣的事,使他们孜孜以求,乐此不疲,达到“乐学”的效果。

语文是小学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语文课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情趣。因此,在语文课上,挖掘各方面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将他们获得知识的快乐延续到其他课堂上。

一、利用文本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其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感知也停留在表面的了解上,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远没有米老鼠能长久地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因此,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针对这一实际,注重内容的直观形象性,生动有趣性,浅显易懂性,文章的主角也多选用年龄相仿的儿童或孩子们熟知的小动物,贴近儿童生活,增加了趣味性。由于学生对比较直观、形象的事物乐于接受,易于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当中的插图,或用较大的挂图、简笔画、剪贴画等形式,把课本内容形象化,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色彩绚烂当中,逐渐在画中有所知、有所悟。

如教学《四季》一文。课始,教师问:一年有几个季节?根据学生回答板贴“春”“夏”“秋”“冬”四个不同颜色的字,引出课题“四季”。接下来,教师出示课文中所出现的四种事物,请学生试一试给它们找一找朋友。面对教师手中造型可爱、色彩艳丽的“小朋友”,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劲,争先恐后地举手想要帮它们找朋友。被老师叫到的孩子认真地找,在下面看的孩子更是睁大了眼睛监督着。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找朋友,他们对课文学习的兴趣显现了出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并且知道了因为季节的变化出现和产生的事物和现象也不一样。

二、补充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笔者发现,当一本崭新的语文书发到孩子手中后,他们会很快津津有味地阅读每一篇课文,尽管对于课文中有些词句无法理解和体会,但每个故事都会在脑中留下一定印象,有些孩子往往能在上课之前就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因此,课堂中单纯地学习课文知识,无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课文的同时积极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为之服务与补充,肯定能事半功倍。如人教一上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可以这样设计:在进入主题前,教师可以讲讲一些发明家的故事,使孩子们明白伟大的发明都是从细心的观察、积极动脑开始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要求他们像发明家那样细心、动脑,然后请学生讨论解决方案,最后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妙招。因为有了前面的故事铺垫,学生对此次口语交际兴趣浓厚,好的点子也很多。

三、借助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动态的,只有在活动中兴趣才能发挥其对认识和活动本身的推动作用,如果教师早课堂上限制甚至剥夺儿童的活动,他们很快就会对学习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

皮亚杰在《教育科学和儿童科学》中说:“当儿童游戏的时候,也是在发展他的知觉,他的智力。”游戏是激发儿童兴趣,满足儿童活动的心理需要,充分完美地展示儿童人格的重要途径,而课堂表演恰恰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好形式,可充分利用课本

剧,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表演增强孩子们的心理素质,使之越来越敢说敢演,发展儿童语言,增强表达能力。如教《汉语拼音》可以设计让孩子们自己编儿歌来识记,开火车来巩固识记字形字音等。在教学《四季》时,让学生根据课文意思来扮演草芽、荷叶、稻穗、雪人,体会对四季的喜爱之情,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低年级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争强好胜的心理倾向,在课堂上运用竞赛等激励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目标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水平,从而使有意注意得到加强,思维更加灵敏,而且通过竞赛,可以加速知识内化,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复习课上开展比一比、赛一赛活动,寓复习巩固于比赛之中,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作用,且能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作进一步改进。通过简单的竞赛,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潜能、智能。

四、通过恰当的评价、鼓励激发学生兴趣

恰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小学生兴趣的有有效手段。每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的表扬、鼓励能使儿童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原有的兴趣,促进有效的学习。

《小兔运南瓜》这一口语交际内容,学生通过看图讨论,已经对前因后果有了了解,教师进而启发引导:我们能想到小兔是用什么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吗?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不错的办法,如:去向别人借手推车;叫人来帮忙抬;把南瓜竖起来滚回家„„教师对每一种可行的办法都作出肯定的评价:真不错;你的想法很特别;你真是个机灵的孩子„„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成了“群言堂”,达到了口语交际的要求。

