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 (附答案)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下的守望
①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 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庄重)。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
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
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 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 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 下,母亲神情(漠然
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
”
“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
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 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 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 “看我怎样弄醒她。 ”
⑥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
“学生下考场了。 ”
“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
⑦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
⑧ 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 ________ 炙热: ________
( 3)段① 和段⑦ 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四个方面来描写的。
(4)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直线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5)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
30 字)
【答案】 ( 1)庄重;凌乱;漠然
( 2)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 3)神态;外貌;动作;语言
( 4) “母亲在烈日下只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感动原因:母亲此时虽然干渴难忍,但她的心中只有儿子。因此,她强忍着干渴,也不离开半步。
( 5)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孩子能考出一个好成绩,守望的是孩子能早日凯旋,守望的是
孩子能有一个辉煌、灿烂的前程
【解析】 【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
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
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庄重 :严肃稳重 ;不随便 ,不轻浮。 凝重 :沉重 ;沉稳庄重。凌乱 : 杂乱而无条理,多用于细碎的,零散的东西。杂乱:因多而乱,可用于声音、局面。漠然:
冷淡地对待,不关心。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 2)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 3)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
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 4)写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出感动的理由。
(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
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庄重;凌乱;漠然
( 2)守望: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
子炙热: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 3)神态、外貌、动作、语言
( 4) “母亲在烈日下只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感动原因:母亲此时虽然干渴难忍,但她的心中只有儿子。因此,她强忍着干渴,也不离开半步。
( 5)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孩子能考出一个好成绩,守望的是孩子能早日凯旋,守望的是孩子能有一个辉煌、灿烂的前程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 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 4)答案不唯一
(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课外阅读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钻石,我们都知道它是天然矿物中硬度最高的物质。为此,有一段时间我就想,不知道是怎样特别的结构,使它如此坚硬和神奇。
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查了一下钻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才知道钻石的化学成分
是碳,它是宝石中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简单地说,钻石是在地球内部高
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相反,其他材料都达不到这样的纯
度。也正因为这样,钻石才有了其他物质所没有的硬度。
那么,接着就又有一个问题了,靠什么来切割打磨如此坚硬的物质呢?答案让我感到很
意外,靠另一颗钻石。想想也对,如此坚硬的物质,也只有靠自己来打磨自己了。正如毕
淑敏说过的一句话:钻石自己敲打自己,是为了更完美。也正因为这样,钻石才会拥有坚
硬的外表和耀眼的光彩,也才会让世人喜爱。
