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设计
中宁二中 吴建东
教材设计说明: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浮力的概念和研究浮力的规律。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体会和感悟实验的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用科学的观点和态度来研究浮力问题,认真思考,主动学习。体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过程。
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 过程,学习“等效替代”的方法。 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 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阿基米德的 故事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科学真理的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体验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发、实验探究为主。 四、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应用。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槽、易拉罐、烧杯、小桶、木块、弹簧测力计、滴管、钩码、石块、量筒。
六、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观看课件:轮船、天鹅为什么会浮在水面?
2、演示:把石块、木块投入盛水的水槽中,石块下沉木块上浮那么石块受到浮力吗? 教学设计说明:在教师引导下,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大量浮力现象并提出与浮力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实验探究过程
1、猜想: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把易拉罐按入水槽中体会易拉罐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 变化。引导学生猜想浮力的 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很容易想到: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
说明:为寻求问题的答案,把握探究方向,教师通过分组实验引导学生 感受浮力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使实验的 针对性更强。
2、看课件:在弹簧测计的下面悬挂一个铝块,把铝块浸入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读数。这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为下面的探究做准备 3、设计实验:
(1)明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计划,明确以下问题: (2)明确探究所需的材料用具,如弹簧测力计、烧杯 等。 (3)明确如何测定浮力的大小。
(4)确定整个实验是否设置对照组及设置方法,是否需要重复及次数。 (5)选择实验记录表格。参考表格: 项目 在空气中 次数 1 2 3 弹簧测力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石块所受浮力F0 小桶重G1 水桶和水比较F0与G0总重G2 的关系 G0 = G2-G1 计的示数G 的示数F (6)预期探究结果。 (7)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设计说明:实验器材的选择可根据课本图14、5—3,也可采用滴管、量筒自行选择;实验表格设计不拘一格,只要清楚的记录了实验数据就应肯定。这样设计增加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与开放性。
4、按计划进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表格。
参考方案: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2)按图14、5-3所示将烧杯中倒满水,将石块部分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F。计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F0=G-F。
(3)测出桶和水的总重力和桶的重力,计算石块排开水的重力G0 。 (4)比较石块受到的浮力F0和它排开水的重力G0,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5)重复上面的 实验,将(2)中“部分浸入”换成“全部浸没”,同时比较F0和G0。(想一想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6)将上面操作(5)中的“全部浸没”换成“浸没得更深些”,再次比较浮力F0与排开水的重力G0的关系。(想一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是否有关?)
(7)整理器材:将实验器材恢复原状,将水倒入水池,烧杯擦拭干净。 5、分析讨论
(1)实验完毕,抽取三组实验数据,请学生分析思考,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那些因素无关。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呢?
(2)除了上述实验方法外,你还有其他的实验方案? 6、动手动脑学物理:
(1)同样重的铁块甲、乙浸没在水中,乙浸没在煤油中,哪个铁块受到的浮力大?为什么?
(2)动手做鸡蛋在自来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的实验,试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7、作业设计:动手动脑学物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