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日照绿茶

2021-05-07 来源:客趣旅游网


日照茶园风光

1

日照绿茶简介

日照绿茶属于曲条型绿茶,产于山东日照市。日照是“日出曙光先照”之意。

日照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东临黄海,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由于地处高纬度,这里生产的绿茶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测定,其中儿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南方茶同类产品高13.7 %和 5.3%,具有“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特色。 20世纪70年代,我国茶叶专家引用南方比较抗严寒的品种在日照、莒县、临沂等地进行试种,同时采取一系列保护过冬的措施,使南茶北引获得成功。 日照绿茶采摘一芽一叶或两叶的初展芽叶为原料,做到“四不采”,即:紫芽、病虫叶、雨水叶和露水叶不采。精心制作加工而制成的成品茶,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在山东当地的消费者中已经建立了较高的信誉,认为该茶具有“绿、香、浓、净”的特点。 绿茶 日照市自1966年“南茶北移”成功,现有茶园面积12万亩,年产茶叶1500吨,占山东省的50%以上,是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产量连续六年列全省第一,素称“北方第一茶”。其中东港区巨峰镇1000亩有机茶已通过欧盟国际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了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该市东港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建立北方茶叶生产基地的协议,双方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并多次邀请中国茶叶研究所的专家、教授来东港区指导茶叶生产,定期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双方合作建起了江北唯一的一个千亩茶叶示范园,从南方引进了龙井43、福鼎大白茶等10余个国家级无性系良种。茶叶技术人员相继攻克了十多项茶园优质丰产技术难关,完成了高效设施栽培等科研项目,并推广了扦插繁育、

配方施肥、合理修剪等新技术,使茶园面积不仅在规模上迅速扩大,而且在茶叶品种质量优化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建立茶叶加工龙头是实现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一批茶叶加工

2

厂相继建立。日照“雪青”作为山东省著名商标,日照市的绿茶名牌,率先成立了公司,建立了茶叶基地。日照绿茶公司投资280万元建起了年产10万公斤茶叶的日照绿茶加工厂,兖州矿业集团与茶叶大镇巨峰镇合作建起了日照逢春茶厂。日照绿茶公司与日照市发达实业公司合资,投资1300余万元,按绿茶出口国际标准,建起了年加工能力为20万公斤的大型茶叶加工厂——日照市茶叶贸易有限公司茶厂。

知名品牌 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的兴起,还促进了茶叶加工质量的提高,到目前,全市先后有几十种茶叶获得市、省及国家级优质茶称号,有十几种茶获省优、部优和国际金奖。其中,“雪青”被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其它的还有“河山青”牌、“浮来青”牌、“逢春”牌等。其中,日照绿茶公司生产的“河山青”牌碧绿茶在第29届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银奖,被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国家级名牌产品,与历史名茶碧螺春齐名! 大棚茶和无公害茶 日照市近几年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冬季采用茶叶反季节栽培方法,建起冬暖式塑料大棚生产茶叶,所产大棚绿茶每年在春节前上市,大大提升了日照茶的知名度。日照市在茶树栽培、管理、科研、试验、示范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尤其在茶树无公害栽培方面,采用农业防治、物

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措施,杜绝使用农药,重施有机肥,全区5万亩茶园己发展成为生态茶园,所产绿茶获绿色食品认证。

绿茶栽培技术

1、绿茶优良品种引进的基本原则

一个好的品种引种到适宜地区种植,其经济效益成倍数提高,但如果引种到不适宜的地区,不仅不能发挥其优良特性,还会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品种引进必须注意以下5点:

(1) 注意引进品种的适应性能

不同绿茶品种有不同的最适生态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气温。如果引进地区的生态条件超出了品种的最适范围,良种就不能充

3

分表 现其优良性状,使引种失败而造成损失。一般来说,引进地区与良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纬度尽可能相近,并选用抗寒性强、适应能力强的品种,这样引种比较容易成功。

(2) 要考虑品种适制性

茶树不同品种的芽叶外部形态特性及化学成分含量与比例不同,制成茶叶外形和内质特点也有差别,各个品种都有特定的适制性,在名优绿茶产区引进的品种应尽量选择具有芽叶小、发芽密、芽头壮、早生、抗寒性强等特性,生产毛峰类名优茶宜采用芽叶茸毛多、色泽绿的品种,而制作龙井、旗枪类茶叶,则需茸毛较少的品种。

(3) 做好多品种合理搭配

在一个生产单位中将不同发芽期和不同特性的品种按一定比例搭配种植,这种栽培方式可提高茶叶品质,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品种的搭配首先可按发芽期的早、中、晚搭配,以利于错开春茶开采期;其次不同品种的品质各有特色,适制的茶类也不尽相同,按品种的品质进行合理搭配,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品质;第三,种植单一的无性系品种容易遭受病虫害和气象灾害的危害。综合来说,一般就品种的萌芽期来说,特早生品种占40%,早生品种、中生品种各占30%左右,这样结构比较合理。

