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16讲 立体几何综合问题

2022-04-29 来源:客趣旅游网
数学高考综合能力题选讲16

立体几何综合问题

100080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中 梁丽平

题型预测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考察各种能力的重要载体,考察的方法常常是将计算和推理融为一体。增强立几试题的应用性与开放性可能是未来高考命题的趋势。

范例选讲

ADBC 例1.如图,已知PA面ABC,

于D,BCCDAD1。

(1)令PDx,BPC,试把tan表示为x的函数,并求其最大值;

(2)在直线PA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BQCBAC?

讲解 (1)为寻求tan与x的关系,B首先可以将转化为PCDPBD。 CPAABCADBC∵ 面,于D, ∴ PDBD。

PDPDxx,tanPBD。 ∴ tanPCDDCBD2xx2x。 ∴ tantanPCDPBDxx221x2∵ AD为PD在面ABD上的射影。 ∴ PDAD1,即x1。

∴ tanx2x21x2x1222。 4PAD即tan的最大值为

2,等号当且仅当x2时取得。 4(2)由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可知:点Q的存在性等价于:是否存在点Q使得

tanBQCtanBAC。

tanBACtanACDABD令tan1。 3x1,解得:1x2,与x1交集非空。 23x2∴ 满足条件的点Q存在。

点评 本题将立体几何与代数融为一体,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而且,作好问题的转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例2. 如图所示:正四棱锥PABCD中,侧棱PA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

6正切值为。

2P(1)求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2)若E是PB中点,求异面直线PD与AE所成角的正切值;

(3)在侧面PAD上寻找一点F,使得EF侧面PBC。试确定点F的位置,并加以证明。

EDCAB 讲解: (1)连AC,BD交于点O,连PO,则PO⊥面ABCD, ∴ ∠PAO就是PA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 ∴ tan∠PAO=

6。 23。 2设AB=1,则PO=AO•tan∠PAO =

设F为AD中点,连FO、PO,则OF⊥AD,所以,PF⊥AD,所以,PFO就是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PO3, 在RtPFO中,tanPFOFO∴ PFO。即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

331EO//PD。(2)由(1)的作法可知:O为BD中点,又因为E为PD中点,所以,

2∴ EOD就是异面直线PD与AE所成的角。

在RtPDO中,PDOD2PO25。 2∴ EO5。 4由AOBD,AOPO可知:AO面PBD。所以,AOEO。 在RtAOE中,

PAO210。 tanAEOEO5∴ 异面直线PD与AE所成的角为arctan210。 5HE(3)对于这一类探索性的问题,作为一种探索,我们首先可以将条件放宽D一些,即先找到面PBC的一条垂线,然后再平移到点E即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

CGFKOAB们可以从考虑面面垂直入手,不难发现:面PFO面PBC。

延长FO交BC于点G,连接PG。设H为PG中点,连接EH,GH。 ∵ 四棱锥PABCD为正四棱锥且F为AD中点,所以,G为BC中点, ∴ BCPG,BCFG。

∴ BC面PFG。∴ 面PBC⊥面PFG。 ∵ PFPG,PFO3,∴ PFG为正三角形。

∴ FHPG,∴ FH面PBC。

取AF中点为K,连EK,则由HE//FK及HEFK得四边形HEK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KE//FH。

∴KE面PBC。

点评 开放性问题中,“退一步去想”(先只满足部分条件)、“将命题加强”往往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的方法。

高考真题

1.(2000年全国高考题)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

是菱形,且C1CB=BCD=60。 (I)证明:C1C⊥BD;

(II)假定CD=2,C1C=,记面C1BD为,面CBD为,求二面角 B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III)当

CD的值为多少时,能使A1C平面C1BD?请CC132给出证明。 2.(2002年全国高考)如图:正方形ABCD、ABEF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ABEF互相垂直。点M在AC上移动,点N在BF上移动,若CM=BN=a0a2. (Ⅰ)求MN的长;

(Ⅱ)当a为何值时,MN的长最小; (Ⅲ)当MN的长最小时,求面MNA与面MNB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答案与提示:1。(Ⅰ)略;(Ⅱ)

3;32 C D

M B E

N

A F

221CD(Ⅲ)=1。 2.(Ⅰ)MN;(Ⅱ)a0a2aCC1222时,MN的长最小,为

21;(Ⅲ)arccos]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