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论文

2022-07-28 来源:客趣旅游网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蒋婷婷

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二是由学习动机、意志、习惯等组成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占比重较大,阅读习惯又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阅读习惯的概念,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习惯;阅读;培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二是由学习动机、意志、习惯等组成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占比重较大,阅读习惯又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学习习惯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1.学习习惯的概念。学习习惯是人类习惯中的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语文阅读习惯又是阅读习惯的一种,是学生在较长时间的语文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干扰的学习行为和方式。由于这种行为的稳定性,它必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它不仅能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更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2.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环境可以使人改变,社会因素、集体因素和家庭因素等是影响阅读习惯的重要因素。社会因素。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从原来考察学生的成绩变为现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这意味着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应改变,除了比如听课习惯、作业习惯等传统学习习惯的培养,还得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质疑等能力。集体因素。教师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而且还能缓解学生的焦虑,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阅读习惯形成的因素之一。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树立品德高尚、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典范,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在集体中,充分利用同学之间合作与竞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因素。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欲教子先正其身,孩子善于模仿,父母正是孩子长期模仿对象,父母的品德、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各方面的习惯都会孩子有很大影响。

二、小学各阶段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一、二年级是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三、四年级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五、六年级是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同阶段重视培养不同阅读习惯。

1.小学一、二年级阶段。低年级学生好说好动、注意力不持久、逻辑思维不发达,还有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从这些特点来看应主要培养学生听课、写作业方面的习惯,这两方面的阅读习惯对以后的学习有重要作用。培养该阶段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精彩引入、巧用多媒体、重视动手操作、设置游戏活动等方面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作业是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利用,积极认真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学生做题时要明确要求;老师课堂上要表扬作业做得好的同学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最后有家长的指导和监督。

2.小学三、四年级阶段。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处于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这个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用多

种方法解决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让学生明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当全面、灵活的思考。

3.小学年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主要培养的语文阅读习惯有:实践习惯、反思习惯、归纳总结习惯、和自主阅读习惯。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老师应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语文,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要合理的设置错误、利用错误,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错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老师应当督促学生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容易做错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查找原因,避免错误再次发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在教学中,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视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以及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三、总结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培养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个阅读习惯要持续性地培养,不断提高对学生在某个习惯上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到习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