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ISSN1007—2438 201 3年第9期 业务交流 民生新闻的‘做事化’’写作手法借鉴与分析 佘小玉 摘要民生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手法,是由民生新闻的内在需求而自然延伸出来的一种需要。这种独特 的写作手法契合了民生新闻的发展,本文列举几个文本例证分析民生新闻中很好地运用了故事化的写 作特点,能够引导更多品类的新闻文本革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民生新闻;写作;故事化;借鉴 中图分类号G21 2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余小玉,绵阳日报副刊部主任,四川绵] ̄621000 所谓民生新闻,可以把它看做是“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两大板块中各划 出一块来合并而成的”…一种体裁,或者“民生新闻不应该再作为新闻题 材的一种,也不单纯是一种固定的节目形态或新闻体裁,而应该是一种风格追 求与手法运用”。【2】这种风格和手法契合了民生新闻的发展。21世纪初提出 的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又一次锁定了民生 新闻的新闻报道基调。 一、民生新闻的故事化写作手法借鉴 民生新闻故事化,这是由民生新闻的内在需要而自然延伸出来的一种 叙事需要。民生新闻从其价值取向上来说需要的是民本意识。从党报那种 由上自下教育人的理念转化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以平民视角传播新 闻。民生新闻故事化写作技巧可以概括为:1采用多个场景与画面组合的结 构来描写事件,尽量避免历史叙述法;2“第三者的眼光”;3充分记录人物的 对话;4在报到事件时,用作者的观点来综合材料、安排布局;5细节描写,包括 记录人物的表情、姿势、穿着、习惯等;6合成人物。【3】适当的借鉴这些方法可 以使民生新闻更生动可读性更强。 民生新闻实际上是跟当地的报纸、媒体结合更紧密的一种新闻形式,所 以由于区域的不同,文化、价值观、理念的差异会使民生新闻的写作产生地域 性的差别,这种差别要使这种故事化的民生新闻更具地域化,更受当地读者 亲睐。总的说来,民生新闻所提倡的平民化视角、突出细节以小见大、动之以 情,叙事生动,正符合了新闻语态变化时期的需要。目前《南方周末》、《南方 人物周刊》、《中国青年报》等为代表的报刊正是以深度报道,调查报道见长, 深受广大读者好评,这与其很好地运用故事化写作手法是密不可分的。 业务交流 二、民生新闻的故事化写作手法分析 (一)多幕多景组合 这种写法的特点相似于电影手法中的蒙太 奇。文本叙述同样能产生画面感,这种“画面” 也可以合成、剪辑,随着事件的发展串联组合出 整个报道。具有特殊意义的各场景画面能最生 动、真实地反映报道对象,而且这些场景画面之 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4] 场景一:5岁的青海男孩梓涵正赖在爸爸的 怀里,一会儿做飞翔的动作,一会儿扮大灰狼的 鬼脸,一会儿不停地摇头晃脑,一会儿又默默地 蹲到墙角。 场景二:22日,他随爸爸和其他先心病患儿 一起从青海来泰心医院求医,正在等待安排手 术,见记者拍照,原本还有些害羞的他就追着镜 头摆出各种POSE,含糊不清地喊着“耶”,然后看 着显示屏中的自己开心地大笑。 场景三:下午2点半,护士小周开始为刚入 院、即将手术和有发烧症状的孩子们小心地测量 体温。“走,开始工作!” 这三处场景描写出自于《不一样的童年,一 样的爱:先心病患儿的求医之路》[51的新闻报道。 记者采访时的许多场景被刻画的很生动、具体, 让人真实感受到孩子们天真。作者隐去有关手 术的描写,把美好的儿童的形象跃然纸上,反而 让人对这些新心病儿童心生怜悯。 多幕多景组合是新新闻的写法之一,运用到 民生新闻中则使之更加故事化。民生新闻主体 的文本特性就是故事性。故事化表现在新闻故 事化,情节故事化,人物故事化三个方面。民生 新闻故事化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满足了读者的 心理需求。由于民生新闻在地缘上的接近性所 以用故事化的手法处理新闻使得读者在接受这 一类新闻事件时感到不仅与切身相关并且能激 发读者强烈极大的阅读兴趣。 (二)亲历者还原场景 通过特殊人物或者说亲历者的视角展现整 个事件的方式又被称为“第三人的眼光”。《“他 是厅长家的儿子就能打我吗”》【 ]中对事情经过 的描写正是运用这种方法。以当事人的视角阐 述这件事情的经过,给人真实客观之感,并且在 描述经过的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 读者知道的除了新闻事实还有人物的情感世界,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闻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新闻报道的本质是描述新近发生的新闻事 件,所以即使运用故事化手法来写出来的新闻也 是新闻而不是纯粹的故事。所以在民生新闻报 道中为了避免把新闻写成纯粹的故事要加人真 实性的要素。即真实又不失情节性这就需要一 种真实的戏剧性手法。