其实,这正是钻石的品格。钻石的形成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它深埋于地下,经过多少年高温、高压慢慢变化,最后在某一时刻随火山熔岩喷涌而出,又被泥沙夹带,接受风吹雨淋的考验,又经过多少年,才可能有幸被识货的人发现,才有可能变成一块儿真正的钻石毛料,再经过慢慢加工、打磨,才能渐渐地显现出光彩华美的一面。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既有长久深埋的寂寞,又有无人赏识的孤独,更有最后加工过程中经受的种种痛苦和磨难。也正因为这一切,最终钻石才成为一颗真正的钻石,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做人也是一样的,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是我们许多人只看到了别人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别人经受磨炼的一面。一个人如果有了钻石一样的品格,能吃苦,不怕吃苦,靠自己打磨自己,只要能坚持下来,也许某一天你的光环会被更多的人发现,你也会被更多的人赏识。只是,我们现在的许多人,总是羡慕钻石的完美和价值,却不知道学习钻石的优秀品质。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该多一些钻石的品质。
(1)给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应是(
)。
A. 钻石的品格 B. 天然矿物 ——钻石 C. 钻石的硬度 D. 神奇的钻
石
(2)钻石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请用文中的话对它作一个适当的解释。 ( 3 )钻石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深埋于地下
→________→ 随火山熔岩喷涌而出
→ ________ →被人发现 → ________。
(4) “做人也是一样的 ”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
C. 点明中心
D. 承上启下
A. 画龙点睛 B. 总结全文
( 5)在钻石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历哪些艰难困苦? ( 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与收获? 【答案】 ( 1) A
( 2)钻石是在地球内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 3)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慢慢变化;接受风吹雨淋的考验;加工、打磨 ( 4) D
( 5)长久深埋的寂寞、无人赏识的孤独、最后加工过程中经受的种种痛苦和磨难。 ( 6)我们应该像钻石一样,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炼,这样才能臻于完美,实现自己的价
值。
【解析】 【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
容,再结合选项判断。
(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
找到答案。
( 3)、(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
可。
(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
度分析作答。
( 6)谈自己的感想与收获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 :( 1)A
( 2) 石是在地球内部高 、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 成的 晶体。 ( 3)在高温、高 的条件下慢慢 化;接受 吹雨淋的考 ;加工、打磨 ( 4) D
( 5) 久深埋的寂寞、无人 的孤独、最后加工 程中 受的种种痛苦和磨 。 ( 6)我 像 石一 ,耐得住寂寞, 得起磨 , 才能臻于完美, 自己的价 。
【点 】( 1)此 主要考 提 文章 的能力。
( 2)此 考 在理解 文的基 上 相关信息的能力。
( 3)、( 5)此 考 在理解 文的基 上 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 4)本 考 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 6)此 属于开放性 , 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 ,表述合理,文通句 即可。
3. 短文,回答 。
阳光地
① 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 母 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② 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衣 的两端。吃 午 ,我便上班去了。
③ 下班回来,我一 家 ,便看 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 已 被晒在最好的地 ,夕阳将雪白的被里 上一 浅浅的金色;而母 的被子却寂寞地待在衣 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洒在它 身上。
④ 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 摸了一下,它 是温暖的。 ⑤ 它 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 的手心。 ⑥ 我又 摸了一下母 的被子,它 是清凉的。 ⑦ 它 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 的手背。
⑧ 我的眼前忽然呈 出往昔的 多情 :家里 地最好的那条床 ,方位最佳的那个房
,开得最漂亮的那盆 花,做得最好吃的那 菜,甚至吃 案最精致的那只碗 ⋯⋯ 些事物如我身 的 段阳光地 一 ,都是我的。
⑨ 我知道, 于母 来 , 些情 不是偶然。
⑩ 人生短 而漫 的征途上, 你快 的也 是你的朋友,令你充 的也 是你的事 。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 。她用她的手背 你阻 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 霜,也用她的手心 你 放着 不断的温暖阳光。
⑩ 母 是永 的阳光地 。
( 1)第 ③ 自然段的段意是 ________
( 2)仿照第 ⑧ 自然段画 句子的句式, 写两句省略的内容。 ( 3)第 ⑧ 自然段 用五个 “最”的作用是 ________。
( 4 )第 ⑤ 、 ⑦ 两个自然段中分 用了两个
“温暖 ”和 “清凉 ”,第一个 “温暖 ”的意思是
________,第二个 “温暖 ”的含 是 ________;第一个 “清凉 ”的意思是 ________,第二个 “清 凉”的含 是 ________。 (5)写出你 目
“阳光地 ”的理解。
【答案】 ( 1) “我 “下班回家 ”我“的被子 晒在阳光地 。
( 2) 目最好看的 道,做得最暖和的那双棉拖鞋, 里最大的那 苹果 ( 3)突出母 的 。
( 4) “我 ”的被子温度高;母 “我 ”的关心;母 的被子温度低;母 “我”阻 霜承受的 辛。 (5)表面上是指