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某方面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他们,用鼓励和关心的眼神和话语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一次次的锻炼与成功中从思想里解放出来,提高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如对于胆子较小的学生,教师应抓住机会肯定他的表现,鼓励

他,并对他有所期许:“你回答得真棒!可能有些小朋友没有听清楚,太遗憾了。如果你的声音能响亮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相信这位学生在下次回答时肯定会有进步。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要变“厌学”为“乐学”,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尽可能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

浅谈低年级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辨析能力、动手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个人综合能力的养成。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初学语文存在着枯燥、不易学等情况,对语文的兴趣较低,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知识中许多趣味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养成。本文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这一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精心设疑,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创设情境,使语文学习充满情趣;三、采取多样的课堂激趣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灵活运用激励方式,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关键词: 低年级 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积极认识的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知识,发展新动力。数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让我得出一个结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助推器。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行语文学习活动,并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语

文教学中培养好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

一、精心设疑,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学贵有疑,设疑提问。在教学中,教师设疑,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希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积极思维往往从产生疑问开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质问疑难问题,使学生兴趣与主动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学习态度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如《识字1》一课,根据课文,设计了以下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你的发现,说说什么季节到了,分组去找春天,请把你找到的春天讲给大家听。除此之外,你在春天还观察到过什么?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使课堂气氛跌宕起伏。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了兴趣。若学生长时间正襟跪坐地聆听老师滔滔不觉地讲课,感觉乏味,降低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而精心社疑,步步引导,启发学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引发学生的探究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使语文学习充满情趣

老师善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学习课文,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个年龄特征,把课堂教学以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玩得开心,并在愉快的玩境中轻松学习。依据课文的特点,把各种小动物或各类能表演事物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扮成各类事物如小动物并模仿他们的声音、动作、外形特征表演出来。让妙趣横生的课堂,创设情境,表演成为孩子们边说边学习的载体,既给学生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又加深了对事物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牢牢认识了事物。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课前让学生们去收集有关课文中事物的一些信息,课堂上让学生戴上“蚂蚁”、“蝈蝈”的头饰进行表演,让小朋友感受到自己就是其中的蚂蚁、蝈蝈了,此时学生的情趣更加高涨。这样,教师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三、采取多样的课堂激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味良药,一把钥匙,谁能很好地运用它,谁就能很好的驾驭课堂,给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这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课堂教学追求趣味,但并不是纯粹地,盲目地为了趣味而趣味,追求情趣是为了更高效的教学质量。因此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爱玩好动,注意力难以保持的年龄特征,教师应努力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课文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采取多样的课堂激趣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趣味学习的兴趣。

(一)编字谜识字教学法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能让教学变得活泼有趣,不再烦琐,我们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将谜语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激励学生观察字形,抓住某些汉字的特点,展开联想,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编字谜,谜语识字使学生认真分析字形,抓住特点,这样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巧学、巧记、巧思、巧练,使枯燥无味的纯记忆的识字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同时产生丰富的联想,把字形形象化,让具体的事物形象成为学生识记字形的感情支柱。从而不仅正确地掌握生字字形,而且在识字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特性的新颖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思维的独特性。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汉字。如:“两个人张着大嘴哭——哭”、“田里长棵草——由”、“人在树左边——休”„„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生字变成了一个个饶有兴趣的书写符号快快乐乐地扎根学生的脑海里,既记住了字形,又懂得字义,避免了单调的抄写,增强了趣味性和创造性。