用亲历者的叙述还原真 实,这实际上是记者将采访的内容有技巧的展现 在读者面前。 (三)运用人物对话还原真实 对话的运用能够拉近真实事件与读者的距 离。说话人的境遇和情感都能从对话中得以 体现,人物的性格,整个事件的呈现因对话而 凸显并且可信度高。在民生新闻中的运用能 够展现众生百态,是一种不需要雕琢就能完整 呈现人物特性、社会背景、事件细节的写作手 法。例如还是上文提到的《“他是厅长家的儿子 就能打我吗”》的文章中还出现的当事人的一段 对话描写。 8时35分,夏坤带着哭腔偷偷给一位朋友打 电话,称自己被打了,说“能否叫个报社的人过来 采访一下,这个人可能还是个啥。”刚挂完电话, 就有人质问夏坤,“谁,你给谁打电话?” “给一个朋友。”夏坤说。 “你这是要咋的啦,啊?!”质问者带着呵斥 的口吻说。 “正常过来采访。” “采访什么采访?!” “人家找上了关系,领导不给我做主,我心里 就不平衡,我在这干工作呢,我领导不给我做主, 我只好叫媒体来找公正了。” “我咋不给你做主了啊?!行了,赶紧打电 话,别让他(记者)过来了。” “那谁给我做主呢?” “行了!……” 业务交流 下面是《中央反腐问计“高参”》【 】中的几段 人物对话。 王岐山挨个与每一个人握手寒暄,走到姜明 安面前时他笑了一笑,看看座位前面的牌子说:“明 安同志啊,你好。”姜明安赶紧说:“王书记,你好。” 按照原定计划,学者们的发言以姓氏笔画为 新闻一方面是帮老百姓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另一 方面是设身处地的帮助百姓解决身边的一些困 难。所以站在群众的视角来写新闻是重要的, 设想一下读者的心态和需求这样就会生产出实 用的民生新闻。好的民生新闻一定是具有敏感 性和贴近性的,这两点能够突出民生新闻其本 序,没想到第一个发言人刚说了一句:“尊敬的王 书记”,马上就被王岐山打断了:“这些都省掉,言 质的作用那就是为民服务。对材料的梳理使得 事件的新闻点更突出,信息量更集中,找到切 入点。这样的民生新闻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向读 者展示出了他们所生活的媒介地理上的真实世 界。 简意赅,直奔主题,你们也不要念稿子。”他也反 对背稿子,“蒋经国每次讲话都是背稿子,一万多 字的稿子也能背下来。” 这篇文章属于会议新闻,一反会议新闻的刻 板讲大道理的叙述文本,真实地还原了会议现场 的对话,给百姓以了解国家政策会议的机会,给 百姓以信任政策性会议严肃客观的理由,并且很 好的塑造了人物形象。客观、严肃又不失生动。 这种手法运用在故事性的新闻描写中会起到更 三、小结 故事化写作手法除了在民生新闻中可以学 习借鉴外在各类新闻作品中也有应用。这些叙 述文本有的是全面的应用了各种写作手法甚至是 极具文学叙述方式,有的是突出一种手法的运用。 在保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上,使之故事化, 以创造出可读性强的叙述文本为目的思想才是民 好的作用,使其故事性随着人物对话的内容更具 体的展现。当事人的话胜过一个记者千方百计 的言说,有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写作特点,也是很 值得学习的。 (四)注重细节描写 生新闻故事化写作手法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民生新闻需要记者的对材料的深度加工,由 于其贴近性和可读性的特点民生新闻能运用到 故事化的主要写作手法。对材料的收集、整理、 加工,实际上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找到读 者更容易接受的角度来写,又要写的读者愿意 读,读后对他们的生活有指导性的意义是对当下 民生新闻采写的核心要求。 所谓细节其实是一个泛指,细节可以使语言 的细节,动作细节,穿着、表情这些也都叫细节。 我更倾向于把沃尔夫对于细节描写这一特点理 解为能够全方位展现新闻故事、人物的写作视角 及叙述文本。一切有利于我们展现故事全貌的 细微点都是细节描写。【s】一文中一段描写:我们 中学的校长去视察,在学校门口见到了王大鹏。 校长开口说,“你是老王吧?”王大鹏伸出的手又 参考文献 【1】韩泽.民生新闻小札.Ⅱ],视听界,2004(1). f2]程前、陈杭.望诊电视民生新闻U]冲国电视2005(2). 【3]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2011(1) ̄三版,上 海:151-153. 缩了回去,怯怯地说,“校长不能骂人。”可以说 这是一段对话描写,但细致之处在于对人物情态 的描写,读者印象深刻的是“王大鹏伸出的手又 缩了回去,怯怯地说”。人物性情,故事的动态感 一[4]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 版社.2011(1) ̄5-,q& 【5】南方周末,2012—5—31,第1476期. 下子就被这一细节展现无遗。 民生新闻设计的范围比较广,大到相关的会 [6】中国青年报,2012—12-8,第143期(2). 【7】南方周末,2012-12—6,B9,第1503期. 议小到邻里矛盾柴米油盐,这就要求只要与民生 相关的话题一定要做到注意细节的把握。这些 【8]南方人物周刊,2012—9-3,第3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