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苏
来源:《管理学家》2021年第02期
[摘 要] 基于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产品在调试、军检等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外协配套产品质量问题及问题对整机交付影响的现实,文章从对批产产品项目管理的实践出发,结合国(军)标对军工产品外协的相关要求,提出了对外协产品质量控制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 外协;产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03-0031-03
随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批产产品的生产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批产产品在可靠性、安全性和先进性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产品的设计配套单位在批生产外协过程中能否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成为外协能否成功的关键[1]。而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批生产管理的实践过程来看,很多厂家的外协配套产品质量控制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因为外协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整机军检交付计划被严重影响的事例,因此,笔者想从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及质量改进三个方面,谈谈对外协配套产品的质量管理的一些浅显认识。 一、质量策劃 (一)外协单位的选择
外协单位是批产产品的直接生产单位,除在生产能力、工艺水平、专业规模等方面应具备相应的水准外,外协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人员质量意识、质量文化背景都将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2]。
1.外协生产单位的资质
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对产品生产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承担批产产品外协生产的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此外根据生产任务的特点,还有可能要求生产单位具备环保、职业安全、保密等方面的资质。 2.相关标准的选用与执行
批产产品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相应的规范、标准和要求。生产单位在生产准备、产品交付、运输的各个环节中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标准并严格执行,是外协单位质量管理能力的重
要体现。当外协单位遵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组织策划等一系列管理时,才有可能生产出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适合客户使用的产品。 3.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的拟定与贯彻
我国的国(军)标中明确要求,外协单位在接受生产任务后,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完成产品质量保证。设计单位可以通过对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的审查,尤其是根据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外协单位的产品质量保证水平和能力进行评估。生产单位根据评估的内容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的变更,对整个产品全流程状态进行多方面的策划,使之可以合理地适用于评估内容要求。 4.军代表的监督
军代表传达最终用户的使用意见,军代表除了对产品的生产质量进行把关外,对设计需求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对于外协单位的选择也应该考虑到军代表的监督力度和水平。 (二)合同的签订
确定外协单位后,签订批生产外协合同应符合相关国(军)标、航天标准的要求,在合同中应明确提出相应的质量条款,如最终产品应达到的质量等级、考核方法;合同签订双方质量责任划分;生产过程中选用的标准、应用质量工具的种类和方式;质量控制环节的设定和实施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原有的合同上双方可以签订附属协议或者补充合同,详细说明设计生产过程中的实验费用、破坏性材料费用等费用,属协议或者补充合同的签订不影响主要生产过程。
(三)建立业务与信息沟通的渠道
良好的业务接口能够保证设计单位提出的质量要求,在生产任务执行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能够迅速反馈到设计单位的相关部门,质量信息的传递应满足规范、及时、准确、连续等原则的要求,在批生产任务开始前,应明确不同类别、不同等级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式。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或者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可以提出更加详细的要求,例如作业指导书,标准化生产工艺;等等,同时提出符合要求的产品质量验收大纲,便于后续的质量确认和验收,防止产品生产出现过多的问题[3]。 (四)配套与生产方的技术交底
设计和生产方的相关人员需要就产品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及生产流程、生产工艺进行讨论和沟通,进行“技术交底”活动。对于那些结构复杂或技术状态有较大变化的产品,尤其需要
开展“技术交底”活动,这样有利于设计思想的落实、现场质量信息的反馈,便于设计人员不断改进设计、完善设计文档,进而提高产品的经济性、可制造性等质量特性。
关于“技术交底”的活动不限于文字资料,还可以给予相关方影像资料,或者双方面对面交流,这样更加适宜确认产品的技术状态,可以达到信息的有效传递。在产品生产之前采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便于外协单位了解和掌握产品制造信息,也便于问题信息的反馈。 二、质量控制 (一)生产准备评审
生产准备评审一般由外协单位组织,由设计单位代表、外协单位相关专家及军代表共同组成评审组,评审的重点是审查物资备料、生产工艺、人员、生产必需的工装设备以及仪器仪表的计量,质量保证大纲拟制、产品交付流程的制定等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确认生产和试验设备处于计量有效期内,功能、性能满足生产试验等环节的使用要求;针对本批次产品的重大工艺技术状态变化、试验方法的改变是否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的相关部门。 (二)技术状态的控制
设计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控制产品的技术状态:
1.严格控制产品设计图纸的更改,任何对于图样资料的改动都必须经过必要的设计审批程序。
2.严格控制产品超差回用、原材料代料、产品转批使用。超差回用的审批应谨慎,原材料代料要坚持以高代低的原则,产品转批等手续必须经过设计人员书面认可。
3.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重大质量问题的归零,都必须通报设计单位,由设计人员参与处理并提出最终的处理意见。 (三)首件鉴定
首件鉴定组由设计、生产、军代表及相关专业技术专家组成,鉴定的项目由设计和外协单位协调确定,并在批生产质量保证大纲中進行明确,必要时列入检验验收细则中。首件鉴定的范围包括5种情况:1.研发产品样机评审定型后、首次批量生产前;2.新产品首次批量生产;3.现有产品主要升级;4.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采用新工艺、生产场地发生变化、产品的原材料变更导致产品的质量特性可能发生变化、生产设备和关键工装发生重大变化、有资质要求或操作者技能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工序其人员发生变化、产品原材料和关键工序零部件的供货商发生变动;5.产品BOM表中定义的A、B类产品。
(四)产品的验收
设计单位在产品验收过程中除了检查产品生产的相关记录外,必要时还应亲自参加产品的试验考核或组织开展独立的验证试验。验收组由设计、生产、军代表、相关专业专家等组成,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关注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处理纠正情况,产品质量保证大纲中相关内容的落实情况,技术文件中提出的试验项目的完成情况等。关于产品性能指标,除了在正常条件下能够完成相应的功能,也要考虑其在高低温、干湿度及不同气压等极限条件下的功能和性能。 三、质量改进
(一)对客户的售后服务
这里所说的客户既有作为总体单位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也有最终使用单位的部队。对客户的服务,除了要出具必要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外,还应提供使用说明等文件,组织相关培训,开展产品调换和维修服务。在产品交付最终用户后,在使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应该有统一的渠道进行反馈,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客户服务和产品维修服务的质量是产品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只有了解产品的使用情况、倾听客户的声音,才可能发现产品的潜在问题,进而完善设计、改进生产、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二)设计上的改进
产品在经过一个批次的生产之后会发现一些需要修改与完善的细节,甚至发现一错误,比如数据的标注不清晰,某些原材料、零配件需要替换,某些设计细节加工困难等。这些问题都应该进行总结,并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改与完善,以利开展后续的生产任务,产品交付后,使用方也会提出相关的意见,在设计上可以通过对产品功能、性能的扩充和改进来满足用户的使用,同时也应该在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 (三)生产上的改进
批生产外协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的过程。外协单位的质量改进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艺上的改进;二是生产及试验设备上的改进:三是生产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外协单位的质量改进主要由生产单位负责开展,但设计单位也应关注其改进的情况。 四、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标准的选用
批生产外协过程中选用的标准应该统一,对于型号产品,主要是在国(军)标的基础上开展,即产品的生产、检验交付等环节都应符合国(军)标中的相关规定。对于外协单位来说,选用的标准是为了达到要求质量的目标,也是对企业中重复出现的管理工作所规定的行动准则。选用的标准是企业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手段。管理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生产经营工作标准。它是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工作的工作程序、办事守则、职责范围、控制方法等的具体规定。
2.管理业务标准。它是对企业各管理部门的各种管理业务工作要求的具体规定。 3.技术管理标准。它是为有效地进行技术管理活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而作出的必须遵守的准则。
4.经济管理标准。它是指对企业的各种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协调处理所作出的各种工作准则或要求。
(二)外协过程中质量问题规律
在一般情况下,首批产品在生产外协的过程中,因为工艺新、工人缺乏经验,各类质量问题中工艺问题的比例相对较高,随着生产批次的增加、工艺技术的改进,各类质量问题中工艺问题的比例不断下降,而潜在的设计质量问题的比例相对增加。因此,对批生产外协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应该有意识地分析其发生、发展的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改进效果。 (三)重点控制的方法
对于产品外协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依靠外协单位,而设计单位重点控制环节包括“技术交底”、事关重件的质量控制、产品的验收等,而具体的控制环节与方法则根据不同产品的具体特性来确定。 五、结语
产品外协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通过生产外协能够整合协作双方的资源,强化设计与生产单位各自的优势,有利于在竞争激烈的军工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和经济效益。总体单位作为产品配套的责任单位,在生产任务外协的过程中应严密监督外协生产的质量动态,不断发现外协质量的发展规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最终通过对生产单位的选择及对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把握,达到对整个批生产质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黄婧,王钰,高继宁.基于风险管理的项目分级管理方法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0):8-9.
[2]黄文洲.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契约化管理方法研究[J].经贸实践.,2017(06):222. [3]施筱维.浅析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9(06):30-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