(二)游戏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思维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浇灭。要善于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课堂上,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开展,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其进入积极的状态,做到玩中学、玩中思考的快乐游戏学习法。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如: “找找朋友”:在教学“玩”字中,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分别制作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组成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讲台上一边亮出卡片一边说:“我是“王”旁,谁和我交朋友”,此时另一同学跑出来说:“我是“元”字,一元的元,我和你交朋友”,两人把卡片组成“玩”字。让学生体会到做游戏的乐趣,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故事教学法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采用故事教学,不仅趣味性强,而且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充分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例如教学汉字时,可寻找汉字的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把字永久地烙在脑里。如在教学“茶”字时,我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家里没有茶叶了,于是请家人去借。他叫家人戴上草帽,并到邻居家就坐在木头上,邻居就会知道他要借什么了。家人虽半信半疑,但是他还是能借到家人想要的东西。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想了一会儿,有个学生说,草帽就是“艹”,木头就是“木”,中间就是人,合起来就是

“茶”„„通过语言描述及学生的想象,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学生们识字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四、灵活运用激励评价,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老师的激励对学生自信这一良好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这一特点,采用恰当的、为学生喜欢的激励方式,增强学生自信心。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鼓励和表扬。由于天真可爱,他们非常爱戴“高帽子”,我们要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一些鼓励,给学生一些积极向上的评价,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学生做得不是很好,但你如果夸他两句,他就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以后就会更出色。有一个小学生,他写字写得很一般,笔画笔顺都不会写,我在课堂上让他到黑板上写字并表扬了他,没想到,他的进步非常快,字写得越来越好,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他妈妈说:“他说你表扬他字写得得好,每天回到家就写字给我看,而且激发了对语文的兴趣。”这——就是激励的作用,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会改变一名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所以,教师们应用心聆听学生们的心声,切实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一件小小的事情或是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灵活运用奖励手段鼓励其正当行为,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逐步树立起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

总之,语文兴趣的培养,方法还有很多。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采用形式多样的趣味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不仅能熟练地掌握所学语文知识,还掌握了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养成。正所谓“受之于鱼,弗如授之以渔”。这样激趣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再把学习语文当作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的发展都受益无穷。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儿童潜在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地、健康地发展,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在享受祖国语言文字给我们带来无穷魅力时,无形中也对我们的学生进行美好的熏陶,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在“趣”字上做文章——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默认分类 2010-01-29 08:22:49 阅读17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学周刊《在“趣”字上做文章——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的方式方法很多,我根据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探寻到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学生作业多,对学习没有兴趣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可喜变化,在这里,我想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具体谈谈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在提高小学语文低

年级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体会。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

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一、开端引趣

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一种。上课伊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备课时我会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如我在讲授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首先播放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学生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的吸引,从而迫切了解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等。这样的引入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

除开端引趣“设疑”外,我还根据不同课型和内容采用“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等。俗话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开始的趣味性很重要。

二、教学中引趣

1.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表现欲很强,非常愿意同学老师注意自己表扬自己,因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与竞争。学生在竞争中表现得非常活跃,每个人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谁认得快、记得牢、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等。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以

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但不论哪一种,学生都有很高的积极性。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

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进行“棵”与“颗”的比较练习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先出示“棵”与“颗”这两个字,让学生从字音、字形上进行比较。再出示白菜、糖果、树、纽扣、青草、星星的图片,老师逐幅指图片,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它们分别放在“棵”或“颗”的旁边,放完后,我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看着图,很容易地就回答出:“植物的都用木字旁的„棵‟。”在以后的测试中,几乎无人做错。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能使课堂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

律,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当堂消

化吸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练习设计引趣

练习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在练习的设计上增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低年级语文的学科特点,就是大量识、记生字。识字教学中,以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收到良好的效果。增加练习设计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1.儿歌识字是一种常用的游戏识字法。

给低年级学生读的歌谣,内容要简单,读起来要琅琅上口、饶有趣味,使学生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注意根据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如我教“告”字时,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又如“碧”编成“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久而久之,学生根据自

己对生字的领悟,也编出了许多有趣贴切的儿歌,并且大大提高了识字的兴趣。

2.变字小魔术,充分调动学生识字兴趣。

教师可以再教学过程中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字;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字。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