“我 ”的被子被母 晒在有阳光的地方,暗指母 的关
“我”的温暖。
【解析】 【分析】(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 段有几句 并了解每句 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 中的重点 或中心 ,然后把 些 起来, 成一句通 的 。
( 2)本 旨在考 学生表达能力,仿照 中所 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 写省
略的内容。,能做到 意 ;内容 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 3) 用三个以上(最 ⋯) 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 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 句子 气,是
排比,突出母 的 。
( 4)理解文章 句的含 ,一要 合具体的 境,二要 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 句原本意 , 合具体 境,理解、分析、推断 句的不同含 ,去深入理解 句的真正含 。
( 5)理解文 (尤其是文学作品的 目)一定要着眼于全篇, 一些含有比 、象征性意味的 目,
要透 字面把握它内在的含 。
故答案 :( 1)“我 “下班回家 ”我 “的被子 晒在阳光地 。
( 2) 目最好看的 道,做得最暖和的那双棉拖鞋, 里最大的那 苹果 ( 3)突出母 的 。
( 4) “我 ”的被子温度高;母 “我”的关心 ;母 的被子温度低;母 “我 ”阻 霜承受的 辛。 ( 5)表面上是指 “我 ”的被子被母 晒在有阳光的地方,暗指母 的关
“我 ”的温暖。
【点 】( 1)此 主要考 概括段意的能力。
( 2)本 主要考 学生的模仿能力、口 表达能力。模仿 言之有理即可。 ( 3)考 学生 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 用。 ( 4)体会重要 句的含 ,品味 言表达 。 ( 5)此 主要考 文 的理解能力。
4. 短文,回答 。
_____________ 游
游是宋朝 期著名的 国 人。他从小就受到父 的教育,立下了 国之志。
他 30 那年,参加了礼部 行的考 ,以 异的成 得了第一名,但遭至了大奸臣秦桧的打 ,被除掉了姓名。然而, 一打 并没有使 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 兵 , 真 武,准 国建功立 。
游 34 当上了一个 官的属 。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 大的官 。可没 多久,他又一次因 决主 北伐,到了投降派的排 ,被 免回 。公元
的 游投奔于 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 上了 旅生活在 旅生活中,他竭尽全力 收复朝廷北方的失地而努力,多次 前 去 察由于感受到了广大人民 收复失地的
1170 年, 45
烈愿望,所以他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 1210 年,陆游已经是 85 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十分虚弱,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
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眼前时,他忽然振作起来,睁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
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面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死去元知
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被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着千万人的斗志。
( 1)文章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请你在文章中找出来。 ( 2)围绕主题内容,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 3)如果在文章题目中的横线上填一个词,你认为应该填什么?为什么? ( 4)你还读过陆游的其他爱国诗吗?请抄写积累一至两首。 【答案】 ( 1)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 2)刻苦读兵书,练武;主张伐北,从军;临死也不忘收复国土,写下《示儿》一诗 ( 3)爱国诗人
(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作者:陆游 (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 【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开头。
(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 3)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
炼标题。
( 4)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故答案为:( 1)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 2) 刻苦读兵书,练武;主张伐北,从军;临死也不忘收复国土,写下《示儿》一诗 ( 3)爱国诗人
(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 (宋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 3)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 4)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恩的习惯
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 要画张画给我 ——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 “姑姑,谢谢你! ”有时是: “姑姑,你辛苦了! ”
我问小侄儿: “干吗送我礼物? ”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
“老师教的。老师让每
”我说: “姑姑是家里
个小朋友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不能忘了说谢谢。
人,还用客气吗? ”小侄儿说: “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 惯。侄儿的行为,竟在(
)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