(4) 要选择合适的引种季节

一般地说要与引入地的雨季相一致,在雨季前夕或开始时引种,容易成功。一般北方地区适宜在气温适中的秋末冬初(10月底—11月初)或气温逐渐回升,雨水逐渐增多的春季(3月—4月)引种。

(5) 要做好苗木调运

苗木在运输前要做好产地危险性病虫害的检疫工作;途中要防止日晒风吹,最好使用专车运输,在苗木上覆以稻草和蓬布防日晒风吹;长途运输时,苗木根部还要用黄泥水浆沾根或填充苔

4

藓、地衣等物保湿。此外,苗木到达目的地后应及时移栽,尽量缩短自起苗到移栽完毕的时间,以保证成活。

2、优质高效茶园建设规划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经济寿名长,前期投入多,因此,在准备建设新茶园之前,必须首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新茶园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对建设新茶园的经济效益前景进行科学的论证。新茶园建设规划要做好选址与规划工作

选址 首先要符合茶树的生长特性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选择气候适宜,年均温度达13度以上,活动积温在3500度以上,年降雨量约为1500mm左右的地域,土层深厚、土壤PH值在4.0-6.5之间、交通相对便利、没有严重污染源、附近有水源、坡度不超过30度的地方建立新茶园。

规划 按照实际情况,划区分块,设置茶园道路;因地制宜建立蓄、排、灌水利系统;

提出园地开垦方式和方法,如确定是否需要修筑梯田,是采用人工还是机械开垦等;注意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营造茶园防护林、行道树网或遮荫树。

3、绿茶种植技术

1、)确定合理种植规格

以中小叶种栽培为主的地区,主要有单条栽和双条栽两种。

(1)单条栽:一般的种植行距1.3-1.5米,丛距25-33厘米,每丛种植2-3株,每亩用苗2500-4000株。在气温较低或海拔较高的茶区,行距可适当缩小到1.2-1.3米,丛距缩小到20厘米左右。

(2)双条栽:在单条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植方式,每2条以30厘米的小行距相邻种植,大行距为1.5m,丛距为25-33厘米,每丛种植2-3株,每亩用苗4000-6000株。与单条栽相比,

5

双条栽具有成园和投产较快但同时保持了日后生产管理的便利性,目前已逐渐成为北方中小种地区主要的处植方式。

2、)种前整地与施基肥

茶树能不能快速成园及成园后持续高产,首先是以种前深垦、种前基肥来决定的;种前深垦既加深了土层,直接为茶树根系扩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又能促进土壤进行一系列的理化变化,提高蓄水保肥能力,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深垦结合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更能发挥深垦的作用。

种前未曾深垦的必须重行深垦,已经深垦的,则开沟施入基肥,按快速成园的要求,应有大量的土杂肥或厩肥等有机肥料和一定数量的磷肥,分层施入作基肥。生产实践中的种前基肥用量相差较大,按大多数丰产栽培经验,种前以土杂肥为基肥应不少于15-25吨,磷肥50-100公斤,结合深垦,分层施于种植沟中。平整地面后,按规定行距,开种植沟

3、)茶籽直播

(1) 播种时间 南方地区11月底至次年3月均可播种,而北方地区则因土壤封冻,宜在3月中下旬播种,一般不要延迟到4月中旬以后播种。春播时应注意保管好茶籽,要保持适当的含水率,防止微生物污染和鼠、虫害。适宜的保存温度为5-7度和60%-65%的相对湿度。

(2) 层积催芽 催芽可达到提早出土和提高出苗率的效果。将浸水饱和的茶籽和湿润的沙子(以手攥不出水为宜)按一层沙子一层茶籽堆藏,沙堆不要高于60cm,否则透气

性差,容易沤烂茶籽。堆藏20天左右,随时检查茶籽发芽情况,待一半的茶籽露出胚根时就可播种

(3) 播种密度和深度 整好地以后,开好种植沟,浇足水。采用条式等距离穴播,株距25-35cm,每穴3-5粒左右,播种深度3-5厘米,覆好土。

6

(4) 加强苗期管理 主要有及时除草、抗旱、防冻、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4、)苗木移栽

(1) 移栽时期 田间圃地育成的茶苗,要选择茶苗地上部处于休眠时期进行移栽,有利于茶苗成活。同时,还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避免在干旱和严寒时期移栽。根据我国茶区的气候与生产情况,移栽可在秋末冬初或早春时进行。秋末冬初移栽有利于茶苗的成活,这是由于此时地上部虽然已经停止生长,而根系生长还在继续,茶苗越冬后,根系在翌年春天可较早进入正常生长。但是在冬季干旱或冰冻严重的地区,以选在春初进行较好,这时温度低、雨水足,栽后浇水数量和次数都可减少。

(2) 移栽技术 茶苗移栽前,先要在待种植的茶园内开好沟,沟深35cm左右,施下底肥,然后选择无风的阴天起苗定植。实生苗的主根太长,可以剪短些;扦插苗在取苗

前一天要浇湿圃地,以减少取根苗时伤根。从外地调运的茶苗,要注意包装与通气,并浇水提高其成活率。也可用黄泥浆沾茶根来提高茶苗的成活率。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后覆土踩紧,防止上紧下松,使泥土与茶根密切结合。移栽后若连续晴天,一般隔3-5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要浇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湿润。