争当魔术师,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四、活动激趣

教学中我引导同学们走出书本、课堂有限的空间,走向生活、自然、科学无限的天地。通过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开展“我是小诗人”活动,组织学生背诵古诗文,大大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悟能力,学生已经把写诗当成了一种乐趣。随手翻起一本日记,你会发现,那一首首稚嫩的小诗还真的有滋有味,有的学生甚至用对诗的方式跟我交流,这种乐趣难以言喻。我还进行“新闻评论员”活动,引导学生把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进行讨论交流,使我班的“小不点儿”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小大人”。“评书会场”,指导喜欢名著的同学把最喜欢的片段改编成评书在班上展示,这使班

上许多同学成了“三国迷、”“水浒迷”,对我国灿烂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使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语文,最终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我感觉确实是提高低年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总之,大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共同努力的最终目标。

农村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教学初探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教育工作者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他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

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或是 “新瓶装旧水”,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显得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语文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如何使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呆板教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趣味性就是能让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感到轻松愉悦。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强趣味性更显得重要,在实践中,我发现在以下几个环节可增强语文教学趣味性。

一、 别出心裁的导入让语文课堂具有趣味性。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课的好坏影响这节课的成败,好的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为教学作好铺垫。

在教学故事类的课文时我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导入。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的天性,是兴趣的先导。如:我在教学《菩萨兵》一课时直奔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菩萨”?学生说出了很多:菩萨是给人类带来幸福的“神仙”;菩萨是能拯救受难百姓的神仙。我顺势问:“你们见过菩萨兵吗?”正当学生充满好奇时,我就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菩萨兵是什么样的。”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骆驼和羊》这一课时,教师首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同学回答:“喜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种小动物,请同学们叫出它们的名字(骆驼和羊),在骆驼和羊之间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骆驼和羊》。”在悬念中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铺垫。

在教学美景类的文章时,可采用情景导入法:一位老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多媒体出示一副美丽的荷花意境图,将学生引入荷花美景中,当学生正陶醉于美景时,老师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图中的荷花。这么美的景色,怎么用语言文字具体表达呢?我们去看看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是怎样写荷花的。

让学生从图到文,自然地走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月光曲》时,自己弹奏了一曲《欢乐颂》,将学生引入音乐的世界。音乐有利于情景的创设,它能充分的调动人的听觉,把文学想象和音乐联想结合起来,可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学艺术美,并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刻含义。

在古诗教学中,可采用以旧引新的导入法:一位老师教学《江上渔舟》这首古诗时,师问:“同学们你们学过古诗吗?”生:“学过。”“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老师和同学听,看谁背得又好又多?“在学生背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同学们喜欢古诗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古诗。”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时,轻松愉快地走入新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导入会给教学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语文课堂具有趣味性。

现代教育认为课堂教学首先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首先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个性的特长。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一的组织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1、大胆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宰者,让学生教学生。

低年级的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几位“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师角色。如:我在教学汉语拼音声母g、k、h时,我让平时几位发音比较准的小朋友提前读会,课堂上我大胆改变教师教的形式,大胆让“小老师”显身手,结果课堂上一点小小的创新收到出乎预料的效果。由于“小老师”的出现,给整节课充满了新奇感,这种新奇感把平时并不喜欢课堂的同学也在不由自主地进入课堂,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将声母的音读准的同时,还使用以往记忆声母“形”的方法,让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了“三个声母”的形。不但如此,课后,同学们为了争做“小老师”,而主动认真地学习。这样的组织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让“小老师”感受成功的同时,也激发风多的同学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新教材有利于应该从重分析、重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教师精讲重导,学生多思善疑。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感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她首先让同学们通过预习并结合课文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提出学习这篇课文研究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所提的问题中找出对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一、狮子的特点;二、桥的意义)。然后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展开研究,得到结果和答案。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充分体验着创新和成功的乐趣。最后,在研读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多采用“为什么,怎么样,还有什么”等方式,拓宽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创新。

