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理科)

2022-04-07 来源:客趣旅游网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1.(5分)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的是() A. y=

B. y=(x﹣1)

2

C. y=2

﹣x

D.y=log0.5(x+1)

2.(5分)函数f(x)=cos(2x+ A.

B. π

)的最小正周期是()

C. 2π

D.4π

3.(5分)若直线l经过点A(1,2),B(4,2+),则直线l的倾斜角是() A. 30° B. 45° C. 60° D.90° 4.(5分)如果直线l⊥平面α,①若直线m⊥l,则m∥α;②若m⊥α,则m∥l;③若m∥α,则m⊥l;④若m∥l,则m⊥α,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②④

5.(5分)等差数列{an}中,a1=3,a5=7,则数列{an}第9项等于() A. 9 B. 10 C. 11 D.12 6.(5分)在△ABC中,sinA:sinB:sinC=3:2:4,那么cosB=() A.

7.(5分)在△ABC中, A.

B.

2

B. ﹣ C. ﹣ D.

,三边长a,b,c成等差数列,且ac=6,则b的值是()

C.

D.

8.(5分)在关于x的不等式x﹣(a+1)x+a<0的解集中恰有两个整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3,4) B. (﹣2,﹣1)∪(3,4) C. (3,4] D. [﹣2,﹣1)∪(3,4]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5分)求函数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

10.(5分)在△ABC中,C=2,a=30°,B=120°,则△ABC的面积为.

11.(5分)设点P(3,2)是圆(x﹣2)+(y﹣1)=4内部一点,则以P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有.

12.(5分)不等式

13.(5分)若数列{an}中,a1=1,an+1=an+1,则通项公式an=.

14.(5分)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5=5,S5=15,则数列和为.

三.解答题(共6小题,80分) 15.(12分)已知函数f(x)=

+2sinx.

的前100项

≤2的解是.

2

2

(1)求函数f(x)的定义域和最小正周期; (2)若f(α)=2,α∈[0,π],求f(α+

16.(12分)(1)在等差数列{an}中,a4=10,a10=﹣2,若前n项和Sn=60,求n的值; (2)在等比数列{an}中,a1=81,a4=24,求它的前5项和S5. 17.(14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

(Ⅰ)证明:PB∥平面AEC; (Ⅱ)设AP=1,AD=

,三棱锥P﹣ABD的体积V=

,求A到平面PBC的距离.

)的值.

18.(14分)设△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cosC+c=b. (1)求A的大小;

(2)若a=,求b+c的取值范围.

19.(14分)若公比为c的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1且满足(Ⅰ)求c的值;

(Ⅱ)求数列{nan}的前n项和Sn.

20.(14分)已知函数f(x)=ax+ax+2b﹣a,当x∈(﹣∞,﹣2)∪(6,+∞)时,f(x)<0,当∈(﹣2,6)时,f(x)>0. (1)求a、b的值;

(2)设F(x)=﹣f(x)+4(k+1)x+2(6k﹣1),则当k取何值时,函数F(x)的值恒为负数?

2

2

3

(n≥3).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1.(5分)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的是()

A. y= B. y=(x﹣1) C. y=2 D.y=log0.5(x+1)

考点: 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各个选项中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解:由于函数y=在(﹣1,+∞)上是增函数,故满足条件,

2

由于函数y=(x﹣1)在(0,1)上是减函数,故不满足条件,

﹣x

由于函数y=2在(0,+∞)上是减函数,故不满足条件,

由于函数y=log0.5(x+1)在(﹣1,+∞)上是减函数,故不满足条件,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和判断,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属于基础题.

2﹣x

2.(5分)函数f(x)=cos(2x+ A.

B. π

)的最小正周期是()

C. 2π

D.4π

考点: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求法. 专题: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 由题意得ω=2,再代入复合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求解.

解答: 解:根据复合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f(x)=cos(2x+故选:B.

)的最小正周期是π,

得,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以及复合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础题.

应用,属于基

3.(5分)若直线l经过点A(1,2),B(4,2+),则直线l的倾斜角是() A. 30° B. 45° C. 60° D.90°

考点: 直线的倾斜角. 专题: 直线与圆.

分析: 由两点求斜率公式求得直线l的斜率,再由倾斜角的正切值等于斜率求得直线l的倾斜角.

解答: 解:∵直线l经过点A(1,2),B(4,2+),

∴,

设直线l的倾斜角为α,(0°≤α<180°), 则tan

,α=30°.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两点求斜率公式,考查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是基础题. 4.(5分)如果直线l⊥平面α,①若直线m⊥l,则m∥α;②若m⊥α,则m∥l;③若m∥α,则m⊥l;④若m∥l,则m⊥α,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②④

考点: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专题: 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 在①中也有可能m⊂α;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②③正确;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④正确.