(3) 做好保苗、补苗工作 茶苗移栽后,一般生长幼弱,根系浅,抗旱力差,因此要做好护苗工作。一般可采用铺草或浅耕来提高抗旱能力,以采用铺草防旱效果较好,比未铺草覆盖的茶园茶苗成活率提高20%以上。如果有缺苗的地方,应该及时补苗,必须是同龄茶苗,一般就地间苗补缺,或用“备用苗”补缺。补缺的方法和补后的管理,与移栽茶苗一样。

(4) 及时防治病虫害 幼龄茶园由于苗木移栽前后生态环境改变,加上初期苗木生长势较弱,对病、虫的抵抗力不强,因此应加强病虫害防治。这在以后的病虫害防治中详解。

7

茶苗如何移栽

茶苗移栽时期最好是在茶树停止生长的秋季或翌年早春,因为秋、冬季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地下部分的根系生长旺盛,10月下旬后移栽有利于迅速恢复根系,使茶苗在下一年能尽快恢复生长。若秋季干旱严重,可在翌年早春雨水逐渐增多又无冻害时移栽,可提

高移栽后茶苗成活率。茶苗应选用无性系良种,要求苗高25厘米以上、 主干基部粗3~4毫米、无病虫害的1龄苗。起苗时尽量少伤根、多带土。若晴天起苗,应在前一天将苗地淋透水,以保证起苗质量。起苗后用ABT生根粉3号,浓度为1X10负5次方(100千克水放1克生根粉)的溶液进行浆根,促使茶苗根系恢复,提高茶苗成活率。 667平方米面积种植茶苗密度为4000~8000株,采用单行条栽的行距为1.5米,丛距为0.33米,每丛种3株,双行条栽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5米,小行距0.5米,丛距 0.33米,每丛种3株茶苗。移栽前先准备好2根长绳,在每根绳上按33厘米长逐点打上标记,将打好标记的绳子固定在种植沟两端,定下茶行及茶丛的位置,然后按标记逐点挖种植穴。穴深20厘米左右,一人挖穴,一人种苗,边挖边种。种苗者一手持3株苗,苗与苗要分开,一手在种植穴中铺平根系, 使根系能自然舒展,然后回土覆盖,将土按紧实,埋土过半时淋足定根水,待水渗透完后继续加盖一层厚约3~5厘米的土, 不能深或过浅, 以便于茶苗尽快恢复生长,并提高茶苗成活率,茶苗种植时,种植沟的平面要低于原梯平面5厘米左右,保留一浅沟,利于抗旱保苗.移栽后要及时离地15厘米处保留1~2个分枝,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 。

茶树修剪

茶树修剪是培养树冠,更新复壮树势的有效技术措施。因此,在茶树不同的生育阶段,就要求采取不同的修剪方法。茶树常用的修剪方法,有以下五种。

(1)定型修剪 一般适用于幼年茶树。对台刈改造养蓬的茶树,也应进行定型修剪,以塑造树冠。

8

幼年茶树的定型修剪,通常是指二、三、四龄茶树的第一

、二、三次修剪。目的是给予茶树有目的、有系统的干涉,改变茶树自然生长习性,促进分枝,控制茶树纵向生长速度,加速扩大横向生长,培养茶树有健壮的骨干枝和骨架层,为培养高产型茶树打下基础。

当二足龄茶苗高达30cm以上,主枝粗达3mm以上时, 就可用整枝剪进行离地15-20cm的第一次定型修剪,并尽量保留侧枝,以利今后长成健壮的骨干枝。

次年和后年,再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均在前次修剪的基础上提高15-20cm进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从第二次修剪开始,修剪工具可改成篱剪或平型修剪机进行。

幼龄茶树经三次定型修剪后,茶树高度已达45-60cm,树幅达70-80cm,再经1-2年的轻修剪和留叶采摘,良好的茶树采摘面就可形成。

(2)轻修剪 目的在于促进茶芽萌发生长,提高生产枝密度,增强茶树树势,它是创建培养茶树良好采摘面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对正常采摘的茶树可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时期应选择在茶树地上部开始停止生长时进行,对易造成冻害的茶区,也可选择在春茶萌

发前15-30天进行。对采制名优茶的生产茶园,可推至春茶结束时抓紧进行。轻修剪程度,以剪去蓬面3-5cm的枝叶为度,通常用篱剪修剪成弧形。目前,已有很多茶园采用双人抬修剪机进行。

(3)深修剪 茶树由于多年采摘和轻修剪后,在树冠采摘面上会形成密集而细弱的分枝,俗称\"鸡爪枝\"。这时,茶树新梢育芽能力减弱,生长乏力,单靠轻修剪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为更新树冠采摘面,就得采用深修剪技术,剪去密集细弱的鸡爪枝层,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育芽能力,延长茶树有效经济年限。深修剪通常剪去冠面10-15cm枝梢,不然则达不到目的。一般用双人抬修剪机实施。