3、 提供讨论平台,让课堂焕发创新活力。

教师以其搞“一言堂”将结论直接塞给学生,不如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和自由辩论的舞台。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中,教师抓住文中的疑点或要点问题“乌鸦为什么会失去口中的肉?”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合乎情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培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 丰富多彩的激励手段让语文课堂更添趣味性。

通过激励能让学生的表现随时得到肯定,沉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把学习语文的苦差变成为乐事。在实践中我以激励语文的听、说、读、写为基点,设立激励机制。

1、一节课内的激励我以“能手”为封号来激励学生乐学语文;把听课认真的评为“听课能手”;把善发言,好表达的评为“好学能手”;把朗读、阅读表现出色的评为“阅读能手”;把生字写得工整漂亮的评为“书法能手”;把写作中小练笔做得出色的评为“写作能手”。只要做得好的就给以封号,不限名额,尽可能让每位同学都体会到快乐,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给机会。

2、一周内激励。我以“星”为封号激励。把一周内听课认真,作业认真的同学评为“好学之星”(5人);学习有进步的同学评为“进步之星”(5人);书写特别认真的同学评为“书法之星”(5人);日记、练笔、作文出色的同学评为“写作之星”(5人);读课外书最多的同学评为“阅读之星”(5人);一

周内的评比有名额控制,要综合一周的表现,通过作业展示,平时表现由同学选举评定产生。让学生知道要得到此荣誉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做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3、一个月内以“冠军”为封号来激励。一个月内书写最认真、最漂亮的评为书写冠军;读课外书最做的的评为阅读冠军;写作的优做多的评为写作写作冠军;各方面全优的评为全能冠军。

通过以上教学方式、手段的改变,使得本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起来,让学生进入愿学、乐学、好学的良好氛围中来学习语文,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性的学科,更在于它包罗万象,反映人心而美不胜收。语文教学虽然也传播知识,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但它更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语文学习充斥着真善美,伟大的人物、美丽的山川、精美的比喻、喷薄的情感、夸张的想象„„这些,只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让学生感受、感悟到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就一定能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总而言之,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充满乐趣的过程,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欢笑的同时能给学生带来知识的丰富和情感的享受的平台。

趣味并重 ——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吹活了课堂。几年来,在与课改同行的日子里,笔者实践过、苦恼过,并不断地求索着。长期来,低年级课堂教学由于学生对象的年龄特点,容易出现“老师激情澎湃,学生无动于衷”的情况。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课堂教学就应在“味”、“趣”、“乐”三字字下功夫,无论是识字教学、拼音教学、还是阅读教学、说话写话训练,教师都应贴近学生,采用直观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中感悟语文内涵(即语文味),进而追逐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兴味盎然----原来语文这么简单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重心应落在语言这一思想内容的载体上。于是有些老师为了凸显语文课的特点,不停地解词、说词,反复地分析、强调,反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意。因为这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无疑是生吞活剥,强行施教,于是乎学生害怕语文了。这一怕,吓得学生连学习的兴趣也失去了,语文课堂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要想课堂有“语文味”,则要抓好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那么要注意以下两点: 1、 抓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把握教才内容,降低学习门槛。

一些教育界的前辈很早就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笔者将之理解为:从学生出发,根据学情用活教材。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针对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语文。比如,二年级上册《识字8》仅8个词,如何有效识字及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是本篇识字的难点。在教学中,笔者结合低

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采用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利用不同形式不断重复再现词卡、图片,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事物的表象,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达到有效识记。由于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老师不失时机地播放我国嫦娥一号升空的壮观场景,画面一播出,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啊”声不绝,有的同学还小声地边观看边给同桌介绍。当孩子说的欲望被调动后,老师把画面定格在“神舟”号飞船上,以此创设对话交流的平台,把你知道的我国航天科技成果跟大家进行分享。在相互补充、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作为中国人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从学生出发,合理安排学生学法,学语文,不怕了! 2、 抓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注意细节处理,提升学生水平

