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第6期 V01.35 NO.6 丽水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SHUI UNⅣERS!TY 2013年12月 Dec.2013 否定副词“不用”的词汇化 李香玉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2035) 摘要:否定副词“不用”来自跨层结构“不用”。当“x”由NP变为VP,构式“不用x”发生了重新分 析,结构层次由[不+(用+x)]变为[(不+用)+x],随后“不用”逐渐凝固化、词汇化为否定副词,这一 过程最终在唐代完成。“不用”词;r-化的动因是词汇的双音化、使用频率、主观化,词汇化的机制是重 新分析。 关键词:“不用”;词汇化;使用频率;主观化;重新分析 doi:10.3969/j.issn.2095—3801.2013.06.013 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01(2013)06—0064—05 The Lexicalization of Negative Adverb B6 Ybng in Chinese LI Xiangyu (School of Humanities,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322035,Zhejiang) Abstract:Negative adverb B讧Ybng was originally derived from the cross—layer structure B6 Y6ng.In the lexicalization process,When“X”became VP from NP,the structure“Bfi Ybng X”underwent reanalysis.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changed from[B6+(YSng+X)]into[(Bfi+Y6ng)+x],and gradually lexicalized into a negative adverb.The lexicalization was finally completed in Tang Dynasty.The motivations of the lexicalization include the disyllabmcati0n,the frequency of use,subjectivization,and the reanalysis is its mechanism. Key words:B Y6ng;lexicalization;rfequency of use;subjectivization;reanalysis “不用”在共时状态下表现为:一种是状中短语 “不用”的合音词“甭”,也表示此意义。然而关于否定 副词“不用”的词汇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它是如何 词汇化而成的,发展脉络又如何,动因和机制是什 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不用”,表示与“用”相对的意思,后接名词形式;另 一种是否定副词“不用”,表示事实上没有必要,义为 “用不着”,后接谓诃『生成分或修饰主谓结构。在《词 源》和《汉语大词典》中都收录了“不用”作为词的条 目,如《汉语大词典》:“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 愁颜”。其中的“不用”则解释为“不必,无须”,后接谓 词性成分或修饰主谓结构并作状语,这也是“不用” 作为副词最主要的原因。另外,在现代汉语里也常用 、“用”的动词用法 “不用”之所以能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与“用”的 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上古汉语里“用”的诃『生主要是 动词、名词和介词,名词、介词特性与本文讨论的内 容无关,不赘述,在此叙述“用”的动词特征。 收稿日期:2013—06—03 作者简介:李香玉,女,山西榆社人,硕士生。 第6期 李香玉:否定副词“不用”的词汇化 65 《说文・用部》:“用,可施行也。”可以看出,“用” 的最早的意义是“施行”,词性是动词。如《易・乾》: “初九,潜龙勿用。”随着交际的需要,“用”的本义不 断引申,随即产生“奉行,使用,任用,采纳”等词义。 语义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施事+不用 (1)日月告凶,丕盟其行。四国无政,丕盟其良。 (《诗经.,J、雅》) (2)是月也。祀丕盟牺牲。用圭璧。更皮币。( 乙 记・月令》) (3)于是王不用桓将军计。(《汉书》卷三五列 传第五) 上述“用”的意义主要是“施行,使用”义。例(1)中“不 用”,施事分别是上句中的“日月”和“四国”,例(2) (3)中“不用”,施事则比较明显,是“祀”和“王”。 2.受事+不用 (4)为爱民之故,不难毁法亏令,则是失所谓爱 民矣。夫以爱民用民,则民之不用明矣。(《管子・法法 第十六》) (5)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 不用。