经深修剪后茶树,当年多留些叶片采。次年实行正常采摘,

9

但仍需用每年或隔年轻修剪一次。深修剪宜在早春茶芽萌动前15-30天进行,无冻害发生的茶区也可在秋末冬初封园时进行。

(4)重修剪 其对象是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这种茶树,虽骨干枝的抽生能力仍较强,但生产枝的育芽能力已很弱,芽叶瘦小,叶张薄,采用轻修剪或深修剪已不能达到目的,这时,就得采用重修剪技术。重修剪茶树宜离地30-40cm处剪去较为合适。若采用机器修剪,应掌握在离地30cm左右进行。倘若茶树本来生长就比较矮小,那么亦可掌

握在原茶树高度的二分之一处剪去为好。但重修剪后茶树,必须加强肥培管理,否则,会影响效果。

(5)台刈 它是比重修剪更为彻底的改造树冠的修剪技术。其对象是严重衰老的茶树。由于茶树台刈后,从根颈部抽发的新枝能重新形成树冠,因此,台刈后的茶树,必须加强肥培管理,并参照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技术,结合打顶采摘技术,开头二、三年,在养好茶蓬的基础上,即可投入正常采摘。

衰老茶树的台刈高度,一般以离地5cm砍去地上部为宜。 台刈时期,以春茶快结束时抓紧进行为宜。

台刈工具,可选用台刈剪或锋利的砍柴刀进行,剪口力求平滑,并略呈倾斜。目前,台刈作业,仍以人工为主。

茶树的施肥与管理

茶树作为一种多年生木本科常绿植物,一年中又多次采收嫩梢、嫩叶,养分消耗大。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名优绿茶,施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茶园施肥除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的养分外,更应讲究施肥的经济效益,还要遵循无公害茶园管理的要求,达到节约用肥,提高肥效,减少流失,降低环境污染,产品优质无公害之目的。所以,在茶园施肥中应根据茶树的需肥规律,结合茶叶园地自身土壤肥力和茶树品种特性,茶龄高低等综

合条件灵活掌握,进行茶树平衡营养优化合理施肥,以获得名优茶园经济性的最高值。

10

一、注重营养元素平衡优化,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为了掌握平衡能够施肥科学依据。对湖北省五峰县采花乡茶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茶园取土样进行检测,经测定,结果有90%以上茶园土壤有机质十分贫乏,而85%以上茶园有效钾含量偏低。因此,在生产上应十分重视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另据土样测定显示,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镁、有效锌、硼等也已普遍缺乏,对茶叶品质也十分不利,在生产上不可忽视这些元素的供给,应及时补施镁、锌和硼等元素肥料。

茶树平衡施肥不仅仅是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平衡,更要注意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如镁、硫)和微量元素(如锌、硼)之间的平衡。据测定:每生产100千克名优绿茶需施N12~15千克,P2O53~4千克,K2O 8千克。一般茶园施肥的氮、磷、钾比例为3 :1 :2为宜。

二、合理改善基、追肥比例,提高春茶效益比

茶树在其年生产周期中对养分的吸收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和轮次性。同时,不同茶季茶树对养分的吸收量也明显不同。春茶是一年中生产最迅猛的时期,产量高,茶树的吸收力

强,所需的养分远高于夏秋茶。根据这一吸肥和需肥的特点,在生产上需进行多次施肥,即基肥和追肥的结合使用。名优茶园优化施肥技术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改善基肥与追肥比例,加强基肥的施用,提高春肥的施用比例,从而提高春茶的产量和比重。具体的是,基肥比例应掌握在全年总施用量40%以上,如春肥应占总追肥的45%,夏肥20%,秋肥35%。

基肥的施用应掌握几条原则:

1、宜早不宜迟。由于基肥的作用在于提供足够的养分供茶树在秋冬季吸收利用,以利于增加茶树对基肥的吸收期,充分发挥基肥的肥效。早芽品种如龙芽、毛尖、龙井等应在10月底前施用,迎霜、银猴、白茶等应在11月中旬前结束。

2、适当深施。深度应掌握在15~20cm左右,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11

减少流失和加强茶树的抗旱、抗寒能力。

3、重视基肥的品种选用。既要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养分,又要含有全面丰富的速效养分。经多年的使用实践,高产成林茶园基肥可亩施150~200千克,幼林茶园应掌握在50~75千克。 茶园追肥必须根据品种、气候、季节和园地性质等综合因素考虑灵活掌握。

春茶要注重一个“早”字,在春茶开采前一个月,茶芽萌幼期施下,早芽品种1月下旬~2月初,迟采品种2月中旬施用,采摘茶园亩施硫酸钾高含量复合肥20千克加尿素20千克,或硝酸磷钾肥40千克 。