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他总是强调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要抓语言的训练点,扎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很幸运,能跟刘老师同校,听了刘老师的多堂课。纵观刘老师的课堂教学,他总能从一个个普普通通的词中拽出些“不普通”来。他的课,显得那么朴实、真实,不管是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感悟、或是教给学生课堂做笔记的方法,还是指导学生赏析文本的角度,学生都实实在在的学到了知识,学会了积累,学会了提炼。那就是语文知识的扎实教学!他的课堂,却又总是精彩不断,富有语文味。如刘老师上《矛和盾的集合》一课,他抓住“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这句话,结合其中的“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进行语言训练,并以这句话为原点,辐射整篇课文教学,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说明文立刻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课就上得有滋有味。当然,这样的精彩离不开刘老师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对语言训练点的准确把握,对教学过程的娴熟驾驭,更离不开这位优秀的特级老师对教学细节的妥善处理, “平凡”的教材“不平凡”的教学,这就是细节教学带给我们的魅力! 从细节出发,有效引导课堂教学,学语文,很简单。 二、激趣导学----激发快乐的火花

快乐是一根神奇的魔棒,把它用在课堂上,就会让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乏味的变成有趣的。快乐的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学情创设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条件和教学情境,从儿童乐学出发,变学习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长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充分体验了参与之乐,思维之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使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引发学习的地方,真正体现了“课开始,乐趣生;课进行,乐趣浓;课结束,乐趣存”的宗旨。 1、开展游戏,用表演来愉悦教学

语文课的教学,倘若就凭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已远不能吸引住学生。小学生平时最喜欢玩游戏,因此把游戏引入课堂,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积极参与学习。在拼音、识字教学中,老师们经常采用游戏法。如在教学拼音时,可以利用拼音卡片进行“猜一猜”、“快找同伴”等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拼音,学会归类; 再如在教学第二册识字《口、耳、目》时,可以利用手中的图片、生字卡组织学生玩起有趣的“点鼻子”、“小老师教字”游戏。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大脑对文字有深刻的理解。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方面,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且好动;另一方面,他们模仿能

力强,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而且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

二、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激起需要,形成兴趣

需要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如有学生获得了学校(或更高级别)的读书征文比赛的奖励,相关部门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就会使其他学生由好奇、向往而产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需要。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兴趣。”

<二>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校在“橱窗”中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写好读书心得,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我校为学生订阅了《成都教育周刊》《彭州报》《小学生生活》等“报刊、杂志”,学校的报架也定期更换报纸,充分发挥了报刊、杂志的最大效益。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也开辟了佳作赏析节目,并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图书……这样,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激发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三>加强指导,培养兴趣。

无意注意是小学生的主要特征。它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课题,也是搞好课外阅读的主要课题。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阅历等实际情况,独立阅读常常会遇到不少困难,这会给阅读兴趣带来负面的影响。学生只有知道了读什么书,掌握了读书方法,消除了阅读障碍,才能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我校紧密结合正在进行的《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验》这一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实验教师首先教会学生筛选读物,除了教师推荐一些好书外,也允许小学生自主选择不涉及原则性问题,不违法,不违反伦理道德的书来读,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维;教会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怎样写笔记等。

<四>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1、“课本”导趣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

人物的特点。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教完《狱中联欢》后,我便诱导学生去读《红岩》等等。

这种阅读活动,为“课文”的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内容的选择要考虑教学内容:(学了《颐和园》)对祖国的名胜古迹,知道多少?(学《马背上的小红军》)看几个革命故事,讲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动人故事。(学《三味书屋》)请多了解一些鲁迅爷爷。(学《只有一个地球》)阅读有关环保、生态方面的知识。(学《牛郎织女》)读一些民间故事……由于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很容易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如教学老舍先生的《林海》后,让学生去读他写的《养花》等。

吕叔湘先生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许多作家、名人都说过相似的话。这说明,局限于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地狭隘的、封闭的。有人曾把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做法比喻成“课内的芝麻弄成西瓜,课外的西瓜一个没有抓。”课内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大胆引导学生抛开“芝麻”,去摸摸更诱人的“西瓜”,拓宽学习和阅读的范围。这样学生才能受益无穷,趣味无穷。

