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5 Reading 教学反思
每一次开课都是反思自我的机会,每一次开课都是提升自我的契机,每一次开课都是经验的积累,每一次开课都必有收获的。
【教学反思】
第一次试上
1.Pre-task
在猜动物名称的环节,运用的方法是给出英文描述,让学生猜出名称,教师感觉自己说的很多,学生只需要叫出动物名字,简单没有新意,无法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单词教学时,一部分是利用图片来教授单词,另一部分是单词和词义匹配,方式较好,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印象也比较深刻,但其中一部分要精简,比如讲northwest的时候,其他方位词只要会读即可,不要花很大的力气去讲解。
2.While-task
设计课堂环节的时候,基于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性,所以设计的活动尽量由浅入深,由问问题→True or false→找每段大意→完成图表,完成整个信息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但在问题的环节,一开始设计的三个问题(1. Can birds live comfortably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Why or Why not? 2. Who built Zhalong Nature Reserve?Why? 3. What are members of our Birdwatching Club going to do?)过于复杂,学生难于一下找到答案。尤其是第一问和第二问中的Why? 对于第一遍阅读来说太难。
3.Post-task
阅读文章学完之后,对于本课题的谈论既能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人与动物的关系,从而达到思想境界的提升。但由于话题的局限,一些话题要讲的内容并不多,如设计标语,只要简单一句话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学生表达非常不错,延伸出的内容很广泛,有很多超越了教师事先的考虑,但缺乏画龙点睛式的总结。
4.The whole class
整堂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任务型活动的特征,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共享资源,互助合作,从做中学,在学中用。它不同于一般的课堂练习,而是侧重于对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实现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准备不充分,对学生估计不足,在中间课文处理上草草过场,急于完成任务,以至于最后反而多出时间。遗憾是没有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环节中,以后要牢记无论有怎样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刻不要忘了对孩子思想的净化,对美的爱护与追求。
第二次试上
经过第一次尝试,我更明白了布置的语言任务要贴近生活,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通过完成生活中具体任务来练习目标语,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的效果就能提高。之前的课堂设计说教的味道太浓,而离学生的实际趣味相去远了些,并发现课堂时间分配的不合理,因此作了以下改动。
1.Pre-task
在复习单词的时候,采用根据图片猜动物名称,并把图片遮掉,每次出现一小块,让学生竞猜,并且同时问学生为什么这么猜,依据是什么,由此达到让学生描述的目的。学生一开始就达到一个小高潮,很快把自己融入到课堂氛围中,保证了之后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在教授新单词的时候,更多地用操练来代替讲解,为下面的课文阅读作好了充分的铺垫。
2.While-task
在听读的第一遍,改用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从而真正做到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但发现原有的为每段找标题的环节过于拖沓,并且没有太多意思,取不到应有的效果,经过考虑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改为段落大意排序。
3.Post-task
在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加入总结 “What can we do for birds?”并就标语达成全班共识。
第三次正式上
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
1. 借助于多媒体信息资源,加大了信息输入量,各个任务显得更有趣味性,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有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2. 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在体现真实性的同时,更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交际性,科学性和可拓展性。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都得到了训练。任务的排列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和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
3. 在课堂教学同时,不忘思想教育,建议学生从自身做起爱护动物,保护湿地,达到思想境界的升华。
4. 注重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5. 因为本课是阅读课,在信息输入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指点,如能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的时候,语言过于贫乏,缺乏感染力,应该考虑有针对性,体现个性的评语。
2. 完成各个任务的同时也受到任务的限制,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显得课堂热闹但没有深度,回答踊跃但思维缺乏创造性。
经过三次上课的磨练,我对基于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探索有了更大的兴趣。 今后,我会继续努力,设计语言任务将坚持贯彻“真实性”和“交际性”原则,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行动起来,实现 “Learning by doing”,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