(《鬼谷子・揣篇第七》) (6)故无术者得于丕旦,不肖者得于不任,言丕 用而自文以为辩,身不任而自饰以为高。(《韩非子・ 六反第四十六》) (7)赤章蔓枝日:“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 用,远身可也。”(《吕氏春秋・权勋》) (8)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丕盟。(《史 记》卷一二。列传第六o) 上述例句中“用”是“施行,奉行,采纳和任用”义,“不 用”的受事都被提前,如具体的名词“言”、“黯之言”, 表任指的“孰”和形容词性名词“忠贞”;有时与受事 构成名诃f生结构做主语,如“民之不用”;有时则把表 被动的“于”和助动词“得”提前,如“无术者得于不 用”。 3.不用+者 (9)于子之乡,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弟于乡里, 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 下比,其罪五。(《管子・匡君小匡第二十》) (1o)晋人讨不用命者,放胥甲父于卫。(《春秋左 氏传・宣公》) 上述两例中“用”是“奉行”义,“不用”和受事“上令”, “命”与“者”字构成名诃『生结构,分别作句子的主语 和谓语“讨”的宾语。 “用”单独充当句法结构的谓语成分可以从“用” 与“不用”经常对举得到证明。如: (11)羹之有菜者用校。其无菜者不用校。(《礼 记・曲穿乙上》) (12)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鬼谷子・谋篇第十》) (13)用我则可。不用我则无乱其德。(《春秋毂梁 传-文公》) 在“用”的上述动词用法中,“用”充当句法结构的谓 语成分,而谓语动词一般是句子结构的核心成分,独 立l生强,不容易与其他成分粘合为一个单位,因而此 时的“不用”不易成词。 二、“不用+NP”向“不用+VP”的转变 “泛化”是指实词语义的抽象化、一般化和扩大 化,它是以实词的部分具体义素的脱离和词义的适 用范围扩大为前提的。词义的抽象泛化会引起词语 结构关系的变化。_l_随着“用”词义的不断引申,“不 用”与表示情感的“恨”连用。例如: (14)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 用群言。(《三国志》卷二二魏书二二) (15)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 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 (16)于谨平梁之後,阖城长幼,被虏入关,又失 襄阳故地,乃日:“恨不用尹德毅言,以致于是。”(六 朝《全梁文》) 此时的“不用”不仅表否定,更多地带有一种情感态 度,如“木兰不用尚书郎”指木兰不愿意做尚书郎,而 且与“恨”相连用,指对已经发生的情况主观上表示 遗 。 句法位置与结构关系的改变会引起词义的变 化,导致实词的语法化。同样,词义的演变、虚化,也 丽水学院学报 2013焦 会引起词的功能的改变,使之用于新的语法位置、结 构关系上,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虚词。词义的变化是影 响词汇语法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朝时期,“用”的 “需要”义大量出现,且词义本身越来越体现出一种 主观情态上的态度,“不用”则表示“事实上不需要, 用不着”。如: (17)九月九日,丕盟作事,成以为息日也。(《搜 神记》卷五) (18)抱朴子日:“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 要者在於宝精行是,服一大药便足,亦不用多也。” (《抱朴子・内篇》卷八) (19)魏主又遣送毡及九种盐并胡豉,云:“此诸 盐,各有宜。白盐是魏主所食。黑者疗腹胀气满,刮取 六铢,以酒服之。胡盐疗目痛。柔盐不用食,疗马脊 创。赤盐、驳盐、臭盐、马齿盐四种,并不中食。胡豉亦 中啖。”(《宋书》卷四六列传第六) (20)戴甲而生,不用深耕。(《齐民要术》卷第 二) 上述例句中的“不用”与之前相比,不仅词义上发生 了变化,在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不+用+VP”以连 谓结构的形式开始出现,后接并列谓语“作事”、“多 (服)”、“食”和状中结构“深耕”。其中“不用食”与“所 食”、“不中食”相呼应。例(18)“服一大药便足,亦不 用多也”中的“不用”就表示说话人抱朴子主观上认 为“没有必要多服用了”。例(2O)“不用深耕”表明说 话人认为“事实上没有必要深耕”。 一个句子的核心成分通常只能有一个,当组成 成分比较多时也只有其中一个会在语义上最为显 著,其余的则会处于次要地位,而汉语中语义上最重 要的成分一般是处在句末或接近于句末的位置。“不 用”结构从原来的“不用+NP”时所处的语义重心地 位退居为非语义重心地位,当“用”与其后接成分VP 竞争时,便渐渐丧失了语义重心地位。 三、“不用+VP”中“不用”的词汇化 刘坚等认为:“就多数隋况而言,词汇的语法化 首先是由某一实词句法位置的改变而诱发的。”翻当 “不用”后接谓词性成分时,“用”的动词功能几乎完 全衰退、动词义逐渐减弱。