夏秋茶则应掌握“轻”字,即多次、安全为好。因本地茶区夏秋期间多处于高温、干旱季节,而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氮肥多是氨态氮肥,在高温条件下极易挥发,施用不当容易造成灼伤茶树,肥料施用量切忌过多、过重。亩用量一次不得超过25千克。掌握在晴天傍晚或雨前施用,并及时用竹竿刷净叶面肥料。

重视有机肥的投入,提高茶园施肥效益。有机肥是一种养分完全,元素丰富的全价肥料,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是各种土壤微生物生长和繁衍的物质和能量能源。茶叶园地增施有机肥料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养分固定,提高肥料利用率。在茶园土壤有机质贫乏的条件下,更显得增施有机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幼林茶园可采取套种绿肥,秸杆覆盖等方法解决,有条件地区每年亩增施腐熟栏肥1500千克,成林茶园施用基肥应以多施有机复合肥或含生物调节的肥料为家。

三、茶树叶面施肥,早采多采、提高茶叶品质和效益。

茶树叶面施肥俗称根外追肥。其主要优点有:一是叶面吸收的养分能很快地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中,促进茶叶嫩芽新梢早生晚发,可有效提早茶芽开采期和增加茶园鲜叶产量。二是叶面肥不受土壤对养分淋浴、固定、转化、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养分利用率高,

施肥效益好。三是通过叶面施肥还能活化茶树体内的酶分解,加强茶树根系吸收能力,从而促进茶树生长,增强茶树抗逆性能和茶叶产量品质。

12

叶面施肥的技术要点:a、严格使用浓度,叶片正、反面喷洒到位;b、需多次喷施,每次间隔7天左右,每茶季2~3次;c、喷施时间如晴天应掌握在下午3时后施用;d、由于叶面肥种类较多,性质和作用也各不相同,选购时应注意其功效和有关单位鉴定认证产品,并对茶叶生长确实有效的叶面营养液。

早春茶叶管理技术

一、除草松土:茶园经过4-5个月的雨雪,土壤已经板结,有的已长出青草,而此时土温较低,因此,在春茶开采前进行茶园除草松土,有利于疏松土壤、提高土温,削除杂草,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有利于促进春茶的提早萌发。除草松土一般以2月底、3月初进行,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

二、施催芽肥:施催芽肥

时间宜早不宜迟,在离茶树根部15-20厘米处开沟施入,亩施尿素30-35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或腐熟栏肥2000-2500公斤,施后覆土。对于不能开沟施肥的茶园,可

在雨天撒施尿素,并用竹竿抖动茶蓬,让肥料掉落入土。

三、修剪:修剪最好是在2月底至惊蛰前完成,最迟不能超过3月10日。因此时茶树经过一冬的休眠,茎、根贮藏的养分多,修剪后易恢复,又加上早春气温回升,修剪后长出的枝条不易受冻,劳力又不紧张,容易掌握。生产茶园一般提倡轻修剪,即一般剪去去年的秋梢(青梗),留养春、夏梢(红梗),约剪去2一3厘米。如果树冠受冻的,要根据受冻程度进行修剪,修剪要掌握宁浅勿深,免得剪去尚能发芽的部分枝条。而对于没有受冻,又采摘名优茶的茶园,为提早春茶的采摘可改春修剪为春茶结束后修剪。

四、防冻:早春气候异常,气温乍暖乍寒,这种气候条件对茶园生产高档名优茶极为不利。在早春季节应随时注意当地气象预报,提前作好预防倒春寒的措施。在寒潮预报发布后,对于已萌发芽叶的早生品种茶园,要集中人力抢采幼嫩芽叶,以减少冻害损失。在易受冻害的迎风坡茶园用稻草、杂草或遮阳网覆盖茶

13

行蓬面,待寒潮过后及时将覆盖物掀去。茶树遭受冻害后,必须根据受冻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和复壮措施,使茶树尽快恢复树势。

五、清沟排水:春季雨水多,若茶园排水不畅,茶树易受渍害烂根,造成茶芽迟发、减产。因此要及时开沟排水,清理疏通排水沟,保证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做到雨停茶园

干、不积水。

六、补叶面肥:3月上旬,当气温超过12℃以后,可利用茶树叶片吸收功能,根外补施肥料,促使茶树提早萌芽,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根外施肥可用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多功能营养液“中茶早”和激素“920”等。

七、防治虫害:春茶采摘期,正值蚜虫、茶毛虫和黑刺粉虱等虫害发生初期,应抓紧在春分后清明前用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进行喷杀防治。

茶树冻害预防措施

一、加强肥培。施足肥料,增强树势,提高茶树本身的抗冻能力。施入有机肥或氮磷钾化肥,以利提高土温和土壤肥力。但不宜单施尿素,因为尿素溶化吸热会降低土温。

二、增加客土。在茶园行间适当加

入从山坡边、四周围挖出的新客土,增厚活土层,有利土壤的保温作用。

三、茶园铺草。每亩约需铺草1500-2000公斤,铺草既可抗旱,又能防冻。铺草茶园地温可比不铺草茶园提高1-2℃,可减轻冻土程度和深度,保持土壤水分。铺草可采用稻草、杂草、修剪的茶树枝条等等。乌牛早等特早生茶树良种园行距较宽,株距较长,铺草

