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科利亚的木匣评课稿

2020-03-13 来源:客趣旅游网
《科利亚的木匣》评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打造学本课堂”的教研活动,老师们精彩的演绎,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以黄晓冬老师执教的《科利亚的木匣》这堂课,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恰当地教材取舍

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个环节,黄老师以“重点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科利亚的木匣》篇幅较长,段落较多,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段讲解,所费时间多,效果也不好。这节课,黄老师教学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埋木匣”、“挖木匣”、“懂变化”的顺序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找关键词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扎实的识字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有一个困惑,三年级的识字教学该怎么设计,会不会影响课堂的整体性?在这一节课,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忧,而且识字教学是那样的扎实。老师首先出示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自主识字,培养自学能力。接着,又出示选一选让学生来当当小老师,充分给了学生自信心。还借助手势、创设意境进行难点词语教学,如“玩意儿”、“懂得”、“免得”

等词语的读音,“挖”的字形。这样,真正做到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花的时间少,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效的课堂对话

黄老师善于通过课堂对话,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随着谈话的展开,黄老师不断把新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而且看不出半点牵强。还有在对话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来自学生的语言信息,并给与客观的评价。如“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埋木匣的段落。他为什么要埋木匣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3自然段,找找原因。”再如“可怕的法西斯就要打来了,科利亚必须赶紧逃呀。可是他又担心没办法带走的那些宝贝玩意儿会被敌人抢走,只好把它们都装到木匣里埋起来。那么他是怎么埋的呢?”等等,这样就带领着学生进入语境,能很好地去体会文本。

总之,黄老师的这节课是流畅的、充实的。课堂上,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着学生,使整堂课上得大气、活泼。我觉得这主要归功于黄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能和语言功底,这是我欣赏的课堂,也是我一直要学习的一种课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