解答: 解:由直线l⊥平面α,知:

①若直线m⊥l,则m∥α或m⊂α,故①错误;

②若m⊥α,则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m∥l,故②正确; ③若m∥α,则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m⊥l,故③正确; ④若m∥l,则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m⊥α,故④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是中档题,解题时要注意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的合理运用.

5.(5分)等差数列{an}中,a1=3,a5=7,则数列{an}第9项等于() A. 9 B. 10 C. 11 D.12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由已知求出等差数列的公差,写出通项公式,则答案可求. 解: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由a1=3,a5=7,得

∴an=a1+(n﹣1)d=3+n﹣1=n+2. ∴a9=9+2=11.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基础的计算题,属会考题型. 6.(5分)在△ABC中,sinA:sinB:sinC=3:2:4,那么cosB=() A.

B. ﹣

C. ﹣

D.

考点: 余弦定理. 专题: 解三角形.

分析: 已知比例式利用正弦定理化简求出三边之比,再利用余弦定理求出cosB的值即可. 解答: 解:∵在△ABC中,sinA:sinB:sinC=3:2:4, ∴a:b:c=3:2:4,

则由余弦定理得:cosB==.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正弦、余弦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7.(5分)在△ABC中,

,三边长a,b,c成等差数列,且ac=6,则b的值是()

A. B. C. D.

考点: 数列与三角函数的综合.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根据三边长a,b,c成等差数列,可得a+c=2b,再利用余弦定理及ac=6,可求b的值.

解答: 解:由题意,∵三边长a,b,c成等差数列 ∴a+c=2b

2

2

2

2

∴由余弦定理得b=a+c﹣2accosB=(a+c)﹣3ac ∵ac=6 ∴b=6 ∴

2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三角形载体,考查余弦定理的运用,考查数列与三角函数的综合,属于中档题.

8.(5分)在关于x的不等式x﹣(a+1)x+a<0的解集中恰有两个整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3,4) B. (﹣2,﹣1)∪(3,4) C. (3,4] D. [﹣2,﹣1)∪(3,4]

考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专题: 分类讨论;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2

分析: 把不等式x﹣(a+1)x+a<0化为(x﹣1)(x﹣a)<0,讨论a>1,a<1时,求出解不等式的解集,

再根据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两个整数,求出a的取值范围.

2

解答: 解:关于x的不等式x﹣(a+1)x+a<0可化为 (x﹣1)(x﹣a)<0,

当a>1时,解不等式得1<x<a; 当a<1时,解不等式得a<x<1;

∵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两个整数,∴3<a≤4或﹣2≤a<﹣1, ∴a的取值范围是[﹣2,﹣1)∪(3,4].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问题,也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5分)求函数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

2

考点: 二倍角的正弦;二倍角的余弦;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专题: 计算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 利用二倍角的正弦与余弦将f(x)=sinx++,再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在区间[解答: 解:∵f(x)=sinx+=

=sin(2x﹣又x∈[∴2x﹣

,∈[+

sin2x )+. ], ,

],

2

2

sinxcosx转化为f(x)=sin(2x﹣]上的最大值.

sinxcosx

∴sin(2x﹣∴sin(2x﹣

)∈[,1], )+∈[1,].

即f(x)∈[1,]. 故f(x)在区间[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二倍角的正弦与余弦,考查辅助角公式,着重考查正弦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属于中档题. 10.(5分)在△ABC中,C=2,a=30°,B=120°,则△ABC的面积为.

考点: 正弦定理.

专题: 计算题;解三角形.

分析: 根据已知可得∠C,由正弦定理可解得a的值,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 解:在△ABC中,C=2,a=30°,B=120°,∠C=180°﹣120°﹣30°=30°,

,]上的最大值为.

由正弦定理可得:∴可得:∴S△ABC=

=

,从而解得:a=2, =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面积公式,正弦定理的应用,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11.(5分)设点P(3,2)是圆(x﹣2)+(y﹣1)=4内部一点,则以P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有x+y﹣5=0.

考点: 轨迹方程.

专题: 计算题;直线与圆.

分析: 求出圆的圆心与半径,求出所求直线的斜率,然后求解以点P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22

解答: 解:圆(x﹣2)+(y﹣1)=4的圆心(2,1),

22

点P(3,2)是圆(x﹣2)+(y﹣1)=4内部一点, 以点P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为:﹣

=﹣1.

