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甯氏起源发展及现状

2022-05-06 来源:客趣旅游网


甯氏起源发展及现状

一 甯氏起源地望

(1)殷墟有甯邑 卫国置邑治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大封诸侯,中原地区出现许多小方国。他把殷墟封给同母弟康叔,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卫国境内的甯邑,远古为田猎区甯地,夏商周名甯邑(今河南获嘉县内),且有“甯乃商代古国”之说,也是周武王勒兵备战之地。

公元前770年,进入春秋时代。卫国

1

十世君武公,将其幼子季亹(wěi)封于邑治,食采于甯,厥后子孙以邑为氏,此乃甯姓起源。时值卫武公43年、周平王元年,距今已近2800年历史。

甯氏的血缘归属,源于姬姓,出自周族,远祖康叔乃周文王第九子,周族始祖后稷为黄帝之玄孙。甯氏只有这一个祖源,其它二源、三源之说,经稽考证实都不成立。

据战国《世本》和晋代杜预《世族谱》载,甯氏先姐世系为:季亹—顷叔—文仲跪—穆仲静—庄子速—武子俞—成子相—惠子殖—悼子喜。

甯氏系卫国公族,七世袭爵为卿,而

2

九世卿族,皆名其流也。

(2)甯氏仕卫 九世卿族

卫武公时,卫国进入强盛期,他封幼子季亹入仕,甯氏由此从政,至甯跪登位重臣。卫桓公之后,卫国

内乱外患不断,宫廷复杂,内讧频发,大臣执事艰难。如懿公是昏君,沉湎玩鹤遭亡国之祸,甯速受命于危难之时,极力支撑残局,先后辅佐三任国君,最后完成复兴大业。

霸主齐桓公去世后,晋、楚争霸,卫国屡遭祸乱,饱受欺辱。国君被晋侯囚禁,甯俞面对复杂局面,使其转危为安,史曰:

3

“甯俞卿,靖卫难,保全城”。

卫献公继位而立,倨傲无礼,不得人心,被逼逃亡齐国。甯喜世袭卿职,其父临终告诫,他对献公逼逃之事,深感不妥不安。献公流亡12年后,计谋回国复位,甯喜为遂父嘱遗愿,以献公承诺“政由甯氏,祀则寡人”为信,助其复位。

然而,献公言而无信,终因不能容忍甯喜专权,授意亲信诛杀甯喜,甯氏世族就此消亡,散落八方。

(3)甯戚仕齐 胄衍望族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周后,封姜太公建齐,都治营丘,后改营丘为临淄,

4

齐国在此建都六百多年。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为甯氏先祖第二发祥地,至秦汉之际,甯氏在齐地已成名门望族。

春秋初期,卫人甯戚,心怀大志,周游列国。因怀才不遇,以饭牛挽车为计,自荐为官,奔齐为大夫。他随管仲为齐桓公霸佐,以大司农建功勋,仕齐30年(约前680—前651年),临终授为上卿。

甯戚在历史上影响较大,届原将甯戚佐齐桓公,与姜太公辅周文王相提并论;李白也引用甯戚饭牛典故于《秋浦歌》,文人歌颂他的诗歌颇多,至今还有古画《饭牛图》流传于互联网。

甯戚卒于前651年,葬于胶水之东的

5

平度马戈庄,至清朝平度州还设“甯公乡”。甯戚坟现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有三个自然村,村民多为甯姓。甯氏有祠联《甯邑世泽/齐郡家声》相传。

二.迁徙脉络派系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每次改朝换代都有战乱饥荒,造成大批难民迁徙,尤以河南、山东为最。古老甯氏经历七次大变迁,变得人口稀疏散落,现经初步研究分析,理出播迁脉络,划分五大宗支:齐郡系、岭南系、莲邵系、大槐树、小云南。

(1)约公元前680年,卫人甯戚奔齐国为大夫,成为齐桓公霸佐,繁衍一支齐郡系,是为宗郡,至秦汉时已成名门望

6

族。现山东甯氏约9万人,集中于胶东一带,散布于全省各地。

(2)南朝时,齐地被北魏吞并,部分甯氏外迁河北、山西、安徽、广西等地。其中一支在桂南地区世袭剌史,显赫地方百余年。现“岭南支系”占甯氏总数的25%,南粤成为宗亲联谊活动中心。

