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程案例研究

2020-06-28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程案例研究

作者:方红

来源:《新智慧·中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 要】 新一轮教育改革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组成,使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社会,满足终身发展需求。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培育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方面角度出发,探究初中地理课程案例的构思,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指向学生地理方面的品格与能力,使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社会,满足终身发展需求。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培育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角度出发,探究初中地理课程案例的构思,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价值观,是地理学科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2]。教学实践得知,学生学习人地协调观的理念结合身边环境为例分析出发,更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和理解。

以苏州城市为例,苏州山水资源丰富,可带领热爱地理知识的学生研学旅行,了解苏州自然环境的成因、水资源利用等地理问题,了解苏州园林及苏州特有的民俗文化,通过直观的认识,从而综合认知苏州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培养学生对苏州自然环境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教师善于挖掘课本中人地协调观的教学案例。例如,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一节,由新课标可知,学生需要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分布,知道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了解一些减灾防灾知识。在对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时,考虑到学生们大多生于城市,不了解或少见自然灾害,本节课采用用六环节教学,给学生学案资料和教学目标,提出什么是自然灾害的问题,我们所在的城市苏州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再从相反角度出发,探索为何有些自然灾害本地区少见,原因是什么?学生们通过资料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正是因为学生们抓住了不同自然灾害的形成要素才能回答出来这题,并且通过分析得知苏州地区易受洪涝、旱灾、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 同时不少学生也相应提出质疑,如果我们人类不保护好环境,我们所在的地区会不会也产生其他自然灾害,通过一节课,学生能对人地协调观念有着深刻的认知,懂得尊重大自然,珍惜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 二、地理实践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2]。初中地理教材的活动内容中设置有学生动手制作(或学生实验)的学习活动。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一节。由学情和学习目标分析可知,经纬网是重点,但对于学生们来说十分抽象而且不好理解。课堂学习中,可将全班学生分为4~6名一小組共同学习,通过学生之间手动制作地球仪,了解经纬度的形成和分布特征,学生再通过总结经度、纬度分布特点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区域认知性

区域认知区域性是地理学科另一重要的学科特性,由此形成的区域认知也是我们分析、理解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初中地理教材中设置的一些区域远离学生生活的地区,对于这些区域的认知学习,学生无法通过已有生活经验较深入地认知所学区域。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许多科学技术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辅助教学。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一节的教学中,可通过对极地科普馆不同展示区域的介绍,学习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以及人类的净土三方面, 同学们在参观科普馆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相应的极地知识。例如,七年级下册印度的社会问题、中东的战争问题等小节,视频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素材应用于此类区域的课堂教学,通过形象直观的纪录片,让学生近距离感触原本遥远、陌生的区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四、综合研究型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十分广泛的学科,包括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之间的综合研究。地理环境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评判必须借助地理综合思维。由此,学习地理综合思维是中学生在今后自然与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思维构建。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黄河的内容时,黄河“一碗水,半碗泥”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内容丰富并且不同因素之间联系密切,是典型需要综合思维分析的知识点。可以以降水、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重要因素划分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经过学生充分讨论,找到这些因素之间互相影响的因果关系,再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影响黄河水土流失,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中各要素紧密联系,形成生态循环链,反之地理要素的需要综合思维分析。

初中地理课本知识虽然较为基础,但却非常丰富。教师对课本内容的渗透深入了解,贴合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良好时机。地理课堂要多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这种成长的机会,通过经历学习的过程,塑造适合自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从而体现出地理课堂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韦志榕.与老师们谈谈地理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6(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张春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及教学[J].现代教学,2017(21):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