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英雄传奇小说与英雄观的演变

2020-03-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夫放费料2009- ̄(-6.8号中旬刊 英雄传奇小说与英雄观的演变 李宏波 (沈阳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文学艺术教研室,辽宁沈阳 1 10136) 摘要:英雄传奇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型, 下.促使民众重拾英雄崇拜心理。此时,人们的崇拜对象 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英雄传奇小说的发展有 转移成反抗英雄.将夺取基本生存权的任务赋予反抗英 其内在的艺术规律,即一直有一种内在力量驱动着它的 雄。当民族危难之际,民众又寄希望于民族英雄。总之,英 前进。这就是英雄观的不断演变。这种英雄观的演变,既 雄产生于民众之中,没有民众的英雄崇拜心理,在小说创 是中国民众文化心理层面的变化.又是小说作者们迎合 作中也不会出现如此数量的英雄形象,这也是为了适应 民众心理做出的自觉的艺术努力.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了 民众的文化心理、审美需求,可以说,英雄形象的演变正 英雄传奇小说不断发展的内在艺术动力。 是以这种崇拜心理为根由,是作家创作与民众审美需求 关键词:英雄传奇小说英雄观演变文化机制 双向互动的结果。 二、英雄观的演变对英雄传奇小说创作的影响 英雄传奇小说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艺术规律,在它不 英雄观.是民众与作家对英雄内涵的一种主观认同, 断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有一种内在力量驱动着它前进,这 投射到具体的小说创作中,就外显为英雄类型的不断演 就是小说中英雄观的不断演变。 变与更替。 一、英雄传奇小说中的英雄崇拜心理 从《水浒传》开创英雄传奇小说这一独立小说类型 中国民众普遍的文化心理中存在着对英雄的极端崇 开始,是草莽英雄的活跃时代。这一时期,是英雄传奇小 拜 这种崇拜登峰造极,甚至冲破了社会法则的普遍约 说的初兴期,占领英雄主阵营的是草莽英雄,这也是草莽 束,成为游离于正统社会的另一个生存空间。民众的这种 英雄在明清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中最辉煌的时期。《水浒 英雄崇拜心理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远古时代。民众崇拜 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扛鼎之作,它的成功单从英雄类型 劳动英雄、创世英雄。阶级社会,出现社会不公.民众生存 上讲即得力于草莽英雄形象塑造,而草莽英雄形象也藉 在等级制度下.生存权受到了威胁,与社会斗争能力的低 此得以辉煌。因为草莽英雄是众多英雄类型中最充满活 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 人,他不仅对蒙古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隐而不 运蹇。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得人轻贱。” 仕.而且在诗作中大量抒写亡国的隐痛,但他亦安然老死 这饱含激愤之情的曲句就是元代斯文扫地、文章贬值的 林下 这并不是说上述元朝禁令只是一纸空文.但执行不 真实写照。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使得相当一部分知识 力却是事实,这与明、清两代实行严酷的思想统治、大兴文 分子沉沦于绝望中无以自救。他们不分蒙汉,无论朝野, 字狱是大不相同的。元朝文网的松弛,为异端、叛逆思想的 集体唱着愤世、避世之歌,或感叹人生如梦、富贵无常,或 萌发、滋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文人们任意选择表现的题 鼓吹流光易逝、及时行乐,或歌咏山林隐逸、任情适意,构 材,痛快淋漓地直抒胸臆,却没有直言贾祸之虞,这也是元 成了一个此起彼伏、交相应和、绵延不绝的时代大合唱。 散曲中愤世、避世思想表现得特别强烈的原因之一。 他们的歌声,唱出了一代文人的愤慨和无奈.