(3)唐僖宗中期,中原战乱,百姓南迁,甯氏大多迁往两湖及云贵。播迁地域广阔,衍派趋于庞杂,遂演变为“三阳派”、“莲邵系”及“小云南”宗支。

(4)明洪武至永乐年间,官方组织大规模移民,在山西洪洞设局,以贾村大槐树为征办点,移散京津冀豫皖苏鄂甘等

7

十余省市。现“大槐树系”以北方居多,集中于冀南(馆陶)、豫西(三门峡、洛阳)及陕西临潼和京津一带。

(5)明末清初,战乱饥荒,造成蜀地人烟稀少,满清政府发起“调湖广填四川”。“湖湘三阳”甯氏大量入川,散居于绵竹、什邡、广汉、彭州、简阳、渠县等地。

(6)清康乾年间,山东、河北、河南之甯氏,随“闯关东”潮流进入东北地区。民国时期,又有福建甯氏迁台湾,山西甯氏迁内蒙等地。

(7)有一支徙云南大理州,三百年后返迁山东。有的途中滞留安徽宁国府

8

(今宁国市),其后裔成为天津大户;有的返回山东再闯关东,自称“小云南”的辽南甯氏,加入“汉八旗”遂成名门望族,现已散播东北三省。

此外,还有各个时期的留洋人士,层累不断,致使族裔不仅播迁于全国,也散布于世界。

三.甯氏历史名士

(1)春秋甯戚,卫国寒士,齐国上卿,随管仲佐桓公成就霸业。

(2)春秋甯俞,卫国重臣,卫成公时,辅佐复兴国家,谥为武子。

9

(3)战国甯越,原为赵国农民,后成周威公之师,与苏秦齐名。

(4)西汉甯成,官至中尉,因受皇室宗亲排挤,辞官从商成巨富。

(5)南朝甯逵,广西钦州刺史,为发展当地经济文化贡献卓越。

(6)隋唐甯长真,大将军、光禄大夫、宁越郡太守,有碑文存馆。

(7)唐代甯原悌,进士入仕,谏议大夫,史曰“修史直书全其节”。

(8)宋代甯涛,著名画家,多作关右风景,以精雅著称传世。

10

(9)元代甯玉,师职将领,浙西道都元帅,兼沿海上万户。

(10)明代甯良,进士入仕, 累官至浙江布政使,厉政清廉。

(11)明代甯钦,正德御史,谏武宗南巡按庐、凤诸府,劳卒任上。

(12)明代甯从道,镇国将军、光禄士大夫,天津甯氏豪族始祖。

(13)明初甯正,将领,积功至四川都指挥使,后守云南。

(14)明清甯完我,清大臣参将、大学士,实录总裁、议政大臣。

11

(15)清民甯调元,民主革命志士、南社诗人,留有《太一遗书》。

综上所述,甯氏历史悠久,西周卫国世卿,春秋齐国望族,此后历代英杰辈出。这一古老显姓,发源于河南,发祥于山东,兴盛于岭南。

郡望堂号:秦汉时望出齐郡。宗祠堂号有:齐郡堂、济郡堂、怀德堂、种德堂、成德堂、笃亲堂、济阳堂、春晖堂、达孝堂、善庆堂、智愚堂、得胜堂、留玉堂,等等。

四.今日甯氏概况

(1)甯氏分布广而散

12

全球甯氏共约100万余人,分布广而散,新《百家姓》排187位,已推前9位。甯氏虽为小姓,但开枝散叶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甯氏的起源和发祥地,虽为河南和山东,但今日甯氏大多集中于广西、湖南(合占40%),其次才是山东、河南。再其次顺序:江西、山西,安徽、云南,福建、广东、四川、湖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以及东北地区,全国许多大中小城市,都有甯姓人士居住。

就其从业情况而言,与远祖兴衰于政界不同,今日甯氏名人,大多居于科教文商等领域,尤以教授、律师、医生、企业家为多。

13

海外甯氏亦是广而散,就境外的台港澳而言,以台湾居多;现居国外的甯氏,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缅甸,以及非洲的毛里求斯等国。其中以马来西亚人数最多,美国次之。

就其聚居地而言,历史上有过安徽阜阳甯半城、湖南衡阳望族地、河南南阳望族地、晋南闻喜望族地、广西钦州望族地等。但大部分居住于条件较好的乡镇和自然村,已知冠名“宁”的村庄有三四百个。

