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dòu) 读.书(dú) 不.能(bù) 或不.
焉(fǒu) B.经传.(zhuàn) 传.道(chuán) 从.师(cóng) 从.兄(zóng) C.老聃.(dān ) 冉冉.(rǎn) 李蟠.(pán) 吐蕃.(fán) D.苌弘.(cháng) 长者.(zhǎng) 近谀.(yù) 须臾.(yú)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道德学问。 3下列各句中“师”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 ②吾师道也 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不耻相师 ⑥孔子师郯子
A.①⑥/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⑥ 4.“道”字的意义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5.下列加点的“其”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乎吾前,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爱其.
子,择师而教之 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
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欤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 吾师.
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郯子之.徒,其贤.
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
(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A.•其皆出于此乎
•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8.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D.彼兵者,所以..
禁暴除害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的道理。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句子的朗读。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百工:各种工匠。 D.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经传:经书和传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A.士大夫之则群聚而笑之•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C.不拘于时 •
学于余•)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11.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称代“知识和道理”) .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称代前文的“其子”。) .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称代前文的“童子”。) . D.则群聚而笑之(称代前文所有的“士大夫”。) .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论述择师原则的一组是( )
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⑤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A.①③ B.⑤⑥ C.②③ D.②④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分别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4.下面加点的字与“挈挈而东”中“东”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卒廷见相如 ...C.左右欲刃相如 D.南望王师又一年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A.乃幸见取 被选取 .B.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忧患 .
C.因抗颜而为师 板起面孔,指态度严正不屈 ..D.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对对方的敬称
16.对“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我会受到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 B.不仅我会病的,你也会病的。 C.不仅见到他会生病,也会见到你病的。
D.不仅仅(他)会遭到(世俗)责怪,你也会遭到责怪。 1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自己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识浅陋,因而不敢担当老师的名誉。 B.从孟子生活的时代起,世风就非常不好,人们耻于从师学习。 C.韩愈敢冒犯流俗,招收后辈学生,世俗之人都诋毁他。
D.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韩愈的做法和主张持不赞成态度,自己也不愿像他那样做。 1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
选 择 题 答 案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B项“从兄”的“从”读 cóng ,C项“吐蕃”的“蕃”读 bō,D项“近谀”的“谀”读 yú。)
2.D(D项“道”应为儒家的思想学说或道理。) 3.【解析】 ①⑥以……为师;②⑤学习;③④从师。 【答案】 A
4.A (从师学习的风尚。)
5.C(C项“其”都是作定语,“他们的”。A项第一句中“其”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他”;第二句中“其”作主语,“那些”。B项第一句中“其” 复指,作主语,“他们”;第二句中“其” 作兼语,“他”。D项第一句中“其” 表猜测,“大概”;第二句中“其” 表感叹,“多么”。) 6、提示:B项,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答案:B
7、提示:C项“习”均为“学习”之意。A项前一个“出”为“超出”之意,后一个“出”与“出自”的“出”意思相同;B项前一个“惑”是“疑难问题”之意,后一个“惑”是“糊涂”之意;D项前一个“道”是“道理”之意,后一个“道”是“风尚”之意。 答案:C
8、提示:D项中的“所以”和例句中的“所以”都表手段或凭借;A、B、C三项中的“所以”表原因。 答案:D 9 提示:A项,“师道”,从师的风尚;B项,“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D项,“经传”,经文和解释经书的著作。 答案:C
10、提示:C项,于:被/向。 答案:C
11、提示:D项,称代“曰师曰弟子”的士大夫。 答案:D
12提示:此题问的是“择师原则”,②句说的是老师的职责,④句说的是不从师的害处,⑤句说的是古人从师的风尚,⑥句说的是士大夫不从师的理由。只有①③两句是论述择师原则的。 答案:A
13、提示:C项,引用孔子的范例,阐明的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 答案:C
14.C解析:C 项中“刃”,翻译为“杀”,名词作动词。原句中的“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到东边去。A项中的“上”“下”为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B项中“廷”译为“在朝廷上”,在这里名词作状语。D项“南”翻译为“向南”,名词作状语。 15.B解析:患:毛病,弊病。 16.A解析:结合上下文理解。“病”在这里意为指责、辱骂。 17C解析:“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为书信开篇的自谦之语,故A项错。引孟子的话是为了说明人不能自高自大,当老师的也必须不断学习,且文中有“由魏、晋氏以下”的信息,所以B项错。文中作者对韩愈敢冒犯流俗,招收后辈学生的精神明显是肯定的,故D项错。 18见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常浅近,检点其中,没有值得别人师法的地方。虽然常常好发表一些言
论,写一些文章,但很不敢自信。想不到您从京师来到这蛮夷之地,我有幸被您认为可以取法。我自己估量自己,实在并无可取之处,即使有可取之处,也不敢当别人的老师,当一般人众的老师我尚且不敢,何况是当您的老师呢?
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人为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居住在长安城中,连饭都来
不及做熟,便急切地避开别人的诽谤而东去任洛阳令了,象这样的情形,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份了。六七年前,我被贬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样我才知道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是真的。现在韩愈既然把自己当成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样想难道不是令人难堪吗?不仅我会感到难堪,您也会受到连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什么过错吗?狂咬乱叫的只是那些狗罢了。您揣
3
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
度一下今天天下的人能不像蜀地的狗那样乱咬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而谁又敢于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而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呢?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