应以不露土为宜,茶树根部应适当铺厚些。

四、熏烟驱霜。熏烟的作用是在茶园空间形成烟雾,防止热量的辐射扩散,利用“温室效应”预防晚霜冻,效果明显,方法是当晚霜来临之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进行,根据风向、地势、

14

面积设堆点火,既防晚霜冻又积肥。

五、覆盖防霜。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用遮阳网等覆盖蓬面,也可在遮阳网上盖上塑料薄膜或稻草、杂草;也可直接用稻草盖在茶蓬上,以保护茶树,增强抵御霜冻的来临。乌牛早等特早生茶树多为直立散生型,枝条高低不齐,若覆盖稻草、杂草,不可太厚,不可蒙头盖,时间不宜过长。

六、喷水洗霜。有水源及喷灌设备的茶园,可利用这些设备,当晚霜危害时,进行喷水,把附着在茶树芽叶上的霜洗去,使茶树的芽叶温度维持在0℃以上,这样也可防冻害。

七、及时采摘。对已萌发茶芽,在晚霜冻来临前,及时组织人员上山采茶,尽可能将已萌发的芽叶采摘下山,减少损失。

总之,要采取各种方法来提高茶园和树冠面的温度,来抵御冻害,将冻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茶树病虫无公害治理技术

当前茶园发生主要害虫有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尺蠖等;病害有炭疽病、茶褐色叶斑病等。茶农应加强茶园调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对多种害虫并发的茶园,做到主治与兼治结合,选用高效、安全的无公害农药和生物农药,合理混用,减少喷药次数,确保茶叶产量和品质。

由于茶假眼小绿叶蝉去冬今

春越冬基数较高,随着气温的上升,全县茶园已普遍发生,从5月中旬以来虫量上升很快。据该站6月14日调查的百叶虫数达37头,其中若虫占89.2%。目前即将进入梅雨季节,对该虫生长发生十分有利,预计虫量仍将继续增加,对今后的茶叶生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各茶农应加强园间调查,在生产上,应做到分批勤采,可随芽叶带走大量的卵和低龄若虫,是防治该虫经济有效的方法。对百叶虫数在6头以上的茶园,应抢晴天施药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绿浪乳油60毫升/亩。据妙高庄山茶场反映,使用

15

绿浪乳油60毫升/亩兑水50公斤喷雾,边喷虫边死,击倒能力特强,药后三天茶园无虫害,由于绿浪是纯植物杀虫剂,无公害,无抗药性问题,对该县因长期使用吡虫啉类农药而无法控制虫害的茶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茶橙瘿螨是该县茶园的常发性害螨,以成和幼、若螨刺吸嫩叶汁液,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锈斑,对茶叶产量、品质和树势都有严重的影响。据农业植保部门6月14日在县茶果场调查,有螨叶率为96.67%,每叶平均为24.1头,最高叶为65头。茶农应根据当地茶园的实际情况,结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对平均每叶有17头的茶园应进行喷药防治,施药方式采用低容量蓬面扫喷,防治农药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采茶安全间隔期为10天(应避开烈日时施药)。

其它害虫如茶尺蠖,茶农应密切关注发生动态,及时做好防治。防治茶尺蠖可选用绿浪或赛丹;防治茶黑毒蛾可用绿浪或敌敌畏或天王星。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对茶园发生茶褐色叶斑病、炭疽病等叶部病害的茶园,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75克/亩或75%百菌清100克/亩防治。安全间隔期为10天。

茶树几种病害的防治

一、茶云纹叶枯病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常见而严重的叶部病害。该病分布很广,遍及茶区,被害株往往生长不良、新植不壮、芽头瘦弱、未老先衰,严重影响产量。该病害的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培育健壮茶株。合理使用农药,避免产生药害;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做好茶园排水或抗旱、抗寒工作,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的环境,促进茶树健壮,提高抗病力。

2.清理田园,减少病菌来源。对重病茶园,冬春期应摘除病叶,清理枯枝落叶或进行茶园冬耕,将表土病叶深埋,以阻断病害来源。在发病期间,摘除病叶,防止传染发病。

3.及时喷药,控制病害蔓延。由于该病的发生与小绿叶蝉、螨类、黑腐病和红锈病等有一定关系。因此,防治该病应结合防

16

治上述病虫进行。可选喷下列药剂:0.6%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喷后20天才可采摘)、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农用抗菌素放线酮30-50ppm(喷后5天可采摘)、抗菌素风光霉素1ppm(喷后7天可采摘)、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后15天可采摘),每亩喷药量60-75公斤,10-15天喷一次,共喷两次。在未采摘的茶园或苗圃,也可以喷施上述药剂。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时间,

增加喷药次数,以达到更好的防病目的。

对茶小绿叶蝉和螨类,可根据虫情喷施下述药剂:40%乐果乳剂500-1000倍液、90%敌百虫结晶5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500倍液。这几种杀虫剂不能与碱性农药波尔多液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药效和造成药害。

