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州市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心得

2021-06-03 来源:客趣旅游网


苏州市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心得

吴中旅游职业学校 张燕

一.一组数据 一个问题 一个启示 一套标准 一种感悟 1.一组数据

⑴1999年调查表明,中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 ⑵2005浙江健康教育所:中小学生中曾有13.3%的人认真考虑或计划过自杀,4.9%的人尝试过自杀。

⑶2007年全国

①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服务电话记录了数万个个案电话记录,经分析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小学高年级9.7%;初中生为13.76%;高中生为18.79%;大学生为25.39%。

②厦门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500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有49.6%的学生存在着多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学生存在着多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③上海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对7所中学的70%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卫生状况的测评,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0%。

小结: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有专家称21世纪心理疾病将是人类最大的祸害。

2.你认为什么是心理问题?

几乎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甚至有时是模糊的,而教育工作者模糊的认识必然在工作中会出现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和行为,例如:把学生的孤独心理和行为说成是脱离集体,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把性格内向的学生说成是不善于表达自己,不合群;把学生的焦虑情绪看作是患得患失,心胸不开阔;把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引起的不稳定情绪和行为看成是故意破坏纪律;把因学习困难而无可奈何的现象当作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刻苦学习等等。这其实就是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加以处理,混淆了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的界限,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也显然是不得法的,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而且也许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叹息,现在学生难教育,“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行”,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德育工作实效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我们不够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换句话说也是我们自身的知识系统不充实、不完善。

3.一个启示

教师关注自身知识系统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关注。

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为大家介绍一套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 4.一套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张声远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有3条,即

认识自身(自知)

就是自己对自己各方面有一个符合自己本来面目的系统的了解。

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即有良好的自知力,能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能以客观的态

度观察和对待事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能做到客观地认识自己,能够容纳自己。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那么他有可能自以为是,去做他力不能及的工作,做不好就归咎于环境和别人的不支持, 甚至把过失推诿给别人;他可能自轻自贱,对自己的命运漠不关心;他也可能自觉形惭,不肯以本来面目表现自己,以至形成心理负担,这样的青少年心理就不是健康的了。

悦纳自己(自爱)

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喜欢自己,高兴我是自己,心甘情愿地成为我自己,而不愿成为别的什么人,同时也会爱他人。相反,如果他们羞愧于自己容貌不漂亮,身体有缺陷而心情忧郁,不愿与人交往,或者因为自己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而怨天尤人,或者终日抱怨自己没机会施展才华,自怨自艾、苦闷失望以至把学习、生活和工作看成是负担而无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就是心理不健康了。

如果缺少朋友或根本不去交往;在交往中不会以诚恳、谦虚、公平、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不能容忍别人的短处和过失,不尊重人;或者没有充分的证据就轻易地怨恨、敌视他人,总认为别人是靠不住的;或者认为人是可以欺侮的,总想糟踏别人以取乐,这就不能说是心理健康了。

控制自己(自制或自律)

就是要清晰地感到自己的行动和生命是在自己控制之中,而且要控制得更好。 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能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他的思想、信念、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相符合。如果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的要求、别人的幸福发生冲突,能够主动放弃或者修改自己的行动计划,以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欲望而不惜采取反社会的态度,

不顾社会道德规范与法律的约束,妄取强求,那么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还会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张声远老师归纳的三自

自知、自爱、自律

既简约又易掌握。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为人常凭借所谓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带给我们的却常常是失望甚至失败,多年来的工作经历和与人的接触让我有这样一种感悟。

5.一种感悟

一个人能读多少书,他的思想就能走多远

面对一些学生只有厌烦,眼中的他没有一丝可爱之处,甚至还很可恨。怎样扫清障碍:十六中的一个自闭学生;一组图;“三独四敢”。

二.理论与操作 冰山理论与ABC理论 操作技巧 1. 教育领先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为学生安排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的教育,通俗地讲解心理健康知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奠定认识的基础。学生有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不仅为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而且使学生根据所了解的心理健康知识来衡量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来衡量自己心理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例如对高中学生,其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形成,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已增强。因

此,在高中阶段可进行比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暂时性心理障碍和严重心理疾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减轻心理负担。还可以向他们介绍调整心理失衡、治疗心理障碍的技术和技巧,建立学生自我发现、自我预防,自我调节的良性机制。

2. 共情共感

“心育”与“德育”不同,教师与学生在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这与班主任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有显著不同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师”与“生”的关系,而是朋友关系。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让他认同你要注意如下几点。

时间与方式

距离:交谈时教师与学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太远了使求询学生感到疏远,感受不到教师的真诚;太近了使学生感到威胁,觉得不自在。这个距离即是心理距离。保持多大距离并无定论,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问题确定并调整距离。另外教师身体应稍稍前倾,以显示教师的亲切、关注。

目光:听学生讲活时,要有适当的目光接触,应自然地用目光的接触表示自己在专注地听求询学生的诉述。

反应: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用“嗯”、“噢”来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在听学生讲话时,教师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如对方高兴,教师则要微笑,对方悲伤,教师则要表示沉重。另外教师可用点头、摇头等微小动作表示自己对求询学生讲话的反应。

聆听的方法是相当灵活的,关键是听,只有认真听,听得好,才能初步与学生心理上沟通,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问题是认真的,对他所说的内容是关注的,从而建立对教师的信任感,为整个教育工作起个良好的开端。

3. 换位思考 注意要恰当 4.情绪宣泄

一个人受到外界的强刺激,会产生极度悲痛、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如同人体内的毒素,长期积压在心头会抑郁成疾。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其排泄出去。其方法主要有:

①痛哭。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十分悲伤时,会在体内产生亮氨酸脑非肽和促乳素两种有害物质。它溶解在眼泪中,哭就会使这二种物质随着眼泪一起排出体外。因此,哭不仅可以减轻心理悲痛情绪,还可以有利于生理健康。遇到这种学生,教师可以诱导其大哭一场,让其郁闷、悲伤、愤怒的情绪随着眼泪一起排泄出来。

②倾诉。向知心朋友或其他值得信任的家庭成员、老师等倾诉自己的烦恼与悲痛、忧愁与愤怒。

③参加文体社会活动。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都曾经是一颗闪亮的星星。 5.积极释意

听得仔细;正确判断;用准词汇;积极影响

小结:《道德经》中“水善处下”。水能不断放低自己,所以由小溪到大河到大海,能不断增加自己生命的宽度。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真真正正地把学生当回事才可能做到这些。不知谁说过,对学生的爱,可以弥补教师业务的不足,这话当然失之偏颇,但从某中角度来说,“处下”的这种谦和实在是一种成熟的大智慧!

三.我们可以作什么 1.教学:

校本教材: “迎合”还是改革 拖堂 2.教育:

积极利用“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班级文化;国旗献词;学生参与管理 3.自身:

调整心态 注意减压;游戏:左手写字 你的心情(专注就体会不到压力)树立正确的“钱”途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