Langaeker把重新分析定 义为:“没有改变表层表达形式的结构变化。”四因而 我们推断作为否定副词的“不用”最初由结构“不用” 演变而来,随后“不用x”发生了重新分析,结构层次 由[不+(用+x)]变为[(不+用)+x 3。“X”变为谓词 性成分,“不用”经过重新分析后就被分配到了充当 状语的句法位置,整体退让为后接成分VP的修饰 语。 冯胜利指出:“汉语中两音节构成一个音步,一 个韵律词必须满足一个音步的要求,即汉语中的韵 律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而一个复合词必须首先 是一个韵律词。” 不用”处于状语这一句法位置,因 而就构成了一个标准音步,即标准韵律词。 在唐代,随着“不用+VP”的类型多样化,“不用” 的词汇化程度加深。否定副词“不用”修饰谓词性成 分作状语的情况丰富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不用+V (21)其日,宰相并次对,中朝官并丕盟来。(《唐 会要》卷二十四) (22)继绊网罗不用入,无明颠倒莫教侵。(《敦煌 变文集新书》卷.s-) (23)洞山云:“启师,不用说破。但不失人身,为 此事相著。”(《祖堂集》卷五) (24)非铸复非熔,泓澄忽此逢。鱼虾丕盟避,只 是照蛟龙。(《韩愈集》卷九律诗一) (25)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丕盟吹。(《全唐 诗》卷一百六十) 例句(21)、(24)中“不用”后接动词的主语表示动作 的施事,例句(22)、(25)中“不用”前接主语则表示动 作行为的受事。例(23)中“不用”后接述补结构。 2.不用+兼语 (26)上户每取两人,下户取一人,以刑胁之,人 惧,皆妄通。通讫,简云:“不用唤客来,但须见主人。 (《朝野佥载》卷三) (27)敦诗梦得且相劝,丕盟嫌他耳顺年。(《全唐 诗》卷四百四十四) 3.不用+状中结构 第6期 李香玉:否定副词“不用”的词汇化 67 (28)求次日:以日转定分加转分,满四十一从 度,去命如前;朔日丕旦前加。(《隋书》卷一七志第 一二、 (29)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全 唐词・张籍》) (30)公子欢筵犹未足,斜阳丕旦相催促。(《全唐 词・冯延巳》) (31)不用将金买庄宅,城东无主是蕃光。(《全唐 诗》卷四百五十一) 上述例句中,由于中心词受到状语的修饰,否定副词 “不用”修饰整个状中结构,离谓语中心词的距离变 远了。例(28)中“不用”前由动作行为的受事作主语, 例(30)中“不用”前由动作行为的施事作主语,例 (29)、(31)则未出现主语。 4.不用+述宾结构 (32)不用看镜中,自知生白发。(《孟东野集》卷二 乐府下) (33)长生药,不用问他人。(《全唐词・吕岩》) (34)你心若是佛,不用即他;你心若不是佛,亦 不用非他。(《祖堂集》卷十六) (35)望乡心若苦,丕旦数登楼。(《全唐诗》卷 四百五十八) 上述例句中“不用”后接动词的施事都没有明确指出 来,例(33)中主语则是“不用”后接动词“问”的直接 宾语。 5.不用+连谓结构 (36)旧例支郡不贺者,即不用聚表贺奏。(《唐会 要》卷二十六) (37)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罗昭 谏集》卷九) (38)丕盟积金著青天,丕盟服药求神仙。(《全唐 诗》卷二十四) (39)特建青油幕,量分紫禁师。自然知召子,丕 用问从谁。(《全唐诗》卷二七一) 虽然同是“不用+连谓结构”,但在语义上,我们发现 “不用”与前一个动词的关系更为紧密。 6.不用+主谓结构 (40)凡推勘,杀戮甚众,更无余语,但谓囚徒日: “不用你书言笔语,但还我白司马。若不肯来俊,即与 你孟青。”(《朝野佥载》卷二) (41)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全唐 诗》卷六百十三) (42)夏四月丁未,始命驸马及郡县王婿无子者, 养男不用母荫。(《旧唐书》卷一三本纪第一三) 上述例句中,表示动作行为的施事则到了“不用”的 后面,修饰整个主谓结构,否定副词“不用”的位置变 得灵活多样。 使用频率同样是词汇化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 下,使用频率与词汇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因为当两 个成分不能构成词时,它们的同现是具有偶然性的, 因此频率不会太高;但当两个成分变成一个单一的 词以后,两个成分就比较固定地结合在一起,共现的 频率自然就提高了。啦用频率的升高会引起韵律词 发生词汇化,“不”和“用”最初纯属于偶然同现,随着 “不用x”的使用频率不断上升,“不用x”发生了重 新分析,结构层次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韵律词“不用” 才有固化成词的可能。 主观I生增强是“不用”词汇化的又一个重要因 素。“‘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即说话人在说出 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 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主观化’是指语 言为表现这种主观j生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 相应的演变过程。”