唱出了对高 总之,一代文艺思潮的形成,是由于多种因素促成 清人格和自由人生的理解和追求.在高蹈飘逸的语言形 的,不能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式中,隐含着对黑暗现实强烈的憎恶和疏离意向 还需要指出的是,元代文人既有不幸的一面.又有其 参考文献: 幸运的一面——他们享有高度的思想自由、精神自由、创 [1]王季思等.元散曲选注・前言. 作自由。《元史・刑法志》曾经规定:“诸妄撰词曲,诬人以 r21钟嗣成.绿鬼簿. 犯上恶言者,处死。”“诸乱制词曲,为讥议者,流。”有人根 『3]元史・太宗本纪. 据这些律条,认为元代统治者对文人的钳制是极为严酷 『4]陶宗仪.辍耕录. 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元代法治不严.号令多变。元人 [5][6][7]元史・世祖本纪. 郑介夫在《太平策》就说过:“今者号令不常,有同儿戏,或 『81元史・成宗本纪. 一年二年,前后不同,或纶音初降.随即泯灭,遂至民间有 [9]谢叠山.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一紧二慢三休之谣。”从现存的史料来看,终元一代未见有 [10]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十四). 人因作词曲而招杀身之祸的。著有《隆吉诗抄》的梁栋在至 [11]元史・高智耀传. 元二十七年曾遭诗祸,但他不但没有被杀,反而声名益著; 『12]王粲登楼. 林景熙、谢翱、郑思肖等都是宋末元初有名的具有民族气 [13]胡祗通.民间疾苦状.紫山大全集(卷二三) 节的文人,他们的态度对元统治者来说可谓顽固至极.但 [14]钟嗣成.南吕・一枝花・自序丑斋. 却无一人遭迫害镇压;元好问是由金入元有名的官僚文 [15]无名氏.朝天子・志感. 9 2009-ef-6 ̄号中旬刊夫放费 力、最具反抗性、最具英雄气质、最少精神羁绊的群体.最 符合英雄崇拜的心理。《水浒传》后,草莽英雄形象就再也 没有成为英雄小说的主流描写对象.而逐渐沦为其他类 型的陪衬,但草莽英雄却贯穿英雄传奇小说创作的全过 程。各个时期都存在这一形象类型,足见它的艺术吸引 力,只不过其地位有所下降而已。 从杨家将故事开始,出现将门英雄形象系列,到说唐 系列,将门英雄成为主要的英雄类型。这一英雄类型渐渐 失去草莽英雄阶段的朝气,但它却是正统社会的一部分, 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缺少草莽英雄的反抗性, 却拥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拥有部分官方话语权。在一 定程度上,较草莽英雄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中国民众的传 统文化心理对忠臣良将有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普遍认同. 因而这类英雄形象也获得了民众与官方的双重认同,得 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以他们为主角的英雄传 奇小说。 自《飞龙全传》始,出现天子英雄的形象,如《飞龙全 传》中的赵匡胤、《英烈传》中的明太祖朱元璋。他们前期较 将相英雄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后期掌握着绝对的官方话 语权。民众对这类形象也有心理认同,希望自上而下成为 英雄的世界。让帝王英雄成为他们利益的代言人,只不过 这种愿望随着他们登龙成功而彻底破灭。它的出现体现出 一种进步创作倾向:从草莽下层到将相上层的潜移后又开 始向下层回归,英雄不再为清一色的贵族所垄断,出现平 民英雄.英雄多元化发展到后来.开始了英雄平民化,或者 说是英雄的泛化,尽管这一趋向因作品数量不多、影响较 小而不那么明显.但这种回归趋向却是客观存在的。 三 英雄观演变的文化机制 英雄观的演变,有力地推动了英雄传奇小说的发展 与创新,这种演变是诸多历史、文化动因的结果。 (一)文人主体创作意识的惯性转移 创作主体(作家)与文本(作品)及接受主体(读者),三 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其中作品是创作主体意识与情思的 载体 英雄观的演变即由于创作主体创作意识的惯性转 移.当作家们认为草莽英雄形象从题材内容到艺术表现已 挖掘殆尽.很难有所突破时,艺术创作自觉性规律促使他 们另辟天地,正如宋人在唐诗面前另开宋词一般;将门英 雄走入程式化,又引入帝王英雄,使创作空间进一步扩大。 