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幼儿园)模拟试卷(7)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个性发展的教育首先应该承认幼儿的( )。A.个体差异 B.兴趣爱好C.原有知识水平 D.可塑造性
2.非师范学校( )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A.不应当 B.应当C.需要 D.不需要
3.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爱对学生学习具有( )。
A.榜样作用 B.心理健康功能C.成功作用
D.激发努力学习动机的作用
4.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习成绩的提高C.升学 D.面对学习的热情
5.( )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A.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学生李某因在上课时嬉戏打闹,被班主任打手10~30下,班主任的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维护课堂教学秩序
B.错误,不能对学生实行体罚或变相体罚C.正确,这是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D.错误,对学生的体罚应当适度
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实行( )学校教育制度。A.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C.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D.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8.县级以上(
)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A.教育行政部门 B.地方人民政府
C.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公安部门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列不属于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是( )。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优秀的教师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D.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10.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年提高到13.5年。
A.12.4 B.9.5 C.11.2 D.10.5
11.对品行有问题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不得( )。 A.管理 B.惩罚 C.开除 D.教育
12.法律意义上的教师必须( )。 A.具备教师资格
B.与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建立了聘任关系 C.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 D.以上都是
13.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不包括( )。 A.工作对象的幼稚性 B.工作任务的全面性 C.工作过程的创造性 D.工作效果的可预见性
14.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以( )。 A.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按时入园离园
B.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饭后有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 C.多批评爱哭闹的孩子 D.通知家长接回孩子
15.一首被幼儿欢迎的儿歌,不需要具备下列哪个条件?( ) A.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
B.语言必须浅近、口语化,做到朗朗上口 C.要有童趣
D.最好写成顺口溜的形式
16.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比喻)
B.老城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排比)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偶)D.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设问)
17.在北方,人们常用地窖来储存粮食和蔬菜,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要将地窖的通风口打开一段时间,这么做,最主要是因为( )。
A.地窖内太冷了 B.地窖里有大量的二氧化氮 C.地窖里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D.地窖里有大量的氧气 18.对于被困在火区的人来说,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乘电梯逃生 C.到阳台求救
D.打电话报警
19.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人海口处,塑有一座安徒生童话中的主人公的铜像,这位主
人公出白( )。
A.《丑小鸭》 B.《海的女儿》
C.《小意达的花儿》 D.《卖火柴的小女孩》
20.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儿童文学中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的是( )。 A.《牛郎织女》 B.《千家诗》 C.《水浒传》 D.《幼学琼林》
21.在乡试、会试、殿试中的第一名分别称( )。 A.解元、会元、状元 B.会元、解元、状元 C.状元、会元、解元 D.解元、状元、会元
22.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 ②垂髫 ③花甲 ④加冠 ⑤而立 ⑥古稀 ⑦半百
A.②④①⑦⑤③⑥ B.④②③⑥①⑦⑤ C.⑥⑤③②④⑦① D.②④⑤①⑦③⑥ 23.初唐四杰中写檄文讨伐武则天的是( )。 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24.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画家——毕加索是( )人。 A.西班牙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25.下面对“扬州八怪”理解有误的是( )。 A.以金农为首的,一批聚集在扬州的书画家 B.“扬州八怪”均为扬州人
C.“扬州八怪”中郑板桥擅画兰竹图
D.“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最著名的书画流派
26.有些人若有某一次厌食,会对这次膳食中有特殊味道的食物持续产生强烈的厌恶,不管这种食物是否会对身体有利。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什么小孩更易于对某些食物产生强烈的厌恶。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解释?( ) A.小孩的膳食搭配中含有特殊味道的食物比成年人多 B.对未尝过的食物,成年人比小孩更容易产生抗拒心理 C.小孩的嗅觉和味觉比成年人敏锐
D.和成年人相比,小孩较为缺乏食物与健康的相关知识
27.想从事秘书工作的学生都报考中文专业。李芝报考了中文专业,他一定想从事秘书工作。下述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 A.所有报考中文专业的考生都想从事秘书工作 B.有些秘书是大学中文专业的毕业生
C.想从事秘书工作的人有些报考了中文专业 D.有不少秘书都有中文专业学位
28.多媒体技术是( )。A.一种图像和图形处理技术 B.文本和图形处理技术 C.超文本处理技术
D.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
29.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设计步骤?( )
A.需求分析、素材的收集与管理、确定媒体内容和形式、规划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和媒体形式
B.需求分析、确定媒体内容和形式、规划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和媒体形式、素材的收集与管理
C.需求分析、确定媒体内容和形式、素材的收集与管理、规划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和媒体形式
D.确定媒体内容和形式、需求分析、素材的收集与管理、规划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和媒体形式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回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