2、故事引趣

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季、节”牵趣

一年有四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来赞美四季。每年的不同季节,我都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美景。观赏完后,我就适时地牵引学生的兴趣,问他们看到的景色怎么样?然后让学生去读描写相应季节的诗歌或文章等,然后开一个“赞(春、夏、秋、冬)朗读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由“看”牵引到了“读”。从学生朗读过的《春》《荷塘月色》《秋菊》《梅花》等中,可见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牵引兴趣的目的。

另外,一年之中,也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敬老节等。当这些佳节来临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同样也能牵引学生的兴趣。

4、竞赛保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5、表演成趣

有许多课内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也愿意去演。如教完《狐假虎威》后,我先教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为表演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寓言故事,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止以上这些,还有许多。如知识竞赛、办班级小报、信息交流会等也是很好的活动。

当然,不管什么样的好方法,都只有付诸实施后才能生效。如果不给小学生阅读时间,没有适合小学生读的课外书。更主要的是如果老师、家长的观念不改变,基础教育的改革不落到实处,对小学生兴趣的引导不得力,没有用宽容的标准指导小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书来读,那么课外阅读就只可能是形式罢了。需要、环境、时间、方法、内容缺一不可啊!

三、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厚积薄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而后兴风雨,生蛟龙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习能力,锻炼思维,启迪

智慧的课堂,语文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绝不是平淡无奇的静水,它应是充满激情、荡漾思维火花的大海。在语文课堂的组织中,激情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在教学中应让激情伴随教学进程、教学节奏而不断激扬。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中,不论是记叙、说明还是议论,它都不是孤立的,单从简单的语言文字,很难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而开篇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上课开始,我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激情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兴趣的情境,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情境中,激活孩子的思维,让学生随着老师创设的情境一起进入角色,为学好课文奠定感情基础。

二、激情演绎,诠释文本

当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了,对学习课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这时,就自然转入对文本的学习当中。我首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文本所叙述的情节当中,随着作者的笔触去亲身体会文本所描述的场景,或亲眼观赏文本所述说的事物,去感觉文本表象,去体验文本的内涵,随着文本一起思考,一起悲喜,师生共同演绎文本,感受文本内容。

在演绎文本的同时,师生一起诠释文本,除领会作者意图,文本思想外,还要注意语文知识的学习,诵读好词佳句,优美语段,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体验作者表现手法、写作技巧的娴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领略文本内容,对文本进行深层次剖析,以求能全面诠释文本,引起共鸣。

三、激情凝练,升华主题

通过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加上师生互动,读文赏句,明确文本主线,找准重点语段,用心研读,从中提炼出文本所传输的

思想内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引导生生互动,通过讨论、辩驳、补充等形式凸现情感体验与态度价值观,以期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对文本的一再打磨、研读当中,联系情感态度,生活体验对文本进行解读,从师生各自的角度谈读后感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明晰文本主题,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概括主题,将文本主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升华文本主题,体会作者写作意图,从思想上进行总结提炼,与文本融会贯通,以文本所表现的主题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端正人生态度,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四、激情引导,拓展空间

一堂语文课的时间有限,所选择的研读方向有侧重,对文本的解读也难以全面。因此在课堂学习之后,还需要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后续活动,这就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以文本为范例,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态度进行有效评价,为学生创设交流平台,为他们拓展学习发展空间,让他们不要停步不前,而要将文本知识及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贯穿到自身语文学习的始终,创新能动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使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堂是精彩生动的,语文学习能力需要全方位的知识储备。在学习中只有老师用激情投入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积极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启迪智慧,锻炼思维,拓展视野。在语文教学中激情可以感染带动学生积极地

投入,轻松愉快地学习,能创设自然和谐、精彩互动的语文课堂。

2011-3-30 18:46:40 举报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