二、茶饼病

茶饼病是真菌性病害,分布较普遍,是高山茶区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主要侵害茶树的幼嫩芽梢,不仅对产量影响极大,而且用为害后的茶叶制成的干茶,味苦、质脆、碎片多,品质显著降低。该病的防治方法:

1.加强苗木检疫。在病区应禁止一切带病茶苗、接穗和插条外运,以保护无病区和新区茶园。

2.加强茶园管理。勤除杂草;调节肥料的种类及施用时期,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及时修剪,摘除有病枝叶。

3.合理采茶。在9月下旬以后,如遇阴天多且温度低的天气时,应及时进行分批采摘,采1芽2-3叶留鱼叶,并将对夹芽梢(滞育芽)及时采摘干净。

4.消灭病菌越夏场所。在天气酷暑时,病菌在茶园内不能度过日照长、气温高的夏季,而只能在荫蔽的茶树上进行不断侵染和越夏。所以,加强茶园管理,使茶园通风透光,以消灭病菌的越夏场所,是预防该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措施。

5.药剂防治。可用的药剂有:多菌灵、托布津和甲基托布津等内吸性有机杀菌剂。每亩选喷上述药剂500-1000倍液,亩喷量75-100公斤,隔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喷后15天可采摘)。如无上述药剂,也可喷0.6%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每亩喷75-100公斤,隔10-14天喷一次(喷后20天可采摘)。

三、茶黑腐病

茶黑腐病在一些茶区发生也较普遍,严重的株发病率高达52%。若防治不好,不仅使茶叶连年减产,而且茶树生势逐渐衰弱,

17

甚至枯死。 其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清除病枝叶,减少菌源。对严重发病的茶园应进行较大的修剪,并将修剪的病枝叶清除烧毁。修剪后全面喷施0.7%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一次,每亩喷药液60-75公斤。

2.改善茶园四周环境,增强茶园通透性。清除茶园周围的森林、灌木等过密的荫蔽树和杂草,使茶园通风透光。

3.加强检查,及早发现,及时喷药防治。经常检查叶片是否发病,一经发现即摘除病叶枝,并进行喷药封锁,以防止扩散蔓延。喷施药剂有:0.7%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亩喷75公斤,隔两星期喷一次(喷后20天可采摘);2%岗毒素1000倍液,亩喷60-100公斤,或5%田安水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纹枯利乳剂800-1000倍液,亩喷75-100公斤。

茶叶加工技术

加工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揉捻——理条——初烘——摊凉回潮——足火

一、鲜叶摊放

鲜叶送到茶厂后,应及时摊放,并要做到三分开:1、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开; 2、晴天与雨水叶要分开;3、上午采的鲜叶与下午采的鲜叶要分开。

摊放工具:进厂鲜

叶应摊放在软匾或竹垫上。

摊放厚度:极品鲜叶:摊放厚度不超过3cm;特级鲜叶:摊放厚度不超过5cm;普级鲜叶:摊放厚度不超过10cm。

摊放时间:一般摊放6小时—12小时,中途每隔2小时轻翻一次,雨水叶、露水叶可用风扇或鲜叶脱水机进行脱水。

18

摊青程度:叶质发软,芽叶舒展,水分散发,清香透露即可付制。

二、杀青

采用多功能名茶机杀青或微型滚筒杀青机。

锅温:槽体温度达150℃—200℃。

投叶量:每锅0.75kg—1kg,即每槽0.15kg—0.2kg,30型滚筒杀青投叶量每小时30kg。

时间:用多功能杀青时,开始抛炒2分钟—3分钟,后降低锅温理炒2分钟—3分钟,全程5分钟—6分钟。

程度:叶色转暗绿,叶质柔软,折梗不断,无青气、无焦边、无红梗红叶,茶香透露为适度。

三、摊凉:杀青叶出锅后,应马上在竹垫上均匀薄摊,使其尽快散发热气、冷却,以保持绿色,不产生热闷气。历时10分钟—15分钟。

四、揉捻

揉捻可用手工或25型或30型揉捻机。手工揉捻,将两锅杀青叶握于两手掌中,顺着一个方向揉搓,手势要轻,然后将茶团抖散,匀摊于小竹垫上,用手掌敲打做型,重复3次,待茶条挺

直,有浓烈茶香时即可,历时1分钟—2分钟。

五、理条

采用多功能机理条,当锅温升至100℃时,即可投放揉捻叶0.5kg—0.75kg,慢档理条约2分钟—3分钟,待条索挺直、紧结时出锅摊凉。采用理条机理条时,投叶量、槽温、时间根据机器要求操作。

19

六、初烘

采用电热或微型烘干机或60型名茶烘焙机进行烘干。温度:烘干机温度达到100℃—120℃时,开始上叶。厚度:将理条叶均匀薄摊于烘网上,厚度不得超过1cm。要求:每隔2分钟—3分钟翻动一次,并将上下烘网依次轮换。时间:历时约10分钟—15分钟。程度:烘至七成干,稍有触手感,即可出叶。