现全国最旺的甯氏聚居县有:广西的灵山、浦北、博白、南丹,湖南的隆回、邵东,河南的三门峡湖滨区、洛阳登封,

14

江西的宁都、永丰,山东的宁阳、章丘,福建的建宁、邵武,广东的吴川、化州,安徽的肥东,湖北的孝感,河北的乐亭,山西的稷山,云南的宣威,西安的临潼,等等。

(2)甯氏与时俱进:

由于种种原因,甯氏宗谱已断档400年,加之多数老谱毁于“文革”,不少宗支世系残缺失考,族谱昭穆无序,且长期未能相互联宗,整体上处于半封闭状态。

然而,老辈人的“根亲意识”极其深厚,坚守“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宗族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寻根谒祖活动方兴未艾。于是就出现了“宗亲网”

15

等联谊组织,以其特有的凝聚方式敦宗睦族,创建自己心灵寄托的精神家园。

进入新世纪后,甯氏后裔基于宗亲情结,激发抢救宗族文化责任感,自2001年创建甯氏全球宗亲网,2003年成立中华甯氏宗亲联谊会。2004年在深圳召开首届恳亲大会,实现第一次全球性大团聚,这是宗族史上新的里程碑,振兴中华甯氏从此开始起步。

甯氏联谊会的组织机构,除国内有“中华甯氏宗亲联谊会”、国外有“马来西亚甯氏公会”之外,地方级的宗亲组织,原有湖南邵阳、隆回,福建建宁、宁化,山西稷山、清徐,湖北荆楚、河南三门峡、广西灵山、广东信宜、天津市等分会,新

16

成立的有海南省、辽宁省、山东临沂市、安徽阜阳市,正在筹建的有云南宣威市、山东诸城市、广西横县等。

自从有了“甯氏网”这个交流平台,宗亲事业通过网络得以快速发展。在六千注册用户中,全国已无盲区,现已出版《中华甯氏》族刊三辑,《会刊》两期,2008年河南获嘉“首届寻根祭祖大典”,是第三次大型联谊活动。2007年7月,在全国“首届姓氏网站评选活动”中,甯氏网获得季军及姓氏“沸点”排行冠军,在15天当中,让众人知道有个“甯”姓;“中根网”设置的《走进甯氏》版块,有我们的“热门评论文章”,从而扩大了社会影响。

17

五.关于大宁与小甯

我们应当知道,中华姓氏经历赐姓、改姓、冒姓等多种变故,至今很难寻求最初的纯姓了。特别是那些大姓,来源更为复杂多元化。

“甯”是小姓,血缘相对比较单纯。但经历几千年变迁,也有改姓、混姓等情况,出现一些旁枝别叶。特别是汉字简化以来,“甯”与“宁”已通用半个多世纪,至今难已区分清楚,于是就出现了“大宁”与“小甯”之说。甯姓人经过研讨达成共识,业已澄清如下几个相关问题:

(1)甯氏源于周姬,作为姓字的“甯”被保留下来,标准普通话发第四声,南方

18

人发第二声亦已约定俗成。而“寗”是“甯”的异体字。现四川、重庆及台、港、澳的甯氏,其身份证一直沿用甯或寗。

(2)与“甯”混同的“寧”姓,以辽宁的铁岭、抚顺、沈阳及河北的承德、丰宁较多。这个满族的宁姓,系由赐姓和改姓而来。现行通用的“宁”字,是“寧”的简体。

(3)蔺氏同源周姬,其族裔有改甯姓者。元代蔺仁和(约1350年)入仕,其子孙姓“甯”。现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的蔺、甯二氏,已合族联宗。

(4)由“甯”改他姓,也有几种情况:

19

1、明末清初,张献忠建川渝政权时,大肆镇压异己异姓,造成许多假张姓,其中有甯氏。

2、河南扶沟县韭园村甯氏,明代时,其次子为避充军改张姓,事后编修《甯张氏族谱》存考。

3、原籍湖北黄陂甯氏,清代受奸臣陷害避祸,得救于邵氏,由甯改邵姓,现居四川阿坝。

4、浙江绍兴县潭底村俞氏,因避祸由“甯”改“俞”姓,自称先祖是春秋时代的甯俞(武子),存有老谱可考。(甯蔚华 撰文)

20

本文节选自《中华甯氏》第三辑

购买链接:甯氏商城淘宝店 http://nsmart.taobao.com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