相信地问我: “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 ”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
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我握着父亲的手祝他节日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
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
)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
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 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
)中, 7 岁的女儿亦
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
100 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
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 多了。她也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把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A.潜移默化 B.耳濡目染 C.起早贪黑
( 2)短文画横线句子的意思是 ________。
( 3)侄儿的行为对 “我 ”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4)对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
”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侄儿的感恩之习,改变了
“我 ”,让我懂得表达对父母的感恩
B. 侄儿的感恩之习,给 “我 ”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C. 女儿学会了感恩,这给她的学习带来了帮助
( 5)写出文中描写母亲因 “我 ”的感恩而感到快乐的句子。
(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对谁表达出你的感恩之情?请在下面写一写。 ( 7)请你以 “感恩 ”为内容,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答案】 ( 1) A; C; B
( 2)不可以把家里人的帮助当成是理所当然,要学会感恩
( 3) “我 ”过生日时, “我 ”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父亲节, “我 ”握着父亲的手祝他
节日快乐。 ( 4) B
( 5)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
( 6)我想对当年的启蒙老师表达感恩之情。方老师,是您当年的言传身教,在我的心中播
下勤学的种子。
( 7)心怀感恩,温暖你我。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 3)、( 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
关信息 )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理解句意,比较判断
正误。
( 6)要用概括的语言表达出你的感恩之情,语句通顺即可。
( 7)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公益用语,考生答题时首先
要了解公益用语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 故答案为:( 1)A;C; B
( 2)不可以把家里人的帮助当成是理所当然,要学会感恩
( 3) “①我 ”过生日时, “我 ”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 ② 父亲节, “我 ”握着父亲的手
祝他节日快乐。 ( 4) B
( 5)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
( 6)我想对当年的启蒙老师表达感恩之情。方老师,是您当年的言传身教,在我的心中
播下勤学的种子。
( 7)心怀感恩,温暖你我。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 3)、( 5)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 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 6)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 7)设计公益用语语言要简练,紧扣宣传主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只兔子不可追
(相
儿时,我家住在一个乡村学校附近。我们姐弟三人,跟着乡村的孩子捕鱼捞虾,我父亲端起我们捞的一盆鱼虾,全掀翻在河沟里。我们跟着其他的孩子上山打柴,我父亲一把火,将那堆柴火化为浓烟和灰烬。其实,那时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在这样做之后,总恶狠狠地留下一句话:将军路上不追兔!对父亲的乖张行为,我们大惑不解。
后来,父亲给我们讲了一个楚王打猎的故事。在狩猎的现场,一只兔子从草丛中蹿出,楚王弯弓搭箭,正要射猎时,忽然从他的左边跳出一只山羊,于是他把箭头对准了山羊。正在此时,右边又跳出一只梅花鹿。楚王又重新掉转箭头对准了梅花鹿。忽然从树梢飞出了一只珍贵的苍鹰。楚王最终选择了苍鹰,待要瞄准时,苍鹰已迅速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远遁而去。待到楚王回头来找其他的猎物时,前面的目标早已无迹可寻。楚王拿着箭比画了半天,结果一无所获。
听懂了故事,才明白父亲前面说的话。自此姐弟三人心无旁骛,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人生有三只兔子不可追。少儿时代,教室之外嬉戏玩耍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虚废的一生;青年时代,校园之外名利富贵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虚荣的一生;中年时代,社会上灯红酒绿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堕落的一生。
当你要赶路时,不要被草丛中蹿来蹿去的兔子弄得眼花缭乱,从而偏离了前进的方向,记着自己是赶路,唯一要干的是:看脚下,看前方。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 心里没有别的想法和念头。
________
② 什么都没得到。 ________
③ 事物太多或太复杂,眼睛看不过来了。
________
(2)题目中 “三只兔子 ”指的是什么?