同从上述例证中我们发现,随着 “不用”后接成分的复杂化,“不用”本身的主观性增 强,如例(23)“启师,不用说破”指说话人对听话人启 师的劝阻。例(26)“不用唤客来,但须见主人”前后对 比,说明说话人认为“无须唤客来”。例(32)“不用看 镜中,自知生白发”体现出说话人的无奈之情。例 (37)“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和例(41) “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其后接直接出 现表达情感的“心情”和“忆”。说话人总想用有限的 词语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说话人的态度和感 情。 否定副词“不用”最终在唐代完成词汇化,且稳 丽水学院学报 2013正 步向前发展。唐代以后,否定副词“不用+VP”的组合 功能一直沿用至今。如: (43)寻花不用持银烛,暗里闻香。零落池塘。分 付余妍与寿阳。(周邦彦《大石梅花》) (44)曰:“不用解说,只整齐严肃便是。”(《朱子 语类》卷十二) (45)俺姐姐念旧盟,想旧情,何须媒证,不用你 半星儿绛罗为定。(《全元杂剧》白朴《董秀英花月东 墙记》) (46)逢人丕盟停舟问,桥跨延陵第一家。(《今古 奇观》第四十三卷《王娇鸾百年长恨》) (47)故意丕盟快跌,也拽双拳,吐个门户,摆开 解数,与那女子相扑。(《水浒传》第一百零四回) (48)这绍闻心虚生暗鬼,料王中是说他毛病,便 道:“原有几两,我花消了,你也不用怎的追究。我自 会料理。”(《歧路灯》第三十回) “不用”作为词有自己的发展道路,然而一种新 的语言形式出现后,旧的语言形式并不会立即消失, 新旧形式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并存,这是语言演化的 一条原则,即“并存原则”。_句l(不用”可以用于vP前作 状语,但是用于NP前的功能并没有消失,而且在历 时状态下一直并存着。如: (49)金钱银钱总不用,婆婆项托在何方?(《敦煌 变文集新书》卷七) (5o)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国 演义》第九回) (51)刘奇道:“小子不用脚力,只是步行。”(《醒 世恒言》第十卷) 此外,现代汉语中有合音词“甭”,它的出现,也 是成词后进一步词汇化的结果。因为两个分立的成 分通过词汇化变为一个词,进一步词汇化的结果使 得两成分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并引起语音上的 弱化,最终发生了语音融合,整个形式从双音节变为 单音节。17] 四、结语 否定副词“不用”是来自跨层结构“不用”,它的 形成过程可以表述如下:[不+(用+NP)]一[不+(用 +VP)]一[(不+用)+vP]一不用(词汇化) “不用x”中的“x”最初为名词性成分,“用”为句 子的核心成分。随着“用”词义的变化,其“需要”义的 产生,“不+用+VP”这种连谓形式也出现了。然而一 个句子的核心成分只能有一个,当组成成分较多时 只会有其中一个在语义上最为显著,其余的则处于 次要地位,而汉语中语义上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处 在句末或接近于句末的位置,“不用”结构从原来的 “不用+NP”时所处的语义重心地位逐渐丧失,因此, 当“用”与其后接成分竞争时,便失去了语义重心地 位。“不用x”发生了重新分析,结构层次由[不+(用 +x)]变为[(不+用)+x],“x”变为谓词性成分,“不 用”则修饰谓诃f生成分且广泛地加以使用,“不用”最 终在唐代凝固化、词汇化为否定副词。“不用”词汇化 的动因是词汇的双音化、使用频率、主观化,词汇化 的机制是重新分析。 参考文献: [1]鲍尔・J・霍伯尔,伊丽莎白・克劳丝・特拉格特.语法化学说 [M].梁银峰,译.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22—129. [2]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8. [3]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 [J].中国语文,1995(3):161—167. [4]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_中国语文,1998:(1):40—47. [5]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E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268—320. [6]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 ̄L E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l7—24. [7]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修订版)[M].北 京:商务印书馆,2011:141,319.