22

以点P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2=﹣(x﹣3). 即x+y﹣5=0.

故答案为:x+y﹣5=0.

点评: 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方程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

12.(5分)不等式≤2的解是{x|x≤﹣4,或x>﹣1}.

考点: 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专题: 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 由不等式解答: 解:由不等式

≤2,可得≥0,即

≥0,∴

,由此求得x的范围. ,

≤2,可得

求得x≤﹣4,或x>﹣1,

故答案为:{x|x≤﹣4,或x>﹣1}.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体现了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

13.(5分)若数列{an}中,a1=1,an+1=an+1,则通项公式an=3﹣2×

考点: 数列递推式.

专题: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 由已知得an+1﹣3=(an﹣3),a1﹣3=﹣2,从而{an﹣3}是公比为,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由此能求出an.

解答: 解:∵数列{an}中,a1=1,an+1=an+1, ∴an+1﹣3=(an﹣3), ∵a1﹣3=﹣2,

∴{an﹣3}是公比为,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 ∴an﹣3=﹣2×()∴an=3﹣2×故答案为:3﹣2×

n﹣1

, .

点评: 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构造法的合理运用.

14.(5分)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5=5,S5=15,则数列和为

的前100项

考点: 数列的求和.

专题: 计算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 等差数列{an}中,由a5=5,S5=15,解得a1=1,d=1,故由此利用裂项求和法能够求了数列解答: 解:等差数列{an}中, ∵a5=5,S5=15, ∴

的前100项和.

==,

解得a1=1,d=1, ∴an=1+(n﹣1)=n, ∴∴数列=1﹣

=

. . =

=

)+(

)+…+(

的前100项和S100=(1﹣)+(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数列的前100项和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求法,注意裂项求和法的合理运用.

三.解答题(共6小题,80分) 15.(12分)已知函数f(x)=

+2sinx.

(1)求函数f(x)的定义域和最小正周期; (2)若f(α)=2,α∈[0,π],求f(α+

)的值.

考点: 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求法. 专题: 计算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 (1)由sinx≠0,即可求得f(x)的定义域,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可求得f(x)=2

sin

(+x),从而可求其最小正周期;

,于是可求得f(α+

)的值.

(2)由f(α)=2,α∈[0,π],可求得α=

解答: 解:(1)∵sinx≠0解得x≠kπ(k∈Z),

∴函数f(x)的定义域为{x|x≠kπ(k∈Z)}﹣﹣﹣﹣﹣﹣﹣﹣﹣﹣﹣﹣﹣﹣﹣﹣﹣﹣﹣﹣﹣﹣﹣﹣(2分) ∵f(x)=

+2sinx=2cosx+2sinx=2

sin(

+x)﹣﹣﹣(4分)

∴f(x)的最小正周期T==2π﹣﹣﹣﹣﹣﹣﹣﹣﹣﹣﹣﹣﹣﹣﹣﹣﹣﹣﹣﹣﹣﹣﹣﹣﹣﹣

﹣﹣﹣﹣﹣﹣﹣﹣﹣(6分) (2)∵f(α)=2, ∴cosα+sinα=1,

2

∴(cosα+sinα)=1,即2sinαcosα=0,﹣﹣﹣﹣﹣﹣﹣﹣﹣﹣﹣﹣﹣﹣﹣﹣﹣﹣﹣﹣﹣(8分) ∵α∈[0,π],且sinα≠0, ∴α=

﹣﹣﹣﹣﹣﹣﹣﹣﹣﹣﹣﹣﹣﹣﹣﹣﹣﹣﹣﹣﹣﹣﹣﹣﹣﹣﹣﹣﹣﹣﹣﹣﹣﹣﹣﹣

(10分) ∴f(α+

)=2

sin(

+α+

)=2

sin

=

﹣﹣﹣﹣﹣﹣﹣﹣﹣﹣﹣﹣﹣﹣﹣﹣﹣

﹣﹣﹣﹣﹣﹣﹣﹣﹣﹣﹣﹣﹣﹣﹣﹣﹣﹣﹣(12分)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考查正弦函数的定义域与周期,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6.(12分)(1)在等差数列{an}中,a4=10,a10=﹣2,若前n项和Sn=60,求n的值; (2)在等比数列{an}中,a1=81,a4=24,求它的前5项和S5.

考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专题: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 (1)首先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首相和公差,利用前n项和公式建立关于n的方程,解方程求出结果.

(2)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公比,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的结果.