(3)父亲为什么会有掀翻鱼虾盆和烧柴火的行为?(
)
A. 父亲脾气不好。
B. 父亲用这种方法告诉我们不要贪图玩乐。 C. 父亲不想让我们与其他山村的孩子们玩。
( 4) “听懂了故事,才明白父亲前面说的话”一句中 “父亲前面说的话 ”是指哪句话? ( 5) “将军路上不追兔 ”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 1)心无旁骛;一无所获;眼花缭乱
( 2) ① 教室之外的嬉戏玩耍。 ② 校园之外的名利富贵。 ③ 社会上的灯红酒绿。 ( 3) B
( 4)将军路上不追兔。
( 5)是说将军是万军之首,他的方向在战场,在胜利,怀揣大志的将军是不会追赶路边的兔子的,因为那不是他的方向和目标。启示:人生路上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不能贪图享乐或眼前的小利,放弃努力迷失方向。
【解析】 【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
在倒数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
(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 4)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心无旁骛、一无所获、眼花缭乱
( 2) ① 教室之外的嬉戏玩耍。 ② 校园之外的名利富贵。 ③ 社会上的灯红酒绿。 ( 3) B
( 4)将军路上不追兔。
( 5)是说将军是万军之首,他的方向在战场,在胜利,怀揣大志的将军是不会追赶路边的兔子的,因为那不是他的方向和目标。启示:人生路上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不能贪图享乐或眼前的小利,放弃努力迷失方向。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 4)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祖父 ·后园 ·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像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 “嗡嗡 ” 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
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 今年春天雨水大,而是那花就 在他的 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 停不住, 一会儿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 有点忘 了,我就在旁 提醒 : “ ⋯⋯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 来。
就 ,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 三 是一 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 ,下了雨,祖父不知怎 ,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去 ,玩没玩的, 得 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 。
( 1) 篇文章的开 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 2)摘玫瑰、插玫瑰表 了 “我 ”的________; ________表 了祖父的慈祥、和 。 ( 3)文章中多 写了 “笑 ”,使人感到了人物的快 。下面 “笑 ”的理解有 的一 是 ( ) A. “我 ”笑得哆 起来,是因 祖父插上花后,非常的滑稽,
“我 ”看到忍不住笑起来。
B.祖母什么也没 就大笑起来,是因
“我 ”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了二三十 彤彤的花。
C.祖父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 ,是因 他知道了那玫瑰香并不是因 今年春天雨水大。 (4)画横 的句子表达了
“我 ”怎 的思想感情?
“我 ” 弄祖父做 。
【答案】 ( 1)主要写玫瑰花茂盛。 下文写
( 2) 皮、可 ;祖父笑,没有生气 ( 3) A
( 4)表达了 “我 ”童年的幸福快 之情。
【解析】 【分析】( 1)第一 概括段意,可先看看 段有几句 并了解每句 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 中的重点 或中心 ,然后把 些 起来, 成一句通 的 。第二 解答此 ,一般要 合着具体 境,从内容、 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 2)本 主要考 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 ,需要仔 短文的内容,然后 合前后句 (或 目
提供的信息 ) 行 充填空即可。
( 3)解答此 目关 是抓住各 表述的要点,仔 短文内容,比 判断正 。
(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 根据 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 合着具体 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 :( 1)主要写玫瑰花茂盛。 下文写“我 ” 弄祖父做 。 ( 2) 1、 皮、可 2、祖父笑,没有生气。 ( 3) A;
( 4)表达了 “我 ”童年的幸福快 之情。
【点 】( 1)第一 主要考 概括段意的能力。第二 考 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 2) 道 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 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 3)此 考 学生 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 4)本 考 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8. 真 下列短文 ,完成 。
___________
30 年前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有位教授,是澳大利亚的首席电子显微镜专家,他带着全家 来中国休假,一行五人:他,妻子,14 岁、 12 岁的两个姐姐, 8 岁的弟弟。
教授住在我们这儿,每天上班。由于我们那儿没有办公室,所以只好在电子显微室旁边
腾出一间小屋子,里面放了一张办公桌,这位父亲每天就在那儿办公。我们的许多同学就带着问题去向他请教,他对任何问题都不拒绝。他觉得他到中国来休假,需要了解中国,希望与中国学生接触,建立中澳友谊。如果他不坐在那儿上班,他就对不起澳大利亚的纳税人。这是他的敬业精神的表现。孩子的两个姐姐和妈妈都在学中文,她们想要了解中
国;弟弟年龄小,借了一副乒乓球拍学打球,结果弄丢了一块。怎么办呢
?他们不是像我们
所想的父母出钱买一块就完了,而是由姐姐主持家庭会议,父母在旁边充当顾问,来讨论 这事应如何解决。讨论的结果自然是买一块来赔,但谁出钱呢
?你自已弄丢的当然得你自己
想法出钱去买。
于是小孩就挖空心思想法挣钱买球拍,他首先想自己会做些什么
——他们父母就是这样
教育孩子的。外国父母从孩子们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谋生之道。若某一天父母不幸突然去世,我们的孩子就没法了,不过我们中国的亲戚家属观念浓厚,孩子们总会有人照
顾,而外国的孩子们就会想办法去谋生。于是这个孩子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招待所大门 口摆了个地摊,帮司机擦汽车,一次两毛钱,最后赚了 12 元钱,怎么处置呢
20 元钱。赔了球拍以后,还剩下
?于是又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姐姐认为这钱应属公有,因为这钱是你
擦车人家给的,孩子自己也说他其实并未擦够
100 辆车,别人见他可怜,每次都给了一元
钱,所以这不属于合法劳动所得,应该充公。不久以后,他们要回去,才发现球拍在床底 下。现在这球拍属于谁呢 ?又开了第三次家庭会议。大家认为这拍子应当充公,算作小孩捐献给大家的用品,因而把旧球拍又交还给了我们的招待所。
这是很好的家庭教育,是公德教育也是人文素质教育。后来他们到牛津大学,当时正值英国的中学生作文竞赛,孩子的姐姐就以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写了一篇文章,获得了全英的特等作文奖。
(1)请根据上下文 ,解释下面的词语。
挖空心思 :________
谋生 :________
(2)在文前的横线上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3)你认为文中的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
?