(2)案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1.小孙大学毕业后到某学校任教。先是因为住房问题与单位领导发生口角,后又在职称评定时,因未过三分之二多数票而被否决。孙老师非常气愤,认为是校领导有意整她,故到校长办公室大吵大闹。因备感委屈,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而声泪俱下,无法继续上课,中途回办公室休息。后又因心情不好,在家休息,只好请别的老师带课。后又在教师的集体活动中,不顾场合,只要看见院领导就想发脾气,宣泄心中的不快。
从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角度讲,孙老师应如何认识和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32. 老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四段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2)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
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要求:
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综合素质(幼儿园)模拟试卷(7)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个性发展的教育首先应该承认幼儿个体差异,尊重个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平等的学生观;同时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个性,并因势利导幼儿发展其特长,挖掘其潜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故选A。
2.【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八条规定,非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故选B。
3.【答案】D。解析:布朗小姐对杜鲁门的爱吻,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能促使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获得人格的健全发展。故选D。
4.【答案】A。解析:学生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个性的、全面的发展,学生自身发展的最终归宿必然是建立在个性基础之上的全面发展。故选A。
5.【答案】A。解析:《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故选A。
6.【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故选B。
7.【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故选D。
8.【答案】B。解析: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故选B。
9.【答案】B。解析:《教育法》第26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故选B。
10.【答案】A。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战略目标提出:到2020年,国家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故选A。
11.【答案】C。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故选C。
12.【答案】D。解析:具备教师资格并与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建立了聘任关系,并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是法律意义上的教师。故选D。
13.【答案】D。解析: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包括:工作对象的幼稚性、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工作手段的示范性、教育效果的滞后性。故选D。
14.【答案】B。解析:入园不适症是由于刚刚离开父母的孩子安全感缺失造成的,幼儿园方面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节上学时间,等孩子和老师同学都熟悉了,这种现象就会慢慢消失。故选B。
15.【答案】D。解析:儿童文学作家张继楼曾说:“一首被娃娃们欢迎的儿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二是语言必须浅近、口语化,做到朗朗上口;三是要有童趣。”儿歌切忌成人化、概念化,不能写成顺口溜。故选D。
16.【答案】D。解析:A项,“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A项正确。B项所给的句子是由三个分句排列组成,三个分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运用的是排比,B项正确。“接天莲叶无穷碧”与“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对偶,C项正确。“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是反问而不是设问,D项判断有误。故选D。
17.【答案】C。解析:植物在有光照的情况下会发生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但是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会发生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由于地窖是一个相对比较密闭的环境,空气不流通,消耗的氧气无法得到补充,所以二氧化碳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使人发生窒息而晕倒。可以在下去之前,放下去一个燃烧的蜡烛,如果火灭了,就不可下去,通风后才可下去。故选C。
l8.【答案】B。解析:发生火灾,不要乘电梯,以防电路断掉后而被困在电梯中。电梯在火灾情况下,随时可能发生故障或被火烧坏。故选B。
19.【答案】B。解析: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了一座美人鱼铜像,铜像坐落在哥本哈根的长堤公园内,已成为丹麦的象征。故选B。
20.【答案】A。解析:我国古代儿童文学包括四类作品:(1)民间口头文学作品;(2)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3)经过专门编撰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4)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非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其中,《牛郎织女》就属于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故选A。
21.【答案】A。解析: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故选A。
22.【答案】D。解析:不惑指40岁,垂髫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花甲指60岁,加冠指20岁,而立指30岁,古稀指70岁,半百指50岁。故选D。
23.【答案】D。解析: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作为秘书,起草了一篇非常著名的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讨武氏檄》。故选D。
24.【答案】A。解析:毕加索,西班牙画家,代表作有《亚维农的少女》、《和平鸽》等。故选A。
25.【答案】B。解析:“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所记载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并不都是扬州人,故选B。
26.【答案】C。解析:题干通过“厌食会使人对这次膳食中有特殊味道的食物持续产生强烈的厌恶”来解释“小孩更易于对某些食物产生强烈的厌恶”。要加强这一解释,就要在原因与结论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如果C项为真,说明小孩对有特殊味道的食物更敏感,也就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厌恶,加强了解释。A项含有特殊味道的食物多不代表更容易产生厌恶;B项削弱了解释;D项是无关项。故选C。
27.【答案】A。解析:根据直接推理可知,由“想从事秘书工作的学生都报考中文专业”可推出“有些报考中文专业的人想从事秘书工作”,故题干是一个不完整的三段论推理,要想使题干为真,根据三段论推理的定义,必须补充条件“所有报考中文专业的人都想从事秘书工作”,故选A。
28.【答案】D。解析: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联系,并能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这里所说的“加工处理”主要是指对这些媒体的录入、对信息进行压缩和解压缩、存储、显示、传输等。故选D。