《水浒传》是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对主体创作意识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辟的草莽英雄乍一出现就登上 顶峰.留给后世的创作空间狭小,迫使他们转而塑造新的 英雄形象,而草莽英雄形象的巨大艺术魅力又使他们难 以割舍,从而使草莽英雄形象贯穿各个时期,成为其他英 雄形象的陪衬.从杨家将的孟良、焦赞,说岳的牛皋,到 《飞龙全传》的郑恩,草莽英雄形象以它固有的艺术魅力 为其他英雄形象增彩添色。 (二 )民众接受心理的客观需要驱动 作品的形式不仅受到作家的主体创作意识影响,而 且受到接受主体审美需求的驱动。作品创作必须考虑接 受主体的审美意识,甚至迎合其审美需求。作家迎合受众 的英雄崇拜心理塑造出草莽英雄、将门英雄、平民天子英 雄等类型。 中国民众对皇权有认同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继而忠臣良将获得普遍认同,对草莽英雄,也希望他们最 终成为朝廷的忠臣。在招安之前,民众实际已把他们默认 1O 为“在野”的忠臣。而杨家将、岳飞这样的世代忠臣家族的 事迹,则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深远。民间对其崇拜与敬 仰达到神化地步,如岳飞被神化为武曲星。对梁山后代的 认同是对英雄血统的敬仰,是将门家族英雄期待的表现, 期待英雄代代相传,与奸臣的斗争有连贯性。因而,民间 传说往往给英雄杜撰出诸多后代.而这些后代在正史记 载中均不见或不详,这种奇怪现象可能与中国人传统的 血亲意识有关。民众接受心理促使作家适时推出将门英 雄形象系列,打破后《水浒》时代草莽英雄形象塑造笔力 不足带来的尴尬局面.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在默契的和 谐中达到双赢,成果则是一大批将门英雄小说的问世。 (三)大变迁时代背景下的民族性抒怀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的对 立,南北对峙和战争所产生的民族危机和国土分割的沉 重压力.其间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王朝带给汉族民众的 心理迫压和民族之痛.都促使民众产生了不可回避的民 族性抒怀,明清英雄传奇小说则体现了这种民族性抒怀。 从《水浒传》的梁山抗辽到《后水浒传》的李俊抗金,已昭 显这种英雄传奇小说的民族情结。到后来,民众已不满足 于草莽英雄的民间抗击,从杨家将的抗辽击夏、南讨南 蛮、东平闽越,到岳飞的抗金,说唐系列薛仁贵的东征西 讨等故事.在捍卫汉族政权的过程中.大长了中原汉族的 意气。给数百年来压抑沉闷的民族感情中注入兴奋剂,振 奋了民族精神,某种意义上也抚慰了受伤的民族心理,当 然这在今天看来有民族狭隘主义的倾向。 (四)政府高压毁禁下的夺路求生 英雄观的演变还受官方对《水浒》为代表的草莽英雄 小说不断禁刊的影响,政府的高压禁毁迫使作家另辟新 径。《水浒》问世后,草莽英雄的反抗精神深深影响中国民 众.引起封建统治者的极度心理恐慌,明清两代均毁禁 《水浒》,史料可证: 清,王杰等《钦定学政全书》卷九书坊禁例: 乾隆十九年汉淮,《水浒传》一书,应伤直省督抚学 政,行令地方官,一体严禁。(据清乾隆五十八年刊本) 由于政府的高压毁禁。小说作者和书坊主为了让自 己的小说能够获得官方的认可,不得不将“英雄”转移到 开国将相、一朝开国君主上来,对其歌功颂德。小说获得 了生存权.作者拥有了话语权,而书坊主的牟利目的才有 了实现的可能。这似乎可以解释《水浒传》后英雄传奇小 说的创作出现长时间的空白,而英雄观演变后,却出现了 一大批英雄传奇小说之作。《水浒传》在明清两代遭禁,可 以说是统治者在时时调整着文人创作队伍,迫使他们改 变创作思路,走上统治者为之设定的轨迹,英雄传奇小说 初兴时的蓬勃生气和英雄的反抗精神渐渐销蚀,而走上 功利忠义的套路。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发现多种因素促成英雄传 奇小说中英雄观的不断演变,这一内在驱动力在作品中 外显为英雄类型前后更替,同时,也推动了英雄传奇小说 的不断前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12. [2]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12. [3]林薇.清代小说论稿.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