(4)因为 “一只球拍 ”,教授一家开了几次家庭会议 ?内容分别是什么 ? (5)为什么文中姐姐的作文能获得全英的特等奖
?
【答案】 ( 1)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讨生活,营求生计。
( 2)一只球拍
( 3)敬业、教育孩子有担当,有爱心。
( 4)三。第一次会议:讨论并决定由弄丢球拍的小男孩出钱买球拍。第二次会议:讨论并 决定买球拍剩下的
12 元钱归公。第三次会议:讨论并决定失而复得的球拍应当充公
,
,还给
了我们的招待所,算作小孩捐献给大家的用品
(5)因为这是一篇很好的家庭教育,公德教育,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作文。
【解析】 【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 2)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
炼标题。
( 3)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
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 5)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挖空心思 :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谋生
:讨生活,营求生计。
( 2)一只球拍
( 3)敬业、教育孩子有担当,有爱心。
( 4)三。第一次会议:讨论并决定由弄丢球拍的小男孩出钱买球拍。第二次会议:讨论 并决定买球拍剩下的 12 元钱归公。第三次会议:讨论并决定失而复得的球拍应当充公给了我们的招待所,算作小孩捐献给大家的用品。
( 5)因为这是一篇很好的家庭教育,公德教育,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作文。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 2)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
(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宝岛台湾
台湾岛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的西部是平原,中部和东部是山地。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海拔 4000 米,山顶冬天积雪,晶莹耀目,远看如玉。
日月潭是岛上天然湖泊。湖中有小岛,把湖面分为日潭和月潭,湖水清澈,平滑如镜。 岸边绿草如茵,鲜花艳丽,四周群山环绕,林木青葱,山水相映。日月潭风景如画,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台湾岛西部平原盛产稻米和甘蔗,人们叫它
“米仓 ”和 “糖库 ”。台湾岛鲜果四季不断,出产最多的是香蕉和菠萝,一向享有
“水果之乡 ”的美名。
台湾岛上树木繁荣,高山地区有密密层层的针叶林。台湾岛总面积占森林面积的一半还 多,是我国木材的重要产地,被称为
“绿色宝库 ”。
台湾岛还有许多矿产和水产。地下埋藏的石油,金等矿产有一百多种。周围广阔的海洋里有着丰富的水产,仅鱼类就五百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鲨鲑鱼和鳗鱼等。
台湾不仅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千百年来,那里人民为开发和保卫领土台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前,海峡两岸人民正渴望着早日团聚,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我盼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1)第六自然段有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改正过来。
,还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神圣 ——________
晶莹 ——________ 富饶 ——________ 著名 ——________
( 3)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 4)台湾的美丽主要指: ________、________。
( 5)台湾的富饶主要指: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6)句子 “地下埋藏的石油,金等矿产有一百多种。周围广阔的海洋里有着丰富的水产, 仅鱼类就五百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鲨鲑鱼和鳗鱼等。”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 7)文章用了 ________结构。
【答案】 ( 1) “繁荣 ”改为 “繁茂 ”; “台湾岛总面积 ”与 “森林面积 ”对调;在 “重要产地 ”后加上“之一 ”。
( 2)普通;暗淡;贫瘠;无名
( 3)比喻句:湖中有小岛,把湖面分为日潭和月潭,湖水清澈,平滑如镜。
过渡句:台湾不仅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
( 4)玉山晶莹耀目;日月潭风景如画
( 5)盛产稻米、甘蔗和水果;树木繁茂;矿产和水产丰富 ( 6)句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 7)总分
【解析】 【分析】( 1)修改病句: ① 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② 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③ 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④ 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
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 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 )、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本体、喻
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考查过渡句。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 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
找到答案。
(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 6)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① 举例子; ② 分类