七、摊凉回潮:将初烘叶摊于软匾上,进行摊凉回潮,使茶叶内部水分重新分布均匀。时间15分钟。

八、足火

采用微型烘干机或名茶烘焙机烘干。温度:80℃—90℃。摊叶厚度:以两次初烘叶合并,匀摊在烘网上。要求:每隔2分钟翻动一次,直至足干,拣最粗壮芽头,用手指一捻能粉末,即可下烘。全程约15分钟—20分钟。

九、筛分封装:将烘至足干茶叶倒入软匾,待稍冷后,筛去碎末,即可包装后密封储藏。

手工炒制高级绿茶

手工炒制的绿茶比一般绿茶形美质优,香浓味醇,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现将其采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采摘:茶叶采摘要选择良种茶园,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通常

在1芽1叶或1芽2叶初展时采。采摘时注意“四不采”,即不采雨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芽叶。采用提手采摘方法。采后挑拣大小均匀的鲜叶,及时薄摊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6-8小时,当日制作。

杀青。杀青在直径60厘米左右的铁锅内进行。制前把锅壁磨光洗净。杀青时锅温控制在140-180℃,先高后低,手掌心距锅底30厘米左右有烫刺感时,投下叶片,每锅投鲜叶400-500克。刚下锅时,双手均匀翻炒,以焖为主。当感到叶子烫手并蒸发大量水分时,翻炒加快,以抛为主。要抛得高,撒得开,捞得净,

20

使茶叶均匀受热,水分快速蒸发,避免焦边红叶。当叶质柔软,叶色变暗,清香扑鼻时,迅速将杀青叶取出,放入圆篾盘内抖散摊晾。

揉捻。1锅杀青叶作1次揉捻手握茶叶,双手回转滚揉或推拉揉,力度掌握“轻重轻”的原则,中间解决2-3次,揉至茶汁稍溢,茶叶成条为度。

炒坯搓条。将2锅杀青揉捻叶并为1锅进行炒坯。炒坯锅温控制在90-110℃,经反复抖炒至茶条互不黏结时,将锅温降至65-75℃开始搓条,双手掌心相对捧茶,搓压转动和抖散,用力先轻后重再轻,搓抖至茶叶有刺手感并发出沙沙响声时立即起锅摊晾。

干燥。分烘干和炒干。烘干在竹制烘笼中进行。笼内铺放洁净的纱布,将茶坯均匀薄摊于纱布上。木炭在盆中燃烧到无烟时,开始烘焙,温度60-70℃,5-10分钟翻叶1次,烘至手捏茶叶成粉末(含水量6%以下)后停烘,稍经冷却立即包装。炒干即在锅中进行滚炒,锅温60-65℃,并2锅炒坯茶叶为1锅,滚炒时右手将茶叶沿锅壁往上推,左手将茶叶扒下,使茶叶呈弧形的自由翻落。滚炒速度先快后慢,用力先重后轻,尤其是后期茶叶接近足干,用力要轻巧,以免茶叶断碎。滚炒至手捏茶叶

绿茶的制作及分类

中国传统绿茶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特别是有显著的医疗保健效果,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什么是绿茶?绿茶属不发酵茶,品质特征为“清汤绿叶”,

不仅有好的口感,还可以让饮茶者观其形色,获得美的享受。所以中国的文人雅士倍加真爱。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杀青方式有锅炒加热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两种,以热蒸汽杀青法制作的绿茶称做“蒸青绿茶”,以炒锅加热杀青法制作的绿茶有三种干燥方式:炒干者称“炒青”,烘干者称“烘青”,晒干者称“晒青”。所以,绿茶包括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四类。

21

炒青绿茶茶叶外形千姿百态,有扁平、尖削、圆条、直针、卷曲、平片等多种形态。冲泡后,多数牙叶成朵,清汤绿叶,香高味浓,回味甘甜。

烘青绿茶外形不如炒青绿茶那样光滑紧结,但条索完整,尝显峰苗,白毫显露,汤色绿润,叶底嫩绿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厚。

蒸青绿茶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茶类,其蒸焙方法载于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其法是将鲜叶蒸软,然后揉捻、干燥而成。蒸青绿茶具有“三绿”的特点:色绿、汤绿、叶绿。现在日本饮用的茶大多就是蒸青绿茶加工而成的。

22

(地方教材)

目录

日照茶园风光 … … ……… … … … … …日照绿茶简介 … … ……… … … … … …绿茶栽培技术 … … ……… … … … … …茶苗如何移栽 … … ……… … … … … … 茶树修剪 … … ……… … … … … … 1

2

3

8

8

茶树的施肥与管理 ……… … … … … … 10

早春茶叶管理技术 ……… … … … … … 13

茶树冻害预防措施 ……… … … … … … 14

茶树病虫无公害治理技术 … … … … … … 茶树几种病害的防治 … … … … … … … 茶叶加工技术 … … ……… … … … … … 手工炒制高级绿茶 ……… … … … … … 绿茶的制作与分类 ……… … … … … … 15

16

20

21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