解答: 解:(1)设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公差为d,由a4=10,a10=﹣2,得:解得:a1=16,d=﹣2 所以

整理得:n﹣17n+60=0 解得:n=5或12

(2)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则

2

所以

故答案为:(1)n=5或12 (2)S5=211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等差数列及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前n项和公式 17.(14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

(Ⅰ)证明:PB∥平面AEC; (Ⅱ)设AP=1,AD=

,三棱锥P﹣ABD的体积V=

,求A到平面PBC的距离.

考点: 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专题: 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 (Ⅰ)设BD与AC 的交点为O,连结EO,通过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PB∥平面AEC;

(Ⅱ)通过AP=1,AD=,三棱锥P﹣ABD的体积V=,求出AB,作AH⊥PB角PB于

H,说明AH就是A到平面PBC的距离.通过解三角形求解即可. 解答: 解:(Ⅰ)证明:设BD与AC 的交点为O,连结EO, ∵ABCD是矩形, ∴O为BD的中点 ∵E为PD的中点, ∴EO∥PB.

EO⊂平面AEC,PB⊄平面AEC ∴PB∥平面AEC; (Ⅱ)∵AP=1,AD=∴V=∴AB=,

作AH⊥PB交PB于H, 由题意可知BC⊥平面PAB ∴BC⊥AH,

故AH⊥平面PBC. 又

,三棱锥P﹣ABD的体积V==

A到平面PBC的距离

点评: 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18.(14分)设△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cosC+c=b. (1)求A的大小;

(2)若a=,求b+c的取值范围.

考点: 正弦定理的应用. 专题: 解三角形.

分析: (1)由正弦定理得可得故

sin(B+

),因为

∵sinC≠0,可求得,0<A<π,

(2)b+c的值可求得为2,故有

,从而可求

解答: 解:(1)由正弦定理得:

又∵0<A<π, ∴

=2sinB,c=

∵sinC≠0,∴

(2)由正弦定理得:∵b=又由(1)知:∴∵

∴∴∴

, ,

∴.

点评: 本题主要考察了正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三角函数值域的求法,属于中档题.

19.(14分)若公比为c的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1且满足(Ⅰ)求c的值;

(Ⅱ)求数列{nan}的前n项和Sn.

考点: 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 专题: 综合题.

(n≥3).

分析: (Ⅰ)由题设,当n≥3时,an=can﹣2,代(Ⅱ)由(Ⅰ),分c=1和位相减法求和.

解答: 解:(Ⅰ)由题设,当n≥3时,an=can﹣2,an﹣1=can﹣2,由题设条件可得an﹣2≠0,因此

2

2

即可求得c.

时两种情况讨论c=1时,数列{an}是等比数列.最后根据错

,即2c﹣c﹣1=0解得c=1或

2

(Ⅱ)由(Ⅰ),需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

当c=1时,数列{an}是一个常数列,即an=1(n∈N) 这时,数列{nan}的前n项和当

时,数列{an}是一个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即

(n∈N) ①

*

这时,数列{nan}的前n项和1式两边同乘

2,得

①式减去②式,得

*

所以(n∈N)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的求和问题.考查了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

20.(14分)已知函数f(x)=ax+ax+2b﹣a,当x∈(﹣∞,﹣2)∪(6,+∞)时,f(x)<0,当∈(﹣2,6)时,f(x)>0. (1)求a、b的值;

(2)设F(x)=﹣f(x)+4(k+1)x+2(6k﹣1),则当k取何值时,函数F(x)的值恒为负数?

考点: 二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223

分析: (1)由题意可得,﹣2和6是方程ax+ax+2b﹣a=0的两个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a、b的值.

2

(2)要使F(x)的值恒为负数,即kx﹣2kx+(k+2)<0恒成立,分k=0和k≠0两种情况,分别求得 k的取值范围,再取并集,即得所求.

223

解答: 解:(1)∵函数f(x)=ax+ax+2b﹣a,当x∈(﹣∞,﹣2)∪(6,+∞)时,f(x)<0;

当x∈(﹣2,6)时,f(x)>0,

223

故﹣2和6是方程ax+ax+2b﹣a=0的两个根,

223

∴,

解得,

2

∴f(x)=﹣4x+16x+48.

②∵F(x)=﹣f(x)+2kx+13k﹣2=kx﹣2kx﹣(k+2),要使F(x)的值恒为负数, 即kx﹣2kx+(k﹣2)<0恒成立,

当k=0时,不等式化为﹣2<0,符合题意. 当k≠0时,由

2

2

解得k<0.

综上可得,k≤0,

即k的取值范围为(﹣∞,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恒成立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