别; ③ 打比方; ④ 列数字; ⑤ 作比较; ⑥ 下定义; ⑦ 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 7)短文说先总的概括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这是总分结构式。
故答案为:( 1) “繁荣 ”改为 “繁茂 ”;“台湾岛总面积 ”与 “森林面积 ”对调;在 “重要产地 ”后加上 “之一 ”。
( 2)普通、暗淡、贫瘠、无名
( 3)比喻句:湖中有小岛,把湖面分为日潭和月潭,湖水清澈,平滑如镜。过渡句:台湾不仅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
( 4)玉山晶 耀目、日月潭 景如画。
( 5)盛 稻米、甘蔗和水果、 木繁茂、 和水 丰富。 ( 6)句子用了列数字和 例子的 明方法。 ( 7) 分
【点 】( 1)修改病句是一 合能力 ,可以提高 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 要 症下 。
( 2)主要 学生 反 的理解,理解了 ,写出近 、反 就容易了。平 注意多 累,增加 量。
( 3)考 学生 比 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 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 用。
考 渡句的把握能力。
( 4)此 考 在理解 文的基 上 相关信息的能力。
( 5)此 考 在理解 文的基 上 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 6)考 学生 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 用。 ( 7)此 考 学生 “ -分 ”方法的掌握。
10. 下文,回答 。
天堂里的老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 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 望、恐惧的 度 待疾病。他一直 持自学大学 程。他叫阿明,某 范大学二年 学生。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 7 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 ,阿明常去 冬冬 故事, 作 ,有 教几个外 。阿明成了冬冬的 外老 。
一天上午,推开病房的 ,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 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照 来,仿佛一道光 罩着他 。生命被抛至如此 境,他 却用自己的方式 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 。
没 多久,冬冬死了,弥留 ,冬冬拉着阿明的手 :
一 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 着看 。有一天,他 求我
“我要上学。 ”
10 点以后 他亮一小
的灯。他 : “我要用剩下的 学完全部 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 ,去
教像冬冬那 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 ”我被他深深地打 了,含着泪花破例答 了他的 求。
每晚到了 10 点,病房 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 灯 亮着。那 的灯光像一面旗 在向人 昭示:生命也 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 。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 。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 薄 般的月光,我仿佛听到了琅琅的 声。那儿有阿 明,有冬冬, 有一群天使般的孩子 (1) 划 字注音。
⋯⋯
________ ________
弥留 夭折
( 2) “生命也 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 。”怎 理解 句 ?
( 3) “那 的灯光像一面旗 在向人 昭示⋯⋯” 句 中比 起到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读 “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 ________》,它的主人公是 ________。【答案】 ( 1) mí; yāo
( 2)生命很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
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
( 3)将阿明对生命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等诸多精神因素,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
”,我会
人。
( 4)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
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
义。
( 3)这是一句极妙的比喻句。把那闪烁的灯光比作一面旗帜。这一句话表达了阿明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不向病魔低头,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那种顽强的生存意识,对生命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的执着的态度的坚强的精神,令人敬仰。这种精神向
人们昭示,生动形象。
(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及知识的积累。
故答案为:( 1 )mí、 yā o( 2)生命很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 3)将阿明对生命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等诸多精神因素,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人。 ( 4) 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 3)此题主要考查比喻及其作用。 (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