2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演示文稿的制作步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1)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原因: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
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着示范。
(2)启示: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②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31.【答案要点】孙老师对于管理者要尊重和理解,服从安排,积极配合,协助管理者圆满完成任务,提升自身的素养。(1)教师应正确地对待领导,正确地对待荣誉,正确地对待自己,冷静地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多从自身寻找原因,不能因为未能评上职称,就“认为是校领导有意整她,到校长办公室大吵大闹。”(2)教师不应该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应将不快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不能因为“备感委屈,就声泪俱下,无法继续上课”。这样不仅影响教师的形象,也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没有尽到教师的职责。(3)孙老师应该理解并支持校领导的工作,可以把自己的诉求和对工作的意见与领导交流,根据规定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教师与管理者之间要超越以往职场中的上下级关系,形成良性的合作关系。
32.【答案要点】(1)第一段之所以描写各式各样的梦境,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意识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
第四段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物是人非、深沉凄凉而又伤感的气氛。
(2)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家乡,尊重家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的人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兴起,旧的终归要消失。故乡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老屋终将消失,表达了作者对老屋虽伤感而又理解的矛盾复杂心理。因此,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内心世界的矛盾。
【解析】
第一题,分析文段可知,作者对家乡非常的想念,以致夜有所梦,这种难以割舍的想念之情萦绕在意识深处,不断地形成梦境,这样写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第四段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等的回忆,语言很朴素,但恰恰从朴素中体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以及此刻的凄凉之感。
第二题,通读文章可知,作者对老家的情感比较复杂,如“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都可以体现。文中多次出现的“老屋”,其实是作者对家乡的寄托,证明自己曾经是村中的一户,但终会因家乡的变化而消失,虽理解但却止不住内心的伤感之情。
三、写作题【范文】
用生活丰富教材
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以本(教材)为本”的意识十分顽固。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当“圣经”来使用,认为“书上有什么,我就讲什么;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讲;写进书本的都是正确的。”不会把书本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处理,合
理运用到生活中,以致于在殡葬的时候出现这场闹剧。我们现在有些教师把自己束缚在教材中,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掰开揉碎,繁讲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认为只要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现代课程论强调课程是“教科书与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因此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新课改的精神告诉我们: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等,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使我们重新认识教材的“法定”性质,只强调“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必须突破教材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应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沦落为教材的奴隶,既要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不依赖教材。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听到朋友的夫人责骂拆表的孩子之后,连连摇头说:“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他亲自到朋友家里把小孩领出来,带到修表店看师傅修表。陶行知对那位夫人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赶走。”由此看出,只有将“生活”这本教材灵活的运用好,并将书本知识融汇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观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就应具备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其实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包括学生的经验、生活的环境、教学设备设施、自然和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等。只要我们留意生活、敏锐观察,丰富的生活积累将成为我们教学信手拈来的生动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只要我们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就一定能“化平庸为神奇”,使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价值得到“超水平”发挥。
【解析】本题是材料作文。需要理解故事内涵,提炼中心思想。题目通过一则寓言,体现了私塾先生奉书本为“圣经”的错误教书观念。“书上是不会错的,错误在人”,“书本上的一切都是修订好的,不会有任何差池”,“人应该去迎合书本既定的知识、理念”等一些错误的观点,在现实教学中确实存在。本题意在考查教师对于书本教学的态度,不应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而是开放、包容的。知识可以来源于生活,灵活于生活。
在立意的选择上,可以从教师对待书本的态度上,多种角度灵活选择主旨。如“不能一味死读书,需要结合生活”、“知识来源于先贤古籍,需要理性的处理利用”、“教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思考”、“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注重德育和智育并重”、“教学来源于生活,以生活来深化教材的内容,不拘泥于教材”。最后一个角度,从内容与题干的匹配度上看,是最佳角度。
范文开门见山,提出在目前社会上某些教师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与材料中“私塾老师的问题”相似。紧接着作者直抒胸臆,对错误的教育观念进行批驳,摆明了自己的立场,为后文正确观点的引出做了铺垫。第二段,通过道理论证,明确课程的意义,摆正教师对教材应有的态度,“教育需要来源于生活,不能一味就书论书”。第三段.以伟大教育家陶行知亲身经历的事情,体现出教师在生活中如何丰富教学的内容,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结尾处,提出合格的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学生,即“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紧扣主题,深化中心,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形象的阐释了应该怎样践行这种生动的教学观。本文着
重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对书本学习与生活教育进行探讨。行文结构为“列举错误现象——提出正确观点——解决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