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规范、高效管理麻醉科、手术室高值耗材,做到保管者不使用,使用者不保管,避免角色重叠难以监管到位,结合我院HRP系统,借鉴国内先进医院管理经验,特制定手术室HRP系统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器械科可在手术室(现麻醉科的库房)设一收货、验货、打码处及高值耗材库房,并由器械科派人管理,这就好比器械科在麻醉科、手术室开设“超市”。手术室护士及麻醉科人员只是根据手术需要到超市领取、使用、记费、退还等,所有高值耗材都由器械科管理,前1个月过渡期间手术室可派一名护士协助管理。
2、各科手术医生在手术通知单备注栏填写好本台手术所需耗材的品名、型号、数量等信息,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根据信息到“超市”领取耗材。扫描条型码,系统显示耗材已出“超市”。
4、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使用情况,扫描条型码,进行收费,已收费耗材显示已记费,未使用耗材归还超市,系统显示耗材已归还。
5、在麻醉科、手术室设立高值耗材急诊柜,根据急诊手术需要,将所需高值耗材备齐,器械科人员与麻醉科医生、手术室值班护士班班交接,使用后核对并补充。
高值耗材实物和条码的一一对应,确保了安全,规范了医疗行为,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财务收支实时结算和零库存精益管理,既确保高值
耗材质量,又方便了临床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手术室里有了高值耗材“超市”
发布日期:2010-11-24
江苏省人民医院
访问次数: 447
听说采购中心对手术用高值耗材(如心脏瓣膜、脑外科补片、骨科关节、外科吻合器等等)实行超市化条形码管理模式成效明显,启动10个月来,涉及3000多个品种、价值近一个亿的产品帐物相符,未发生一起漏费现象,为安全、有效、及时、合理的使用高值耗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采购中心赵奕华主任联系后,笔者如约来到她的办公室采访,开门见山提出问题。赵主任从抽屉拿出一份今年10月《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刊登的题为“医院手术用高值耗材条形码管理模式的应用”的论文复印件给我:“这是我们写的,做法都在里面了。”
2008年6月赵奕华到采购中心上任后,王虹院长在多个场合对她讲,要把七零八落分散在各个手术科室的高值耗材集中起来管理,王院长知道做这件事难度很大,她反复说:“It’s my dream”(这是我的梦想),希望赵奕华帮助她实现。在工作实践中,赵奕华发现由各个手术科室自行购买、收货、保管、使用、到采购中心报销的高值耗材管理模式的确存在着隐患和漏洞。例如,各手术科室多由护士长、总务护士或手术医生收货,缺少验收入库和专业人员的审核把关;部分科室把高值耗材和普通物品一起存放于文件柜或病区库房,容易发生丢失、挪用等情况;病区至手术室间来回携带,容易造成高值耗材的破损和丢失,安全性缺乏保证;有的医生对高值耗材实物清楚,但对其在收费系统中的条形码不清楚,会发生收错费或依赖供应商协助收费;
登记的信息不够完整,对高值耗材质量和患者信息难以跟踪,有的只能从病历资料中手工查找,效率及准确性都较低。赵奕华理解了王院长为什么要急于改变管理模式了。
在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赵奕华下定决心把这项管理搞起来。
不打无准备之仗,赵奕华按照大家商定的计划开始行动。为博采众长,她们首先到正在探索高值耗材集中管理的华西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宣武医院参观学习,看兄弟医院做到了哪些,哪些还没做到,哪些需要改进,做到心中有数。
我院十分重视信息化管理,早在十多年前就使用HIS来管理患者住院系统;2008年率先在国内使用ERP现代化医院管理系统来管理医用耗材的信息流、物流及相关信息。患者收费在HIS系统,高值耗材供应在ERP系统,条形码管理两者对接是个难点,打个比方,杯子在ERP系统称杯子,而在HIS系统就称一次性纸杯或玻璃杯或供水系统,也就是说,存在着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问题,必须理清关系,一一对接无缝。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赵奕华和采购中心的林秀兰副主任、李鑫老师一起,在信息中心韩善清、蒋勇老师的积极协助下,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把几千条产品仔细核对,一一对接,不厌其烦地做好这项基础工作。
在麻醉手术科丁正年主任、杨美玲和乔玫护士长的鼎力支持下,手术室腾出一间大房间作为库房,采购中心魏爱如、韩大美老师专门在此管理。所有手术用高值耗材都由这个库房进行入库验收、登记、发放、使用后收费的核对和管理,每个月和供应商结算一次。库房像超市一样,一排排的货架上
摆放着各种高值耗材,每件耗材都贴上唯一的条形码,而不是通码,通俗说,就是每件耗材都有一个“身份证”,标有型号、日期、有效期、批号等,一目了然,供应商赞叹道:“你们医院搞得最详细,真规范。”
由于有的耗材只有在手术中才能确定,如胸心外科手术体外循环下临时才能确定型号的心脏瓣膜、血管支架,骨科需要术中选型的人工关节等,为了方便手术科室,采购中心又在几十间手术间安装了电脑和扫码枪,使手术科室可以及时申领。
一开始各手术科室的医生们习惯了以往分散的管理模式,对集中管理不适应,难免不理解,甚至个别医生还说出一些不好听的话。赵奕华认为,管理部门是为临床服务的,要做到服务前移,管理前移,就一定要从临床的角度思考,积极与临床沟通、协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而不能生硬地对临床要求这,要求那。为此,采购中心、信息中心的有关人员逐个病区对医生进行培训,宣传集中管理的好处,讲解使用流程,回答各种问题。了解赵奕华的人都知道她工作有魄力,说话有技巧,对临床情况非常熟悉,在沟通协调工作中,她的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为了工作,她顶住了压力,忍下了委屈,脚踏实地地将这项工作一步步向前推进。 2009年12月下旬,我院手术用高值耗材超市化条形码管理正式上线,首先选择在用材复杂、抢救多的胸心外科、脑外科试点,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和科室磨合,不断改进完善,如库房电脑增加了出库、入库明细表,耗材计费出库报表,耗材统计汇总表,每天可以查对、跟踪;根据急诊手术需要,在手术室设立了急诊柜,将所需高值耗材备齐,与夜班手术护士班班交接,使用后补申请等等。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喜悦的成果,新的管理模式使高值耗材管理迈上了新台阶。赵奕华说:“高值耗材实物和条码的一一对应,确保了安全,规范了医疗行为,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财务收支实时结算和零库存精益管理,做到了保管者不使用,使用者不保管,避免了角色重叠难以监管到位,既确保高值耗材质量,又方便了临床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